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第叁十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馑劫。根據《瑜伽師地論》、《成實論》及《俱舍論》中記載,在人壽20歲的時候,人類造不善業極爲嚴重,非天不悅而降下瘟疫,怎樣服藥治療都沒有效果,只有依靠諸佛菩薩的發願力、功德力和加持力,才能讓他們得到利益。我想不僅是在未來,現在社會上的可怕疾病也處處可見,比如說以前鼠疫爆發時,全世界死了1億多人,後引發的8次霍亂,光是英國就有14萬人死亡。現在又流行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等,實際上這與未來的疾疫劫沒有什麼差別,因爲某些瘟疫是世界性的,倘若沒有控製好,滅絕整個世界上的人類也不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平時發願時應該想到:讓世間上所有的可憐衆生都獲得快樂,願他們身心中的痛苦早日消除。在有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哪怕幫助一個病人也可以,如果身體比較好,就用身體幫助他們;如果條件比較好,就用物質來幫助他們。現在有很多高僧大德或是一些善良的人,經常建立免費的醫療機構和佛教醫院,爲這些病人解決了很多痛苦。其實病人是很可憐的,我們看見以後一定要盡量幫助,在最快的時間內救護他們。

  但有時候因爲衆生的業力所致,來不及救的情況也有。前兩天聽說有些人來借學院的救護車,事後我詢問了一下情況,原來是附近村子裏有個年輕人,叁天以後准備結婚,他非常高興地到縣上發請帖,沒想到在半路翻車了。當時我們的救護車沒有用上,別的車送他到了外面的醫院,據說人當場就已經死了。聽到這件事情,我深深感到無常特別可怕,原本他打算叁天以後開始新的生活,爲了這個目的卻在半路上離開了人間,我們確實很想救他,但由于中間的因緣不具足而鞭長莫及,這類事情也時有發生。

  作爲大乘佛教徒,身邊有一些可憐的衆生馬上要失去生命時,我們一定要全力地幫助他。這方面學院有些道友就做得特別好,爲了照顧病人,不管是白天也好、晚上也好,他們經常不顧自己的一切,衣不解帶、廢寢忘食地看護患者,有時候——“他快不行了,不管怎麼樣,我馬上送他去醫院!”看這種態度,他們對衆生的生命還是非常重視的,應該要這樣!畢竟這些人若能活在世上,依靠佛法對其今生來世都會有利益,我們幫助他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癸二、爲饑渴者回向:

  盼天降食雨,解除饑渴難,

  于彼災荒劫,願成充饑食。

  遇到饑荒的時候,祈盼諸佛菩薩加持,天上能降下飲食之雨,解除衆生的饑渴危難,讓他們獲得飲食圓滿。

  佛經及《俱舍論》中記載,在未來人壽30歲時,世間上將出現可怕的饑荒,那時人們根本沒有飲食,就像尋找如意寶一樣,尋找古代人遺留下的糧食顆粒。倘若僥幸找到一粒人壽80歲或100歲時的糧食,他們都說:“這是有福報的人所遺留下來的,如果把它熬湯喝,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們對這粒糧食非常重視,將其鎖在鐵箱子裏,作爲自己的精神食糧,將所有的生存希望都寄托在這一粒糧食上。或者他們在挖地時,有時候能挖到人壽100歲時的骨架,他們說以前的人類有福報,所以骨架有營養,用來熬湯喝也能維持生命,不會因饑荒而餓死。這種饑荒確實非常可怕,因此我們應當發願:在衆生遭遇這種災難、沒吃沒喝的時候,願我變成他們面前的飲食,幫助這些可憐衆生解除饑渴之苦。或者發願:世間上有如此多的難民和貧苦衆生,祈求諸佛菩薩加持,願他們早日獲得飲食,遠離這些痛苦!

  不僅未來有如是可怕的情景,現在的很多國家也經常發生饑荒,如非洲、伊拉克等,經常出現成千上萬人因得不到飲食而餓死的現象。上個世紀大概是1959年,整個世界爆發了一場大饑荒,死亡人數高達522萬,到1960年時,增至1550多萬人。那時我們還沒有出生,在座的老菩薩們應該了解具體情況。如今藏地的許多老年人,包括我父母在內,當年都親眼目睹過人餓死的場面,甚至有些人一死,馬上就被別人將精肉挖出來吃掉,十分可怕!即便是現在,仍有很多地方沒辦法解決人們的飲食問題,有時候看一下新聞報道,的確感到富裕的人不少,但貧窮的人也特別多,一幕幕猶如餓鬼世界來到了人間。

  前段時間,有位領導寫了一篇文章,向上級反映農民的真實生活,題目是《農民真苦!農民真累!農民真窮!》,用這叁個方面來敘述農民的辛酸苦辣。其實,我們如果去一些偏僻的地方,真的發現那裏的衆生非常非常可憐,見到這些現象時,我們一定要發願:凡是出現饑荒的地方,願我化作衆生的充饑之食。

  世間上有很多大的慈善機構,如國際紅十字會等,經常爲災民和難民提供衣物、藥品等方面的援助,這一善舉,是不是諸佛菩薩的幻現也很難說。因此,我們以後若看到可憐的衆生,不管自己能解決多少人的飲食,哪怕只是一個人,在他遇到貧困時幫助他,那我們來到人間也是有意義的。作爲大乘佛教徒,雖然應該關心自己的修行,但在看到衆生痛苦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責無旁貸的!

  癸叁、爲貧窮者回向:

  爲濟貧困者,願成無盡藏,

  願諸資生物,悉現彼等前。

  爲了赈濟一切窮困潦倒的衆生,願我變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就像古代的如意寶或大國王的寶庫一樣滿足衆生的所需,使各種各樣的資具用品展現在這些貧困有情的面前。時時刻刻也應當這樣發願。

  《寶積經》中說,衆生遇到饑荒的時候,佛陀化現爲寶珠,普降食物等妙雨來解除人們的痛苦。可見,倘若衆生遭遇貧困,有些人前來幫助或通過一些途徑讓他們獲得財物,這可以說是佛陀的化現。因爲佛陀的化現不可思議,《華嚴經》中雲:佛陀能以婆羅門、梵天、帝釋、比丘等各種形象來度化衆生。《趨入不可思議智境經》中也說:“若顯現爲樂園、珠寶、妙藥、明咒、所需資具能調化,則現彼等相應之顯色與形色。”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到妙藥、資具,包括夏天裏的空調和風扇,公共汽車、出租車、舟船、飛機等交通工具,都應該說是佛陀的化現。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也講過,佛陀還化現爲蓮花、如意樹、樂園、美宅、經堂,當商人漂泊在荒野中時化現爲城市,在大江大河中化現爲船筏、航船與橋梁。當然,沒有信仰的人、唯物主義者,或是對大乘不可思議的幻變力一無所知的人,不一定相信這些教義,但是對佛菩薩的加持力和發願力真正深信不疑的人,應該會懂得這些道理。

  《大密善巧方便經》中說:“佛陀化現爲橋梁、道路、門等,爲人們提供各種方便。”所以大家在受用一些外境的時候,應該意識到這可能是佛陀的化現。譬如看見一座大橋,作爲佛教徒,不應該認爲這座橋與佛陀的化身沒有任何關系,不管你到哪裏去,只要看到利益衆生的一些資具,都應該想到:這是依靠佛陀無始劫來所發的不可思議之大願,才讓我們暫時獲得了這種利益。

  可見,佛陀的加持始終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遠離過。《百業經》中有個假設句說:“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現觀莊嚴論》中也講過,佛陀的事業無有間斷,只是可憐的衆生看不到而已。假如佛陀來到你的面前,真正解決了一些問題,你會說“佛陀的加持不可思議”,對這件事情你是認可的,但除此之外,佛陀似乎從來沒有幫過自己,甚至有些人還埋怨:“我天天給你燒香祈禱,你怎麼都不保佑我?”聽說以前有個居士想搞一筆大生意,每天都在佛前祈求,後來因爲自己沒有福報,生意沒有成功,他就起了極大的嗔恨心,把佛像撕下來就燒掉了,還邊燒邊說:“我天天給你供養,爲什麼都不幫我?我一定要懲罰你!”我想凡夫人對佛陀不應該用“懲罰”,想懲罰也懲罰不了,有時候看這些衆生的所作所爲,真是非常可憐!

  我們平時發願的時候,也應該像佛陀那樣生生世世利益衆生,不管自己變成人也好,非人也好,乃至變成一般的無情資具,都要想到利益衆生。同時,就算是看到一支筆,也應該想“這支筆對我很有幫助,可以幫我表達內心的感受,所以有可能是佛陀的化現”。畢竟佛陀的力量和發願不可思議,只要能滿足衆生的需要,變成任何東西,都在他的發願範圍之內。作爲大乘佛教徒,我們也應當這樣隨學。

  在解釋這個頌詞時,堪布根霍在注疏中說:雖然頌詞字面上沒有直接宣說刀兵劫,但前面先講了疾疫劫,又講了饑馑劫,最後間接講了刀兵劫。所謂刀兵劫,是指在人壽10歲時,衆生的害心尤爲增長,福報漸漸隱沒,身體非常矮小,以頭發爲衣服,以稗子爲食物,由于共業所感,世間上的草木全部變成武器,隨手撿起來即可互相殘殺,猶如複活地獄重現人間。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應該發願,希望自己在那時候能真正利益衆生,並依靠佛陀的加持力,令一切戰爭統統消失,人類生活無任何憂慮。

  其實不僅是未來,現在也可以這樣觀想:世界上頻頻發生一些戰爭,經常導致民不聊生、死傷無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有1600萬人離開了人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盡管死亡人數的統計不盡相同,但公認的說法是4500多萬人成了戰爭的殉葬品。後來又相繼爆發了抗日戰爭、伊拉克戰爭、波斯灣戰爭……最近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也有戰事沖突,無數的衆生此刻正陷于硝煙血海之中。不僅世界各國有戰爭,人與人之間也有很多沖突,包括佛教徒也常有一些小摩擦,家庭戰爭更是不計其數。這些戰爭不管是內戰也好、外戰也好,大戰爭也好、小戰爭也好,都會讓人非常痛苦,所以我們應該發願:願他們的嗔恨心早日息滅,世間衆生得到和平!

  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話,還應當盡量調解。當然,像我這樣微不足道的人,別說是化解各國、各地區之間的戰爭,甚至牧民們關于草場的糾紛問題,我處理起來也時常遇到困難。但不管怎麼樣,作爲一個佛教徒,只要看到別人有沖突,都應該發心勸阻,而不能袖手旁觀。如果兩個人准備作戰,不能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油打啊,你們打得很不錯啊!”以前我們把兩個小孩叫在一起,對這個說“你不敢打他”,對那個說“你不敢打他”,過一會兒,他們就開始拼命搏鬥了。但現在大家的思想已經成熟了,看到別人打架、産生摩擦,就應當盡力去勸阻,這一點非常有必要!

  作爲修行人,我們不僅應在實際行動中幫助別人解除痛苦,同時也要發願:當衆生感受這些疾病、災難、戰爭時,我一定要化作他們的所需,出現在他們面前。近幾年來許多國家紛紛飽受戰亂之苦,難民們的感受,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到,對于這些難民,我們也應該發願,希望能解除他們的憂愁和困惑。

  《樓房經》中說:“若對僧衆供養一粒诃子 、一勺飲食,未來生中決定不逢疾疫、饑馑、刀兵叁大災劫。 ”所以,如果我們遇到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團,供養一些诃子,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不知道我們商店有沒有诃子?如果有的話,明天的生意可能很好,佛經裏雖然說是一粒,倘若供養多一點,也許功德會更大吧。同時,對僧衆還可以供養其他飲食,如此都不會生逢惡劫,這在佛經中均有記載。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時時刻刻發願,讓世間上的苦難衆生都獲得快樂,這對大乘修行人來講,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發心!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第叁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