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第叁十四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不參加,我覺得也是可以的。這並不是開玩笑,確是發自內心的話!因爲菩提心的的確確千載難逢,就像《華嚴經》中所講的,有位貧窮的人獲得了如意寶,從此以後就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同樣的道理,我們不管是什麼年齡,叁十多歲、四十多歲或者是小孩子,只要遇到了大乘佛法,從此就改變了自己的種性。本來你是爲了自己而活著,現在是爲了衆生的利益而活著,如果這樣改變了方向,今生獲得人身也具有重大意義了。不管別人承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當然,你不承認也得有個充分理由,我想這是誰也找不到的。大乘佛法在2500多年中,可以說是無機可乘,任何外道和學者都不能破斥這種崇高的精神,因此大家一定要生起歡喜心,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壬二、因成辦他利而生歡喜:

  菩提心不僅能成辦自己的利益,而且也能成辦衆生的利益,對此大家理應生起歡喜心。我覺得今天很開心,前段時間講忏悔時,每個人都認爲自己罪業深重,好像沒有希望了,有時候特別特別傷心,但今天,我看大家也是非常的歡喜,應該要這樣!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

  你們背誦的時候,這一段背得特別好聽,背起來也不是特別費力,幾個頌詞都比較相似。有些背得不是特別好的道友,背到這一段時,馬上就擡起頭來——“即此菩提心……”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衆生在生死輪回中的流轉是無邊無際的,而能摧毀衆生死主的勝妙甘露,就是這顆菩提心。所謂的甘露,大乘法要中說是天人的甘露,天人在與阿修羅作戰時,身體受傷後依靠甘露就不會死亡,服用後即刻得以恢複。後來釋迦牟尼佛的妙法也有“甘露”之稱。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也曾說過:“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猶如甘露妙法吾已得。”因此所謂的甘露,從出世間角度而言,就是指摧毀死魔,滅除了衆生的生死;從世間角度來講,它是一種無上的妙藥,即使病人已經奄奄一息,依靠它亦可重新康複。

  在六道輪回中,能滅盡生死的就是這顆菩提心。我們不管是傳講者還是聽受者、修行者,只要有了菩提心,從此以後就不用再步入漫長的輪回之道,故稱之爲甘露。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遣除衆生一切貧窮的無盡寶藏,也是這顆菩提心。世間中有些人沒有福報,不具備物質受用,非常貧窮;有些人雖擁有無盡財富,但內心卻十分空虛,始終有一種失落感,快樂不起來。現在世間上的人們也是這樣,盡管外面的物質資具樣樣具足,可始終沒有滿足感,貪婪之心與日俱增,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而非常痛苦,不斷處于渴望和欲望當中,精神世界非常貧窮。然而,如果有了菩提心,就能遠離這種貧窮,由于斷除了自私自利,不會對財産或其他事物妄起貪執,內心就經常有滿足感,根本不會痛苦的。或者也可解釋爲,菩提心能賜予衆生暫時的人天福報,究竟的叁解脫果位 。缺乏這種快樂的衆生,依靠菩提心也能如願以償、得到滿足。從這兩方面來講,菩提心在整個世間中,是唯一能滿足一切衆生所願、猶如國王寶藏般的無上之寶,它是極其可貴的,我們相續中若生起了菩提心,就會變成真正的大福報者。

  有些人說:“我很想供養叁寶、布施衆生,幫助世間上那麼多的可憐衆生,但由于現在沒有福報,所以特別的傷心!”如果你真想幫助可憐衆生,他們確實是特別好的悲田。佛經中也講了,積累資糧有幾種對境,一是像佛陀那樣的功德田,二是像父母那樣的恩田,叁是像可憐病人那樣的悲田,我們若能以強烈的意樂,長期依靠這叁種田來造善業,其福報功德是相當大的,《親友書》也有如是的宣說。因此,你想滿足可憐的衆生,這種願望是相當好的,但即使你沒有經濟條件,如果有了菩提心的話,也一定能滿足所有衆生的。有些人經常說“我幫助衆生沒有能力,等發財以後再說吧,現在有心力不足”,但你如果真的有了菩提心,那就會有心力也足了。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能盡除衆生身心疾患的最勝妙藥,還是這顆菩提心。世間上有很多疾病,要想治療衆生身體和心理上罹患的種種病症,也必須要依靠菩提心。大家都知道,八萬四千病的根源就是貪嗔癡,由此導致風膽涎不調,所有的疾病才會出現。如果我們相續中有了菩提心,斷絕了貪嗔癡的根源,所有的疾病自然會銷聲匿迹,所以菩提心是唯一的妙藥。華智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也說:“菩提心是八萬四千法門彙集的醍醐,如同如意寶珠,有此則一切具足,無有此心,則不能證得等覺之位。”華智仁波切一生都贊歎菩提心,原因也在這裏。

  尤其是作爲修行人,有了菩提心以後,不管你遇到疾病、魔障,還是修行中的違緣,都可以將其轉爲道用。米拉日巴尊者曾說:“病魔、違緣、障礙均安住于氣脈明點當中,如果修持菩提心,這些就會成爲我修行的莊嚴、德行的莊嚴。”所以在他的修行過程中,任何違緣也不能傷其絲毫。同樣,我們相續中若真的有了菩提心,即使邪魔外道天天加害,自己也願意將身體布施他們、幫助他們,並作意道:“我沒什麼可害的,你們想害就害吧。”如果遇到一些痛苦時,也用菩提心來轉爲道用,那痛苦就會煙消雲散了。由此可見,具有菩提心的修行人,實在是非常快樂。相反,假如沒有菩提心,即使表面上做的善事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功德也不太大,而且有時候也不一定成爲積累福德的善道。

  在座的每個人應該好好觀察一下自相續,如果你有了菩提心,那確實應該值得歡喜。我相信大家這次都獲得了菩提心,獲得之後,就應該像如意寶一樣時時保護。比如在出現戰爭時,人們會想方設法把如意寶保護起來、藏起來,知道這個不能損壞、不能丟失,如果丟失了這麼昂貴的東西,那簡直太可惜了。同樣,我們現在依靠自己的善緣和福報,已經獲得了菩提心,那麼每個人應該好好守護,臨死前千萬不能舍棄。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人生很短暫,但這一生卻活得非常有意義,爲自己的生生世世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所以我再叁地勸請大家、祈禱大家:你們相續中依靠上師的加持,獲得了菩提心如意寶,從今以後永遠也不能舍棄,一定要善加保護,終有一天你們會知道“原來我在因地時發了菩提心,即生才有如此的功德”,你們是會發現的!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第叁十四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