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5· 心不可得

  

(一)公案本文

  

神光自断其臂,乞达摩大师示其无上心法法要,达摩大师为其愿心所感,乃为易名慧可。(缘起於现象界,神光祖师为求法捐躯,诚可感也。奈一时勇猛断臂,又蒙师接纳为弟子,实百感交集。)

  

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心动者,性之用,心不宁,乃烦恼业识作怪也。)

  

达摩祖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既不宁,将心拿来,可与你安心。)

  

曰:「觅心了不可得!」(心是无形无相,无青无黄,若欲拿出,了不可得。能悟此心为幻有之真理者,终可证圣。)

  

师曰:「我与汝安心竟。」(烦恼起於业识,皆是虚幻不实,了知此心本来是幻,已可入道矣!)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我们一切的心,包括烦恼心、欲望心等种种心意念,要想将起心动念的那个心找出来,是没办法找得出来的,所以一切的心了不可得。这样来说的话,烦恼有没有真实?烦恼是不真实,一切的相也都不真实。

  

举五百比丘故事为例,五百罗汉跟着释迦牟尼佛在修行,这五百个罗汉神通俱足,证得五通,就是少一通,漏尽通没证到!「漏尽」就是断一切烦恼,内心的、外境的一切现象,冲着我来的时候,我能如如不动,不起心相应,不以我的习气去挂碍,这就是证到了漏尽通了。

  

修佛法第一个要证的是,破掉我、法二空智後,即证得漏尽通。漏尽通证到了,再回看世间五神通,当行者心清净时,世间五神通自然就现起,此过程是佛教徒修行的正常路径。修小乘佛法或世间禅定者,修到四禅境界时就发神通了,佛法以四禅为根本,行者於此禅定中,若欲转缘,学一切事,随意成就,一切神通变化,莫不从此定出。但处四禅境即将进入无色界定,无色界的第一处定即空无边处定。

  

入无色界就得要破色身,即禅宗讲的打破黑漆桶,而处在四禅境界时,色身已是快要破了,此时起心动念很快意。在这当下,欲学一切神通变化,求一切事,心很灵敏的可起神用,也就在这时开发出五通来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都可实现。

  

五百比丘是修世间法,我空、法空等解脱法是有听没懂,所以没证到漏尽通。因为他们有这些神通,以神通智观看自己过去,曾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等重大罪业。无明时,什麽事情都做得出来,偏偏他以宿命通观自己过去时,看到了哪一世犯了什麽?哪一世又犯了..,罪业无量无边。

  

此等比丘观自罪业後,心不能释怀,非常害怕。於是,一齐来找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你讲很多法,但是我们学得不究竟。为什麽我们在观自己过去因缘的时候,内心不能超越,而会产生罪恶感、会害怕呢?」等於是说:师父你教的不好,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此时,坐在世尊旁边的文师殊利菩萨就站起来,依佛的威德力,手拿着他那把智慧宝剑,一直往世尊身处逼去。文师殊利菩萨假借拿着宝剑要杀释迦牟尼佛,这举动代表什麽?就是欲杀佛 出佛身血!这是重罪,以下犯上,菩萨要杀佛世尊。文师殊利菩萨一直靠上来,快到释迦牟尼佛身上时,世尊认为差不多了,就说:「好了!停止!停止!演到这里就好了。」

  

然後对五百比丘说:「你们看到文师殊利菩萨要杀我,就像你以前杀父、杀母、杀阿罗汉一样,但是这个要杀我的事情,起码是数分钟以前的事了,现在回想这件事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过去了,虽然阿赖耶识把它记起来,所以你的神通可以观察到以前那个时候杀父、杀母、杀阿罗汉、..。但当心念起的时候,境已经是过多久了呢?有的时候是几百千亿年了,刚刚文师殊利菩萨所做的这一件事,已经是过了几分钟了?但不管几分钟或几百千亿年,事实上都已经是过去了。此境在这时从内心现起时,这些心有没有真实相?有没有真能找到它?心是虚幻不实在的,要抓,抓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话,有何可怕?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些重罪有什麽好挂碍的?」

  

话虽如此说,但若无修证到我、法二空理,一切内心所想的,所现的幻境,不能离、不能无住,它虽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的习气还是会去相应、去烦恼的、会随业缘去流转。故理解是一回事,证得又是一回事,不要以意解当证得解脱道。

  

习气是怎麽来的,是你把它一次又一次地薰习而来的,故薰习的行为才可怕。如果以男女关系来说,男生看到一个女孩子长得很庄严、很漂亮,如果光看了一下就过去,也就没事了,因为你不住境生心;如果你看进去的话,就会心想这小姐很漂亮,就会再起第二念:我能不能来追她?起这个念头,那就是无事找事了。若随意又骑车到她前面去,又再看一次,本来一次看过了,现在看两次,就再薰一次,然後越看越漂亮,又起了贪爱心,找机会、制造机会等等事端都来了,电影不是常常这样在演吗?

  

当约会与她讲的话,回去後天天在想:我跟她讲些什麽,然後她答些什麽,从头到尾又薰习一次。一直在想,想得太多了,不行!沈不住气了,明天一定要再去找她,如此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如果你懂得我们的心是薰习而来的,越薰越厚,越薰越重,这爱欲的心就越来越重了。

  

每个人对某贪爱的事,就是这样来的,修行人要警觉,譬如以抽烟来讲,以前有人说要抽烟能上瘾,就在吃过饭来根烟,也就是「饭後一根烟,快活似神仙」。真的!为什麽?因为饭後唾液跟留下的残渣,起了化学作用,再跟尼古丁搅和在一起就会发甜。

  

年轻时,我也曾偷拿哥哥的烟学着抽,抽一抽,也抽不出什麽味道来,好辣!有什麽好抽?但是有一次,刚吃过饭拿根烟来抽,嘴巴却发甜了,从此後我就不再去碰它了。为什麽?再碰下去的话,习气一回、两回、叁回一直薰下去,就变成烟枪,拿不掉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开头就要小心,碰到有你喜欢的东西时,就要警觉!不要记到心里面去,不要一直喜爱下去,要转!这个心就不会再去薰,不薰的时候,就能容易说:「不薰就不薰。」若已经太慢了,沉迷下去了,要怎麽办?已经过好几个月,甚至於好几年了,你已经交上这个女孩子了,现在要如何摆脱呢?自己提醒说:不要再想了。但不想不行,已经薰得太重了,当念头起来的时候,要转、转化!把想念她的心转掉,用念佛的心来转化,马上念佛,不再想她,因为你一想她,又薰一次,然後好几个钟头都在想,那不糟糕了。所以,我们对某个喜爱的人也好,或某件喜爱的东西也好,甚至於你喜欢去赌六和彩也好,或者是去玩股票也好,已经玩上瘾的时候,这个贪爱的心,就会一直冒起来。

  

如要修行,你就要转其念,一下子转不了,就要藉念佛的力量来转。如果你有定力的话,看!清清净净用空无的真心,去看你这个妄想心,因为这个心是不真实的,为什麽要把它当真呢?你说你要买股票,这个心念起来,你也不去买,有什麽关系,让它起来,你看着它,这是修行人观心的境界。如果你还做不到这个,因为观心要有个基础境界,就是真心、妄心要能够分离,这两个心能够分离才能够观得起来,用真心来观你的妄心,它起心动念,你知道它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观它在起什麽念?想哪一个人?起了善心?起了恶心?起了害心?都可以知道你还有什麽习气。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修行是修不上来的。

  

用佛号也好,用数息法也好,种种方法都是在转我们以前所薰习的习气,这习气转完了,你就自然清净了,即使不清净,你也有能力面对着它,一切心了不可得,就不会去挂碍「他起、他灭」,观他就好了。

  

2. 释题

  

这个公案在讲「心不可得」,它从哪里来的呢?从神光组师处来。神光组师很小的时候,智慧很不错,读了很多书,後来去游学,游到洛阳附近一个寺庙出家了,师父帮他剃度完了,又去游学,到处去参访,参访完回到寺庙来,天天只管打坐,打坐!打坐!有一天突然头上冒了几个包,这个包不是被水烫到的,是头盖骨起了窟窿,这里长一个,那里长一个,头很痛。隔一天就跟师父说:「我头很痛!」师父一看:「不得了,你的头怎麽变成这样?头上有好几个窟窿。」这时候空中传来声音说:「这是个善境界,是他的相在转。」然後又告诉他说:「你现在不要在这里光打坐,你的缘在南边不远的地方。」於是他就问师父:「南边不远的地方是那里呢?」师父想了想说:「南边不远的地方大概是嵩山,嵩山有个天竺来的和尚在那里面壁,大概是你跟他有缘。」面壁其实是在等待有缘人,达摩祖师已经修得很好,不必再面壁修了,只是在那里等待因缘。

  

所以他就南下,到嵩山少林寺去亲近达摩祖师。天天服侍他,做一些劳力的事情。一天天过去了,从来没有听到达摩祖师跟他讲一句佛法,或开示一句话,他很懊恼,这样下去不对呀!内心就着急,刚好是十二月的某天,雪…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5· 心不可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