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 听而不闻

  

(一)公案本文

  

僧问卢山归宗寺智常禅师曰:「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

  

(识起迷情於修行法门,可有一简易法门,能令根机较钝者悟入。论及修行法门,故本公案缘起於现象界,欲求佛法,趋入体性。)

  

智常禅师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系普及上中下叁种根基者,依之而修,皆能悟入体性。行者从闻声尘而修,即能入叁摩地,最後开悟本来,终能圆满菩提自性,当度过世间一切苦厄。)

  

僧云:「如何是观音妙智力?」

  

(如何从耳根起修而得妙智力法门?)

  

师敲鼎盖叁下,云:「子还闻否?」

  

〈禅师实际以敲鼎盖现音声,然後问:您确实听到否?)

  

僧云:「闻!」

  

(闻性不自闻,耳根起性用,耳朵闻声尘而起攀缘分别心,何声不闻!)

  

师云:「我何不闻?」

  

(行者应学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舍识用根,不乱攀尘缘,是为耳根圆通之方便修行法门初步。)

  

僧无语,师以棒趁下。

  

(僧闻声而入心识中,即是住境生心,既乱攀缘,能不吃棒乎!禅师慈悲,让其吃棒,以增其印象,不要住声而生心。)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修行法门八万四仟,只要修行者有心,一门深入,即能悟入。然法门无量,何者是适合我来采用呢?《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申述得道的各自法门,简单讲是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七大,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识、识耳、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再加上地、水、火、风、根、识、空等七大,合共二十五基本法门。此二十五基本法门,再配合不同的手段、方法,终演化成八万四仟法门。

  

修行法门中,分成圆通法门与非圆通法门,前者普被上中下叁根,而後者要有点智慧者,依之而修,始能得利。圆通法门具有一千二百个功德,如果缺一份的话,就去掉四百个功德,剩下八百个功德。以六根而言,耳、舌、意等叁根为圆通法门。耳根,十方来声均可听闻,无有死角,故具一千二百功德,是故为圆通法门。舌根非触觉辨味而修谓圆通,因无触、味,即是缺损,故不圆满;舌根圆通系以对人讲经说法,终能悟知佛法而得解脱者。另意根圆通者,心念起即有,在有心时,止观摄心,观心虚妄,而悟入体空者,是为圆通法门。《楞严经》讲依意根而修者,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此亦是一圆通法门。

  

最後得声明解释:法门有分别高下吗?本来法门是没什麽高下的,每一个人依各法特性如实而修都可以证入体性,但是牵涉到我们的根基。法是没有高下,但是每一个人的根基有高低,有钝根的、也有利根的,所以除了圆通以外,我们还要找一个钝根的人也可以、利根者也可以,或者中间根器的都可以,这样的法门才是最好,所以在耳、舌、意叁圆通法门中,以耳根最圆通,为什麽呢?因为它上、中、下根基都可以用,不管你是上上根,或者是下下根,都可以用这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耳根就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故在楞严会上,世尊请文殊师利菩萨做一总讲评时,文殊师利菩萨还是指出,诸多圆通法门中,以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最佳,普被叁根,依之而修皆能悟入。

  

2. 释题

  

第叁个修行公案在讲用耳根修行,「听而不闻」者系指吾人初修行时,以耳根的闻性听声而修,上面讲耳根是圆通法门里面的最圆通的法门,故当僧问有无方便法门,令学人得入时,禅师即介绍此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然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要悟道,非只听而不闻,而是有更深的破解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的用功方法。

  

现讲「听而不闻」是修行者第一阶段要用的法门 「舍识用根」。我们为什麽有那麽多的烦恼?皆因看到什麽,就看进去了;听到什麽,就听进去了。看到、听到後,还起一连串的思想及喜怒哀乐感觉,而进入一自我情境中,如此能无烦恼也难。故初机行者要学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舔而不知酸甜苦辣、嗅而不知香臭、触而不知软硬坚实。如此对色、声、香、味、触等外尘境能不动,就是做到观世音菩萨所谓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中的「动相不生」,此就是修行的第一阶段,若修不到这里,更不用谈到去除「静的执着」及修内心的觉知烦恼矣!

  

3. 六根功德说明

  

六根功德再大略讲一下,为什麽有一千二百功德?有八百功德?眼睛张开,有光就可看到物像,眼张开但无光源也看不到物像,这就有缺失。另现在我的眼睛张开了,往前方看,可看到正前方、左、右、上、下,看透120°的 围,但後面却看不到,还是有缺失,所以眼根在一千二百功德里面叁份功德中缺一份,故只得八百功德。

  

耳根呢?声音从那里来都没有障碍,不管上、下、左、右,十方来的声音都没有障碍,或者你在墙壁那边叫,照样还是可以听得到,耳根是不受一切障碍的,所以它具足一千二百个功德,也是最圆满的法门。

  

鼻根呢?你吸一口气可以观它,吐一口气也可以观它,这各有四百功德,但是不吸、不呼之间气断掉了,也就是说呼吸停止的时候就没有了,这又少掉四百功德,故鼻根也就只有八百功德。另鼻根也可以闻香、闻臭,如果是不香不臭的味道,就没办法闻了,这也是有缺点的,还是只有八百功德。

  

舌根呢?你说用舌头来分别酸、甜、苦、辣种种味道,但是你如果没有这些东西进到嘴中的话,就不能够尝。如果光在味觉来讲的话,它也是只有八百功德。故舌根要说圆通,不是只有在味觉的分别上。那还能怎麽样呢?是可以讲经说法,透过讲经说法,以前不懂的佛法,可以慢慢懂。要能讲敢讲,起码能够稍微懂了,你才会讲,若不懂,怎麽讲,故可由传承师教或佛学院所学来讲。这样教学相长,才会得到圆满的理念,悟得菩提自性是这麽样来的。所以为什麽说佛法修到无所有相的时候,就要发菩提心,要去度化众生。储存成佛的资粮,菩萨成佛时,都要靠度化众生来储存其资粮的。以前讲过,菩萨要成佛,不是去布施、出劳力而得成佛,而是去协助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让他们走上正知见,这就要靠你去讲经说法,所以舌根不是在味觉上圆通,而是在讲经说法之间去求圆通。虽然它具足一千二百个功德,但讲经说法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

  

身根呢?外界东西碰到你,就有感觉,没碰到你就没感觉,所以这有缺失,叁份功德缺其一,也是少掉了四百功德,仅有八百功德。

  

意根呢?起心动念,你都能了了觉知,用这个意根来修,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故也是一个圆通法门。如果人死了,意根也没有了,但造业是它最行。我们要修的是意根的分别心,要慢慢去掉它,就不会有烦恼,不会再造无量业。修行时从意根下手最直接,起心动念,你会清楚觉知,禅宗就是一个意根修行法门,是一心地法门。另意根圆通法门最有名的是什麽?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用意根,摄受你的心在一句佛号上,这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意根圆通法门。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排在二、四、六者是圆通法门,而排在一、叁、五的是属於不圆通法门。不圆通法门就是不好的法门吗?不是这样讲的!是要比较具有上上根基或智慧的人来修,才较容易开悟,不是说它不好。

  

4. 语体文解

  

今天我们要讲的公案,是耳根圆通法门的初步功法 听而不闻,而不是真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

  

僧问:「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 出家众中有人出来问师父说:「你有没有方便的法门,让我们能悟入?」今天我们这些学生,在修行上总是找不到门路,法门有八万四千,但哪个比较契机?哪个比较能让我们悟入?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禅师你有没有一个方便法门,可让我们依之而修呢?求教用功的法门,这是现象界里的事情,要求能够悟道,要能够悟知体性的法门是什麽,请提示。

  

智常禅师就说了:「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为什麽这师父要用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来教徒弟呢?因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是耳根圆通法门,机被叁根,如上所述。而最有实证且现身说法的是观世音菩萨,他在《楞严经》中所说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是以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而悟道的。观世音菩萨就藉耳根修而证得佛性,他用闻性可闻声音而起灵通了,因为所有虚空跟他的心性合成一体,只要那一个人用嘴巴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就能听到、感知到,一闻到有人念其佛号求救,他的化身就到了,就可以救度他了…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 听而不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