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後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後,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讓位于他,天下人都歸服于舜。舜後來傳位給禹也是這樣。
舜的有些行爲,恐怕我們佛教徒也不一定能做到:父母、弟弟天天害你,並懷有殺你的動機,不僅僅是一個動機,甚至行爲上也做了出來,但你還一如既往地對他們好。學了這麼多年的大乘佛法,我們一旦遇到這種情況,自己能不能忍下來?如果不能,那所謂的安忍完全是口頭上的。古代的這些帝王,並沒有受過佛法教育 ,他們尚且能如此安忍、如此厚道,我們相形之下,確實應當覺得汗顔。
有些道友經常抱怨:“這個人每天都不讓我看書,在旁邊一直叽叽喳喳地叫。我本來在坐禅,但是他總障礙我。”周圍稍微有點嘈雜聲,他就特別恨。其實,旁邊有些性格不好的人,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有人把灰倒在自己院子裏,你就開始吵起來:“我這麼好的修行環境,你竟然給我造違緣,以後肯定會下墮地獄的!……”
子二、作害是順緣:
無害忍不生,怨敵生忍福,
既爲修福因,雲何謂障福?
沒有危害的話,安忍根本生不起來,依靠怨敵的危害之因,才能生出安忍波羅蜜多的福德之果。既然如此,怎麼能說怨敵障礙你修集福德呢?
有些人的說話前後矛盾:“我本來正在修安忍,但他一直給我製造障礙,總讓我生嗔恨心!”他不知道安忍到底是怎麼修的,認爲安忍好像要在沒有人的環境中,自己一個人靜靜地修。實際上,修安忍必須依靠衆生,沒有衆生的損害,對誰生起安忍之心?所以如果有人傷害你,這是修安忍最好的機會,千萬不能生嗔恨心。
現在有些修行不好的人,往往都是這樣。尤其在城市裏面,有些出家人對佛法不太懂,互相生嗔罵人,還認爲是理所當然。我們現在學習佛法以後,應該明白什麼叫安忍。所謂的安忍,就是對于別人的危害,自己能夠忍得下來。你周圍若有些性格不好、經常害你的人,自己應當好好利用,這是修行的一種順緣。
下面用比喻來進一步說明:
應時來乞者,非行布施障,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譬如你有了財富,想將這些布施給可憐衆生,若沒有乞丐,你的布施善行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布施的人不應對乞丐懷恨在心。不過,現在也有人假裝乞丐騙錢,這種現象比較多,無論在網上還是私下裏,有人經常問我該怎麼取舍。這個要靠你自己的智慧,尤其是用“他心通”來看他是不是真的可憐。但有些人不愛布施,經常找借口說:“他不是真的乞丐,不要給他。”其實是自己舍不得錢。不管怎麼樣,乞丐是布施的因,而絕不是布施的障礙。同樣的道理,受戒必須有傳戒的阿阇黎、羯摩師、親教師,沒有這些的話,你也得不到別解脫戒體,所以,他們是持戒的順緣,而不是違緣。
既然你布施的因是乞丐,持戒的因是這些阿阇黎,那麼安忍的因就是這些壞人。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很好,那誰也無法修成安忍。所以在一個部門或團體中,求之不得的是什麼?就是性格不好的壞人。有了一個壞人的話,凡是與他有關系的人,都能修成安忍波羅蜜多,每天的功德在不斷增長。倘若人人都是脾氣好,人格好,長得也好,互相都是非常可愛,其他的功德也許會産生,但安忍的功德,是根本不能出現的。
有些人特別渴望家庭幸福,從來也不吵架。但有時候看來,這也不一定好,裏面若有一點爭吵鬥嘴,修安忍的機會就出來了。如果一家人快快樂樂,一輩子也沒有紅過臉,那說明他們從來沒有依靠對方修安忍,這樣不是有點可惜嗎?
子叁(故當消除嗔恨而恭敬)分叁:一、以衆生自之功德當恭敬;二、信仰佛陀故當恭敬;叁、觀察果當恭敬。
醜一(以衆生自之功德當恭敬)分二: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緣故當恭敬;二、建立衆生與佛相同。
寅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緣故當恭敬)分二:一、恭敬之因成立;二、斷除于彼迷惑。
卯一、恭敬之因成立:
世間乞者衆,忍緣敵害稀,
若不外植怨,必無爲害者。
世間上的乞丐與怨敵同是福德之因,但比較而言,乞丐多不可數,作害者卻少得可憐,這其中的原因是:菩薩不曾與外人結怨,所以很少有人主動去傷害他。
一般來講,不管到哪個國家、哪個地區,貧窮可憐的人隨處可見。(此時有人在旁邊發電,一會兒機聲轟隆隆,一會兒砰砰在敲東西。師笑曰:“是不是讓我們修安忍?不用等下課後再修,現在邊講邊實修。”)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像日本、美國、新加坡等,那裏也有不少乞丐,無論你到何處去,有多少錢財也能在很快時間內布施光。而修安忍的怨害對境,並沒有這麼多。
有些人可能說:“我的周圍全是壞人,天天都是對我加害,所以修安忍的對境也很多。”當然,對個別人來講,因緣的確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真正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危害自己的人寥寥無幾。爲什麼呢?因爲菩薩生生世世不害衆生,所以別人去害他也很困難。他要是得到一個修安忍的對境,就像獲得如意寶一樣歡喜不已。尤其是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人,整天都找不到作害者,偶爾遇到一兩個,他便高興萬分,很願意接受。以前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時,特意隨身帶著薩和桑嘎作侍者,薩和桑嘎脾氣很暴躁,人也非常傲慢,弟子請求尊者換下此人,尊者則說:“不可!此人是我修忍辱的善知識。”
有些道友共住在一起,有些人整天特別煩,覺得別人總打擾他;但有些人覺得這很好,某某道友的脾氣不好,自己修安忍的機會比較多。當然,說這種話的人,有些可能是開玩笑,有些卻是發自肺腑。
總之,布施對境易覓,安忍對境難找,一旦遇上了,千萬不要失去機會,一定要把它用上。無論別人對你怎麼樣,哪怕拿刀子來殺你,你也一邊磕頭一邊合掌:“謝謝你,你來成就我修忍辱!”這樣的話,安忍的功德定會不斷增上。(衆笑)這並不是開玩笑,你們真能做到的話,這種功德不可思議。因此,大家應學會將各種違緣轉爲道用,令一切皆成爲菩提之因,這對自他的利益都會非常大!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九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