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不明白這個大乘實相的妙法,而生出一種疑惑,疑惑甚麼呢?疑惑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經典,這樣子的深妙,可是爲甚麼有人念《金剛經》,還被人家看不起呢?恐怕人,生出這種的懷疑,所以又講一遍。說,「複次。須菩提」:說,空生,「若善男子善女人」:這個修五戒十善的男人,和修五戒十善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他受持于心,持之于身,那麼又能讀又能誦這一部經典。「若爲人輕賤」:這個人,假設他誦經,被人所輕賤。這是甚麼原因呢?人看不起他,說,你看他還念經呢!還念佛呢!那簡直成一個經混子、佛迷糊了。經混子,就在念經,謂挂羊頭賣狗肉。挂這個羊頭賣狗肉,是這個店,不是這一行。就說,他這個還學佛,念佛呢!你看他!無所不爲,又偷,又殺,又邪,又淫,又邪淫,又妄語,又飲酒;他無所不爲,他還念經呢!真等于罵人呢!這簡直他是罵佛呢!這麼樣,這是輕賤這個人!
爲甚麼這個人念經會被人這麼樣輕賤呢?會被人這樣看不起呢?「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這人他在前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罪業--或者殺過父親,或者殺過母親,或者殺過阿羅漢,或者破和合僧,或者出佛身血;到處挑撥是非,挑撥離間,這樣子,所以他應該墮惡道;不應該得到這個微妙的、甚深這種的實相的大乘佛法。那麼他現在得到了,所以「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應該墮落到這個叁惡道。叁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叁種的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以現在,世間人輕慢他的緣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前世的罪業就消滅了。所以他這個重罪輕報,雖然應該墮落惡道,因爲現在被世人一輕賤他,哈!他的罪業就消了。
所以,你們每一個人要念經的時候,有人看不起你們,有人說,這才是迷信呢!那真是你的德行所感。爲甚麼有人這樣來輕慢你呢?輕賤你,看不起你?認爲你是一個最愚癡的?英語叫甚麼? stupid ,這意思。 very stupid !他這麼樣一想你啊,你前生這個罪業就都沒有了,就都消了;他要不這樣給你,來輕看你,你罪業不能消。爲甚麼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你沒有一個人這麼樣輕慢你,再來試驗試驗你,有沒有忍辱的功夫,這麼試驗試驗你。你有忍辱功夫了,你認爲不要緊。你說你輕慢我嗎?這真是摩诃般若波羅密!這真是,摩诃般若波羅蜜。你能這樣啊,你覺得他輕慢你這種的滋味,就等于那個波羅蜜那麼甜,你就可以到彼岸了。所以,你應該感謝他,說,你真是我的善知識,你這一輕慢我,我的罪業就消滅了。這可真是,我成佛,是你度我成佛的!那麼你這樣一想,你怎麼會再生瞋恨心呢?自然而然就會有忍辱了,有忍辱就波羅蜜了。
那麼「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你看!這說的決定詞,一點含糊都沒有。「則爲消滅」:決定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應該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種佛果,一點你不要疑惑的。
所以你們誰念經,有人罵你,那是最好了!有人打你,你就向他叩頭。你說,阿彌陀佛,你就是佛了。這回你這一打我,我前生的罪業,如湯潑雪,就好像那個慧日銷霜雪一樣。那個太陽照到那雪上,把雪都給照化了。這個他輕賤你就等于太陽,你的罪業就都化了;化了,罪業消盡了。你業盡情空,就可以證得佛果,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在前一段經文所說要有人讀誦這《金剛經》,要爲人輕賤,這因爲甚麼呢?因爲這個人先世有罪業,應該墮落到叁惡道去。以今世人輕賤的緣故,那麼前生的罪業就消滅了。這叫重罪輕報。那麼應該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那麼佛證得有八大自在我。這八大自在我,前幾天已經講過了。我不知道有人記得沒有人記得。如果有人記得,可以替我講一講,我就省一點氣力。
翻譯者: The abbot requested for someone among us to speak for on the eight kinds of large self confidences 自在。 These were explained a several days ago I think ……so probably a several days ago.
弟子: ……talk about what.
上人:甚麼?
弟子: ……What do we talk about
上人:八大自在我。
翻譯者:我就是我你他的我。
上人:哎!
翻譯者: Eight great 自在 me ,我。
上人:有誰記得就快一點講出來!
翻譯者: Whoever remember should speak forward. Or ……abbot said everything.
弟子: Eh, I could tell three.
翻譯者: Well, good. 他說有叁個了。
上人:嗯,誰?
翻譯者:那個戴眼鏡的那個。
上人:啊。叁個都甚麼?
翻譯者: What were the three ?
弟子: …… (注:聽不清楚。)
翻譯者:錯了,完全錯了!他就是講那個我們;昨天他來聽這個講演的嘛!他講這個昨天講的東西 …
上人:昨天講的是甚麼?
翻譯者:是《楞嚴經》裏頭的那個波 …… 者 …… 其它的道理。
上人:哦!那他是不懂。有人懂沒有?我們自己有懂的人嗎?
弟子: …… 。
上人:哦 … ,嘿嘿!
弟子: …… 甚麼地方都有「我。」
上人:這有八種自在我, Nobody remember ?嗯!哎!我給你們講了,這個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之後,證得這八大自在我。有八個自在我。
這個八個自在我,第一就是,能示一身爲多身「我。」能現出來一個身變成多身。這是第一。第二呢,以這個一粒微塵那麼大的一個身體能遍滿叁千大千世界。這第二。第叁呢,他能以這個大身輕舉遠到。方纔你說可以到很遠的地方,這輕舉遠到:這第叁個。第四個呢,能以無量類身(無量類,就不是一個種類,甚至于佛身、菩薩身、聲聞緣覺身、天身、人身,這個阿修羅身,乃至餓鬼身、畜生身,這叫無量類,無量類,無量種類的身。)常居一土。一土就是一個國土。這第四。第五種身呢,就是諸根互用。
諸根互用,你們聽慣了的,是不覺得奇怪。沒有聽慣經的,說這真奇怪!怎麼奇怪呢?眼睛能吃東西,耳朵能看東西,鼻子能說話。你看!鼻子可以演說佛法;嘴呢,也可以聽,又可以吃東西,又可以聽,又可以看。哎,你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這種能力,這叫六根互用,諸根互用。那麼第五。
第六呢,他得一切法而無法相。雖然得一切法,但是可不著一切相;沒有相,沒有法相:這第六。第七呢,能說一偈義(這一個偈頌的意思、這個義理),經無量劫。經過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也說不完這一個偈頌的道理。這第七了。第八就是身遍諸處。他這個身,可以遍滿一切處,猶如虛空一樣的。這是八大自在我。
我大約上個禮拜講的,誰不知這個禮拜就給我就都忘了!這是,我費這麼多氣力,沒有人拿著當一回事。但是,我也還不嫌會麻煩,今天再給你們講一遍。你們再要記不住了,等下個禮拜我再講一遍。那麼相信哪,一而再,再而叁,無論如何會有一個、兩個人可以記得住。
這個釋迦牟尼佛,他念,「念」就是回憶,就是想。想甚麼呢?想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過去沒有數量那麼多的阿僧祇劫,沒有數量。于然燈佛所,我于然燈佛前,我在然燈佛那個時候。在釋迦牟尼佛最初發心,他那時候是一個陶師。甚麼叫陶師呢?陶師就做磚做瓦的、做磁器的這種的工作的師傳,這種的技術人員。就專門造磚,造瓦,造這個茶杯,茶壺,這些個磁器,這個陶磁的師傳。
那麼那時候有一個古釋迦。這個古釋迦一看這個陶師的機緣成熟了,應該去度這個陶師去了。這個陶師叫甚麼名字呢?叫廣熾陶師。廣,就是廣大的那個廣;熾,就是五蘊熾盛苦的那個熾,就好像很多火似的那個熾。這廣熾陶師一看見古釋迦來了,他就歡迎得不得了,高興得不得了!這回我也見著佛了。見著佛,他就聽這個佛說法;一聽佛說法之後,他即刻就發願了。他發甚麼願呢?他發願說,你這個佛啊,真好!將來我成佛也和你這個佛一樣,和你這個佛一樣,我的名字也叫釋迦牟尼。就在這個佛前發願,去修道。
那麼從這個佛,到到寶積如來這個時候,這是中間經過七萬五千佛。七萬五千個佛,這叫第一個阿僧祇劫。那麼他由做陶師那時候就發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行,經過七萬五千個佛,就到寶積如來那個時候。這個時間有多長啊?你算算,這每一位佛,都不知多久才能出世!他經過七萬五千個佛。那麼這叫第一個阿僧祇劫。
由寶積如來到然燈如來這個時候,這又經過七萬六千個佛的時間,這叫第二個阿僧…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