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句經》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位王後長得嬌豔動人,國王要她到寺院禮拜佛陀,但由于她執著自己的美色,不喜歡聽佛陀蔑視美色的論調,因此經常避開佛陀。有一天,國王爲了讓她到寺院去,下令詩人爲寺院寫贊歌,歌頌寺院的甯靜、安詳和偉大,王後對此很感興趣,便和國王一起到寺院。當王後來到寺院,佛陀觀察她的根基,用智慧變化成一位絕色美女,站在她身後替她扇風。相比之下,王後覺得自己遜色多了。她一直望著那美女,那美女的容貌也逐漸在改變:先是變得衰老;然後死去;慢慢屍體糜爛,粘滿了蒼蠅,臭不可聞……王後頓時覺悟美色並非永恒,而且毫無價值。佛陀覺察到她的根基已經成熟,便對她說:“對容貌美色極爲貪戀的人是相當愚癡的,你們所執著的東西,只不過如此而已。”接受佛陀的開示後,王後證得初果。當說完所有的教言後,王後已證得阿羅漢果。
可見,對自身也好、他身也好,如果了知了身體的本質,即使相續中有非常可怕的煩惱,也是能夠對治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修行人,沒有煩惱很困難;有了煩惱,強迫讓自己依止正知正念,不要天天想自己的身體、別人的身體,也不太現實;即便暫時可以壓製,這種力量也不太強。如果知道了身體的本質,就算未經觀察會産生貪心,但從本質上來講,它已經基本斷除了,猶如人沒有命根就爬不起來一樣,這種煩惱想興風作浪也很困難。
我們之所以對境起貪心,按照《釋量論》的觀點來解釋,是因爲認爲對境有功德。相反,如果認爲對境有過失,就會生起嗔恨心。倘若你覺得所貪的對方特別好看,對其身體産生貪心,或者自己每天照鏡子,認爲“我長得美若天仙,如果再打扮一下,可能妙音天女看到我都不好意思了”。這樣一來,整天對不淨的身體花時間、花精力、花財物,當然,若對修行沒有影響,怎麼打扮是你的自由,但事實證明,此舉對修行肯定有直接或間接的損害。
我有時候都這樣想:現在除了出家人以外,在家的年輕人學佛力量非常薄弱,本來煩惱就比較重,再加上經常貪著自己的身體,還有裏裏外外的一些違緣,修行起來簡直舉步維艱。而叁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相比之下就比較穩重,他們知道身體到底是什麼樣的,貪著別人身體是這麼一回事,貪著自己身體也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人如果到了一定年齡,對身體的執著會逐漸減少,這時給他們宣說一些佛法,會有一種成熟的感覺。
總之,大家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自身他身的執著,若能做到這樣,則說明你的修行有一定進步。但若仍舊執迷不悟,一味地貪著別人身體,竭力呵護自己的臭皮囊,那什麼時候證悟也很難說。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飲,
腸胃不適吮,身複何所需?
貪身唯一因,爲護狐鹫食。
盡管如此,有些人還覺得依靠身體可以做很多事情,身體可成爲自己的享用之法。這種想法也是一個大錯誤。爲什麼呢?倘若真正用智慧來觀察,身體一點也不能享用,無論是精肉還是肥肉,裏裏外外沒有一塊堪可食用之處。
印度對人肉非常排斥,一切肉當中,人肉是不能吃的,如果吃的話,所有人都會譏笑你。除了災荒時期外,我們幾乎沒聽說過吃人肉。“今天死了一個人,咱們好好吃一頓”,這種說法是沒有的。就算有些人特別肥胖,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但他死了以後,怎麼樣別人也不會去吃的。身體裏的血液、濃水等液體,腥臭肮髒無比,哪會有人想去喝呢?腸胃肝膽等內髒,處處充滿不淨物,也是不能吸吮的。除此之外,身體還有什麼值得享用之處呢?絲毫也沒有。
假如是牦牛或者其它動物,身體基本上可以享用,但人的身體有時候連旁生都不如,旁生死後還可以吃,不是特別髒,而我們的身體,尤其是擡到屍陀林以後,不管是國王王妃,還是什麼樣的領導,活著時大家特別恭敬這個身體,但死後誰都不願意看,更不要說享用了。有些人對自己的家人特別執著,人死後抱著屍體號啕大哭,但過了幾天,就願意馬上處理了:“不行了,實在臭得很!”此時他也不哭了,如果還想哭的話,就一直放在他床上看怎麼樣。但誰也不會願意的,所以身體的本質即是如此,貪著它又有什麼用呢?
《釋尊廣傳》中記載,有個女人特別貪著她丈夫的身體,丈夫死後都變成骨架了,她還一直背著不放,後來被佛陀的化身所度化。那個故事我覺得非常精彩。其實,我們不管看別人的身體,還是自己的身體,都會覺得特別惡心,人活著實際上就這麼一回事,米拉日巴尊者也說:“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爲現在之身體。”現在的身體,只不過有一口氣而已,除此以外跟死屍也沒有兩樣。以前印度有位王子,由于前世串習過不淨觀,有一次與衆妃歌舞嬉戲後,衆妃都進入了夢境,他環顧四周的後妃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腐臭熏天的屍陀林,立刻驚恐不安起來,倉皇出逃後就到寂靜地方出家了。所以,不管是男人的身體、女人的身體,在修過白骨觀、不淨觀的人眼裏都非常可怕,活著的身體如是,死後的身體也不例外。
既然這個身體不能食用,血液也不能飲用,腸胃又不能吮吸,那貪著它又有什麼用呢?身體雖不能吃,但如果能用來做項鏈等裝飾物,或者做凳子等日常用具,倒也可以,但誰也不敢這樣去做。所以,貪著身體一點意義也沒有。
然而,這種觀點在社會上一說,好多人會認爲我們精神有問題。他們認爲人生多好啊,身體多棒啊,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但在我們看來,美如水的姑娘髒如糞便!世人在迷惑的狀態中,歌頌身體也情有可原,但我們學習了佛法以後,應該從迷惑當中醒悟過來,明白身體的本質就是這樣。
身體如果不能享用,那貪執它、愛護它的唯一原因,就是爲了保護狐狸、禿鹫、野狗的食物罷了。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殺生吃肉,將身體養得又肥又胖,無非是能讓屍陀林裏的動物吃得飽一點。就像人們養雞、養豬一樣,把它們喂得肥肥的,就是讓自己多吃幾口。
聽說現在有些假活佛,爲了讓身體非常胖,經常吃一些喂豬飼料。這種做法,一方面也在爲屍陀林的鷹鹫准備食物,另一方面,是讓那些像鷹鹫般沒有頭腦、光看外表就起信心的人獲得一種滿足。有些信徒不求正法,整天看著外面的色相,這些人就投其所好,通過這種方法來讓他們快樂。同時,這些人死了以後,屍陀林裏的惡狗、禿鹫看到來一個特別胖的人,它們也會高興壞了!
我們應該知足少欲,追隨前輩大德們的足迹,從內心中生起菩提心,且讓這種善念永不退失。其實身體就像暫時的客房,當你在這裏歇一晚上,第二天肯定要退房前往他鄉,誠如《佛子行》中所言:“識客終離身客店,舍棄今世佛子行。”因此對輪回的漫漫路程,大家一定要了解,否則,如果認爲人只有一生,所作所爲都是爲了今生的利益,那真是愚笨透頂。我們作爲佛教徒,懂得這些真理非常幸運,所以大家一定要從真實意義上觀想、從真實的意義上修行。
寅二、依身當修法:(應依靠身體修持善法,千萬不能造惡業。)
故應惜此身,獨爲修諸善。
我們之所以愛護身體,就是要借用它行持有意義的善法。盡管身體是叁十六種不淨物組成,但誠如《中觀四百論》所說:“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如果利用這個身體守持淨戒、行持布施等六度萬行、發起殊勝的菩提心,雖然它是非常不清淨的東西,但卻能依靠它讓心得到永恒的解脫、永恒的快樂。《前行》中也有教言說:“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回錨,此身一切善惡之奴仆。”鑒于此,我們不能隨便糟蹋這個身體。
有些人認爲:“上師不是講了嘛,身體是不清淨的髒東西,我現在生病也不吃藥,死了就死了吧,反正身體這麼醜陋,再也不要管它了。”也沒有必要這樣!雖然身體本質不淨,但還要依靠它來行持善法幫助衆生、利益衆生,這才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反之,《薩迦格言》雲:“平日不爲利他想,此人行爲如牲畜。”如果我們不爲他人著想,整天都是自己吃吃喝喝,那跟牦牛沒什麼差別。我們現在身爲人,應該做點有利益的事情,一方面爲自己的生生世世打好解脫的基礎,另一方面,哪怕給其他衆生種下一點點善根,活著也是有價值的。
倘若把錢財用在身體的吃喝打扮方面,這是一種愚癡的做法,應該用來救護衆生的生命,幫助貧困人、可憐人、病人等等。有時候我幫助一個貧困學生,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高興,覺得錢花得非常有意義,假如沒有這些錢,他永遠都是一個文盲,但現在依靠這點錢,他就有了這輩子的知識,有了這些知識以後,也許他還要行持善法,永遠的解脫也是依靠這些人民幣而獲得的。只要能夠善于利用,無論是錢財還是身體,都可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佛陀在律藏中也說:“行持善法的人,壽命應該越長越好。”以此類推,行持惡法的屠夫、妓女等,活在世上的時間越短越好,早一點換了這種肉身,就不會利用它來徒造惡業。
現在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一定要發心,不要成天想著:“我現在特別苦啊,可不可以早點死了?”尤其是有些女衆,很多人想快點往生極樂世界。實際上這種心態不太好!我們得一個人身非常不易,如果有能力、有機會,應該給自己念一些長壽祈禱文,發願長久住世(衆笑)。我並不是開玩笑,人身的確非常難得,今生遇到佛法並行持大乘教義,這種身體好不容易得到。如果你相信叁界輪回的流轉,就知道在無數劫中才能得人身,而在千千萬萬的芸芸衆生中,現在有一顆利他的菩提心,這樣的人身更加來之不易。現在有了這麼好的人身時,你們不要歧視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有什麼了不起,實在不行的話,我去跳河自殺”,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應發願行持善法,若能如此,現在的生活好像特別痛苦,覺得沒有意義,但再過幾年以後,你會發現這個身體對衆生、對自己還是很有幫助的。
其實心情不好也是階段性的,一輩子心情不好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常說:“我那時候心情特別壓抑,差一點就自殺了。”有些著名的法師也說:“原來我遇到違緣時,又得了嚴重的心髒病,當時覺得還不如死了好,沒想到如今的事業如此廣大。”可見,違緣都是暫時的,若能好好地利用身體,多多發願利益衆生,或者成爲自己修行的因,這樣的人身真可稱爲如意寶。印度貝諾法王現在七八十歲了,他老人家經常講:“每個人得人身很不容易,一定要發願長住啊!”當時他對法王如意寶說:“您也應該發心長久住世,我自己經常發願在這個世上多活一點。不僅僅是我們,每個出家人、每個修行人都應該這樣發願。”
心的引發力是很強的,如果經常這樣想,應該會活得長一點。不然的話,你天天都是:“我今天早上還沒有死啊!我不想提水,怎麼辦哪?還要過生活,多痛苦啊!”這種心情沒有必要,我們的生活應該說是很好的,假如轉生在地獄餓鬼中,那是早點死了好,但我們人類再怎麼樣苦,也沒什麼忍受不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給自己寫“長久住世祈禱文”!
縱汝護如此,死神不留情,
奪已施鹫狗,屆時複何如?
縱然你對身體精心呵護,但到了一定時候,死主也不會留情的,《正法念處經》中說:“死神乃無可避免之時禍,強奪生命之惡神。”他會毫不留情地搶奪我們的生命,然後施給禿鹫、野狗,到那時又該怎麼辦呢?
華智仁波切說:“我們南贍部洲的人,自從出生那一時刻起,就必定會走向死亡,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緣和死的時間卻決定不下來。”現在經堂裏有這麼多人,一百年左右大家肯定都會死,但每個人到底是車禍死、病死還是以其他方式而死,除了有神通的人以外,誰也不知道。死神隨時都可能降臨,不要認爲自己現在不會死,過段時間再修行也來得及。
有一次我到縣上去,有兩個人搭便車,他們說:“這次實在沒時間,工作特別忙要趕回去,再過兩叁年以後,我們會來這裏皈依叁寶,准備好好地研究佛法。”聽了這番話以後,我心裏有種說不出的難過:世間上的人就是這樣,來一次學院多不容易,千裏迢迢地趕來這裏,應該皈依佛門或了解一下佛法,但這個時間卻拖到兩叁年後去了,兩叁年以後你還有這種心情嗎?到那時你還活在世上嗎?很難說!
所以,修行人與世間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于對無常的認識。我平時也有這種感覺,從沒有學過佛或學佛未深的人,對未來會有很多的夢想和期待,但這些能否實現也是個未知數。而修行比較好的人,凡事都會想“我可能會死吧,那時不一定活著吧”,包括對明年的一些打算,心裏也有一種無常感。
我們在座的修行人,對未來的死亡還是值得考慮,如果沒有考慮的話,死亡突然到來時,自己也會措手不及。昨前天有個道友死了,本來他身體很不錯,突然發病送到醫院,開刀已經太遲了,很快就離開人間,兩叁天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這種事情在每個人身上都可能發生,我們的生命相當脆弱,如果認爲自己應該不會死,被這種牢固的執著一直束縛著,對修行會直接帶來障礙。因此,我們哪怕活一天,也要充分利用這個身體,好好地念一點咒語、看一點書,在心相續中種下很好的善根。這樣,即便自己突然死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臨終時也能憶念起一些善法。
我們修學正法,當如“美女救頭燃”、“懦夫抖落懷中毒蛇”般一刻也不遲緩,千萬不要明日複明日,一直拖到以後去了。有些人說:“明年我再修吧,現在工作特別忙,等孩子讀完大學後,再到你們那裏出家好不好?那時候我肯定健在的。”你怎麼肯定呢?孩子讀大學後還要成家,成家後還要死亡,等他死了以後,可能你才想學佛、想出家吧!
所以,很多人的想法跟修行正理背道而馳。在修行當中,你今天想皈依,就要馬上皈依,今天想行持善法,就要馬上行持善法,要不然,以後有沒有機會也很難說。死主閻羅始終在等著我們,倘若做事情就像旱地撒網,對未來總有種無法現實的欲望,那你生命中可能會留下很多遺憾。因此,什麼時候想行持善法,就要馬上全力以赴地去做。當然,在各種善法中,自己要選擇功德大的去行持,譬如出離心、菩提心,每天都是修一點,這樣的話,不管你能活多少天、多少年,對自己對衆生一定是有利益的。
同時,大家還應時時刻刻祈禱上師叁寶,如果上師叁寶的加持融入自心,修行就會非常成功。假如沒有這樣,光是口頭上說說、行爲上做給別人看,那也沒有多大意義。唯有從內心中真正生起修行的念頭,才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