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得若只是講《毗奈耶經》中怎麼說、《百業經》中怎麼說,有信仰的人承認,沒有信仰的人不一定承認。而這一品並不是光引用教證,完全是通過思維道理來分析,這種理證無懈可擊,任何一個人也不得不服。
不管是哪一個宗教、有沒有信仰,大家很容易接受《入行論》,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每個人都不願意生嗔心,有信仰的人是這樣,沒有信仰的人也是這樣,除了極個別的恐怖分子把嗔恨看作一種成就外,大多數人都需要和平、需要和諧。可是煩惱生起來時,自己實在無能爲力,而能控製的唯一妙藥,就是寂天菩薩的殊勝竅訣。
謂此唯關他,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煩惱所生謗?
對于作者的責難,對方又找理由說:“別人誹謗其他人,取決于那個人本身有無功德。假如別人對他有信心,說明他的行爲如理如法,如果産生嗔恨心或退失信心,則表明行爲不如法,這跟他的功德和過失有關。所以,他們之間發生矛盾,肯定有一定的因緣,我能心平氣和地忍受。”
這樣一來,作者就抓住了他的把柄:既然你明白這個道理,知道嗔恨的産生依靠因緣,那別人對你的誹謗,難道就不是因緣所致嗎?任何嗔恨心的産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煩惱依靠因緣而生,因緣包括前世因緣和今生因緣,今生因緣有敵人的不良行爲、自己行爲不如法等。當煩惱因緣具足時,譏毀傷害也就必然出現,這與譏毀者無關。既然如此,那你爲何不安忍呢?
我們有時對某個對境看不慣,也是來源于種種因緣。要知道,世間上最莊嚴、最完美、沒有任何過失的身體,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金身,佛陀的相好金身,在外道本師飲光的眼裏,非常憔悴,具足九種醜相,這也是他的一種因緣。有人覺得:“我從來沒有害過他,爲什麼他總誹謗我?”雖然你這樣認爲,但在他的眼裏,不一定是這樣。正如因明所說,每個人的眼根中有很多前世的好習氣和壞習氣,如果自己跟某人有不好的業緣,他的所作所爲,在你的眼識前就是不如法的,這也是習氣成熟于外境所致。
佛陀的身相如是圓滿,成千上萬的衆生看不到絲毫缺陷,但在外道飲光的眼中,現量能見到不美的狀態,所以說,很多現象都是自己的業力現前。我們看見別人不如法,應該對自己有一種提醒:“對方不一定是壞人,肯定是我的眼識和意識出毛病了。”《釋量論》和夏嘎瓦格西都說:“貪心嗔心隨著功德和過失轉,而功德和過失又與業力有密切關系。”因此,我們看到別人的過失時,盡量不要生嗔恨心,首先應反反複複地觀察自己。假如你真的有智慧,將此教言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則能爲自己的成就創造一種順緣。
壬二(破嗔于親友造四罪 者)分二:一、因于對境無害而止嗔;二、破嗔于受害者造罪之人。
癸一、因于對境無害而止嗔:(對摧毀叁寶所依者,不要生嗔恨心。)
于佛塔像法,誹诋損毀者,
吾亦不應嗔,因佛遠諸害。
對佛像、佛塔、佛法說非理诋毀之詞並加以摧毀的人,我們理應生起悲心,知道他是業力現前、非常可憐,千萬不要生嗔恨心。原因何在呢?因爲叁寶的所依,從究竟的名言實相來講,誠如《寶性論》中所說,這些屬于無爲法,遠離一切損害;從名言現相來講,佛像、佛經、佛塔全部是無情法,摧毀一尊佛像,佛也不會覺得特別痛,因此沒有必要特別傷心,更沒有必要生嗔恨心。
有些人自己學佛,而家裏人反對,到佛堂去把佛像砸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痛不欲生,一邊大聲哭著,一邊生起無法抑製的嗔心:“你這個該死的,敢砸我的佛像?我今天非要跟你拼了!”和家人鬧得天翻地覆、不可開交。其實,這種做法並非明智之舉,爲什麼呢?此舉一方面能使你的罪業增長,另一方面,也無法讓別人對叁寶生起信心。現在這樣的家庭沖突經常上演,很多人爲此大打出手,攪得四鄰不安。但真正按照佛教的原則,修行人即使爲了佛像佛塔佛法,也不應該造惡業。《親友書》中說,哪怕爲了供養處的比丘、婆羅門、父母上師等,也絕不能造罪業,否則自己感受地獄痛苦時,他人一絲一毫也不能分擔 。
而且,叁寶本性空寂,並沒有真實自性,《金剛經》中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究竟的叁寶,不管是佛寶還是法寶,都是滅谛所攝的無爲法,根本不會受到任何損害。既然沒有損害,爲此生嗔又有何必要呢?且若對他又吵又打,很可能以後無法攝受他。
所以大家平時遇到這種情況時,盡量不要讓自他産生煩惱。他人損害叁寶的惡業,自有因果來判定裁決。阿富汗滅佛,不久後就受到了嚴厲的報應,還有漢地“叁武滅佛”、藏地朗達瑪滅佛,這些帝王無所顧忌地摧毀佛像、燒壞佛經,後來果報統統成熟在自己身上。
《法苑珠林》中也有一則公案:唐朝有一婦人,家裏很窮,兒子在寺院裏出家。有一次,這個婦人沒有小衣 ,就到兒子的寮房中,取用舊袈裟作小衣。剛穿在身上,和鄰家婦女站在一起,突然覺得腳開始發熱,漸上至腰。瞬間天上疾雷震空,該婦女被雷火燒焦,背上提有一行字:“用法衣不如法!”可見,不要說故意摧毀佛像、佛經,就算以輕毀心隨便使用僧衣,也會當場感受報應。縱然今生沒有受報,來世也會備嘗痛苦,對境極嚴厲殊勝之故。所以,對這些人的愚癡之舉,我們不但不能生嗔心,反而應生起大悲心。
然而,有些人可不是這樣,自己出了家或者受了菩薩戒,看到家人誹謗叁寶造惡業,就隨順他們——有些還俗了,有些再不學佛了,跟著他們同流合汙。這種行爲是不合理的!你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隨著外境而轉。盡管很多人剛開始不接受,甚至誹謗佛法、摧毀佛經,但通過你的堅定發心,慢慢會感化他們的。
所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對境,自己的歡喜心不要攪亂,別人摧毀叁寶所依時,不應該對他生嗔心。原來阿富汗的大佛被毀時,世界上許多佛教徒極爲憤恨,准備采取行動進行報複。但這不是佛教徒的做法,大乘佛教的精神,跟世間行爲和其他宗教完全不同。如果你有能力,可以用方便善巧阻止他,假如實在無能爲力,也不要生氣,而應對彼生悲憫心,多念金剛薩埵心咒回向給他。
聽說有些居士遇到家人反對,經常被外境所轉:“算了算了!你不要摧毀佛像,爲了保護你,我今後不學佛了,也不看經書了!”這樣的話,對方認爲這是最好的一種手段,從此以後只要你看經書,他就馬上把經書燒掉。其實,如果你對教理有所了解,更應精進學佛,家人反對得越厲害,自己應該越堅強,學佛的決心永遠不能動搖——“你燒就燒吧!反正它是無情法,你燒一本,我再到寺院請一本,你燒多少也無所謂。”若是這樣堅決,對方也無計可施。現在漢族人家裏,燒經書、毀佛像的現象非常多,此時大家不要苦惱,也不要生嗔恨心,這就是作者給我們的教言!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