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P2

  ..續本文上一頁又以爲他這妄想心是他的心,就好像《楞嚴經》上;聽過《楞嚴經》有這麼一段文,你們還記得不記得?這一段文是這樣說的:「佛告阿難。此非汝心。乃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認賊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這一段經文,有的人記得嗎?這一段經文,是很要緊的。這一段經文就是說的這個第六意識盡打妄想;他妄想這本領非常大。他這個打妄想,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他不要坐火箭,就到了月球去,不要借著火箭的力量。他這一個打妄想,月亮在那兒,跑到那個地方去了。一瞬間打妄想又到了西天;一瞬間打個妄想又到了東土:甚麼地方都可以打。你想到日本,你打著妄想,日本那個街道,就現在你這個眼前了。你到過德國,到過法國,到過你所到過地方,你這一打妄想,也到那個地方了。現在一般人研究到月球去,這由甚麼造成的?就都是由這個妄想。現在打這個妄想,就要實現這個妄想,這都是從第六意識發生出來的。所以,這第二是妄想心。

   阿難就認爲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對佛講,但是佛就告阿難,「此非汝心」:這個不是你的心哪!那麼是甚麼呢?「乃是前塵。虛妄相想。」這是一種前邊的塵相,「虛妄相想」;虛妄的那個相,是由你那個妄想生出來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無始」: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你都認爲它是心了,「認賊作子。」你認賊作你的兒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來固有的寶珍,都丟了。原來常住不壞的那個寶貴的性,寶覺,明心,都失去了。「故受輪轉」:所以就在六道輪回裏頭出頭沒,這麼樣子,總也無有了期。這一段文就是說這個妄想心。

   那麼第叁是甚麼呢?真如心。這個真如心,也就是實相的般若,也就是實相。這個真如,這個心,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說它大,沒有再比它大的;你說小,也沒有再比它小的了。沒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小的,也沒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大的,這叫真如,真如心。這個心,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心,這心有這叁種。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這兩個字已經講一個大概。現在講這個「般若」。甚麼是般若?「翠竹黃花,無非般若。」這個綠的竹子和這黃色的花,都是般若。般若是印度語,在五種不翻之中,它屬于「多含不翻」。因爲翻過來中文,祗可以翻譯一個意思,而不能翻譯它這樣多的意思,所以不翻。那麼多的意思有多少呢?有叁種般若。這叁種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那麼般若翻譯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祗有一種的意思,所以就保留它原來這個梵語來尊重,不翻;尊重這個般若,所以就不翻它。那麼般若有多少呢?般若,光這個《般若經》,那就有很多。本來是說有八部,但是詳細地分析來,它有十個種類的般若。十個種類的般若都是甚麼呢?

   第一是《大般若經》。這《大般若經》有多少?有六百卷。我以前不講過嗎?玄奘法師翻譯《大般若經》的時候,桃開六度。那個桃花在這一年之中,開了六次。不是說六年開了六次;要六年開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這一年之中,桃花開了落;落了之後又開;開了又落。那麼大約兩個月開一次,一年十二個月開六次,兩個月一次。雖然我沒有看見,但是也不會相差太遠,這叫「桃開六度」,翻譯《大般若經》的時候。《大般若經》,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說這個般若。有多少卷呢?有叁十卷。

   第叁就是《摩诃般若》。這摩诃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這個叫《摩诃般若》,和那個《大般若》又不同了。這個有多少卷呢?也有叁十卷,這第叁是《摩诃般若》。

   第四,叫《光贊般若》。由佛放光而贊歎說這個般若,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個道;行就是行爲的那個行,行走的那個行。《道行般若》,這是第五。

   第六,《學品般若》。這個《光贊般若》、《道行般若》、《學品般若》,這每一種有十卷,這合起來也是叁十卷,這就六百九十卷了,這是第六。

   第七,叫《勝天王所說般若》,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護國般若經》,有兩卷。

   再第九是《實相般若》。有這個《實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這合起來大約是七百零一卷。這是《般若經》。

   不是說,知道這個般若有這麼多夠啦!那麼,他在甚麼地方講的?講了多少處?有多少法會講過般若?這我們也要知道的。我們研究般若部,對于這些個問題,雖然是一些個皮毛,但是也都應該明白的。那麼這個《般若經》,說的有四處說般若部;四個地方說般若,有十六個法會,都是說這個般若的。四個地方是甚麼地方呢?

   第一就是王舍城,鹫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羅筏城。鹫峰山就是靈鹫山,這兒說了七會。第二就是給孤獨園,說了七會,就是現在這個經的,這個地方,這是第二。第叁呢,是在天上說的。甚麼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寶藏殿,說了一會。第四是在竹林園白鹿池的旁邊,說了一會。這合起來是四個地方,說了十六會。你看!王舍城靈鹫山七會,給孤獨園七會,這十四會了;他化天,摩尼寶藏殿一會,這十五會。再加上竹林園,白鹿池的旁邊,說了一會。這統統是十六會,四個地方,這是般若。我們要知道這個般若有多少種、有多少會所說的,這是應該知道的。

   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在哪一個地方所說的呢?是在哪一會呢?這要應該知道的。這是在第二次,在給孤獨園。你看那個經文上不是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所以我說這個在第二會,沒有錯的,絕對不會錯的!爲甚麼?如果錯了,我也不講了。那麼第二處的第叁會;這是在第二處的第叁會所說的這一部經。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在這個《大般若》六百卷裏邊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麼這是這一部經的來源,它的曆史。

   那麼般若,由這個文字般若而起觀照的般若;由觀照的般若,而達到實相的般若。甚麼叫文字般若?就是我們看這個經文,這不有文字?這叫文字般若。那麼文字般若,你要沒有觀照的智慧,你光有文字,你看來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懂就是沒有般若了;沒有般若就是沒生出智慧了。這智慧本來是你有的,但是你沒有栽培灌溉,沒有用般若的水來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來;不生出來,你就沒有觀照的智慧。你沒有觀照的智慧,沒有觀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實相的般若。你必須要有觀照的般若,以這個正觀的智慧來觀這個般若,然後才能達到這個最後的目的,這實相般若。般若大約的意思是這樣子。

   「波羅蜜」:有的人說波羅蜜是甜的。不錯,波羅蜜是甜的。中國有那個波羅,那個波羅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 ?(弟子:啊!)叫波羅。這個波羅蜜是甜的,不錯。但是這個波羅蜜,不單是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麼樣呢?離苦得樂。這是把苦離了而得到樂,這就是波羅蜜。甚麼叫波羅蜜呢?這波羅蜜也是印度話。這印度人,甚麼事情做好了,就說波羅蜜。這個事情做完了,也說波羅蜜了。就像英文說 finish ,這個意思。英文是 finish ,完了;這個波羅蜜,說這個事情做得好了,叫波羅蜜。

   波羅蜜翻譯成中文, 叫「到彼岸」。甚麼叫彼岸呢?我們現在在舊金山到奧克蘭去,或者在這個橋上走過去,或者坐船過去;這從這一邊到那一邊了,這叫波羅蜜了,這叫到彼岸。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學裏邊去讀書,在小學校裏頭畢業了,得到小學文憑,這是波羅蜜了。你到中學,由開始到最後,得到中學的證書了,這也叫波羅蜜了。你由大學開始,把大學讀完了,這也叫波羅蜜。你由這個學士得到碩士了,這也是波羅蜜。由碩士得到博士,這也是波羅蜜。那麼,爲甚麼講這麼多?講這麼多,你就懂這個波羅蜜的意思了。

   我們現在是由甚麼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這個煩惱,就是好像個海似的--到涅槃的彼岸;到達涅槃的彼岸,這也叫波羅蜜了。這個波羅蜜,說起來,甚麼都可以說是波羅蜜。你這兒坐禅,沒有開悟;你從現在開始坐禅,等到你開悟了,這是波羅蜜。好像我們今年夏天這個暑假楞嚴講修班,這一開始的時候,這是此岸,等終了了,把這暑假叁個月零六天的時間都圓滿了,這也是摩诃般若波羅蜜了。這是般若波羅蜜了!總而言之,把甚麼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圓滿,這都叫波羅蜜。

   我們現在修佛法,一開始這是很難懂的,所以有的人聽一次,就不感覺興趣了,不來了。爲甚麼呢?這個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這一種的,認爲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沒吃飽飯。我所以一定要去聽經聞法,比到飯館子去吃最好的東西,都沒有這麼香。你要有這麼一個,好像吃東西,又好像你這個欲心,貪欲你所願意的東西。那麼你所願意的東西是甚麼?我不知道,你自己會知道的。你把這種,最歡喜的這種的心理,放到這個聽經上;聽完了,這也是得到波羅蜜了。這波羅蜜,講起來,那太多了。

   這個「經」的意思,已經講好多次了。那麼再重複一下。經者徑也。做什麼的徑呢?就是修行的一條徑路,由這個生死的路,走到沒有生死的那條路去,就是從凡夫可以達到聖人,達到佛的境界,這條路。你想要從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須要依法修行。這個法就是經。昨天我不是講那麼多的意思了嗎?這個「經」又有一個意思。

   今天我再給你們講多幾個意思。甚麼意思…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