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九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舜后来传位给禹也是这样。

  舜的有些行为,恐怕我们佛教徒也不一定能做到:父母、弟弟天天害你,并怀有杀你的动机,不仅仅是一个动机,甚至行为上也做了出来,但你还一如既往地对他们好。学了这么多年的大乘佛法,我们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能不能忍下来?如果不能,那所谓的安忍完全是口头上的。古代的这些帝王,并没有受过佛法教育 ,他们尚且能如此安忍、如此厚道,我们相形之下,确实应当觉得汗颜。

  有些道友经常抱怨:“这个人每天都不让我看书,在旁边一直叽叽喳喳地叫。我本来在坐禅,但是他总障碍我。”周围稍微有点嘈杂声,他就特别恨。其实,旁边有些性格不好的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人把灰倒在自己院子里,你就开始吵起来:“我这么好的修行环境,你竟然给我造违缘,以后肯定会下堕地狱的!……”

  子二、作害是顺缘: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没有危害的话,安忍根本生不起来,依靠怨敌的危害之因,才能生出安忍波罗蜜多的福德之果。既然如此,怎么能说怨敌障碍你修集福德呢?

  有些人的说话前后矛盾:“我本来正在修安忍,但他一直给我制造障碍,总让我生嗔恨心!”他不知道安忍到底是怎么修的,认为安忍好像要在没有人的环境中,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修。实际上,修安忍必须依靠众生,没有众生的损害,对谁生起安忍之心?所以如果有人伤害你,这是修安忍最好的机会,千万不能生嗔恨心。

  现在有些修行不好的人,往往都是这样。尤其在城市里面,有些出家人对佛法不太懂,互相生嗔骂人,还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现在学习佛法以后,应该明白什么叫安忍。所谓的安忍,就是对于别人的危害,自己能够忍得下来。你周围若有些性格不好、经常害你的人,自己应当好好利用,这是修行的一种顺缘。

  下面用比喻来进一步说明:

  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譬如你有了财富,想将这些布施给可怜众生,若没有乞丐,你的布施善行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布施的人不应对乞丐怀恨在心。不过,现在也有人假装乞丐骗钱,这种现象比较多,无论在网上还是私下里,有人经常问我该怎么取舍。这个要靠你自己的智慧,尤其是用“他心通”来看他是不是真的可怜。但有些人不爱布施,经常找借口说:“他不是真的乞丐,不要给他。”其实是自己舍不得钱。不管怎么样,乞丐是布施的因,而绝不是布施的障碍。同样的道理,受戒必须有传戒的阿阇黎、羯摩师、亲教师,没有这些的话,你也得不到别解脱戒体,所以,他们是持戒的顺缘,而不是违缘。

  既然你布施的因是乞丐,持戒的因是这些阿阇黎,那么安忍的因就是这些坏人。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很好,那谁也无法修成安忍。所以在一个部门或团体中,求之不得的是什么?就是性格不好的坏人。有了一个坏人的话,凡是与他有关系的人,都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每天的功德在不断增长。倘若人人都是脾气好,人格好,长得也好,互相都是非常可爱,其他的功德也许会产生,但安忍的功德,是根本不能出现的。

  有些人特别渴望家庭幸福,从来也不吵架。但有时候看来,这也不一定好,里面若有一点争吵斗嘴,修安忍的机会就出来了。如果一家人快快乐乐,一辈子也没有红过脸,那说明他们从来没有依靠对方修安忍,这样不是有点可惜吗?

  子三(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分三:一、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二、信仰佛陀故当恭敬;三、观察果当恭敬。

  丑一(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分二: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缘故当恭敬;二、建立众生与佛相同。

  寅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缘故当恭敬)分二:一、恭敬之因成立;二、断除于彼迷惑。

  卯一、恭敬之因成立:

  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

  世间上的乞丐与怨敌同是福德之因,但比较而言,乞丐多不可数,作害者却少得可怜,这其中的原因是:菩萨不曾与外人结怨,所以很少有人主动去伤害他。

  一般来讲,不管到哪个国家、哪个地区,贫穷可怜的人随处可见。(此时有人在旁边发电,一会儿机声轰隆隆,一会儿砰砰在敲东西。师笑曰:“是不是让我们修安忍?不用等下课后再修,现在边讲边实修。”)包括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像日本、美国、新加坡等,那里也有不少乞丐,无论你到何处去,有多少钱财也能在很快时间内布施光。而修安忍的怨害对境,并没有这么多。

  有些人可能说:“我的周围全是坏人,天天都是对我加害,所以修安忍的对境也很多。”当然,对个别人来讲,因缘的确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真正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危害自己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生生世世不害众生,所以别人去害他也很困难。他要是得到一个修安忍的对境,就像获得如意宝一样欢喜不已。尤其是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整天都找不到作害者,偶尔遇到一两个,他便高兴万分,很愿意接受。以前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时,特意随身带着萨和桑嘎作侍者,萨和桑嘎脾气很暴躁,人也非常傲慢,弟子请求尊者换下此人,尊者则说:“不可!此人是我修忍辱的善知识。”

  有些道友共住在一起,有些人整天特别烦,觉得别人总打扰他;但有些人觉得这很好,某某道友的脾气不好,自己修安忍的机会比较多。当然,说这种话的人,有些可能是开玩笑,有些却是发自肺腑。

  总之,布施对境易觅,安忍对境难找,一旦遇上了,千万不要失去机会,一定要把它用上。无论别人对你怎么样,哪怕拿刀子来杀你,你也一边磕头一边合掌:“谢谢你,你来成就我修忍辱!”这样的话,安忍的功德定会不断增上。(众笑)这并不是开玩笑,你们真能做到的话,这种功德不可思议。因此,大家应学会将各种违缘转为道用,令一切皆成为菩提之因,这对自他的利益都会非常大!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九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