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须要做到。既然发了这种愿,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发空愿的,一定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我们应该时时想到自己是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愿的,从今以后行为跟以前完全不同了,就像星级宾馆里的服务员,他在经理面前承诺:“从此以后我成为你们宾馆的成员,不管别人怎么欺负我,为了工作的效益,我还是认认真真地对待,不会违反你们所规定的制度。”如果这样承诺的话,他以后在行事过程中也是规规矩矩的,经常用正念来提醒自己。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我要受菩提心”,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所作所为务必要与佛子身份相适合,切不可放逸行事,染污尊贵的如来种性。
当然,受持菩提心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尽量舍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全心全意地帮助众生,这就是所谓的如来事业。从佛教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可以看出,鸠摩罗什、唐玄奘、智者大师、永明禅师、鉴真和尚等从来没有着重强调自己,都是依靠舍弃自我、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最终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成就。我们现在虽然能力有限、发心有限,无始以来一直串习自私自利的心,现在一下子要改变,恐怕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还是要荷负如来事业,这是每个大乘修行人不能放弃的。此为第一个:我们必须要负担如来事业。
第二个就是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恶行来玷污如来的纯洁种性。佛教是纯洁无垢的宗教,这是世界上有智慧的人都承认的,然而在佛教徒当中,有些人的行为确实不如法,不仅我们出家人看得出来,甚至有些在家人也看得出来。就藏传佛教而言,在这么漫长历史中,教义上谁也找不出任何错误,尤其是藏传佛教寺院具有的辩论、闻思修行、实修闭关等许多特点,在某些范围内,恐怕连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比不上,这一点并不是我们夸夸其谈,有机会你们去参访参访,看看那里的修行人是如何常年如一日地辩论闻思就会了然。可是,在如今的末法时代,有极个别的人,不管是在汉地还是国外,经常打着佛教的旗号作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以佛教徒的身份来染污我们的佛教。
前段时间,听说有位藏传佛教的活佛到广东一带化缘,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一位没有智慧的居士,(我总觉得,行为不如法的出家人和没有智慧的居士两个相接触的时候,经常对佛教产生不利的影响。有智慧的居士首先会观察这个出家人到底怎么样,供养等方面会掌握分寸的。)这位活佛先宣传了他的寺院及自己的转世情况等,讲了很多之后,那位居士对他生起了信心,供养了一辆车。事后居士来到藏地,发现原来所听到的并不真实,很多地方都有漏洞,出入比较大,于是他不太高兴,去成都跟那位活佛要那辆车,两人开始出现了矛盾。活佛说:“你既然供养了我,现在就不能反悔,否则的话,你在佛教方面有过失,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也如何如何不合理……”那位居士说:“我并不是无缘无故供养的,当初认为你是真正了不起的高僧,但现在我后悔了,不供养了。”此事一直纠缠不清,后来听说通过政府部门的调解,这部车还是还给了居士,那位修行人在失望的心态中回到了藏地雪域。
我觉得这并不代表整个藏传佛教,但个别人的行为不注意的话,确实是有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中也有很多佛教徒有时候行为不如法,从各方面给佛教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也是我们经常耳闻目睹的事情。
所以,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居士,所作所为都应该为佛教着想,尤其是现在有些居士,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皈依佛门的佛教徒、如何如何了不起,但从他的有些行为来看,根本看不出是佛教徒,既没有慈悲善良,行为也不如理如法,有时候甚至连世间中没有皈依、没学过大乘佛法的人都不如。你们前天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了菩提心,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不管自己怎么样,也不要以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害众生。试想,以前所有的祖师、诸佛菩萨,他们在因地时为了救护一个众生,也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可是现在的有些佛教徒,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以种种行为来欺骗众生、杀害众生、殴打众生,跟高僧大德们的行为完全背道而驰,这样的话,能不能获得成就呢?绝对是不能的。不仅自己不能成就,而且还有损于整个佛教,有损于众生的善根增长。所以说,有些人如果实在没办法约束自己,那按照麦彭仁波切所讲的那样,出家的行为若没有办法守持,佛陀也开许你舍戒还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若你穿着这身衣服,经常在外面招摇撞骗,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这是不允许的!
我遇到一个在家人,习气比较深,邪见也比较重,他说在某地看见一个胖胖的出家人,据说是位比较有名的高僧,他旁边有两位汉族觉姆,一边一个在扶他,走路都要靠这左右两个“拐杖”。这种行为不管从戒律上也好,从别人的看法上也好,真的不太如法。毕竟我们内心中的烦恼完全清净,这在佛陀时代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佛教徒在任何人面前的举止应当庄重,不要故意去玷污佛教,否则会有非常大的过失。另外,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凡是学习佛法的,希望大家在非佛教徒面前也应该表现出一种庄严的威仪,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我有时候说一些别人的过失,但这并不是与某人有矛盾而发出来的,只不过我们作为佛教徒,如果没注意的话,的确对自他的身心都不利。其实如果真正行持佛法,尤其是出家人,应该是最光荣、最伟大的。前段时间我们几个同学聚会的时候,班里只有两个出家人,当时我们两个离开学校时,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觉得“你们出家以后没有工资、没有地位,多么可怜啊!”为我们流下了多少眼泪啊!可是现在毕业二十年了,二十年后大家集聚在一起时,回顾每个在家人的经历,他们都饱尝了无数的坎坷和曲折,或是事业上的,或是感情上的,或是家庭上的……说起来时几乎都会流出眼泪。而我们两位出家人,现在吃的也有,穿的也有,再加上二十多年中也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痛苦,所以后来包括我们的老师,也都非常赞叹如来的清净之道。
在座有这么多的出家人,你们也应该想一想,如果现在没有出家,身为在家人,你想听一堂课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上面有老年人,中间要面对一个特别可怕的人,下面有孩子,周围有亲戚朋友,每天都要应付无数的事情。所以在座的出家人应该说是很幸运的,不仅转生在这样的如来家族中,而且能守持如此清净的别解脱行为,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能舍弃。如果你不知道这种功德,以后真的还俗了,或者由于行为不如法,结果变得特别可怜,那时候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这种福报!
下面讲第三个:用比喻说明菩提心的难得。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就像一位双目失明、非常贫穷的盲人在废墟或垃圾堆中获得了价值昂贵的如意宝,这是多么稀奇的一件事。同样,没有取舍智慧、犹如双目失明般的我,依靠积聚业和烦恼如同废墟般的身体,生起了像如意宝般的无上菩提心,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这个颂词是将比喻和意义结合起来说明的。从获得者的角度来看,无始以来自己都是没有打开取舍智慧双目的失明者,能获得如意宝是极为难得的;从对境上看,价值连城的如意宝在大海或国王的宝库中可能会出现,但在垃圾桶或肮脏不堪的废墟里一般不可能有,这是对境方面的难得;从所获物方面来讲,获得一些嘉奖或得到一些财物,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获得如意宝的话,没有一点福报的人根本得不到,从所获物的价值上来讲,也是无与伦比的。应该从这三方面来分析比喻的涵义。
我们即生中生起了如此殊胜的菩提心,的确非常难得。在座的各位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时,恐怕人身过得没有任何实义,成天吃海鲜、吃青蛙、吃毒蛇(众笑)……我说得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我觉得吃蛇和吃毒蛇没有什么差别,不知道你们笑什么?有时候你们不知道我笑什么,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你们笑什么,嘿嘿!有些人在过去的生活中,所吃的就是这些,所说的全是无稽之谈、无关紧要的话语,行为就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去唱歌跳舞、上酒吧,没有意义地虚度人生。尤其我看到大城市里的很多人,所谓的人生过得一点实义都没有,也许他们听了以后不高兴,认为“我过得多有意义啊,你看我的房子这么好,家里如此的富丽堂皇……”,可能会这么想。但这种暂时的价值,从他们自认的着眼点来看虽然是有一点,但以我们的价值观来衡量,根本没有丝毫意义。
获得菩提心就不是这样了,真正的菩提心,一般人在梦中也没有梦到过,它的价值完全等同于真正的如意宝。假如有人让你今天当总统或者国家主席,这并不值得赞叹,但如果我们相续中得到了利他的菩提心,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地位。当然,世间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开运动会赢得了世界冠军,或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无数人的赞美声中,得奖者肯定沾沾自喜,甚至高兴得要昏过去了。但是从价值上来讲,不管你得了多少美金,任何奖的价值也无法与菩提心相提并论。因为你所获得的这种奖,在你人生过完后就没有了,今天得了个诺贝尔奖,全世界的人对你刮目相看,自己十几年中风光无限,但死后这些也不可能如影跟随的;纵然你当了总统或国家主席,换任后还是个普通人,死亡来临时也跟其他人一样要去面对的。但你若生起了菩提心,且没有遇到任何违缘,那么生生世世乃至获得佛果之前,就成为了具有解脱种子的大乘菩萨,已经踏上了菩提之道,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座的道友当中,有些人可能认为:“我现在修也修不动,背也背不起,考试也不能参加,每天都迷迷糊糊的,一点意义都没有,要不要去跳河自杀啊?”实际上,你们不要这样自卑,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即使今生中什么事情都不做,天天吃得饱饱的,然后睡懒觉,什么都不发心,什么都…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四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