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你發聲音呼叫「觀世音菩薩」來幫忙時,這一呼叫的聲音本是跟菩薩的體空是一體的,是故等於沒有距離的。所以這一呼叫,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都可以聞得到,你在這裏講,他也可以聽得到,爲什麽?因爲你就在他的心裏面、在他的體性裏面,如果你懂得佛的法身是無所不在的,無相的虛空當然也包括它,有相的物質,他的體性也存在的,所以說他的「法身」是無所不在的。只是我們不認識他,業障重不能認識他。如果一個人的心修得很好,體性清淨的話,就可以感受到菩薩的法身,是與我們有所相通的,您可感覺到安祥、心無挂礙。
菩薩這種殊勝的智慧力,可以用來救種種衆生的苦難,當然他是體性清淨的,衆生有所求他就現,所以千處祈求千處現。你本人跟觀世音菩薩祈求,他的化身馬上出現,因化身可以有千萬億,可以隨時變化的。
一個人能夠修到叁地菩薩的話,就有一個意生身,叁地菩薩是明地,心已離一切汙垢(二地)後心淨才能發光,才有一個意生身。如果修到五地菩薩的話,就有叁個意生身。而五地菩薩是何境界?就是已證得智慧如火 ,能斷一切煩惱後,才能入五地菩薩難勝地的境界。五地菩薩有叁個意生身,就是說同時有叁個人憶想菩薩,此菩薩就有能力化叁個化身出去救度他們。而佛、菩薩就不同了,千萬億人同時憶想他,他可以同時化千萬億個化身。化身是從空無的法身現起的,法身是清淨、是真空實相的,故我們第一個要證到的是法身佛,那個是空無的實相,所以要把第六意識分別習氣滅、第七意識妄想滅,這些知覺種種的妄想習氣都要滅,才能證到清淨的法身佛。
觀世音菩薩就是正法明如來,他已是如來佛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佛。因一個世界不能同時有兩尊佛在弘化,而且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光無量,所以他要等到阿彌陀佛入滅後才能接替弘化。每個生西方國土的人,見佛就悟無生,故只要阿彌陀佛就夠了。因此觀世音菩薩就來到這個比較有緣的娑婆世界,來分擔釋迦牟尼佛弘化事業。所以觀世音菩薩爲什麽這麽靈驗,在《法華經》裏世尊講:觀世音菩薩的法力,跟世尊是一樣的,所以你可以想想觀世音菩薩的威德力,爲什麽佛世尊一直贊歎他!所以佛囑咐他在世尊入滅以後,希望觀世音菩薩多多照顧這個娑婆世界苦難衆生,觀世音菩薩的妙智力能救世間一切苦。觀世音菩薩在《楞嚴經》裏面講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就把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精髓都告訴我們了,如能從實證裏面去體會的話,就可以悟道。
這位僧人又問了:「如何是觀音妙智力?」你介紹這個方便法門給我們,那怎麽來修得此觀音妙智力呢?結果師父拿起鼎蓋,力敲鼎蓋叁下,锵!锵!锵!然後說:「子還聞否?」你有沒有聽到這個聲音?這位僧人因不懂此佛法,也沒被磨練過,就老實的說:「聽到了。」這種問法:有沒有聽到?他當然聽到了,用什麽聽的?他「聽進去」的這種過程,是用第六意識的分別心,說這是鼎蓋所發出的聲音,所以剛剛我聽到了,因爲我們耳根起用,而對聲塵起攀緣分別心,自心就起聲音而聽到,當然我聽進去了。
如果是個老參的話,他聽是聽到了,禅師一問,定說:「我沒聽到。」他真的沒聽到嗎?不是的!他是聽到了,但聽在體性裏面,沒有起念說:這聲音好聽、不好聽、大聲、小聲等分別意識心,不與此相應就等於沒有聽到。因這位參問的僧人,是初機參問的人,故因不懂而說:「我聽到了。」
師父就說了:「我何不聞?」那我怎麽沒聽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舍識用根,是修行者初步印證的功夫。何謂「舍識用根」,這裏說的「識」有兩種:一是隨塵境而生的前五識心王,二是分別事識的第六意識心王。在行者一接觸到五塵境(色、聲、香、味、觸)時,舍這個第六意識的分別心的話,就進入偏空了,我的耳識可意會到有聽到聲音,第八意識也有聞到,但我不起分別想,所以就沒聽到,即是說有聽沒有到。我們初步修行就是要控製這一個,控製第六意識對一切境起分別想。所以禅師教化他說:「我怎麽都沒有聽到呢?」你不亂攀緣,舍識用根,只用我的耳朵去聽聲音就好了,不要用我的心加進去起情境想,說我聽到的聲音是怎麽樣..,不去亂攀緣,這樣就是我們修行入道的最方便法門。
譬如上一節我們說,修行不犯兩舌,兩個舌頭怎麽修?某人來跟你講說某某小姐怎麽了..,你聽是聽到了,你最好不要再轉講出去,人家的 話聽是聽到了,沒有聽進去,就沒有記起來,就不會去跟某某小姐說:「某某人說你怎麽樣..。」最後讓他們兩個互相的結怨,修行不要有兩舌。聽而不聞,我聽是聽到了,也意會到你心裏有什麽心病,是不是要破壞我跟他的感情,或者是對他有什麽不滿,或者是對他有什麽吃醋的,你心有病才來跟我講他的壞話。等我感覺可能有這些意境後就了結了,就要放下了,知道就好了,不要當真,這樣有聽沒有到,這就是聽而不聞。
锵!锵!锵!有沒有聽到?如果你有聽進去,你就是有聽到。如果你說「我有聽但沒有到!」,就是說你沒有聽到,沒聽到很快就忘記了,你講完了就忘記了。有聽到的話,你要想一想,這裏面是什麽意思,然後記得很清楚,回去想一次,想兩次,越想越放不下。唉!這個話要轉給別人聽一聽,然後就去跟他講:「某某人說你怎麽..。」這代表你聽進去了,聽進去才會不舒服,聽進去就放不下,就要轉帳,轉給別人聽。這樣就是沒有舍識用根,舍識用根是聽而不聞,這是我們修行最好的方便法門。
那位僧人聽禅師如此說,就沒話可說了,師父就這麽講:「你有聽到,但我爲什麽沒聽到?」他也不知道事實怎麽這麽奇怪!「锵!锵!」的,師父也沒有耳聾,怎麽沒有聽到?不知道怎麽回事,所以就沒有說話。沒有說話,智常禅師就用棒揍下去了,師父爲什麽要打他?這位師父也太老婆了。「揍下去」有好多意義,不要說這位師父很喜歡打人,因爲此僧不知其意,又喜參問,故被打了。像我們現在的老師一樣,教小學生動不動就打,以前我們也是一樣的情況。現在好了,講「愛的教育」,不能亂打,以前動不動就被打,考不好要打,調皮也要打,所以現在我們在過渡時期。美國人是不用打,美國人很講理念,你要跟他講道理,小孩子很小就懂道理,讓小孩去發揮,但有一個原則,自己要管理自己,不會亂搞,當然太保、流氓是另外一回事情。
第二個意義就是說,揍你了以後,你會好好的回去想,「他沒有聽到,我怎麽聽到?」這是什麽意思?回去想好幾天,有一天他可能會悟到,師父揍你,是要增加你的印象,如果不揍你的話,你覺得「我聽到,他沒聽到」,然後師父他也不怎麽樣,僧人也就很容易的讓事情過去了,僧人會不經心、不在意。禅宗祖師大德有時候很老婆心切,看你這個人有救,也許就多打你幾下,讓你回去好好反省,好好去思考到底是什麽問題,所以被打是要增加印象的。
如果是說小孩子犯錯,錯得很嚴重的話,小孩子沒有好壞的觀念,他只知道被打了以後不許再犯,這一定是很大的過錯,所以爸爸媽媽會打,他就會警惕,如果下次要做這個事情,就要想一想:這不對,做了會被打。爲什麽會被打?他不知道,但知道父母親會打我。譬如說玩火,玩火會發生火災,你跟他說一番道理,他一下子就忘記了,沒有發生火災,他怎麽知道火災的嚴重性。父母親等到他玩火的時候,就狠狠的揍他幾下,他就知道了:玩火是會被打的,他沒有被火燒到,不會去想火災的嚴重性,但下一次要再玩火的時候,起碼要看一看爸爸媽媽在不在,才會偷偷玩。如果警覺性高的、聰明的小孩就知道不能玩了。
禅師在教徒弟也是一樣,有時候打他,叫他好好的想,如此增加他的印象,所以打並不是說不好,被打的話,這時候也要感謝禅師,他婆婆媽媽地對您求好心切,又打又罵的,您應該感激他才是。
( 85 年 6 月 18 日 講於 龍潭 )
《公案禅機 參、識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 聽而不聞》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