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一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到底藏著什麼壞東西,現在經過觀察就會發現,無非是煩惱在作怪。

  很多道友也有這樣的想法:“我明明知道懈怠不好,但修法始終修不起來,背誦也是背不動,做壞事就很有興趣、很有智慧,也非常的能幹,根本不覺得時間長,我的心裏究竟藏著什麼東西呢?”實際上,佛在《佛遺教經》中已經說了“煩惱毒蛇睡于汝心”,煩惱的毒蛇睡在我們的心裏面,隨時噴發出劇毒的液汁,要將我們置于惡趣的死地,沒有機會獲得自在。

  我們平時做善事沒有勇氣、沒有力氣、沒有能力,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心裏沒有動力。沒有動力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內心潛伏著煩惱。我有時候這樣想:現在大城市裏面的人,讓他每天二十四小時聽課、學習大乘佛法,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但是讓他一個禮拜中聽兩叁節課,或者只聽一節課,有些人還是很勉爲其難。既然二十四小時無法專心致志地觀修,那給他一個最低的條件,每天能不能抽出叁十分鍾來觀觀自己的心,修一修菩提心呢?這也相當的困難。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看出,我們心裏肯定藏著一個壞東西,不然的話,人都是一樣的,噶當派的高僧大德是人,我們現在也是人,可我們爲什麼貪嗔癡、嫉妒、驕傲等煩惱充滿,他們卻與我們恰恰相反呢?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曾說過:“給你講也聽不懂,開示也不能領悟,到底你心裏藏著什麼東西?是一個巨大的鐵球,還是一塊大石頭?”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有些人四五部論典背得特別好,平時的考試、做善法非常有能力,而有些人造惡業的時候又聰明又能幹,做善事的時候特別脆弱,身體不好、心情也不好,各種各樣的違緣障礙層層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煩惱在作怪,並不是你精神不正常,也不是你最近好像要發生什麼事,根本不是!

  實際上,不管是寺院裏的出家人,還是大城市裏的在家人,經常觀自己的心、對治自己的煩惱,這不會讓你太忙。現在有錢的人特別忙,有地位的人特別忙,沒有錢的人、沒有地位的人也特別忙,爲什麼呢?就是我們沒辦法控製煩惱,如果能控製煩惱的話,很多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以前的高僧大德們修行時間那麼多,獲得的效果也不像我們現在這樣,而我們呢,盡管說自己是修行人,但一輩子用了多少時間在學習佛法、修行佛法上?問一問自己,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此頌是一個連接文,下面具體闡述怎樣斷除煩惱。

  庚叁(謹慎所斷煩惱)分叁:一、觀察所斷煩惱:二、生起斷除欲樂;叁、能斷除煩惱而生歡喜。

  辛一(觀察所斷煩惱)分二:一、思維煩惱過患;二、作意煩惱非爲所依。

  壬一(思維煩惱過患)分叁:一、非理損害;二、作大損害;叁、教誡切莫依止煩惱。

  癸一、非理損害:

  所謂的煩惱,沒有理由無始以來一直損害我們,真正用智慧來觀察時,它是可以被遣除的:

  嗔貪等諸敵,無手也無足,

  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

  前文中已經說了,煩惱到底以什麼方式來損害我呢?下面就可以觀察到,所謂的煩惱,不管是廣分八萬四千煩惱,還是歸納爲叁毒、五毒,貪、嗔、癡、嫉妒、驕傲、無明愚癡等這些煩惱,它們都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障礙、最可怕的怨敵,如果用智慧來進行分析,這些怨敵是可以對治的。因爲它既沒有抓我打我的手,也沒有追我的腳,還沒有誹謗我、挖苦我的嘴,更沒有能力拿著兵器來摧毀我。大家應該清楚,不管用顯宗還是密宗的智慧來進行觀察,煩惱實際上沒有顔色、沒有形狀、沒有來去住等等,它的本體就像虛空中的陽焰一樣,完全是一種虛僞不實的法。另外,煩惱隨眠與懶惰相應,並不是像英雄好漢那樣能摧毀無數的人。它沒有崇高的智慧,也沒有無礙的辯才,是與無明相應的一種心所。既然如此,煩惱爲什麼能把我捆得緊緊的,一點自由都沒有?就像牦牛被鼻繩拴在樁子上一樣,我們如奴隸一樣被煩惱支配使喚,日日夜夜都隨它而轉,這是什麼原因呢?每一個人都應該詳細觀察。

  有時候看起來煩惱真的非常可怕,貪心嗔心一爆發起來,自己對自己都沒有信心了。比如正在生起貪心的時候,根本沒有羞恥之感,也沒有正知正念,什麼樣的智慧都無法控製,事後想起這種狀態來,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如果生起了猛厲的嗔恨心,旁邊多少個人勸也沒有用,不管前面有什麼東西,自己都會拿起來打人,樣子就好像是發瘋了一樣,過段時間回憶時,也是非常後悔。正如《大智度論》中所說:“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爲煩惱。”煩惱無始以來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但是如果仔細地觀察,它不像世間上的敵人一樣可以拿著刀槍跟自己砍殺,煩惱沒有腳也沒有手,是內心中藏著的一個特別奇怪的東西,如果真正用智慧來分析,不管是嗔心、貪心、無明哪一種煩惱,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俱舍論》第五品中說:“有之根本六隨眠。”叁有的根本就是貪嗔癡等六種隨眠煩惱,這些煩惱是怎樣損害衆生的呢?這方面的確值得觀察。

  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說:國王不能降伏的勇士,女人卻能夠降伏他。可見,在煩惱面前,再骁勇的人也不得不規規矩矩地投降。所以煩惱是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一旦生起了煩惱,不管你是法座上的上師、傘蓋下的大德,還是世間上不可一世的偉人英雄,都會在它的驅使下造作各種惡業。古往今來的曆史足以證明,在煩惱面前不投降、不折不服的修行人不太多。

  明白煩惱對我們的危害性之後,作爲修行人,一定要分析煩惱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當然,顯宗中有一些如夢如幻的觀修方法,生起煩惱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對治;而密宗大圓滿的本來清淨中,可以用虛空般的見解來攝持,以此斷除自相續的惡分別念,令所有的煩惱消于虛空,一點一滴也找不到了。作爲一個修行人,我們應經常觀察自相續中的煩惱,這裏是講“不放逸”,如果放逸的話,自己在煩惱面前就沒有擡起頭的勇氣了。

  其實,修行特別特別精進的人,煩惱對他造的危害也非常多;如果是中等的修行人,煩惱造的危害也是中等的;如果他相當懶惰,每天都在睡大覺,那煩惱敵人就十分高興,經常給他開綠燈,讓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順利。前段時間覺姆那邊有人問:“今年我們聞思特別精進,但死的人也多,病的人也多,這是爲什麼?”我說:“你們應該多看一下噶當派的教言,裏面曾經說過,越精進的話,障礙違緣肯定越大。”但在這些違緣面前,我們不應該今天有點生病了,魔王波旬稍微造了一兩次違緣,自己就永遠倒下去了,而是應該不管怎麼樣,除非是死了沒辦法,一般的小病小災、家裏親朋好友的一些違緣,根本不會動搖修法的決心,自己立下的誓言就像須彌山般穩固,如此一來,魔王波旬及其眷屬也會羞愧難當,對你加害實在是無能爲力了。

  所以說,修行的時候,非常精進的人肯定有很多很多違緣,這是一個必然規律。但是遇到違緣的時候,最好不要特別執著,不要經常杞人憂天,天天都擔心會不會出現違緣,我覺得這沒有必要。弘法利生也好,自己修行也罷,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隨緣而行,這樣心裏就不會苦惱了。總的來講,在修行佛法過程中,大家一定要精進,而在精進的過程中,煩惱可能隨時對你進行損害、製造違緣,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應該變成懦夫!

  下面是說不應該對煩惱修忍辱。有些人忍辱修得特別“好”,煩惱怨敵天天作損害,但他卻認爲“我已經發了菩提心,對所有的衆生、非衆生都要修安忍”。該忍的地方不忍,金剛道友或者其他衆生來了,他便惡口相罵;不該忍的煩惱卻要修安忍,顯得特別的慈悲,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寂天菩薩就專門批評了這些人:

  惑住我心中,任意傷害我,

  猶忍不嗔彼,非當應呵責。

  煩惱住的地方不是牛糞棚,也不是房子、帳篷或別墅,而是潛伏在我們衆生的心裏面。它就像怨敵一樣隨心所欲、肆無忌憚地加害我們,怎麼樣加害的呢?它的方式跟真正的怨敵有所不同,怨敵當面或背後掠奪我們的財産、生命,但是這個煩惱,能不知不覺中讓我們墮入地獄等惡趣,加害的程度相當深。無始以來,它生生世世害過我無數次,現在也是經常地加害,讓我動不動就産生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只要它的習氣種子沒有斬斷,我的心就是它最好的住處、最好的家庭,稍有不高興的話,它輕而易舉就能害到我。

  有些人本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心情很好,做事情也非常圓滿,可是煩惱分別念一生起的時候,馬上就變成了忿怒金剛,平時感覺這個人很不錯,但遇到一些煩惱時,就變得相當可怕了。我們有些道友還算可以,但有些人不管是說話也好,做事也好,一旦自己“發病”了,不要說旁邊的人,就連石頭都害怕,有時候小石頭都是滾來滾去的。

  煩惱無始以來都在害我們,如果認爲“我千萬不能害煩惱,不應該對煩惱報仇,一定要修忍辱心”,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合理的,是沒有志氣的一種表現。“猶忍不嗔彼,非當應呵責”,假如對煩惱不嗔不怒,一直忍氣吞聲,這樣的做法極應呵責!

  在生起煩惱時,我們應像噶當派的奔公甲那樣,如果發現自相續中有虛榮心、傲慢心,馬上用灰塵撒在佛臺上,以表示對煩惱的一種反抗 。所以,自相續不清淨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一種方式馬上懲罰自己,倘若沒有這樣做,在煩惱面前一直乖乖地悉聽尊便,隨它而左右,那是非常愚癡的行爲,十方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及傳承上師們都會嚴厲呵責的,說:“這個人一點智慧都沒有,該忍的衆生面前,他修的忍辱一點都不好,不該忍的煩惱面前,他竟然一直都在修安忍!”

  上師如意寶以前也講過:當我們生起煩惱的時候,盡量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治它,如果實在對治不了,則應當自己呵責自己,或用棍棒石頭狠狠地打自己,“我這個人真是很壞,聽了那麼多法、學了那麼多法,還要生這種分別念,還要生這種惡心”,自己如果對自己這樣懲罰,逐漸逐漸這種惡分別念就會減少的。有些道友在背書的時候,今天背下來了,明天就忘得一幹二淨,不要說是背,就算讀起來也磕磕巴巴,好像覺得沒有希望了,于是他就不吃不喝,或者用東西開始打自己。這種懲罰方式是很好的,我們相續中如果有了無明、嗔恨、貪心的煩惱,確實一點自由都沒有。

  我看外面城市裏的年輕人,有些學得特別差,什麼基本佛理也不懂,皈依了很多年,仍然貪心、嗔心一大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整天都是被貪心所轉,心心念念是自己的朋友或者親戚財産地位,真正的佛法對他來說完全是次要的,這樣肯定學不好,畢竟一個人同時做兩件大事是非常困難的。還有些人被嗔恨所牽,對怨敵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複,這樣學大乘佛法也肯定學不好。另外,有些人被無明愚癡所蒙蔽,每天就跟牦牛一樣迷迷糊糊的,假如一直都是這種狀態,學佛肯定也學不進去。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大城市裏也有個別非常優秀的修行人,看到他們的行爲,我們這些住在山溝裏的修行人都覺得非常慚愧。他們一邊搞工作,一邊把自己的功課安排好,每天該學的、該背的、該修的全部能完成,而且也學得相當好,跟這些人比起來,我們這些穿著袈裟的人也有點不好意思了。但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被金錢所轉、被地位所轉、被飲食等各種瑣事所轉,自己沒有任何自由,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煩惱在中間搞破壞。

  作爲一個大乘修行人,我們應該對煩惱作一些懲罰,經常對它深惡痛絕。煩惱畢竟是有爲法,久而久之,它的相續就會隱沒的。我們也看得出來,米拉日巴、憨山大師等高僧大德,他們沒有真正趨入大乘之前,有些行爲跟凡夫人也沒什麼差別,但後來通過強大的對治力,他們終于成就了無上的菩提果,給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

  因此,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沒有必要整天都被煩惱控製,而應該跟它英勇搏鬥,進行一場殊死的血戰。當然,作爲一個凡夫人,全部斷除煩惱有一定的困難,麥彭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說:“所有的煩惱習氣要從根本上斷除,就連一地菩薩也做不到,細微的習氣是修斷的境界,所以對凡夫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知道了煩惱的危害性和解脫的功德,從今以後所作所爲往好的方向邁步,我們的性格習氣必定會有所改變,有了一定的改變,這就是修行的成效。所以大家應該經常祈禱上師本尊,在生起煩惱的時候通過各種竅訣來進行對治,即使不能從根本上斷除,也應該盡量地減少,以如理如法來要求自己!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