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5· 日後看取

  

(一)公案本文

  

僧问:「见色便见心,诸法无形,将何所见?」

  

(缘起现象界,六识出六门有染着,更可见其妄心依附。)

  

慧真禅师曰:「一家有事,百家忙!」

  

(根、尘、识叁和合,生起诸法,则十八处起作用,百家忙乱矣!)

  

僧曰:「学人不会,乞师再指!」

  

(未识禅机,请师慈悲明示。)

  

师曰:「叁日後看取!」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叁日後再看事情之演变如何,还不是万里晴空似旧时!)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不能解决或伤心的事情,暂时不要去做任何事,叁天以後再来做,我们一般人也讲「急事缓办」,紧急的事情不要马上采取措施,一采取措施,一定不完善。修行也是一样,修行过程中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不能马上解决时,不要去想,先放下!等叁天以後再来看,你知道一切的因缘是随”时空”在改变,时间每过一秒,你的因缘就不一样;叁日後空间也会改变的话,你本来要有果报的,现在因缘变为不一样。因、缘要成为果报的时候,因时空不同,如果你顺其自然的话,不同的果报就产生,如果你稍慢一下就错开了,业力也就错开了,果定不同。

  

举个例来说怨亲债主要让你们夫妻吵架,以前哪世你破坏他的家庭,现在他来破坏你的家庭。起先它会影响你的念头,会制造什麽事端? 会看不开?然後对另一半所做所为,以前是无所谓,但是现在看了就不舒服。两人开始是冷战,慢慢变成热战。如你有修行的话,就要警觉,每一件事情要发生都有因,然後”因”遇到”缘”时会成为果,因、果之间最重要的是”缘”,你能控制这个”缘”的话,那因和果永远扯不上关系;如果没办法控制的话,”因”是以前造的,不管对不对,”因”是去不了。那我现在就来控制这个”缘”,”缘”包括时间、空间和一切人事物,不让它加进来,加进来”果”就会现了。

  

刚才讲的夫妻两人要吵架的时候,你自己警觉:咦!今天怎麽心神不宁呢?看他做什麽事都不如意就要骂他,他也骂 , 们两人就一来一往的争战起来,这时候如果你 警觉了,骂了一句就调头走人,因为 调头走了,本来两人要大打出手的,现在打不下去了,为什麽?因为 警觉了。之後,因缘不具足了,错开了!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日後看取」,是在行者任运自心中,非常好的一个法门。这里意思是说,当碰到不能解决的事情,或烦恼的事情,或是不愿委屈的事情,当时不要去想要怎麽办,叁天以後再来想。也许叁天後海阔天空,什麽事也没有。如果你当下钻牛角尖的话,会越想越困扰,越想越烦恼,到最後神智受损严重,这个公案意旨就是如此。每个公案都很简短,但依之而行,可以让你的烦恼解决,克服一切困境。

  

行者若能够坦然无住,对诸法不生烦恼,那是到达圣人的境界,面对烦恼法来,却能无动於衷。刚开悟的行者,还有馀习,面对诸境还有烦恼心起,若能以「日後看取」的方式来面对,安慰自心暂不要去思考如何应对,境过意迁,也就不会再为那件事来烦恼矣!

  

3.语体文解

  

僧问慧真禅师说:「见色便见心,诸法无形,将何所见?」此处的「见色便见心」意旨如何?讲到这个就要画一个图来说明,画一圆来代表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它本来是空的,没有外在因缘的话是空的,如你在打坐时,不起心动念把一切都放下的话,也就是空的。若现在讲到「色相」,这色是外境(以山为例),那你的眼睛看到山的时候就叫见色。

  

见色为什麽便见心呢?因为有外在因缘来时,马上会起心相应,第八意识它是会映照的。好!现在讲唯识中「法生起的过程」,第八意识映照到这个山的时候,它有一个功能-依他起自性,这是唯识里的名词,“他”就是指这个外在的因缘,起自性是他自己的本性,这里是见性,依见性而生心。那这个色相境界是什麽?经云是无自性。

  

如果这是声音的话,那色尘就是音波,它的自性是什麽呢?是闻性!所以这样讲起来,对味道而言有嗅性,舌头有味性、身体有触觉性、对法有心性等共有六种自性,再来一个就是基本的空性。

  

公案里讲「见色便见心」,依他起自性,我的自性起,所以会觉知这个山,呈现在我心里面,第八识现这个见性,内在显示看到山。而第七识妄执起想推计这个山,第六识分别这是什麽山,所以见色的时候便见诸多心念,那第六意识分别意识,也可以说这是什麽山,是五指山?还是阿里山?以前见过的话,可以分别出来。第七意识主要是妄想,这里所讲的见色便见心,面对外境了知其境,是谓见色便见心,这句话希望你们能了解。

  

有人说见色便见心,僧问说:「诸法无形,将何所见?」因为我们的心认知这个外境时,实际的相在外面,心里这些都是幻化的、无形的。譬如说我看到佛像,佛像在外,我认知佛相从那里来?因缘和合而现的佛相,那是无形的,所以我认知佛相的心也是无形的,也就是说「心」是无形、无相、无色,故问说见色便见心,这个心从那里来?你看到什麽,将何所见呢?

  

慧真禅师曰:「一家有事,百家忙!」我们一般人一直在讲第七意识会起妄想,譬如说「山」,这山是高的!那山是矮!或是中高度的山,你就在这里打妄想;如果放纵第七意识的话,再放纵第六意识的话,那禅师会告诉你说:「一家有事,百家忙!」因你是不是在那里一直胡思乱想,想这山高、那山矮,这山我看过、这山我不喜欢、..,你让第七识、第六识起作用的话,就有诸多的想法,故说见色便见心时,它只是百分之百的相像,不经第六、七意识转化,这个本性没事,只是照境而已,这是圣人的境界。

  

为什麽圣人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都没有挂碍!他看是看到了,听是听到了,为什麽别人看得气得要死,他(圣人)看得不痛不 呢?因为我们凡夫第六、第七识的毛病很多,所以看了会跳脚,圣人看了不起心动念相应,所以这里讲的一家有事的话,百家忙!都是你自己的妄想习气在作祟。假若你在修行过程之间碰到一个障碍,你能把它看成不是个障碍,你就不会去烦恼;如果你抱着一个希望的心,或着是逃避的心,那这个念头起的话,所面对的事情你就放不开,放不开的话就一家有事,百家就跟着忙乱了,胡思乱想(百家忙),就是等於你的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境界跟前世搅和在一起,生起一切烦恼法。

  

如果你了解六根面对六尘可以产生六识,根、尘、识叁个和合在一起的话,就变成我们世界的森罗万象。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面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起了眼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相应的话,就成为18处。你如果会算术的话,根、尘、识叁者和合可演出多少念头呢?无量无边的,所以这样心就很乱!

  

如果是六根面对六尘不起心的话,那是圣人的境界,起码没有挂碍,不起这些念头,所以慧真禅师跟他讲,就是说一家明就百家明,我们按语说:「根、尘、识叁和合,生起诸法,则十八处起作用,百家忙乱矣!」

  

僧曰:「学人不会。」你这样回答我不能意会,我在问你见色便见心;看到一切东西的时候,古僧大德说马上见到我心意识,但是心意识是无形无相,能看到什麽?其实是看到你内心里面的烦恼、妄想,由於禅师一直没有回答,只回答「一家有事,百家忙!」

  

僧曰:「学人不会,乞师再指!」小和尚说:「我不会请再给我开示」,慧真禅师回答说:「叁日後看取!」现在你看到一个很在意东西或面对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你只要看住你的心或不心慌意乱的话,不要让念头一直起来,当下你也不要去想,不去烦恼,叁天以後再来看看境遇变得如何。

  

我们按语说:「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这是《圆觉经》里面的一段话,你如果懂得《圆觉经》这段话,你就是菩萨,怎麽讲呢?在座各位有修到这个境界,照理说应该以这句话为主,它是说「居一切时,不起妄想,於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

  

在修行过程之间,居一切时、一切事,一天24小时不管行、住、坐、卧,都不起妄想,不要胡思乱想,如果是念头起妄想了,住妄想境不要加以了知,这是真的吗?是假的吗?你会有这个现象,所以很多的觉知者都在於这边产生。

  

你知道我们的毛病吗?老同学都有听过了,每一个根有六个毛病(动、静、根、觉、空、灭),刚刚我们讲修行的地方,就是从这边(法起)到这边(法灭)完成时,是要这样走一趟,动、静、根、觉、空、灭又叫六结使,六结使要把它破灭掉,这…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5· 日後看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