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 听而不闻▪P2

  ..续本文上一页

  

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你发声音呼叫「观世音菩萨」来帮忙时,这一呼叫的声音本是跟菩萨的体空是一体的,是故等於没有距离的。所以这一呼叫,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都可以闻得到,你在这里讲,他也可以听得到,为什麽?因为你就在他的心里面、在他的体性里面,如果你懂得佛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无相的虚空当然也包括它,有相的物质,他的体性也存在的,所以说他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只是我们不认识他,业障重不能认识他。如果一个人的心修得很好,体性清净的话,就可以感受到菩萨的法身,是与我们有所相通的,您可感觉到安祥、心无挂碍。

  

菩萨这种殊胜的智慧力,可以用来救种种众生的苦难,当然他是体性清净的,众生有所求他就现,所以千处祈求千处现。你本人跟观世音菩萨祈求,他的化身马上出现,因化身可以有千万亿,可以随时变化的。

  

一个人能够修到叁地菩萨的话,就有一个意生身,叁地菩萨是明地,心已离一切污垢(二地)後心净才能发光,才有一个意生身。如果修到五地菩萨的话,就有叁个意生身。而五地菩萨是何境界?就是已证得智慧如火 ,能断一切烦恼後,才能入五地菩萨难胜地的境界。五地菩萨有叁个意生身,就是说同时有叁个人忆想菩萨,此菩萨就有能力化叁个化身出去救度他们。而佛、菩萨就不同了,千万亿人同时忆想他,他可以同时化千万亿个化身。化身是从空无的法身现起的,法身是清净、是真空实相的,故我们第一个要证到的是法身佛,那个是空无的实相,所以要把第六意识分别习气灭、第七意识妄想灭,这些知觉种种的妄想习气都要灭,才能证到清净的法身佛。

  

观世音菩萨就是正法明如来,他已是如来佛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佛。因一个世界不能同时有两尊佛在弘化,而且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光无量,所以他要等到阿弥陀佛入灭後才能接替弘化。每个生西方国土的人,见佛就悟无生,故只要阿弥陀佛就够了。因此观世音菩萨就来到这个比较有缘的娑婆世界,来分担释迦牟尼佛弘化事业。所以观世音菩萨为什麽这麽灵验,在《法华经》里世尊讲:观世音菩萨的法力,跟世尊是一样的,所以你可以想想观世音菩萨的威德力,为什麽佛世尊一直赞叹他!所以佛嘱咐他在世尊入灭以後,希望观世音菩萨多多照顾这个娑婆世界苦难众生,观世音菩萨的妙智力能救世间一切苦。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里面讲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就把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精髓都告诉我们了,如能从实证里面去体会的话,就可以悟道。

  

这位僧人又问了:「如何是观音妙智力?」你介绍这个方便法门给我们,那怎麽来修得此观音妙智力呢?结果师父拿起鼎盖,力敲鼎盖叁下,锵!锵!锵!然後说:「子还闻否?」你有没有听到这个声音?这位僧人因不懂此佛法,也没被磨练过,就老实的说:「听到了。」这种问法:有没有听到?他当然听到了,用什麽听的?他「听进去」的这种过程,是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说这是鼎盖所发出的声音,所以刚刚我听到了,因为我们耳根起用,而对声尘起攀缘分别心,自心就起声音而听到,当然我听进去了。

  

如果是个老参的话,他听是听到了,禅师一问,定说:「我没听到。」他真的没听到吗?不是的!他是听到了,但听在体性里面,没有起念说:这声音好听、不好听、大声、小声等分别意识心,不与此相应就等於没有听到。因这位参问的僧人,是初机参问的人,故因不懂而说:「我听到了。」

  

师父就说了:「我何不闻?」那我怎麽没听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舍识用根,是修行者初步印证的功夫。何谓「舍识用根」,这里说的「识」有两种:一是随尘境而生的前五识心王,二是分别事识的第六意识心王。在行者一接触到五尘境(色、声、香、味、触)时,舍这个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的话,就进入偏空了,我的耳识可意会到有听到声音,第八意识也有闻到,但我不起分别想,所以就没听到,即是说有听没有到。我们初步修行就是要控制这一个,控制第六意识对一切境起分别想。所以禅师教化他说:「我怎麽都没有听到呢?」你不乱攀缘,舍识用根,只用我的耳朵去听声音就好了,不要用我的心加进去起情境想,说我听到的声音是怎麽样..,不去乱攀缘,这样就是我们修行入道的最方便法门。

  

譬如上一节我们说,修行不犯两舌,两个舌头怎麽修?某人来跟你讲说某某小姐怎麽了..,你听是听到了,你最好不要再转讲出去,人家的 话听是听到了,没有听进去,就没有记起来,就不会去跟某某小姐说:「某某人说你怎麽样..。」最後让他们两个互相的结怨,修行不要有两舌。听而不闻,我听是听到了,也意会到你心里有什麽心病,是不是要破坏我跟他的感情,或者是对他有什麽不满,或者是对他有什麽吃醋的,你心有病才来跟我讲他的坏话。等我感觉可能有这些意境後就了结了,就要放下了,知道就好了,不要当真,这样有听没有到,这就是听而不闻。

  

锵!锵!锵!有没有听到?如果你有听进去,你就是有听到。如果你说「我有听但没有到!」,就是说你没有听到,没听到很快就忘记了,你讲完了就忘记了。有听到的话,你要想一想,这里面是什麽意思,然後记得很清楚,回去想一次,想两次,越想越放不下。唉!这个话要转给别人听一听,然後就去跟他讲:「某某人说你怎麽..。」这代表你听进去了,听进去才会不舒服,听进去就放不下,就要转帐,转给别人听。这样就是没有舍识用根,舍识用根是听而不闻,这是我们修行最好的方便法门。

  

那位僧人听禅师如此说,就没话可说了,师父就这麽讲:「你有听到,但我为什麽没听到?」他也不知道事实怎麽这麽奇怪!「锵!锵!」的,师父也没有耳聋,怎麽没有听到?不知道怎麽回事,所以就没有说话。没有说话,智常禅师就用棒揍下去了,师父为什麽要打他?这位师父也太老婆了。「揍下去」有好多意义,不要说这位师父很喜欢打人,因为此僧不知其意,又喜参问,故被打了。像我们现在的老师一样,教小学生动不动就打,以前我们也是一样的情况。现在好了,讲「爱的教育」,不能乱打,以前动不动就被打,考不好要打,调皮也要打,所以现在我们在过渡时期。美国人是不用打,美国人很讲理念,你要跟他讲道理,小孩子很小就懂道理,让小孩去发挥,但有一个原则,自己要管理自己,不会乱搞,当然太保、流氓是另外一回事情。

  

第二个意义就是说,揍你了以後,你会好好的回去想,「他没有听到,我怎麽听到?」这是什麽意思?回去想好几天,有一天他可能会悟到,师父揍你,是要增加你的印象,如果不揍你的话,你觉得「我听到,他没听到」,然後师父他也不怎麽样,僧人也就很容易的让事情过去了,僧人会不经心、不在意。禅宗祖师大德有时候很老婆心切,看你这个人有救,也许就多打你几下,让你回去好好反省,好好去思考到底是什麽问题,所以被打是要增加印象的。

  

如果是说小孩子犯错,错得很严重的话,小孩子没有好坏的观念,他只知道被打了以後不许再犯,这一定是很大的过错,所以爸爸妈妈会打,他就会警惕,如果下次要做这个事情,就要想一想:这不对,做了会被打。为什麽会被打?他不知道,但知道父母亲会打我。譬如说玩火,玩火会发生火灾,你跟他说一番道理,他一下子就忘记了,没有发生火灾,他怎麽知道火灾的严重性。父母亲等到他玩火的时候,就狠狠的揍他几下,他就知道了:玩火是会被打的,他没有被火烧到,不会去想火灾的严重性,但下一次要再玩火的时候,起码要看一看爸爸妈妈在不在,才会偷偷玩。如果警觉性高的、聪明的小孩就知道不能玩了。

  

禅师在教徒弟也是一样,有时候打他,叫他好好的想,如此增加他的印象,所以打并不是说不好,被打的话,这时候也要感谢禅师,他婆婆妈妈地对您求好心切,又打又骂的,您应该感激他才是。 

  

( 85 年 6 月 18 日 讲於 龙潭 )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 听而不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