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僧问凤翔府青峰传楚禅师曰:「如何是明了底人一句?」
(识起迷情於悟者之境界,证入本性空相者,可以一句话概说乎?)
传楚禅师曰:「骏马寸步不移,钝鸟升腾出路!」
(证至空相者,有如骏马,惟此骏马不能动,故入如如理地。钝鸟者,事相也。圣人当有所作意,心如鸟一样,当升腾出路似地起想。)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一般修行者有智慧,没有定的话,容易散乱。这里要讲的世间智,或者是你在修行之间所体会到的觉知历历,但却没有办法做到如如,看不开时也就有烦恼,如果是念力大於智就有定,有定无智这种不是佛法要修的,佛法要修的就是定慧等观、定慧等持。
有慧无定会散乱,有很多这种人,他们不是正常的修佛法,而是从外道突然进入觉知的境界,空有觉知,但没有定,所以就显得神经兮兮、怪怪的,也没有得到真正般若智慧,故没有解脱知见。
何谓般若智慧呢?那是禅修中的出世间智。世间的一切法,你都要懂,出世间智解脱法你更要懂,而且要能做到;出出世间智慧是从出世间智跳出来,这个才是真正圆融的解脱知见,就是你能够再入世。当再入世时,芸芸众生障碍无边、造业深重,你跟他们扰和在一起,而能不为他们所动,慢慢的来改造他们,让他们能够走上修行的路,这都是靠定慧等持的境界。
2. 释题
本公案名为「骏马钝鸟」,骏马是表示有定力的人,不随境流转,故说骏马寸步不移;钝鸟是菜鸟,没经验者,随境流转者,还有的人不知空体遍满虚空,常有一神我升腾他往,故说钝鸟升腾出路!从有相修入的话,大概都是有这毛病,因都是修有为法的,故不知体性空的真实。从「空」入手的话,这种人就有定,较能因「空」而产生智慧,到最後,修到「空有不二」的话,就可以以空的体性面对不空的世间一切境,而能如如不动,那就证到正知见的圆融,也就是佛法要修的最後一阶段。就是钝鸟最後也是守住空而入定。
骏马本是容易奔腾,奔腾之间,不能解决你不定的烦恼,所以有慧没有定是没用的,在修行过程之间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当然从有相修入,你能够进入开悟境界的时候,就可修空观智,就可以修到定,可观一切法空,观一切法中无我,观一切法无常,观到寂灭为乐。佛法不讲这叁个法印的话,就是邪魔外道,因为你观一切法无我,观一切法无常,观寂灭为乐,在修行过程之间,要以「观空智」观一切法,能够证到「空」,从「空」中产生智慧,才能够具妙有的境界,这个「妙有」是实际的妙有,从钝鸟之间去产生无量的神变力,这是从体性中来的。
如果是从有为的境界去学这个法,那不真实,所以从空之间取得一切的法,只懂一半,修佛法是修佛的境界,是要悟「空」的真实,不是修有为的境界。现在讲法空,没有证到法空智,就没到佛的境界。这时从念佛法门开始,念佛法门是有为法,悟入时还是要修我空观智,这样才能够解脱。解脱以後,再回过来体会「有相」的真实,这样才能够得「定慧等持」的境界。
这个公案的内容:骏马寸步不移,钝鸟升腾出路,如果以正常的理念来讲的话,这是文法不通,跟你的世间所体会的、所知的是相违背的,所以你认为这个是不合理的。修行就是要这个样子,笨笨的!学得一切法都没有用,学得一切有为法,最後都要放下,这样才能找回你自己。你没找回自己,怎麽能见性?不能见性,心就是不明,心不明就不能用你的心;未见性前常用心,你的体性就不现,不现则一切的神变就起不来,所以骏马没有用,学习笨鸟反而能产生无量的神变。
3. 语体文解
僧问凤翔府青峰传楚禅师说:「如何是明了底人一句?」「明了」要讲见性也好,讲已经证到「空、无」也好,已经悟道的人也好,用一句话来说明他所明了的境界。我们按语说:识起迷情於悟者之境界,证入本性空相者,可以一句话概说乎?既然明了底人,那本性体空的境界是怎样。我们知道一切佛法只有两个现象,一个是现象界,现象界就是一切有为诸法,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很真实,产生森罗万象,是世间一切法,也是每个人的命运。另一个是本体界,是理地,是空的,是你如如不动体性!
悟到了本体界,面对现象界的时候,不被沾粘,能脱离了,脱离也就是解脱道证到了,如果修一切有为法,没有进入本体界走一趟,尽管你有灵知灵觉都没有用,因为「动、静、根、觉、空、灭」这六关没有跑一趟,空有觉知,觉知过去、现在、未来,是没有用的,对一切法没有证到法空智的话,照样轮回,照样受报,所以本体界是在讲如何悟到空、无,空无会产生妙有。所以,对於证入本性空相的人,禅师你能不能以一句话概说他的境界呢?
传楚禅师说:「骏马寸步不移。」「骏马」是非常会跑的马称之,它很有神力,但是却跑不动,你就说:「奇怪了,骏马为什麽走不动呢?不是一跑就几千里吗?」那是用你的妄心在走,当然走不动,也可以讲:转不了境,一个因缘来的时候,你看不开,就有枝枝节节的障碍,所以你就迷糊了,照样轮回去了。若能很灵光又不到处乱跑,那一定是神光历历,无所不知,也能够无所不黏。
你喜欢用心的力量,喜欢有为法,就没有办法解脱,所以到坊间看修行的书要有所选择,书中所讲的理念,如果智慧不够的话,不要说他是佛教徒就是对的,你要怎麽去分辨他有没有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本意。现在也有人在说:『当下就是佛了,不必修了!什麽「叁关」?』祖师大德的「叁关」在干什麽?如果你懂得的话,就能了解;若没有在里面打过滚,就不知道你证到解脱了没有。
解脱了吗?现在没有挂碍,小事看得很开,当然看得开,等到大事情来了,大障碍来的时候,人仰马翻,境界不晓得跑到那儿去了,平时讲得头头是道,境界来的时候,照样迷糊,照样随业在转,照样犯了贪、 、痴、慢、疑的毛病,所以为什麽要有观空智,就是要从里面去体会,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禅宗只有两句话,要解脱就得「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也就是心要大死一番,那就是悟空的最高境界,真正悟空的人不会怕一切业报现前,你怕死就是贪,你要钱就是贪了, 心容易犯,就是还有 的种子,你看不出因果,所以观不出在你周围发生的一切因果关系,这就是痴、愚笨。
真的把心打死了,大死一番以後,一切业来的时候,你当然可以解脱,这是要真心实地的去战斗,不是平白懂得几句佛法、经文就可以的。修佛法,讲的是实证,祖师大德每一位都是修行佼佼者,你难道比祖师大德都行,人家闭关过叁关,你不用闭能通叁关。因为不懂!所以一问叁不知,害了他和听他讲法的人,所以说骏马没有用,要能寸步不移才行。
很多人平时讲得头头是道,佛法讲得不错,但他对欲望是否真正的死掉心了,连心都不起了吗?若对动尘会动心,想以前种种,想生活的问题,想..,是未解脱;若连心都不起了,这才真正的悟到解脱,有如法身佛。法身佛是清净无形、无相的,我们的空体是这样,所以我们刚开始修行要悟空,才能够得法身佛,未证法身佛,妄心还不清净,所以妄心要让它大死一番,才会真正的解脱。
「骏马寸步不移,钝鸟升腾出路」,愚笨的鸟却可以往上升腾,可以没有障碍的,有人讲「虚空不碍白云飞」,这个是圣人的境界,虚空是证到了,你的体本来空,本体界本来空,空掉你自己的业,在你心大死一番後,什麽都放下了,没有什麽舍不得。这时候白云就能在虚空中飞了,白云代表诸法,代表世间的一切,它就可以在空中飞,这就是你心能够证到空,心能够放下一切,这时候你的灵知灵觉能感知一切法,它可以在虚空中现起,所以说「一真皆真」,你心这时候所起意念是真实的,以前为什麽不真呢?因为妄心所支配、业力所支配,所以不能够当真,业力支配能当真吗?当真就会随业转了,讲什麽解脱?所以不能当真!妄想当然不能当真,因为那是你的妄想,不是真实,所以你要修到一切法都动不了你的话,你的体性就跟佛一样,就可以产生一样的神用,所以钝鸟反而能升腾出路。
我们按语说:「证至空相者,有如骏马,惟此骏马不能动,故入如如理地。钝鸟者,事相也。圣人当有所作意,心如鸟一样,当升腾出路似地起想。」证至无所有相者,有如骏马,惟此骏马不动,如果动,那是世间的骏马,不是修行的大事,如果世间的骏马动,那是世间法跑得快,我们证到无所有相,是什麽境界呢?也就是说对一切法而不着,这就是世间禅定里面的无色界境界。
世间禅定的色界天,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如果你的身体突破了、开悟了,法身要让它活起来。不开悟,法身活不起来,所谓佛,不是在你心中的佛,法身佛是遍虚空的,开悟人的心可以…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7· 骏马钝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