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節課
下面還是講贊譽無有實在意義。昨天已經宣說了,名聲對我們的福報、長壽、能力、健康、身心五個方面,沒有任何利益。對此很多人可能並不這麼認爲,尤其是現在社會上的有些人,他們認爲首先必須要獲得名聲,有了名聲以後,財富、能力、健康等也會隨之而來,所以他們日以繼夜地爲名聲而奔波,爲名聲而勞累。但以佛教的理念來分析,所謂的名聲,只不過是暫時讓人自我陶醉的方法而已,真要破析的話,名聲並無任何實質。我們作爲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搞名利是最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學佛的居士,也不要像不懂因果的人那樣,拼命貪執世間八法。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在見解方面有一定的問題,所以每個人要先從見解上擺正過來。爲什麼這麼講呢?小時候讀書雖然很重要,不讀書的話,尤其是如今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沒有知識的人寸步難行,做任何事情相當困難。但我們以前受到的教育,全部是不存在前後世、業因果的唯物論,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就像《涅槃經》所說的那樣,“不信後世,無惡不作”,僅僅爲了眼前的利益,他們不顧慮後世、不顧慮今生,做各種沒有實義的事情。
我經常想:像這樣的佛教教育,任何高等院校中都是沒有的。學校裏研究的就是物質的結構分類、事物産生的作用等,至于心的奧秘、前後世的因果道理、對名聲的破析,在哪個領域都難得一見。其實,佛教的慈悲觀和智慧觀,真的非常有價值,這一點並不是自吹自擂,世間上具公正見解的知識分子也承認。你們可以看到,東西方國家的許多知識分子,現在紛紛將目光投到藏傳佛教這片神秘的領域上,假如沒有任何理由,現在人還是有一定的取舍智慧,不會那麼容易上當。
以前學校裏學過“名聲是要希求的,地位是要獲得的”,有些人就對世間八法的耽著越來越強。若是這樣的話,佛教的理念就會在相續中越來越弱,最後自己也跟這些人一同陷入輪回的泥坑。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務必要觀察自相續。
下面繼續破析:名聲對今生來世等有什麼作用。
若吾識自益,贊譽有何利?
若唯圖暫樂,應依賭等酒。
名聲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大家應當再叁觀察。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像愚笨的旁生一樣,他會用敏銳的智慧,結合大乘的這些教言,發現名聲對自利沒有點滴作用。
有些人可能想:“有名聲的話,可以度化衆生、利益衆生,這方面還是起一點作用。”當然,若是符合實際的名聲,對度化衆生也有一些幫助。憨山大師說:“十年寒窗無人聞,一旦成名天下知。”經過十年的精進苦行,一旦成名以後,確實可以用佛法來度化衆生。現在我們這裏有零下20多度,算不算“十年寒窗”?有智慧、有德行的一些法師,在這個山谷裏任何人也沒聽說過,可不可以叫“無人問”?但是再過五年十年,等他們精通了五部大論和顯密教典,那時候就開始成名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了。(衆笑)
按我們現在的學習狀況,有些人從智慧上來看,給成千上萬的人講經說法或做什麼事情,應該是沒有問題。但僅僅有智慧還不行,一個人需要德行,需要前世弘法利生的願力,還有當時的因緣成熟等,如果因緣完全具足,這些人應該能利益衆生。
現在的人特別喜歡名聲,買東西只要是名牌,質量再差也願意付很多錢;明星的話,“質量”再不好,只要跟你握個手、說句話、笑一笑,興奮得馬上要暈倒。這是未經觀察、被愚癡蒙閉的一種表現,這些虛名有什麼利益呢?卡讓巴格西說過:“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有了名聲之後,很多人覺得自己好像有了一切功德,從此對因果等不太重視,最後因爲名聲而毀壞了身心。因此,對那些佛菩薩化現的高僧大德,名聲應該是有一定的利益,但普通人得到名聲之後,很容易毀壞戒律和善根,對自己確實沒有利益可言。
有些人仍會想:“盡管名聲對今生來世的意義不大,但可以讓我特別快樂,聽到別人的贊歎,我心裏樂滋滋的,快樂的心情無法言表,所以我要追求名聲。”
作者對此回答道:若只貪圖一時的安樂,不顧來世的悲慘命運,那不用大費周折地追求名聲,世間的五欲妙樂那麼多,只要以一些小小的不如法行爲,就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比如賭博、打麻將、去歌舞廳、享用美酒,這些手段都可以迷醉自己,暫時給身心帶來快樂;或者用海洛因、毒品、鴉片等自我麻醉,感官也能得到極大的滿足。但這些快樂非常低下,假如真正去享受它,那你的生生世世都摧毀了。
現在世間上的人,爲了貪圖暫時的惬意,根本不觀察來世的果報,對果報的慘狀也一無所知,所以違法亂紀的現象不斷發生,無量衆生造罪業而墮入惡趣。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說:“賭博、飲酒、妄語、绮語等,有智慧的人理當舍棄。”《二規教言論》中也雲:“彼亦取舍一切事,須先詳細而觀察,世間衆生之遭殃,皆從未知未察來。”現在很多人沈迷于賭博、喝酒、抽煙,成天不務正業,種種行爲令人發指,希望佛教徒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頌詞中的“賭”,藏傳有些講義裏譯爲“飾”,對照了幾個版本後,我覺得“賭”的意思正確一點。但若按照“飾”來解釋,是指不顧來世,用各種手段來裝飾自己。如藏地有些人爲了買珠寶打扮,通過殺牦牛來賺錢;漢地有些人搞不正當的生意,將謀取的利益來打扮自己。這都是一種愚癡之舉。身體本來不淨,再造作也沒什麼美觀可言。
現在人的生活跟古代完全不相同。古人對飲食非常講究,食物一般都沒有毒素。而現在科學比較發達,沒有因果正見的人爲了掙錢,在食品中加入各種化學物,對人們身心的危害非常大。甚至在化妝品裏面,也含有各種有害成分,一兩天內可能起點作用,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年輕,價錢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實際上人老了以後,再怎麼打扮也不管用。
我們藏地有種說法:“命中注定的事變不了,老年人臉上的皺紋平不了。”現在這個規律似乎已經改完了,命中注定的能不能變不好說,但老年人花幾萬塊錢,到美容院裏加工一番,馬上就改頭換面,變成了年輕人。所以很多人認爲科學的力量比叁寶還神奇,它的功德加持不可思議,原來的半老徐娘一下子就能變成妙齡少女。實際上這也需要觀察。這些化妝品的來源是什麼?盡是一些不懂因果的人,爲了賺錢、爲了得名聲,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賄賂有關部門,給有毒的東西申請專利,批號是多少多少,對人體的作用如何如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産品都這樣,但肯定有許多這樣的成分。人們平時所用的、所吃的,如果僅僅爲了一個快樂,不要說來世,對今生有沒有利益也不好說。
現在的很多營養品,我都不敢吃,說明書上寫得雖好,好像吃了以後,馬上能獲得長壽持明的果位,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有時候我也去了一些工廠,看後心裏很不舒服。因爲廠長和政府的關系非常好,産品是藥是毒也很難說。所以,在某些問題上,大家應該用智慧來觀察。
若僅爲虛名,失財複喪命,
譽詞何所爲,死時誰得樂?
如果毫無意義地爲了虛名而傾家蕩産,爲了好聽的稱號而失去生命,這樣單單的名聲有什麼用呢?人死的時候,美名又能令誰快樂?
有些人爲了獲得名聲,情願舍棄一切財産。原來有人爲了得一個“名譽會長”的頭銜,竟然花了32萬。其實,“名譽會長”什麼權力都沒有,光是爲了一個虛名,就花了這麼多錢,實在是不值得,若用32萬爲衆生做一點利益,那該多好啊!還有些人爲了名聲,甯可失去最珍貴的生命,假如得不到認可,或者名聲一落千丈,受不了就幹脆自殺。
若用智慧來觀察,名聲只不過是一些詞句,在生活中沒有什麼意義。其實,生活和生活的意義應該區分開,生活是什麼?就是吃穿住行。生活的意義,則是活在世界上的價值,若能對衆生、對社會起一點作用,那你活著就有了意義。
昨前天我給一些大學生開示時說:“你們讀書是爲了生活,還是爲了生活取得實義?這個一定要搞清楚。如果僅僅是爲了畢業後找一個好對象,過一個美好的生活,有一個溫馨的家庭,那你就錯了。這不說我們人類,牦牛也有這方面的需求。雖然它不會說“我要有個溫馨的家庭”,但冬天最冷的時候,我們這裏有頭黑牦牛,每天晚上都會找特別熱乎的地方去睡。所以,跟牦牛比起來,人若只是爲了睡覺、吃飯、快樂,活著也不是非常崇高。如果讀完書以後,希望爲衆生做一些好事,現在就發下這種願,以後一定會實現的。你們作爲在家居士,學佛不是爲了今生來世的快樂,對凡夫人來講也有點困難,但自己獲得快樂時,一定要想到利益衆生,這樣的生活才有實義。”
有些人有了名聲就願意活著,倘若得不到,認爲還不如死了好。藏族有種民間說法是:“懦夫活一百年,不如英雄活一年。”我家鄉有些愚笨的老鄉也有這種概念,覺得名聲如果受損害,還不如早一點死去,爲了保護自己的名譽,一定要和敵人作戰到底,沒有獲得勝利之前,活在世界上也沒有意義。這種對名聲特別執著的人,僅僅爲了一個虛名,也甯願舍棄寶貴的生命。
其實名聲只是一種名稱,若沒有起到名稱的作用,名聲再響也沒有用。比如說有人叫你“大法師”,但自己從來不會講經說法,那這種名稱也沒有意義。或者有人叫你是“大智者”、“大人物”,加上一堆美好的言詞,如果自己沒有這種功德,這些也只是虛詞而已。就算能讓你暫時陶醉一會兒,但死時,這些美名又有什麼用呢?
世間上有許多明星、歌星、英雄,他們死了以後,身體已經被火化,肯定帶不走名聲,心隨業力而漂泊,即生中非常有名,有成千上萬的擁護者,來世卻可能淪落爲街頭乞丐。看過《釋尊廣傳》的人都知道,人生相當無常,尤其前世今生的懸殊非常大,有些人前世一貧如洗,但今生富可敵國,而有些人前世腰纏萬貫,後世卻窮困潦倒。所以,心完全隨業力而轉,無法自主地帶走名聲。
作爲一…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七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