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5· 日後看取▪P2

  ..續本文上一頁叫做生滅法。現在居一切時,不起妄想,於諸法妄心,亦不息滅,如果真的起妄想的時候,不要壓抑它,不要把它壓下去,不要想如何熄滅它,因這是真心應緣所感的境界。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妄想本來我不妄想,爲什麽會起妄想念呢?因爲有覺知,你的心對過去、未來,對世間的一切事,你都有這個妙覺知,不是我的感覺,是超越一般人感覺的能力,一些未來要發生的或以前怎麽樣的,這是你心本來就有這個功夫;有覺但空不了的話,就沒有解脫,這裏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要把它當真,當真就是什麽?你覺知了然後當真,覺知當真就沒辦法解脫,覺知表示你的心去抓那個境,阿賴耶識會執著,所以過去的一切因緣你抓住當真了,那怎麽解脫?這裏解脫就是觀一切法空,這裏要入空,觀空智要在這裏證得。所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不要說真的嗎?假的嗎?

  

唉!這次你預知的事,好像過幾天真的發生了,你覺得很高興--我預知得很准!那就不行!你沒有解脫,你心還是去抓那個境,有那個境就會如實的去輪回。解脫道是一點都不能挂念你的一切覺知,你不要很高興說我預知什麽事情都很准,就很高興,這樣因緣都脫離不掉;外面很多人都卡死在這裏,他靈知靈覺的心是有,可以預知什麽,但他解脫不了。《楞嚴經》裏告訴我們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有執著動、靜、根、覺、空、滅的毛病,如果動靜這些外在的塵境不去受它左右了,那你根覺的超能力就來了,以《楞嚴經》來講就是色陰的魔相。

  

色陰魔相不是說不好,是一個善境界,是修行境界的指標。什麽叫做「魔」?不可思議的變就是魔,修到這個境界,就有這個能力,你會變,想什麽就會實現什麽。在《楞嚴經》裏告訴我們這色陰魔相是善境界,你修到那個境界的時候,必當出現一個境界,但不要執著,一執著就有一份真的魔侵入到你身體裏面控製你。所以,我們修到這種善境界的話,你可以看到什麽、聽到什麽?這是色陰魔相的境界,六根會發通,産生異能的功用。

  

眼、耳、鼻、舌、身、意所發的超能力,把它克服了以後,接下來就回到心,講義上提到六成一,一是心,六就是六根,六是什麽?是眼、耳、鼻、舌、身、意。以前古僧大德修一個心,到底是什麽功用,那是可以看、可以聽、可以聞、可以嗅、..,所有的功能化爲一,六根功能只用一個心即能完全做到。所以,你修到六根起靈通的話,這些都是色陰魔相,你要超越!不超越的話就卡死在那裏。

  

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前面五個已經不起靈通,或者起靈通,我不在意、不去執著它,最後回到心來,心就是有覺知了呀!覺知過去因緣、現在因緣,一切的因緣你懂得很多,但是你空不了的話,譬如說人家在想你,你感覺到某某人在想你,就趕快打電話給他,這就叫做應緣。要求解脫,不能這樣;解脫要「感召懸絕」,我們修到這個境界,人家想你,你知道,但不要跟他相應。當你死亡時的中陰身,其敏感度有活的人的九倍,只要跟你有因緣的,那怕是在美國、蘇俄或是動物界、…,中陰身就跟他搭上線,所以又去受生,又去輪回。要真正求得佛法解脫的話,就在覺知這段時要能空,觀一切法空。

  

爲什麽要證我空、法空呢?就是這樣子,與諸緣不相應。所以要修到空以後,才能證得解脫。如果證得空,且還執著空的話,那就過頭了(變成頑空),本來修空是要幹什麽?是要練我們的禅定力,現在如果我證到空了,禅定力有了,我要把空放下,再下去就是頑空是不是?這些木頭、石頭都是頑固,所以今生才變成無情類,無情也是我們衆生,還沒變成石頭、木頭以前,也是跟我們一樣;所以,不要有錯誤的觀念,認爲我在修行的時候,若依附在草、木、石頭上,就不會寒冷,不會饑餓,這樣是很不好,是錯誤的觀念。地球剛開始要成爲地球的時候,它們化成了無情類,它這一生要到地球滅後,它們才會轉,不然它永遠就是無情衆生。

  

這時候要把空滅掉(把「空」空掉),所以這個「空」滅掉就不用了。「空空」,第一個空是動詞,把「空」空掉了,不要再空下去,也就是我還沒有定力的時候,我們把心關閉起來,閉關自守。到有一天,「唉呀!原來這世間法是這麽回事,我懂了,我不怕了」,再把心扉打開來。何謂把心扉打開?就是去掉這個空,滅掉這個空的時候,就證到最後一關「滅」。所謂「滅」,不是什麽都沒有,「滅」是面對境界,心不著境;譬如說,你一直在那裏指著我,並用叁字經罵我,我面對這個境(罵我叁字經),當作好像沒那回事情,這是「滅」的境界。所以觀世音菩薩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說到這裏的時候,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之前就叫生滅法。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5· 日後看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