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參、識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5· 心不可得

  

(一)公案本文

  

神光自斷其臂,乞達摩大師示其無上心法法要,達摩大師爲其願心所感,乃爲易名慧可。(緣起於現象界,神光祖師爲求法捐軀,誠可感也。奈一時勇猛斷臂,又蒙師接納爲弟子,實百感交集。)

  

慧可曰:「我心未甯,乞師與安。」(心動者,性之用,心不甯,乃煩惱業識作怪也。)

  

達摩祖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心既不甯,將心拿來,可與你安心。)

  

曰:「覓心了不可得!」(心是無形無相,無青無黃,若欲拿出,了不可得。能悟此心爲幻有之真理者,終可證聖。)

  

師曰:「我與汝安心竟。」(煩惱起於業識,皆是虛幻不實,了知此心本來是幻,已可入道矣!)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我們一切的心,包括煩惱心、欲望心等種種心意念,要想將起心動念的那個心找出來,是沒辦法找得出來的,所以一切的心了不可得。這樣來說的話,煩惱有沒有真實?煩惱是不真實,一切的相也都不真實。

  

舉五百比丘故事爲例,五百羅漢跟著釋迦牟尼佛在修行,這五百個羅漢神通俱足,證得五通,就是少一通,漏盡通沒證到!「漏盡」就是斷一切煩惱,內心的、外境的一切現象,沖著我來的時候,我能如如不動,不起心相應,不以我的習氣去挂礙,這就是證到了漏盡通了。

  

修佛法第一個要證的是,破掉我、法二空智後,即證得漏盡通。漏盡通證到了,再回看世間五神通,當行者心清淨時,世間五神通自然就現起,此過程是佛教徒修行的正常路徑。修小乘佛法或世間禅定者,修到四禅境界時就發神通了,佛法以四禅爲根本,行者於此禅定中,若欲轉緣,學一切事,隨意成就,一切神通變化,莫不從此定出。但處四禅境即將進入無色界定,無色界的第一處定即空無邊處定。

  

入無色界就得要破色身,即禅宗講的打破黑漆桶,而處在四禅境界時,色身已是快要破了,此時起心動念很快意。在這當下,欲學一切神通變化,求一切事,心很靈敏的可起神用,也就在這時開發出五通來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都可實現。

  

五百比丘是修世間法,我空、法空等解脫法是有聽沒懂,所以沒證到漏盡通。因爲他們有這些神通,以神通智觀看自己過去,曾做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等重大罪業。無明時,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偏偏他以宿命通觀自己過去時,看到了哪一世犯了什麽?哪一世又犯了..,罪業無量無邊。

  

此等比丘觀自罪業後,心不能釋懷,非常害怕。於是,一齊來找釋迦牟尼佛,說:「世尊!你講很多法,但是我們學得不究竟。爲什麽我們在觀自己過去因緣的時候,內心不能超越,而會産生罪惡感、會害怕呢?」等於是說:師父你教的不好,大有興師問罪之意。

  

此時,坐在世尊旁邊的文師殊利菩薩就站起來,依佛的威德力,手拿著他那把智慧寶劍,一直往世尊身處逼去。文師殊利菩薩假借拿著寶劍要殺釋迦牟尼佛,這舉動代表什麽?就是欲殺佛 出佛身血!這是重罪,以下犯上,菩薩要殺佛世尊。文師殊利菩薩一直靠上來,快到釋迦牟尼佛身上時,世尊認爲差不多了,就說:「好了!停止!停止!演到這裏就好了。」

  

然後對五百比丘說:「你們看到文師殊利菩薩要殺我,就像你以前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一樣,但是這個要殺我的事情,起碼是數分鍾以前的事了,現在回想這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已經過去了,雖然阿賴耶識把它記起來,所以你的神通可以觀察到以前那個時候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但當心念起的時候,境已經是過多久了呢?有的時候是幾百千億年了,剛剛文師殊利菩薩所做的這一件事,已經是過了幾分鍾了?但不管幾分鍾或幾百千億年,事實上都已經是過去了。此境在這時從內心現起時,這些心有沒有真實相?有沒有真能找到它?心是虛幻不實在的,要抓,抓不出來,所以這樣的話,有何可怕?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些重罪有什麽好挂礙的?」

  

話雖如此說,但若無修證到我、法二空理,一切內心所想的,所現的幻境,不能離、不能無住,它雖是不真實的,但是我們的習氣還是會去相應、去煩惱的、會隨業緣去流轉。故理解是一回事,證得又是一回事,不要以意解當證得解脫道。

  

習氣是怎麽來的,是你把它一次又一次地薰習而來的,故薰習的行爲才可怕。如果以男女關系來說,男生看到一個女孩子長得很莊嚴、很漂亮,如果光看了一下就過去,也就沒事了,因爲你不住境生心;如果你看進去的話,就會心想這小姐很漂亮,就會再起第二念:我能不能來追她?起這個念頭,那就是無事找事了。若隨意又騎車到她前面去,又再看一次,本來一次看過了,現在看兩次,就再薰一次,然後越看越漂亮,又起了貪愛心,找機會、製造機會等等事端都來了,電影不是常常這樣在演嗎?

  

當約會與她講的話,回去後天天在想:我跟她講些什麽,然後她答些什麽,從頭到尾又薰習一次。一直在想,想得太多了,不行!沈不住氣了,明天一定要再去找她,如此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如果你懂得我們的心是薰習而來的,越薰越厚,越薰越重,這愛欲的心就越來越重了。

  

每個人對某貪愛的事,就是這樣來的,修行人要警覺,譬如以抽煙來講,以前有人說要抽煙能上瘾,就在吃過飯來根煙,也就是「飯後一根煙,快活似神仙」。真的!爲什麽?因爲飯後唾液跟留下的殘渣,起了化學作用,再跟尼古丁攪和在一起就會發甜。

  

年輕時,我也曾偷拿哥哥的煙學著抽,抽一抽,也抽不出什麽味道來,好辣!有什麽好抽?但是有一次,剛吃過飯拿根煙來抽,嘴巴卻發甜了,從此後我就不再去碰它了。爲什麽?再碰下去的話,習氣一回、兩回、叁回一直薰下去,就變成煙槍,拿不掉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開頭就要小心,碰到有你喜歡的東西時,就要警覺!不要記到心裏面去,不要一直喜愛下去,要轉!這個心就不會再去薰,不薰的時候,就能容易說:「不薰就不薰。」若已經太慢了,沈迷下去了,要怎麽辦?已經過好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了,你已經交上這個女孩子了,現在要如何擺脫呢?自己提醒說:不要再想了。但不想不行,已經薰得太重了,當念頭起來的時候,要轉、轉化!把想念她的心轉掉,用念佛的心來轉化,馬上念佛,不再想她,因爲你一想她,又薰一次,然後好幾個鍾頭都在想,那不糟糕了。所以,我們對某個喜愛的人也好,或某件喜愛的東西也好,甚至於你喜歡去賭六和彩也好,或者是去玩股票也好,已經玩上瘾的時候,這個貪愛的心,就會一直冒起來。

  

如要修行,你就要轉其念,一下子轉不了,就要藉念佛的力量來轉。如果你有定力的話,看!清清淨淨用空無的真心,去看你這個妄想心,因爲這個心是不真實的,爲什麽要把它當真呢?你說你要買股票,這個心念起來,你也不去買,有什麽關系,讓它起來,你看著它,這是修行人觀心的境界。如果你還做不到這個,因爲觀心要有個基礎境界,就是真心、妄心要能夠分離,這兩個心能夠分離才能夠觀得起來,用真心來觀你的妄心,它起心動念,你知道它是不真實的,是虛幻的,觀它在起什麽念?想哪一個人?起了善心?起了惡心?起了害心?都可以知道你還有什麽習氣。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修行是修不上來的。

  

用佛號也好,用數息法也好,種種方法都是在轉我們以前所薰習的習氣,這習氣轉完了,你就自然清淨了,即使不清淨,你也有能力面對著它,一切心了不可得,就不會去挂礙「他起、他滅」,觀他就好了。

  

2. 釋題

  

這個公案在講「心不可得」,它從哪裏來的呢?從神光組師處來。神光組師很小的時候,智慧很不錯,讀了很多書,後來去遊學,遊到洛陽附近一個寺廟出家了,師父幫他剃度完了,又去遊學,到處去參訪,參訪完回到寺廟來,天天只管打坐,打坐!打坐!有一天突然頭上冒了幾個包,這個包不是被水燙到的,是頭蓋骨起了窟窿,這裏長一個,那裏長一個,頭很痛。隔一天就跟師父說:「我頭很痛!」師父一看:「不得了,你的頭怎麽變成這樣?頭上有好幾個窟窿。」這時候空中傳來聲音說:「這是個善境界,是他的相在轉。」然後又告訴他說:「你現在不要在這裏光打坐,你的緣在南邊不遠的地方。」於是他就問師父:「南邊不遠的地方是那裏呢?」師父想了想說:「南邊不遠的地方大概是嵩山,嵩山有個天竺來的和尚在那裏面壁,大概是你跟他有緣。」面壁其實是在等待有緣人,達摩祖師已經修得很好,不必再面壁修了,只是在那裏等待因緣。

  

所以他就南下,到嵩山少林寺去親近達摩祖師。天天服侍他,做一些勞力的事情。一天天過去了,從來沒有聽到達摩祖師跟他講一句佛法,或開示一句話,他很懊惱,這樣下去不對呀!內心就著急,剛好是十二月的某天,雪…

《公案禅機 參、識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5· 心不可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