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互相隨順,發生矛盾要及時忏悔,做事情應該有挽回的余地,千萬別變成他們這樣!)我累世都在尋求報複的機會,但十世以來你都是身爲高僧,且奉持戒律嚴謹,使我沒有機會,這次你因受到皇帝過分的寵遇,動了名利心,德性上有所虧損,所以我能夠靠近你來尋仇。現在蒙迦諾迦尊者出面來調解,賜我叁昧法水令我解脫,我們的冤怨就此了結了。”以此因緣,後來悟達禅師作了《叁昧水忏》,引導人們忏悔宿業。
這個公案也充分說明了,衆生之間的恩恩怨怨,應該跟前世有一定的關系。我們即生中對有些人的說話做事看不慣,不一定是對方真有毛病,很可能是前世的業緣在中間作怪。因此我們挑剔別人時,應想到這是前世業力的一種後續,今生若沒有斬斷這種相續,乃至生生世世也許都會成爲冤家。然而,有些人遇到事情時,總喜歡把過失推到別人身上:“是他害我、是他說我,爲什麼不能生嗔恨心?”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如果你真正懂得前世的因果,就會明白人與人之間仇恨的來源。
下面以比喻進一步說明這個道理:
譬如地獄卒,及諸劍葉林,
既由己業生,于誰該當嗔?
例如,衆生造惡業後墮入地獄,不管是八熱地獄、八寒地獄,還是近邊地獄、孤獨地獄,以及此處所講的劍葉林、煻煨坑、無灘河等,那裏有成千上萬的牛頭馬面獄卒,面目猙獰、非常可怕,鐵身鋼嘴的凶猛禽獸吞噬衆生。在鐵柱山地獄,柱樹林立,鐵男鐵女遍布,這些恐怖的景象,完全是造惡衆生的業力現前,正如前面所學,並不是有人故意安排。盡管這些事物猶如夢境一樣,只是迷亂意識的現相,但對業力成熟的衆生來說,地獄的痛苦實實在在。同樣,我們在人間時,有時候受到怨敵的損害,也是自己的心識不清淨,業力現前而已。
從前有一位獨覺,已經獲得了聖者果位,有一天他在山裏煮染法衣,突然鍋裏的法衣變成了牛肉,染液變成血水,獨覺見後說:“噢,我的業力現前了,這麼可怕的事情!”正在那時,有個主人丟失了小牛,看見林間炊煙缭繞,于是順此方面來到近前,看到鍋裏的情景後,二話不說,把他抓起來交給國王。獨覺在國王的監獄裏一關就是十二年,在此期間,他以安忍、慈悲、智慧等功德,感化了許多監獄裏的衆生,大家都對他非常恭敬。十二年以後,獨覺的弟子們在同一個時間想起了他們的師父(確實業力現前,那麼多的弟子全都忘了上師),于是開始用神通觀察(他的弟子們也很厲害,都是得道的),發現他在國王的監獄裏。他們遂各自顯示神變來到王宮,當時國王嚇壞了,親自到監獄裏在獨覺面前道歉,萬分懊悔地說:“原來你是如此有德行之人,我關了你這麼久,真是造了滔天大罪!”獨覺回答說:“這事不怪你,是我自作自受。我往昔曾轉生爲一名農夫,看見山裏有個修行人,就故意冤枉他,把他交給國王關了十二小時。以此果報,我在多生累世中感受諸多痛苦,今生即使成爲聖者,也要受到這樣的苦難。”
平時我們遇到損害時,有些人總覺得:“肯定不是我的業力現前,應該怪他,這個人很壞!他如果沒說那句話,現在不就沒事了,所以,過失的來源就是他。”但若你真正相信因果,許多事情也不一定是這樣。因此,大家今後在處理問題方面,應該詳細地思維思維。
總的來講,地獄的顯現全是自己業感所致,龍猛菩薩在《菩提心釋》中也說:“我們所感受的地獄餓鬼及旁生的無量苦,全部是自己曾經損害衆生的業力現前。”既然如此,那該對誰起嗔恨心呢?所以大家在修學過程中,務必要牢記這一點。
醜叁、宣說嗔恨之顛倒理由:
受害者認爲是“別人害我”,但實際上不是別人害我,而是我害了別人。
宿業所引發,令他損惱我,
因此若墮獄,豈非我害他?
我們遭到怨敵損害時,始終認爲:“他故意害我,我從來沒有害過他。”但這只是未經詳細觀察的想法而已。實際上別人害我並非無緣無故,肯定是我以前害過他,一旦這種宿業成熟,便會動搖敵人的相續,令其對我進行加害。如果我以前沒有害他,即生中不可能出現在他面前,使他的相續産生波動。正因爲是往昔的惡業,我的某些語言行爲,他就接受不了,開始生起嗔恨心,進而對我百般加害。表面上看,他在損惱我,但實際上,他依靠我生嗔恨心,做了很多毆打誹謗等不如法行爲,來世必定墮入惡趣受苦。所以是我害了別人,並不是別人害了我,而且我依靠敵人修安忍,不一定能害到我。
就像剛才講的公案一樣,別人害你肯定有前世的因緣,肯定是你曾經害過他。今生你又顯現在他面前,很有可能中間也說過他的過失或者害過他,前世的因緣再加上今生的因緣,別人就開始大發嗔怒,摧毀自相續中的善根,尤其你若發過菩提心,對你進行謾罵的話,最後一定會墮入惡趣。這樣一來,你前世害過他,現在又讓他墮入惡趣,從道理上觀察,你不是在害他嗎?他害你最多是拿個棍棒來打,這只是今生中而已,而他依靠這個因緣墮入惡趣,你真是生生世世都害了他。
大家以後遇到怨敵時,能不能盡量想起這些教言?這些教言確實非常甚深,後面也會講到,寂天菩薩說自他交換等大乘不共教言,一般不能隨便給別人傳,這是相當甚深的密法。世間上的文學巨匠、科學泰鬥,對這些教言一無所知,像我們這樣的佛教團體,前世今生有非常殊勝的因緣,才能獲得如此殊勝的竅訣。因此,大家不要認爲“《入行論》是顯宗的法,誰都可以得到”,這樣大乘的甚深竅訣,沒有一定的因緣和信心是不可能聽聞的。
懂得這些道理之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小小的誹謗和冤枉,也不必耿耿于懷,而應明白這都是因果循環。以前在佛陀時代有位實力子比丘,他獲得聖果以後,仍經常受到友女比丘尼的惡言誹謗,原因是什麼呢?因爲他們之間前世有惡緣,友女比丘尼的前世曾發惡願:“哪怕他得了聖果,我也要對他進行誹謗。”該公案在釋尊的有些廣傳中有,我在這裏不廣講。
前段時間有個道友說:“本來我是清清白白的,但經常受到誹謗汙辱和冤枉,我好痛苦,怎麼辦啊?”當時我就想起了實力子的公案,雖然他自己什麼壞事都沒做,但無緣無故很多人都看不慣,很多人都冤枉他,肯定有因緣在裏面。當然,你不信因果就另當別論了,我也沒辦法解釋,但如果真的相信因果,就會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
有時候很多事情的發生非常奇怪,你若根據前後語言找蛛絲馬迹,好像空谷聲一樣根本找不到,但誹謗的語言卻經常傳來,很多情況經常發生,所以這只能歸于前世的業力。別人害你時應該想到“我肯定曾經害過他”,然後即生當中好好地忏悔,遇到種種不順時,盡量忏除以前的業障,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
大家學習這部論典以後,心相續應該有所改變,以前脾氣暴躁的人,現在各方面應該想得開。就像衣服染色了一樣,以前是白色,現在變成黃色,以前你碰都碰不得,別人看你一眼也是“看什麼?沒有見過人嗎!”現在學了《入行論》以後,看多長時間你也很高興,這說明學這部法真的有收獲了!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八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