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10· 路逢猛虎

  

(一)公案本文

  

僧問雲居山昭化禅師道簡曰:「路逢猛虎時如何?」

  

(緣起現象界,行者路遇猛虎應如何?行者逢緣應緣,六根出六門所有住,則煩惱至矣!)

  

昭化禅師曰:「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

  

(正是心不清淨行者的煩惱處,虎雖猛然,尚抵不住忍辱波羅密。佛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是爲忍辱波羅蜜。)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普通一般人對境執著的話,那個境才會起功用,如果你本身對境不執著的話,境歸境,對你産生不了什麽作用,這是牽涉到你本身能不能放得開,所以在保護任運要求得自我解脫的時候,要改正你自己的心態,對外境一切現象,如果你有能力不去碰它,不去執著它,那一切的逆境,甚至於不如意的境,相對的就發揮不了它的功能,所以從一般的生活起居之間,如果有人找你吵架,你心地空蕩蕩的沒有跟他吵架的心,他在那邊怎麽比手畫腳、怎麽罵,你的心都坦蕩蕩的,不屑回答,如如不動,那打得起來嗎?普通打架也好,或是重大沖突也好,都是你一語、我一句地一來一往,到最後惱羞成怒,不得不打起來,講不過你,就用打的。

  

在保護任運過程之間,我們對一切現象都能夠不動的話,這樣就沒有所謂不好的境界,我們會碰到凶猛的老虎,也是相對的你很怕那凶猛的老虎,像釋迦牟尼佛去馴服一條火暴龍,火暴龍脾氣很壞,看到什麽就會把它吃掉,釋迦牟尼佛不怕它,他進去火暴龍住處,對境生起了慈悲叁昧,入慈悲叁昧定中,很簡單地把暴龍馴服了。人家看他很容易的把火暴龍調伏後出來,這當然他有特殊的慈悲叁昧的力量,不但不怕那個境,還可以調伏那個對象。

  

我們雖說做不到調伏對方,但起碼我可以對境不相應,你有這種自我的認知的話,對外在的順、逆境都沒有什麽挂礙,這樣就沒有所謂順、逆的境界,反正對我來講,順境、逆境、凶猛或溫馴的老虎都一樣,若能這樣子的話,有碰到等於沒碰到。「遇猛虎」是我們常常住境生心,常常一個境、一個念放不開,就在那裏攪和進去,欲罷不能。這時候應用什麽法門最好,以無爲法是最好的法門。

  

講了這幾個公案,有沒有叫你用一法去對治一法呢?沒有!都是要求你內心能放下,放下即能自在,那個境自然就起不了功用,爲什麽我們會被冤親債主搞得非常的落魄,或者是全家不安,夫妻不合,小孩子不聽話,最主要是我們對境應緣,這個應緣就是被利用的根本因緣,如果你能夠住無爲境,不管怎麽樣,我都能用無爲對治的話,那種現象自然就不會存在。

  

2. 釋題

  

這公案名爲「路逢猛虎」,是我們一般修行過程之間,所要調伏任運的境界,修「舍一切法」的概念中,路逢猛虎 照樣要不黏、放下。有一個公案名爲「臨危自在」,而這一個公案是「路逢猛虎」,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用。你不把他當境,有碰到等於沒碰到一樣,甚至於下一個公案也一樣「順如其意」,不要境來了,就用一切有爲法來轉它,要能如如不動,那境就起不了功用,所以你要證得內心的解脫,對外境的一事一法只有用無爲法,其他沒有辦法來解脫的。反過來講,無爲法不是每一個人說要用就能用的,也因爲這樣,修行過程之間,觀念是正確了,但若做不到時,就要用一些有爲法,你要暫時能去用它。

  

有一些經典的偈語,要去默念它,如《金剛經》是最有名的、破一切業緣的般若智慧法門,教你觀一切法均是虛幻不實的,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觀一切相虛幻不實在,不要去當真,這樣的話,你就不會去在意那個境,那個逆境。如果一下子放不下這一切相虛幻不實在的法相,那就退而求其次,對這個法看它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法就像不真的夢幻,或者是水中泡沫,或像影子一樣,一下就滅了,或者觀它像閃電一樣,一閃就沒有了,像朝露一樣,太陽出後就沒了;智慧像太陽,太陽一照就把朝露化解掉,這個就是告訴我們對一切因緣果報現象或冤親債主來的話,你要觀一切法無常,馬上會過去的,我忍耐一陣子,忍耐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總是會過去的,因爲一切法無常故。

  

在退而求其次的功夫中,有一天你會證到真如無爲的境界,對境、對念不起一點可怕的心,悲傷的你覺得沒有什麽可悲傷的,忿怒的你覺得沒有什麽可忿怒的。這樣就自然回到原來我們的本真,坦蕩蕩的,赤裸裸的,不拖泥帶水的,沒有一些葛藤可以給他抓住,這樣的話就自在了,這樣的話,你心地裏面沒有病了,一切障礙就障礙不了你了,所以學佛法也好,修禅也好,你的業障都是要這樣走過來的。

  

3. 語體文解

  

我們來看這個公案「路逢猛虎」,有一僧問雲居山昭化禅師曰:「路逢猛虎時如何?」在道路上行走,碰到非常凶猛的老虎,這時候該怎麽辦?我們說「猛虎」就代表現象界裏面一切不如意的境,或者是有人對你特別照顧,所謂「照顧」就是很會修理你。種種的逆境如果碰到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它,這些都是現象界裏面的事情,按語說:緣起現象界,行者路遇猛虎應如何?行者逢緣應緣,六根出六門所有住,則煩惱至矣!

  

我們逢緣應緣,六根出六門有所住,所以你看到猛虎,就把它看進去了,哦!這是凶猛的老虎要吃我,這樣當然煩惱就來了。這只老虎凶不凶不管它,如果是我欠它的,就給它吃掉,如果不欠它,它也不致於加害我,你的心放下的話,老虎不見得是老虎,凶猛不起來,也就是因爲你的因果如何,對它是什麽意義,如果是欠它的話,那你抱著一個平常心面對它,反而是有改觀的意境。

  

例如我們碰到一些冤親債主,爲什麽佛教徒常常說,多做一些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因爲要看他不像是敵人,要用此心態去面對他。在做功德之間自行修般若智、空觀,他沒你的辦法,他要這樣、要那樣,偏偏你都沒有很大的毛病讓他抓住,沒有很大的把柄讓他抓住,但他還有一口氣 不下,走也不對,不走又沒你辦法,所以就在那裏耗著。

  

我們以因果的現象來講,多拜佛,多參加法會,將修行功德回向給他,這樣讓他能超脫的話,他本身對你的不甘願的心就會慢慢地化解了,化解開了,事就完了,所以我們講有能力不應緣,就是平常要多聽佛法,多學佛法,佛法就是要用在這上面。

  

開悟行者剛開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一出六根門頭去面對著塵境,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境時,沒有辦法不黏、不住,故會一連串地起思想心,因爲行者的內心不清淨,所以一看到老虎就覺得很凶猛,你如果內心沒有什麽凶不凶猛老虎的概念,心裏坦蕩蕩的,像剛剛講的,釋迦牟尼佛能起慈悲叁昧,那你就直接入叁昧定中,所有的凶猛老虎也就會慢慢的凶不起來了。我們六根出六根門頭時所碰到的境,你到底起什麽心態?決定你的行爲與心理。如果起的心態是空無的心,對方雖是凶猛,那也沒你的辦法。若是有所住,就沒有辦法脫黏,才有路遇猛虎的事情。

  

昭化禅師反問他說:「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千萬人」是指有修有證的人,他們從來就沒有碰到所謂猛虎、不猛虎的,偏偏你會碰到;意即是說你自己心不清淨,心裏面還有壞人、好人之分,故有猛虎之念。心裏還有分別好人、壞人時,就常會著境應境,隨緣起心裏的喜怒、哀樂想。

  

你對一個很壞的人,若心裏面沒有起多壞想,就不會影響你的心境。你說這個人很壞,你就會從心中生起一個討厭的心,然後到處講他怎麽壞,這是你還有不淨的心,這個人壞不壞就跟老虎凶不凶猛一樣,是你主觀意念來判別老虎凶不凶的,這價值觀由你的心病來決定。這個人壞不壞,是你內心還有一些世俗的價值觀在判斷,如果這樣的話,這個人就是你所謂的壞人;如果你沒有這個心的話,那有什麽壞人呢?

  

上個禮拜去監獄弘法,我們把監獄那一百零幾人都看成善良的人,那你就不會說這些都是犯人、是殺人犯、..,要怎麽來防備他們。因爲你沒有這種心態,而把他們當成正常的人一樣,那他們會以一個很正常的心對你。若你認爲這些都是亂七八糟的犯人、毒犯、..等等,你有這個心的話,就表現在你的行爲上,在你的談吐、眼神上,那他們給你的也是一樣的敵對心態。所以猛虎到底猛不猛,是在你心境上的認知,你沒有這種心境的話,凶猛的老虎就不凶猛了,是你本身的認知問題。所以昭化禅師說千萬人不逢,偏偏你會碰到!講的很簡單,清淨的人才碰不到,碰到也等於是沒有碰到。

  

按語說:正是心不清淨行者的煩惱處,虎雖猛勇,尚抵不住忍辱波羅密。佛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是爲忍辱波羅蜜。在家行者剛開始修行,或是剛開悟的行者,煩惱無量還調伏不下來,所以處處碰到的不如意事就會這樣,但是老虎雖然勇猛,如能以忍辱波羅蜜對治它,就能簡易地超越。

  

《金剛經》中有一個最…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10· 路逢猛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