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5· 月有圓缺▪P2

  ..續本文上一頁並不是這回事情,閉關 是謝絕外緣,然後自己在裏面看大藏經,天天在關裏做功課,打坐、念佛、拜佛,這種閉關跟當初禅宗所講的閉關是不一樣的。

  禅宗修證過程列有叁關,開悟時是破本參,不破本參不入山,山是叢林,以前的叢林都是在深山聖地裏面,有好山好水,風水很好,有山有水,又是什麽龍穴之類的。開悟以前爲什麽不入山呢?因開悟以前剛好要去磨練自己心志,且要廣積福德,培養開悟的資糧。

  那些開悟的人內心沒有很大的毛病, 有貪、 、癡、慢、疑等微習,有毛病但是淡薄、微細的,這樣就是資糧具足。我們積福德,修自己德行,供養諸佛、菩薩,功德圓滿的話,有天諸佛、菩薩就跟他加持,他就會有機緣開悟了。所以一個人要成就,定有佛、菩薩的協助。

  行者破本參後,就要開始入山,反而修斷內心的妄想、執著。行者開悟以前不入山,天天在人、事、物上,面對好人、壞人地去磨練自己的心智。這個人太離譜,我面對他的時候,我可以不見怪,甚至於也可以接受他的欺負,這樣的去磨練自己,修自己的德行。

  有些道場叢林的訓練製度,是將初出家者排到第一線去販賣東西,這個攤位由你去看,前來參觀、禮拜者,有佛教徒有非佛教徒,他們來買東西的時候,挑東挑西的,你用什麽心態去面對呢?是笑臉?是生氣?還是逆來順受呢?從認識衆生中學習自心自在,修行本來就是這麽吸取經驗的,修得差不多了,福德具足了,有點基礎了,諸佛、菩薩就會來跟你加持,讓您有機緣開悟。

  開悟以後入山是幹什麽?入山是修內心,行者心對外境的人、事、物,所起的貪、 、癡、慢、疑等微細的毛病都在這裏斷,慢慢的斷,斷到對一切念、一切妄想都不執著了,心能夠如如不動,心不動就是禅定力。

  禅定力還沒有修得以前,我們說是散位不定,很多人的報告寫者「散亂」,散亂是對的,但是「散位不定」是不一樣的,「散位不定」不等於「散亂」;「散位不定」就是你的位置已經是登地菩薩,但是你心還是不能如如不動,這種亂是內心在亂,表面上沒有亂,開悟的人有智慧,內心在亂、內心交戰,他不會表現在外表上,什麽習氣現起時,雖能照知,但是他不會去做。

  很多人搞不清楚,散亂而不控製,就是有一點跟神經不正常一樣,想什麽就做什麽,這就是精神不正常。以前在大乘精舍上課時,有一位修密法的插班同學,有一次打電話給我,跟我講昨天他不曉得怎麽樣,晚上兩、叁點突然想要到高雄去,然後他就真的起床,不曉得怎麽找到車子,真的就去了高雄,這種是無慧照諸境界。神經病就是這個樣子,想什麽就自以爲是的當真,把幻境當真,冤親債主或是不清淨的東西,就利用你這種認識不清的心態來給你製造事端,把你搞得天翻地覆,本來人家不知道你神經不正常,就給你搞得大家都知道你神精是有點不正常。

  如果說我只有內心在亂,有很多胡思亂想的念頭,但我沒有表現在外,雖然沒有到開悟的階段,現在很多修心中心法修到第五印,大家的妄念很多,你不要寫我心散亂,你要寫成「妄想」,因爲我沒有去做,沒有亂掉,只是心很雜亂而已,一個念頭一個念頭一直出來,所以要說是妄想,不要說散亂,散亂是有一點神經不正常的語氣。

  那散位不定是有智慧的人,開悟以後有智慧化解他對外境、內境的妄想,所以他內心亂不會顯現在外面,人家不會看清楚,這就是處於禅的境界中,因爲心還不到如如不動,所以他的心很敏感,看到什麽、聽到什麽,常常還會亂攀緣,因覺知心強盛故。

  這個禮拜天告訴各位,有很多人修到根起通的時候,眼睛可以看到光,看到鬼神,看到佛相,..等等,有位同學私下講當他結手印時,蓮花就現出來,有誰看到?這是你還有根,還在世間禅定裏面,能夠用耳朵聽到什麽,或用眼睛看到什麽東西,這都是色界天裏面的天神境界,如此放不下怎麽能求解脫,沒有辦法修解脫,你要超越這些現象,不是以這個爲目標,要進到無色界就要突破色身。

  無色界只有心沒有相,看不到什麽相,只有心感而已,所以很多不管是天生的或是修什麽法得到色根(眼根、耳根、舌根、..)等這些異能,你不好好用心把它超越的話,那你還是世間的凡夫,永遠沒有辦法突破,我已經講好幾次了,很多人還是有這些毛病,不知道超越,你看老上師的書,到最後什麽都沒有了,你能看到什麽就跟魔爲伍,所以只能用心去體會一切境,未達此境就要突破。

  要開悟就是要進入無色界,無色界的天神跟地上菩薩的色身境界是一樣的,只是無色界的天神不去修解脫法,執著一切心意念爲真,所以到最後禅定力衰弱的時候,照樣去輪回。那地上菩薩不一樣,菩提薩 不一樣,菩提薩 觀一切法虛幻不實在,不去執著爲真,這樣才能對一切內、外境界時,真真、假假的都把它空掉,這樣怎麽還有妄執性去輪回呢?沒有了!

  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關卡,不破本參不入山,另一句言:不到重關不閉關,「重關」是什麽?是如如不動的本來樣子,到這一關你的心就可以對境如如不動,對法也能如如不動,本來就是這樣子。故重關是回到老家一樣的,我們不迷失時就是能如如不動,現在也已能如如不動,就是已到重關了。

  還沒有迷失以前我們就有這種功夫,然後迷失掉了,所以造了無量的業,輪回了千萬億劫,不曉得淪落到那裏去了。現在有幸又修回來,修到找回來我們自己的清淨體的境界,這時候再求閉關時,就是要來破善惡業異熟識,因爲它輪回的種子還沒有滅,種子還在,所以求諸佛、菩薩加持灌頂。

  接著就是金剛道,金剛道後異熟識才滅,所以說「金剛道後異熟空」,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沒有輪回了,種子識沒有了,八地菩薩種子不滅,但是他不去受生,爲什麽?因爲他有解脫的知見,所以就沒有煩惱,不執一切法,雖然有不清淨的種子在,但他不去受生,大阿羅漢就是這樣,大阿羅漢跟八地菩薩是一樣的境界。而羅漢是修自己而已,自己解脫就好,菩薩呢?心如如不動外,還有一個爲衆生痛苦過意不去的執著,要度化衆生的心意未去,這是菩薩跟羅漢的差別。

  對內心的種子有能力不讓他成熟,那才會沒有業緣現、果緣現,金剛道就不一樣,金剛道是異熟識種子都沒有了,諸佛、菩薩差別就在這裏,諸佛他內心清淨了,菩薩不見得善惡業異熟識去掉,一切的異熟識都在第八識裏面,那你悟了以後體性清淨無爲了以後,第七識、第八識這些毛病都去掉了,這樣才是真正修佛法修到最後成佛的境界。

  我們按語說:七識末那妄想已滅,八識善惡業識亦斷,始可謂月圓。月圓者當證得叁身四智,成就佛道,未得者不能執取其境,不然都是大妄語也。

  前幾天有一位同學到我家來,他說跑了很多的道場,各道場對開悟的定義都不一樣,當然是不一樣,有的因爲行者對一特殊的境界有所了解就認爲這是開悟,有的人說我看到光明了,就是開悟了。有的人認爲是我內心無念就是開悟了,有的人說開悟以後,看到內心妄想習氣一直冒出來才叫做開悟,所以外面的人說開悟有叁不等。其實禅宗講開悟一定要是大徹大悟。

  以後待機緣成熟,當把禅宗講的大徹大悟境界講清楚、說明白,但現在簡單講大徹大悟應有身、心兩方面的改變,一者身體的氣脈全通,真氣布滿整個色身,不能睡覺,也不用睡覺,只要稍加調息精神即能恢複。二者心能出離,識神常要脫離色身他往,甚或想永遠脫離色身而入滅。叁者待神識能控製不再要入滅後,即能執杖牧牛,斷種種微細妄習。四者心初淨後即能以心感知種種人、事、物的事端。五者心知萬境而能不黏,且無礙、自在。開悟的行者心地到達自在、無礙的境界,總在15~25年間,看各人的福德與智慧而不同。

  在十幾二十年間,行者修空、無相、無願等叁叁昧中,很多地上菩薩做了很多善事,他都不會去記憶,等於在阿賴耶識裏不太去想它,不會再記下來,這樣你才能解脫超越。不是說不要去做善事,不要去做惡事,惡事一定不會去做,到如如不動的階段時連善事也不想去做,等到過了這個階段,心慢慢又被打開來,再接納世界的一切。之前,因爲他要證到如如不動的境界,他要盡量秉棄外緣,不跟人家交往,這是在學習禅定力。

  定力有了的時候,才可以再把心開放,歡迎一切境再來,因爲我有定力了,不怕有多重的業,或怎麽樣的,講清楚一點就是我已經練得一身的功夫了,所以你們盡管來,我再跟你們打交道,但我絕不會被你們轉了。這時候的境界又高了一層,到了十地法雲地,清淨的心就可以給衆生無量的清淨。

  昨天有位同學打電話給我,說爲了另一半家裏障礙重重的。以前我也曾提過有位同學,心裏 心起震撼整個世界。在大乘精舍上課時學員都要先打坐,我突覺得奇怪,今天道場怎麽會有一股怨氣那麽重呢? 心實在太重了!下坐後即上課,上完課後有位同學就帶了一位女孩子前來介紹,問她有什麽事,她說:「我的那一半怎麽沒有道理,怎麽另結新歡,我很生氣,我要毀他,要把他毀掉。」剛在打坐時,她的 心震撼整個道場,連十方虛空都受震撼!

  你能不能看到她的 心?喜歡用眼根去看人家的,她的臉色有黑黯光。但 心是無色無相的,只能用心去感覺、去感受。跟她講一些話後,她回去後即清淨一個多禮拜,這種 心已經沒有了。但昨天她又來電講了,每一次打電話來時跟她講一講,她的心就可以平靜一點 ,這是什麽?是跟你講話的人、或是周圍之間修空、無爲的人,所釋放出來的一種空無的能量,即能使她清淨;你修那個可看到光,看到影像的,可以算命的,可以...,有什麽用?幫助不了衆生的。

  修佛法認識不清楚會走錯路,你要修的是空,空掉一切相,在空之間人家會感受那種跟你一樣的清淨,你要什麽法?沒有什麽法!她跟我講電話,我答她而已,這個就是佛法修的如如不動的心,就可以感動周圍或感動天地一樣的清淨。

  ( 86 年 10 月 6 日 講於 龍潭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5· 月有圓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