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叁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惱這個敵人,在沒有認識到它的本性之前,它的加害是永無止境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精進地修持,否則,煩惱一日不除,我們始終不會有快樂的機會。對此,根桑秋紮論師(華智仁波切的弟子)曾引用過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說:“煩惱就像非常凶惡的豺狼,凡夫衆生猶如綿羊,在綿羊群中如果有一只惡狼,那麼綿羊永遠也得不到快樂。”同樣的道理,我們凡夫人如果有了煩惱,少許的快樂也是得不到的。盡管平時有人說“我今天很快樂”,但這種快樂的本性要麼是行苦,要麼是變苦,在沒有獲得成就之前,凡夫確實沒有真實的快樂可言。

  因此大家一定要認識到,我們現在不快樂的根源是什麼?就是自相續中存在煩惱。而這個煩惱如果依靠上師的竅訣來對治,也並不是特別的可怕,這一點大家應該有把握。

  以上講了不能依止煩惱的道理,下面進一步宣說我們應對斷除煩惱生起強烈的意樂心,此分叁個方面來講:

  辛二(生起斷除欲樂)分叁:一、披上斷惑盔甲;二、莫因痛苦而厭倦;叁、堅持不懈對治煩惱。

  壬一、披上斷惑盔甲:

  乃至吾未能,親滅此惑敵,

  盡吾此一生,不應舍精進。

  明白了煩惱的危害和過患之後,通過詳詳細細的分析,我們要發一種誓言:乃至我沒有確定摧毀煩惱這一怨敵之前,有生之年絕不能放棄精進。

  比如我們看見一個非常可怕的敵人,心裏就會想:他害我的次數不計其數,我一定要想盡辦法把他消滅掉。同樣,我們依靠上師的教言、論典的竅訣以及自己智慧的分析,終于認識到煩惱在生死輪回中給我們帶來了無法言說的麻煩和痛苦,如果再這樣隨順它,對自己的前途是不利的,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要重新做人,乃至沒有將自相續中的貪嗔癡等煩惱斷除之前,這一輩子乃至生生世世都不能舍棄精進。

  我們從心坎深處應該有個非常堅定的決心。什麼樣的決心呢?我要努力,不努力的話,像煩惱這樣的大敵是不容易摧毀的。那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鏟除自相續中的煩惱呢?如果拿著兵器或者工具來斷除,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拿一塊石頭或一根木棒准備跟煩惱搏鬥,說“我今天要跟煩惱打仗,你們快給我來吧,向煩惱沖啊”,這樣可能也不太現實。斷除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觀修無我空性的智慧,依靠大乘的這些論典,依止最殊勝、最有說服力的智慧,一旦這些智慧在自相續中生起定解,煩惱的根本和種子就會逐漸損壞,不可能再爲非作歹了,這就是我們傳承上師的教言。

  當然,這一點需要畢生勤懇不息的努力,如果你沒有絲毫努力,做一般的事情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就成功的。在皈依佛門、依止善知識以後,每個修行人應該想:我無始以來一直漂泊在無邊無際的輪回中,如果現在沒有披上精進的盔甲,一直懈怠懶惰下去,那永遠都不會有出頭之日的。煩惱讓我們每天都放逸散亂懈怠,如果天天睡懶覺,這個煩惱就高興壞了,就像用牛奶喂毒蛇、它會特別高興一樣,倘若用放逸的牛奶一直喂養煩惱的毒蛇,那它永遠都會對你開綠燈,讓你什麼事情都很成功。

  我們很多人修行起來,就像是爬高山一樣非常困難,而造惡業的時候,又順利又成功,很多方便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比如讓我建一座寺院,在這個過程中困難重重,而如果是開肉聯廠或者屠宰廠,手續很快就批下來了,資金也馬上籌齊了,讓我當老板絕對沒有問題。所以有時候也可以看得出來,造惡業就像下山一樣,成千上萬的魔衆都來幫你,成功率非常高,造惡業的方便門也特別多,而行持善法,尤其是如理如法地修持,哪怕是短時間內觀一下無常,對有些人來講也非常困難,這就是輪回皆苦的甚深密意。

  因此,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聽了這個法以後,大家應該有一種感受,這種感受不要一兩天就消失了,而應該從現在起改變自己、轉變自己,將生死輪回的方向扭轉過來。本來是前往地獄的,現在遇到了佛法以後,馬上把方向盤轉過來,不要前往那個方向,縱然今生得不到成就,也應該有把握獲得善趣,這就是獲得人身尤其是值遇大乘佛法和大乘殊勝教言的目標,也是它的一個作用。否則,如果沒有這樣的話,以前你沒有聽法的時候造惡業,現在也繼續造惡業,那聽受佛法只不過得一點功德而已。

  我希望大家在學習《入行論》的時候,一方面應該好好發願,另一方面要詳詳細細地去探索,前段時間我也說過,這裏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非常殊勝的意義。我們這裏有些道友在講考的時候,一會兒就讀完了,沒有必要這樣讀,這個傳承我已經得過不少次了,讓你再給我傳一下,一方面是可以,大乘佛法的加持很大,你可能有不同的傳承,跟我交流也非常好,但另一方面,我要的是什麼?就是你對字裏行間的深刻思維,通過這些思維,你應該有一種感受,這就是我需要的。所謂的講考、背考和聞思,每個人都應該達到這種程度。

  我每天講得不多,基本上是四五個頌詞,有些人認爲很容易,看一遍可能一分鍾都不要,讀一下也很簡單,然而聖者金剛語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只有真正地思維它、研究它,才能挖掘出其中的甚深寶藏。所以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過得特別簡單,我也知道有些人非常聰明,《入行論》的字面意思解釋得來,但你理解的跟真正的內容是不是有一點差別呢?我現在講得不是特別廣,如果依靠藏地、漢地、印度高僧大德的講義來分析,一天講一個頌詞也可能講不了它甚深的意義,但若時間拖得太長了,可能大家又不太願意。既然如此,希望你們不要過一下就算了,不要認爲這個頌詞很簡單,只有幾個字。是!一方面是簡單,但有時候你沒有認認真真思考的話,裏面的真正意義不一定能挖得出來,對自相續的成熟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和幫助。

  所以大家聽了法以後,不但要學會對治自己的煩惱,而且應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有個新的感受,不然光是在字面上讀下去,那我覺得學和不學沒有什麼差別。雖然我自己講得不好,但你們現在有很多參考書,其中《入行論廣釋》基本上都是以前高僧大德的解釋方式,再加上上師如意寶的一些竅訣,若能對此進行發揮,應該是有一些內容的。

  當然,我在這裏講了很多,有些是對的,有些可能也不對,但我基本上是圍繞它的中心來講的,並沒有太離題,太離題的一些胡說八道,我覺得沒有多大的意義。同樣,你們自己在發揮的時候,也應該圍繞頌詞的內容,然後再進行思考和分析。

  于他微小害,尚起嗔惱心,

  是故未滅彼,壯士不成眠。

  這裏用比喻的方式說明了上面所講的內容。我們爲什麼一定要精進呢?因爲世間上意義不大的仇恨,自己在未能報仇之前也是夜不成眠,那煩惱對我們的危害如是嚴重,需要精進就更不必說了。

  我們對于暫時造成微不足道損害的小事,如對自己毀謗、製造違緣、搶奪財産等等,都會耿耿于懷,希望有朝一日能報仇雪恨。尤其是嗔恨心非常嚴重的人,別人殺害了自己的親友,他晚上連覺都睡不著,千方百計地想要報複,在沒有消滅敵人之前,始終都不會安心的。實際上,這些怨恨的敵人,就像前面所講,對我們的損害並不是特別嚴重,佛經中說一切親怨都是不定的,《親友書》也雲:“父轉成子母成妻,怨敵複次成親友,是故流轉輪回者,無有少許確定性。”在這個輪回當中,今生是我的仇人,來世就可能變成我的親人,如同嘎達亞那尊者公案裏所講的那樣,前輩子是殺害自己的人,下一輩子就成了自己最親密的人。上師如意寶在一首道歌裏也唱道:“上半生仇恨的敵人變成了現在的密友,現在對自己非常關愛的親友,過段時間很可能成爲殺害自己的仇人,所以世間上的親怨沒有任何可靠性,對此我們不應無有意義地生起貪心和嗔心。”世間當中的確是這樣,永遠都成爲敵人的,不管是國家也好,人與人之間也好,一般來講是沒有的,這一點通過自己一生的經曆也可以證明。

  所以對于世間上的敵人,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對他如何如何,但煩惱無始以來不斷侵害我,給我製造違緣,它是一切禍害的根源和創造者,如果真的有膽量、有志氣,作爲頂天立地的修行人大丈夫,對這樣不共戴天的煩惱怨敵確實應該複仇加害。倘若不敢的話,那你就是天底下最懦弱的、最沒有勇氣的人了。在這個世間當中,親朋好友被人殺害,自己若不敢報仇的話,人們都會譏笑你不是男子漢,同樣的道理,作爲一個修行人,煩惱無始以來不管是從時間上也好,範圍上也好,一直不斷地加害我們,如果不但不對治,反而隨順它、親近它,還要對它表現出熱情,在生起煩惱的時候,一直恭恭敬敬的,“對對對,我應該隨著嗔恨心罵別人,隨著貪心造惡業”,這種行爲如不如法?每個人也可以觀察一下。

  當然,對治煩惱的確也不是那麼容易,噶當派的教言中也講了,因爲煩惱存在的時間非常漫長,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它一直與我們的心連在一起,一天兩天的修行根本無法完全對治。就像一個身患麻風病的人,身體都已經潰爛了,吃一兩口的藥能不能馬上痊愈呢?絕對是不可能的。同樣的道理,煩惱這種疾病,對我們來講已經病入膏肓了,隨隨便便修一兩天的法,修幾天的五加行,就希望煩惱完全根除,貪心嗔心什麼都沒有了,那你想得太美了,可能沒有那麼簡單!要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包括修一間小房子,也要打好剛開始的基礎,然後才能進行裏面的裝修,本來你以爲一個月就可以修好,結果拖來拖去叁四個月也完不成,這種現象常有發生。

  要知道,煩惱在我們凡夫人的相續中比較堅固,有些人修行幾天沒有感應,就開始心灰意冷了——“我現在好像沒希望了,已經修了這麼多天,但是無我空性還沒有生起來,也沒有見到蓮花生大師和文殊菩薩,怎麼會是這樣呢?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等諸佛菩薩的加持不存在了?”有些人的想法特別簡單,這是對佛法不太了解的原因所致。作爲修行人,我們一定要學習以往的高僧大德,他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佛法對治煩惱,最後離開人間的時候,盡管已經八九十歲了,但仍然在不斷地修行,他們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不會認爲“我十歲時開始學佛,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怎麼還有煩惱呢?”真正的修行人就應該這樣!

  因此,大家首先一定要聽法,否則,不懂這些道理的話,經常在相續中生起邪見,本來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修行人,但由于相續中的這些惡念,結果就會中間夭折、半途而廢,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你們好好地聞思,打好穩固的基礎,認識心的本面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

  總而言之,在沒有滅除煩惱大敵之前,我們應該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努力學習,永遠也不能舍棄精進。佛法依靠精進,精進其實就是自己心的一種力量,然而有些人背書看書時,就覺得“像我這樣業力深重的人,都已經叁四十歲了,肯定是不行的”,可是他一見到好吃的東西,“我應該可以的,來,我吃叁碗四碗五碗七碗都沒有任何問題”,這時候就開始睜開眼睛了。其實大家對修持善法方面,應該提升自己的心力,而在造惡業或者吃喝等無聊的事情上,我覺得應該少一點,不太精進也可以。但是我們凡夫人完全相反,做一些非法或沒有意義的事情,就非常精進,也非常開心,平時造惡業的時候精神特別好,而要聽聞大乘佛法時,他就沒有精神,奄奄一息了(衆笑)。真的是這樣!我看見有些人上課時已經不行了,講完課後就活過來了,這樣不太好!我們在善法方面應該對自己說“加油”,以前的米拉日巴殺了那麼多人,造了那麼多惡業,最後也是即生成佛,他自己也說過:“我並不是金剛持佛或大菩薩的化身,我只是個具有一切束縛的凡夫人,但誰有像我這樣對佛法的信心,誰就可以立地成佛、獲得成就。”所以,米拉日巴尊者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每一個人都有如來光明藏的佛性,都有獲得成就的機會,在短暫的時間中,給自己的修行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合理。有些城市裏面的人動不動就“我太忙了,我的工作太多了,我的事情太多了”,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必要,大家還是應該認認真真地學習,這對你來講也不是特別的困難。

  我們應該發願最好是能夠即身成就,如果不能的話,那不墮入叁惡趣也可以,而且相續中的菩提心永遠也不能舍棄。最近很多人也發了這種誓願,我確實非常的高興,大家都說:“不管怎麼樣,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我發願不舍棄菩提心,菩提心的地位如此重要,如果沒有它的話,修什麼都不可能成功的。”有了這句話,那你一生的修行應該有了方向、有了安全感,只要不舍棄精進,你的成就指日可待!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