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7· 駿馬鈍鳥▪P2

  ..續本文上一頁出離,不是中陰身出離,中陰身是道家常用的,他們甚至可以出陽神,但那是沒有用的!

  

以前呂洞賓到黃龍禅師那裏,那時已經修得可以出陽神,不是化身,幻化身是可給人看到的。他飛到黃龍山見紫雲成蓋,乃入谒。在說法的黃龍禅師馬上就警覺說道:「有人竊法!」他不是真的來聽法,是來偷法或踢館的。被叫破後就站出來,他說:「我修練成長生不死了。」禅師就罵說:「這守 鬼!」呂洞賓聽了很不爽,說道:「我是有長生不死!」禅師又說:「饒經八萬大劫,終是落空亡。」呂洞賓很生氣就把道家的飛劍射出,但劍不能靠近禅師身體,黃龍禅師很輕松的抓住他,呂洞賓才知道遇到高人,就說:「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馬上忏悔,請禅師開示。

  

黃龍禅師告訴他說:「執著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有生命,沒有解脫,縱使你有八萬大劫的壽命,還是要死亡。」這是在講什麽?在無色界的境界,以菩薩道來講,修到第叁菩薩地也就是明地、發光地,所謂「意生身」就是你想到他,他馬上現個化身給你看,但本尊仍然還在,你沒有想他,他不會起化身。以宋某來講,若真有化身也是鬼化的,不是他自己化身的,鬼在變的。鬼可以變佛、菩薩,有時候魔也會亂化身成佛身的,所以你不要說我看到那一尊佛,就很高興的認爲是真的!

  

證到入地菩薩,法身活起來,但沒有像彌勒菩薩這種十地以上的菩薩,可以千萬億化身,也就是同時有千萬億的人在呼喚他,他就可以化千萬億化身,觀世音菩薩也是一樣;你看世間上有多少佛像,就有多少化身,所以有來有去的那個還不真的,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金剛經》裏面所開示,我的體就是虛空,虛空就是我了,還去那裏呢?十方一切的相都在我心中。

  

無色界天有四空處定,一個是空無邊處定,第二是識無邊處定,第叁是無所有處定,雖然是世間禅,但是它能對法不去執著,因爲從無所有處才能證入法空。識無邊處定還執著這個心,就沒有辦法放下,若識緣相都不執著了,那是無所有的境界,這跟磨練佛法的解脫道-「滅盡定」有點相似,但滅盡定是滅掉受想二心所,因生死是受想所支配,「諸欲從受生,諸見從想生」,此定最爲寂靜,是爲佛教聖者所修,依此定,然後再發出你的神通力,可以觀很多事,但不被這些事所煩惱,這才真正解脫,不像石頭,石頭是無知無覺,管你外面冷、熱,管你..,那沒有解脫!我有能力,有境界,但沒有挂礙,這樣才是佛法的解脫。

  

第四是非想非非想處定,釋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就是證到這個境界,但是他潛意識裏總認爲這樣不對,沒有解脫,好像還有事情沒有辦完,不要再走錯路了,乾脆不修,下山來,到了尼蓮禅河去洗個澡,然後受牧羊女的供養羊乳。身體洗清淨了,血液循環好,又喝羊乳有營養,就産生後來證悟的境界。

  

在波羅門教裏牛奶或羊奶算是葷食,所以吃了羊奶或牛奶是犯戒,釋迦牟尼佛後來不是這樣想,既然這個人要供養我,不吃就是不接受他的供養,這樣是不慈悲的,所以還是吃了,吃了就犯戒。他的舅舅---也就是國王派來保護他的五比丘之一,看他喝羊奶就說:「你犯戒了,我們不再守護你了!」就離開了釋迦牟尼佛,不再跟他修行了。

  

以前釋迦牟尼佛一天吃一麻麥,等於是饑餓修行,所以腦筋轉不過來,氣通是通,要竅不具足。也有神通,但沒有解脫,也沒有用,所以最後這種因緣讓他開悟了,真正開發出本來的智慧。如果你修了很久,都沒有智慧的話,你就沒開悟,不要說你知道過去、知道未來,若某某外道講一句話,你也分不清楚他說的有沒有道理,連這種智慧都沒有,怎麽叫開悟呢?

  

我們也有很多人認爲我很自在了,但是看到人家的一舉一動就有氣,怎麽說自在呢?自在就是不管人家講的對不對,都不會在意,都能容納,所以我們要像虛空,這樣才能容納一切相,很多人講的跟做的不一樣,這不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練出來的,是修行過程中開發出來的。

  

般若智慧是氣走到後自然出來的,那要怎麽走到呢?在坐有人有興趣嗎?氣走中脈然後進入腦部去,從腦戶穴進入,一進去智慧自然就來了,不要特別去學!不要像科班的教育,老師怎麽講,你就怎麽說;不用這樣!你看到文句,就自然而然的會說;若氣不通,所以智慧就沒有。同樣的道理,出世間智慧也是自然得到的,我心裏有煩惱,心裏還有挂礙,但是智慧起來的時候,卻不執它而成煩惱。雖不像諸佛、菩薩一樣心清淨,但是你挂礙的事情起來的時候,能不被它迷惑,譬如說你身在這裏,但是心裏擔心家裏的什麽事情,這個念頭起的話,你不會再有第二念想下去。「擔心」是你的習氣,「智慧」讓你在一秒、二秒鍾中轉過來,很輕松的轉過來,不是你去學來的,根本不必學!本來你就有這種智慧。

  

爲什麽不必學呢?因爲你還沒有開發出來,爲什麽會被錢迷惑呢?千億、百億、幾千萬的,因爲你沒有開發出你的智慧,所以被錢迷惑了。修行,要一個一個的去破色身,色身破就是開悟,開悟就有智慧,有解脫的智慧,習氣毛病還很重,沒關系!慢慢修!

  

爲什麽六祖樁米叁個月就開悟了呢?因爲六祖個子小、沒有力氣,就把石頭綁在身上,邊跳邊樁米,跳了叁個月,色身破了!所謂「開悟」,就是氣脈通了,雖然六祖他不認識字,但可以講出「菩提本無事,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一看就知道這家夥真的開悟了,怕人家害他,就故意去廚房看他,說道:「米篩熟了沒?」六祖說:「熟了!」禅師看他開悟了,有那個境界,然後就將 錫在地上振敲叁下,六祖就知道今晚叁更師父召見他。

  

見到五祖後,五祖就將衣缽傳給六祖,並要六祖明天一早就往南走下。其實我們知道,以前很多修行的人就像武俠小說一樣打來打去的,心不清淨,還是會爭來爭去。最後六祖躲到獵人隊去,因爲「悟」是一回事,心要清淨又是一回事,心還不清淨,業還沒轉,所以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裏面。他是用般若智慧在轉他的業,轉他的所知障,轉他的一切法,回到清淨的本體,什麽都無所學,本來具足的,也不必師父跟在後面提醒。所以我們公案這裏介紹法空智,無色界的無所有處定,是佛法修行的有頂天境界,以這個境界來修至滅盡定。

  

再下來就是駿馬不動,有如理性不動,不動就可以應一切變,可以産生一切法來擺脫或者根本就不動,改變你的業,對你周圍的因緣不被它所動;鈍鳥者,事相也,那鈍鳥之間,也就是證到體性的人,他可以從空之間又産生有相,所以你在起心動念之間,就可以成就很多事。

  

剛剛講到一個人證到初地的時候,他起心動念,只要有個念,只要有個法身就可以去應那個緣,隨便起一個念,這個念從心地起不必學來的,十方世界一切因緣那麽複雜,那怎麽知道是什麽緣,又怎麽知道應什麽法?這在你心清淨的時候,它可以從體性中,現起一法相應,就是從鈍鳥之間得來的功夫,一切事相之間才能夠起心動念,如何抓住這一個起心動念,這個是在講「明了底人」的境界。

  

( 86 年 3 月 4 日 講於 龍潭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7· 駿馬鈍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