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课
今天继续讲“恭敬之因成立”。昨天已经讲了,布施的对境比较多,而安忍的对境非常少,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从来都不害众生,故在世间上很难找到损害者。平时也可以看出,坏人的怨敌多如牛毛,而善良的好人,很少有人去伤害他。所以发了大心的人,遇到这样的对境非常困难。
可有些人并不这样想,他认为世间上的坏人特别多,处处都有人跟他作对,这是他的心不清净和行为不清净所导致。倘若心和行为非常清净,外境中很难找到真正的怨敌。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菩萨在久远劫的修行中,恒时以慈悲心去对待众生,众生也是以欢喜相报,危害他的怨敌相当难得。即使有些众生特别野蛮,最后也会被菩萨的悲心所感化。米拉日巴的传记中说,猎狗和鹿子都在尊者面前皈依闻法,猎人追到跟前时,也对尊者生起了信心。还有从无著菩萨的传记中看,在尊者的感召下,住处附近的猛兽也不会互相损害,豺狼与山羊共相玩耍,都能以慈心相待。所以,若是真正的大菩萨,在修持菩提道的过程中,想找到危害他的众生,简直是难上加难,就像穷人家里出现如意宝一样可贵。因此,我们受到他人的损害侮辱,应视为助成菩提的良伴,以欢喜心来面对。佛经中也说:“若闻他人之恶语,智者菩萨生欢喜。”
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修行并不是没有任何苦难,一帆风顺,而是每一次遇到违缘时,都能将其转为道用,依靠敌人的加害和自己的发心力,使之成为圆满菩萨道的资粮。故朗日塘巴尊者说:“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而有些众生却不是这样,他们很不愿意接触人,一接触就没办法安忍。这是不合理的。野蛮粗暴的众生,是修行中最好的助缘,如果你经常抱怨“我隔壁的脾气不好,经常给我造违缘”、“我打坐时,旁边的人特别吵,真讨厌”,这不是大乘修行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众生都可以当作修行的助缘:有些是布施的助缘,有些是安忍的助缘,有些是持戒的助缘……他们都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因缘。明白此理以后,我们看见众生时,才不会有损害之心,更不会有杀害之心,这即是大乘菩萨道的不共加持。
这样殊胜的安忍修法,在小乘中根本没有,大家现在有缘听闻,应该首先从理论上明白。倘若你不按照这些教言,而是依自己的分别念去行持,修出来的效果可能不太好。假如理论上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能说服你那颗刚强难化的心,那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方便。
佛陀在《法华经》中说:“大有忍辱力,众生所乐见。”相续中若具有安忍的力量,见一切众生,都会令自己非常快乐。或者说,因为有了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任何众生见到我们时,心里也能产生欢喜。不管从哪方面来理解,都可以。所以我们见到众生时,不要变成自己痛苦的因,而应观为修行的顺缘、快乐的来源,这样的话,在世间上行菩萨道也非常容易。
现在有很多人,尊重上师三宝的比较多,而尊重众生、尤其是怨敌的人,在没受过佛教正规教育的地方相当少。你们过去的有些心态和习惯,现在必须要纠正过来,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修行人,但所作所为完全与大乘背道而驰,这样的一生非常可怜!
通过学习《入行论》,大家应看看自己的心有没有改变,如果有的话,应当永远地坚持下去,尽量不要失去。当然,偶尔听些殊胜教言,两三天内改变一下,不要说我们,就算是屠夫猎人,给他们讲些佛号的殊胜或者杀生的过失,他们也会暂时有点转变,但没办法长期转过来。而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认识到这些毛病习气,然后在修行过程中长期地去对治。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十年二十年下来,所有的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烦恼,那我们对怨敌的态度逐渐逐渐就会改变。这是一定能做到的,并不是特别遥远。
很多修行人没入大乘时的性格和脾气,与现在受了正规的慈悲教育相比,前后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这种改变也不是特别困难,世俗中的这些境界,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当然,让我们当下认识心的本性、证悟大圆满,或马上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这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而大乘菩提心的这种教育,我觉得不是难如登天。因此,大家不要总把所学的知识挂在口头上、留在文字上,应该在对治烦恼上下工夫,这样每个人的修行都会有进步。
敌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因敌是忍缘。
敌人和我共同修成了安忍,我们二者都是安忍的因。所以,一切修习安忍的功德果报,首先应当奉献给敌人,因为他是修安忍最殊胜的一个助缘。
这种说法,从理论上也可以进行分析。比如我今天遇到了一个敌人,他平白无故地加害我,在此过程中,我以正知正念来摄持修安忍。那么安忍的功德,并不是仅仅靠我一个人就能成就的,就像只有种子而没有水土不会产生苗芽一样,怨敌是修忍不可缺少的因缘,没有他的加害,就不存在安忍的所缘缘,依他而生的安忍功德也无从谈起。故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分析,功德应该有敌人的一份,也有我的一份,世间人说“共创美好的未来”,我们是“共创安忍的功德”。
作为发了大心的人,自私自利并不是特别重要,应先将所有的功德胜果,全部回向给敌人。原因是什么呢?他是我修安忍最好的助缘。米拉日巴曾说:“城市里的施主和山沟里的瑜伽士,二者有共同成佛的因缘,这个因缘在于回向。”我们也可以这样想:“作害的敌人和修安忍的瑜伽士,二者有共同成佛的因缘,这个因缘也在于回向。”
回向的力量不可思议。《贤愚经》、《心性休息大车疏》中都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是慈力王时,五位罗刹来饮他的鲜血、吃他的鲜肉,当时慈力王念了四句偈作回向 ,同时发愿道:“我现在以血肉满足你们,待我成佛时,愿我能以清净戒律、等持、智慧,遣除尔等贪嗔痴三毒,使你们皆获安乐涅槃。”虽然这些罗刹故意害慈力王,但对他修安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以尊者的发心力、回向力和加持力,这五位罗刹在释迦牟尼佛成佛时,成为了佛陀的首批眷属——五比丘。
以前有个舍康巴大师,他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开始时有名声、有地位、有财富,后来有个叫土登的强盗首领,把他所有的财产一劫而空。从此他在一生中,把土登当作自己的根本上师。别人问:“你的根本上师是谁?”他总是回答:“强盗首领土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若没有土登的抢劫,他可能继续忙于世间八法,为名声地位财产而奔波,但土登帮他把这种因缘断了,又助他修成安忍,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个法缘。因此他获得的善根功德,首先应该回向给土登。有些讲义中说:“农民丰收时,会把庄稼中最好的一份先供养田主;同样,从安忍对境中得到的功德,亦应先供养修忍的对境——损害自己的敌人。”
我们一生中都遇到过比较严重的违缘,有些苦难至今还记忆犹新。但按照大乘的精神来讲,怨敌是修行最好的助缘,正因为他的加害,我们才对生活产生厌离心,才有了学佛或出家的机会。倘若没有他的加害,自己仍会沉溺轮回,无法自拔,所以为了报答他们的恩德,首先应将功德回向给他。
佛经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如《百业经》中的“驼背之人”,就是最初两兄弟互相开玩笑,后来因为某种因缘,一个人的脊椎折断了,因病苦而产生了极大的厌离心,后来通过精进修学,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还有一个“愚痴者”的公案,也是依靠怨敌而对世间生起厌离心,后来证悟了独觉果位 。
可见,佛陀在世时,很多人的证悟也是跟苦难有关系。世人常说:“苦难越强烈,出离心越深刻。”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度曾想自杀跳河,后来不管别人怎么说轮回很美好、很温馨、很快乐,他也觉得这像火坑一样全是痛苦,没有点滴的快乐可言,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厌离心,依靠这样的心,自己也有机会获得成就。所以修安忍必须依靠怨敌造违缘,没有这一点的话,犹如单脚走路一样,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
你们以后不要说“我旁边有个坏人,现在修行不成功”,而应该说“我旁边有个坏人,现在修行越来越成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顺利,根本不需要找别的地方”。其实菩萨真的很难找到敌人,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非常美好,众生非常善良慈悲,哪里找得到如意宝般珍贵的怨敌呢?所以当遇到脾气不好的人时,心里应该这样想:“这就是我的福报现前,今天遇到这么坏的人,真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众笑)我这不是开玩笑,大家还是应该从道理上明白。
卯二、断除于彼迷惑: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
刚才说安忍的功德先应奉献给怨敌,有些人就觉得不合理:“敌人并没有助我修安忍的想法。如果他好心好意地想帮我倒可以,可是敌人并没有这种利他心,凭什么将我辛辛苦苦积累的功德善根全部回向给他?”
这种想法,一方面我们也承认,敌人确实没有想帮你的念头,然而世间上很多法都没有饶益人的分别念,但我们也会对它极力供奉。如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三藏十二部等千经万论,每一个佛教徒都会恭敬顶戴、虔诚供养,学过《宝性论》的人都知道,教法和证法不是分别念所摄,这些并没有饶益我们的意乐。
还有佛像、佛塔、舍利等,了知佛陀功德威力的人都会恭敬供养,但它们也是没有心识的法。假如说敌人没有饶益你的心就不应供养,那佛经佛塔等也不应当供养了,因为它们也没有想帮助你的分别念。实际上并不会这样。只要是追随佛陀的佛弟子,都会恭敬供养三宝所依,谁也不会想“佛塔佛像没有饶益我的心,所以我不供养它”。
即使包括佛陀,有关经典中也说,获得佛果之后,能所的分别念全部消于法界,如果按照你们的观点,对释迦牟尼佛也不要供养了,因为他没有母亲帮…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九十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