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叁節課

  第八十叁節課

  今天算是個特殊的日子,在講課之前,我有件特殊的事情給大家交代一下。

  這次學習《入行論》的道友,或者說參加菩提學會的會員,特別要注意:格魯派有個護法叫“修單”,這個誰都不能修,也不能念誦!

  原因是什麼呢?上師如意寶沒有圓寂之前,也在課堂上講過這個緣起。修單不僅是這一世,它于很多世中,都違背了甯瑪派伏藏大師列繞朗巴以上諸位傳承上師的誓言,屬于魔鬼之列。現在有不少上師,包括格魯派的個別上師一直信奉它,經常供奉念誦贊頌等,這是國內外許多高僧大德予以製止的。

  當然,我並沒有聽說學習《入行論》的道友也在念,但據說現在漢地的南方、北方、東北一帶,有相當一部分人供奉修單。所以我今天特意要求,如果你們以前有這種情況,從今天聽到我的呼籲起,希望不要再供奉了。如果你非要供奉,宗教是自由的,但從此之後必須退出我們學習大乘論典的聚會,這是特別的規定!

  你們也知道,對此國內外的很多上師是怎麼樣看待的,我們的傳承上師怎麼樣看待的。雖然現在藏地有個別所謂的活佛上師,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搞這樣的事情,但這個問題自古以來錯綜複雜,在此也沒有必要詳細地告訴大家。不管怎麼樣,我今天再叁地要求:凡是學習《入行論》的人,不能念誦供奉修單!

  若沒有再叁強調的話,有些學習大乘論典的道友,隨隨便便依止上師,今天修這個護法、明天修那個護法。當然對我個人來講,藏傳佛教中公認的智慧神和事業神,沒什麼不准念的,但供奉修單完全違背傳承上師及國內外具相善知識的教言,它失毀誓言之後,你若繼續修持,什麼成就都不會現前,這也是傳承上師們的一種印持。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應該盡心盡力地追隨傳承上師的足迹,因此大家務必要值得重視!

  下面正式進入講課。

  醜叁、爲斷嗔而除貪:

  若欲斷除嗔恨心,必先斬斷它的來源,否則,表面上斷除一些所緣也徒勞無益。

  譬如屋著火,燃及他屋時,

  理當速移棄,助火蔓延草。

  此處作者通過形象貼切的比喻,說明若要對治嗔恨煩惱,必須先從根源上著手。

  比如房屋著火了,如果這間屋子實在保不住,爲了防止火勢蔓延而燃燒周圍的房廈,人們會迅速移開草木等易燃物,即使這些東西再貴重,爲了搶救其他的房屋,人們也會忍痛割愛,在很快時間內,把這些東西全部拆除舍棄。

  大概在1999年,色達縣有一棟房子著火了,當時整個縣城的人都跑去救火,我看見他們每個人臉上露出了恐慌和忐忑的表情。爲了阻止大火波及四鄰,他們把旁邊房屋裏的東西,如家具、衣被等等,不管它有多麼珍貴,統統都扔出去。因爲當時的火勢已經控製不住了,爲了不讓所有財産毀于一旦,世人一般都會采取這種辦法。本來平時對這些財物很執著,但在這種緊要關頭,這樣做是最明智的。

  這個比喻說明了什麼呢?

  如是心所貪,能助嗔火蔓,

  慮火燒德屋,應疾厭棄彼。

  同樣的道理,由于心所貪執的任何人和事物,是能助長嗔火蔓延的因,別人對此作違緣可使嗔心大發。因此,爲防止嗔火焚燒福德的宅室,我們一定要當機立斷,抛棄所貪執的一切。

  世間人都不願意有很大的嗔恨心,不管是學佛的、沒學佛的,都希望自己性情柔和,不願意暴躁易怒。然而因緣現前時,有時候自己也沒辦法控製,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生嗔恨心的因沒有斷。就像烈火依靠幹柴會熊熊燃燒一樣,人們耽著我和我所,若有人損害自己的身體生命、地位名聲及親朋好友,嗔恨之火便會因此而點燃。

  盡管《釋量論》中說:嗔恨心依靠不悅意的對境産生,貪心依靠悅意的對境産生。從這個角度上,貪心與嗔心的行相、所緣似乎是他體,但實際上它們全部來源于無明我執和薩迦耶見,依靠這樣的我執和我所執,産生了貪心,又産生了嗔恨心。倘若沒有對我和我所貪執,嗔恨心怎麼會平白無故産生呢?

  平時留意一下也會知道,我們一天所發的嗔恨心,有多少是爲了度化衆生,有多少是爲了自己和親友?我們爆發嗔怒,要麼是我的親人遭到了侮辱,要麼是我的身體受到了損害,爲利益衆生的幾乎沒有。所以《妙法蓮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欲爲本,若滅貪欲,無所依處。”若能消滅相續中的貪欲,世上的痛苦也就沒有依處了。

  要知道,對什麼貪執越強烈,引發的嗔恨就越大。現在有些人受到感情挫折後,恨對方就像發瘋了一樣,來源是什麼?就是自己太執著,假如一點貪執都沒有,絕不可能如此痛苦。薩繞哈巴尊者說:“貪執縱有芝麻許,竟引痛苦無邊際。”無垢光尊者在《叁休息》中也講:“執著越大,痛苦越大。”世間上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歸根結底就是源于貪執,若沒有抛開貪執的對境,嗔恨之火一定會蔓延十方。

  我們在寂靜地方的修行人,遠離了自己的家庭財富,沒有什麼牽挂,也不會有很多嗔恨。尤其到了泰國等修行聖地,那裏的修行人少欲知足,獨自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非常潇灑。然而世間上並不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處處流露著對我和我所的貪執,嗔心的産生必然勢不可擋。所以,我們學習大乘佛法的人,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地位名聲,盡量不要特別去執著。如果越來越執著,依此哪怕産生一刹那的嗔恨,千百萬劫所積的施戒等善根也將摧毀無余。因此,有智慧的人應按寂天菩薩的教言經常觀察自己。

  這裏的內容,並不是佛教的一種教條,也不是盲目的一種信仰,而是通過比喻、理證,讓我們真正明白不應生嗔的道理。凡是有自證的人都會知道,嗔心是不是依靠貪執而産生?這些道理一分析的話,大家確實不得不服。我們一天中經常發脾氣,如果仔細觀察,這並不是爲了衆生,就是因爲對我和我所的貪執。因此,爲了斬斷嗔恨之根,修行人務必要斷除貪執。

  子叁、修承受痛苦之安忍:

  如彼待殺者,斷手獲解脫,

  若以修行苦,離獄豈非善?

  有些人可能想:“別人對我進行加害,而我卻忍辱偷生、不思報仇,或者讓我辭親割愛,遠離親朋好友,抛開一切貪執的對境,那對我來講非常痛苦,恐怕有一定的困難吧。”

  爲此寂天論師勸導說:雖然抛舍親友、安忍他人的輕賤很痛苦,但這種痛苦與來世地獄的痛苦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若僅以安忍這點痛苦就遠離地獄,那豈不是很好嗎?打個比方說,有個囚犯被判了死刑,關在牢獄中,恐怖和絕望難以言表,但若以某種方便,對他改判爲砍手腳、割耳朵,讓他保住性命,此人必定歡天喜地、欣喜若狂,只要有活命的機會,這種酷刑他也會心甘情願地忍受。

  古代這種刑罰比較多,我很小的時候,見過一個老人,他少了一只耳朵,很多人問他什麼原因?他說自己以前犯罪被判了死刑,後來通過求情,當地法官改判爲割耳朵,他才得以保住了性命。這種情況在我們藏地有,古印度也有,漢地也有。本來人們對肢體非常執著,誰也不願意割掉一塊,但如果是爲了保命,即使接受這種懲罰,自己也毫無怨言。不僅僅是判死刑,現在有些人患了絕症後,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怎麼開刀都願意,截掉一只手也可以,再難看也不要緊,只要能夠活下去,醫生怎麼樣都無所謂。所以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說:“醫方中所說,以毒能攻毒,如是以小苦,除大苦何妨?”

  同樣,放下對親朋好友的貪愛,自然會有一些痛苦,但若能以此痛苦償還地獄之苦,誰不願意接受呢?人間再怎麼苦,與地獄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以前弟子們問米拉日巴尊者:“上師,您的行爲已完全超出了凡夫的意境,功德全部圓滿,過失無余斷除,您最初是金剛持,還是一位佛菩薩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們認爲我是金剛持或者某位佛菩薩的化身,這說明你們對我有虔誠的信心,但對于正法來說,恐怕再沒有比這更嚴重的邪見了。爲什麼呢?我最初受親人的欺負,依靠咒力降冰雹殺了很多人,造下了彌天大罪。後來我非常害怕感受地獄的痛苦,于是集中精力修持正法,安忍無量苦行,以此消除了地獄之苦。如今我確實得到一定境界,但不僅是我,你們所有的人,如果也像我這樣深信因果,安忍修行之苦,誰都可以生起同樣的功德,到那時,你們也可以稱爲是金剛持或佛菩薩的化身了。”因此,若以小苦抵償大苦,這是非常劃得來的。

  當然,作爲凡夫人,遠離親朋好友、故鄉雙親,肯定是有一定的痛苦。見月律師在《一夢漫言》中說,他出家多年後沒有回去,有一次行至家鄉附近,非常思念父母雙親,此時“思雙親不能養,伯父不能葬,一夜雨淚不幹……由是抆淚饒城,望西山祖墳倒地叩首,痛切心酸,足軟難舉。”但盡管如此,他仍提醒自己:“若以手足情存,則必墮業網。”前段時間講黃檗禅師的公案時,也提到了他對母親的挂念 。像他們這樣的成就者,尚且有這種感受,我們一般人更是免不了這種痛苦。

  在座的有些道友,對家裏的執著特別強烈,但修行要想成功,必須斷除對親友的牽挂。昨天有個道友的母親給我打電話:“我特別特別想我的女兒,她已經四年沒回家了。求求您,可不可以讓她回來?”我說:“現在正在傳法,我也沒有權力讓她回去,學院的課程也比較多。”“我只有求您了!我在醫院的病床上,可不可以讓我看一眼我的女兒?”後來我把這話轉告給她的女兒,但她不太願意回去,因爲家人並不贊歎她出家,害怕回去就給扣住了。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按照堪布根霍的解釋方法,會遇到兩種痛苦:一是修法上的痛苦,比如現在白天晚上經常沒電,在這裏吃飯提水也很困難;另一個,就是離開親朋好友的痛苦。但這些痛苦是不是特別劇烈呢?並非如此。若能抵消來世地獄餓鬼旁生的痛苦,這是非常值得的。曆代的高僧大德和修行人,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縱然遇到再難以割舍的對境,自己也能盡量修安忍。

  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有勇氣、有毅力,不要…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叁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