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密素食觀▪P5

  ..續本文上一頁提果。不可思議之種種功德伴隨斷肉即如是生出。”

  待觀音菩薩言畢,眼前之一切景象頃刻皆變爲自現光明,我也好似從光明夢境中蘇醒過來一樣。此時之身心頓感痛苦、不適,恰似剛服過毒藥一般,難忍之恐怖油然而起,心不禁顫抖、惶恐起來。想到剛才目睹的複活地獄之慘痛景況,便無法施行自他相換之修法。心在苦惱、悲戚的同時,眼裏不覺流出眼淚來。

  就在此刻,難忍之大悲心不由得升騰而起——爲能承受他人之苦痛,爲天邊無際之虛空中的一切衆生都能清淨食父母有情血肉所致的可怕罪過,我開始發出如下真實谛之誓言:

  “阿吙!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垂念我,請觀照我這個顛倒因果的兒子;祈請大恩傳承上師垂念我,請觀照我這個顛倒因果的兒子;祈請大悲觀世音菩薩垂念我,請觀照我這個顛倒因果的兒子。因無明愚癡所蔽,盡管口頭上我一直說天邊無際之衆生皆爲自己父母,但實際行持中,卻一面大吃父母血肉,一面高談因果法門。以前不懂食肉有如此大之過失,並執叁淨肉乃佛陀開許之理而自認爲食肉無甚過患。殊不知,此戒條乃針對有能力超度一切與己有緣之衆生,且其相續未被煩惱所染、淨如蓮花一般之大德而言,對此類人來說,食肉或許屬于甚深密法之行爲。但對我說來,除去應具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因果無欺之外,再無更深之教言。是故爲清淨食父母血肉之過患,我發願從今往後徹底禁絕一切肉食,此誓言爲生生世世都不會舍棄之承諾!

  即便已食用盡大地上一切衆生之血肉,然其貪心卻永無餍足之時,只會更加增上。若幾日中未曾得著粒米滴水,便會覺得以前什麼東西也未曾吃過。因此,行者理應舍棄貪婪之食魔。貪執肉食之因從何而生?唯一之因便在于我執。

  其實即使偶一思維肉食,亦應惡心犯吐,因血肉乃與叁十六種不淨物密切相關。任何旁生均有阿賴耶識雲聚習氣所成之苦身,故吃肉永無解脫之時。佛陀已明言酒肉皆不清淨,何人送酒肉予別人根本不能稱之爲布施。因此,何人食用此增上煩惱之食物,必將于千百萬年中淪爲俄鬼,終日不得飲食、徒受其苦。而人世間涼水都可被人盡情享用,除酒肉外,尚有不計其數之食物可供給飲食之用。若仍無法滿足其口腹之欲,還要恩將仇報、食用父母血肉,此理實在了無覓處。

  無量劫來,無邊無際之衆生都曾作過自己生身母親,喝下的母乳,其量可等同叁界大海。故應誠心誠意祈請叁寶爲作證明:過去因無明習氣遮蓋,于不知忏悔、不知羞恥之心態中食用父母血肉,現誠懇依止四種對治力發露忏悔,並發誓:自此以後,于心中不起稍許吃肉之念頭;若飲血食肉,請叁寶予以嚴厲懲罰。同時也祈請所有護法天衆恒常觀照我,若食母親身肉,則叁界中再無比我更嚴重之破誓言者。稍稍損害他衆,佛即稱之爲破戒者,更何況與殺生無異之食肉?《涅槃經》、《楞伽經》等經典均雲:何人食肉即等同殺生。況大小乘經典中皆已遮止肉食,對發菩提心者尤未開許。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往昔因地爲沙雞、猛獸時,即已遮止肉食;隨順世尊之後學者,斷肉食素又何須多言?此規則乃佛陀教言,印藏諸大德亦同聲相和。

  如是食肉有無量過患。吾等均知,與罪業不相混之法方爲正法,故大衆理應行持真正與教法相應之正法。”

  了知食肉之過患後,想起血肉就似服用毒藥一般,內心陣陣痛楚。願以此發願作爲對自己之教言,故白瑪頓登于紮嘎寂靜處造此文字。以此善根,願能清淨食用血肉所引發之罪業,並祈盼能現見千佛尊顔!”

  下面讓我們更進一步地從多種角度、多個層次對吃肉、吃素的問題再做一番論述。

  當今時代,人們大多拼盡全力想延長自己的壽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過可惜的是,他們延年益壽、增進生命質量的方式方法卻發生了嚴重的偏差——大多數渴求身強體健的人士,往往選擇殺生食肉以增強自身營養、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其實這完全是顛倒因果的錯亂行爲,是他們被愚癡與偏見徹底蒙蔽的表現。在《佛說業報差別經>中,就指出了欲得長命報所必須行持的十種正因,其中在在處處都與殺生食肉以求長命的說法針鋒相對:

  “複有十業,能令衆生得長命報,何等爲十業?一者,自不殺生。二者,勸他不殺。叁者,贊歎不殺。四者,見他不殺,心生歡喜。五者,見彼殺者,方便救免。六者,見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見恐怖者,施與無畏。八者,見諸患苦,起慈愍心。九者,見諸急難,起大悲心。十者,以諸飲食,惠施衆生。以是十業,得長命報。”而《梵網經》中更是明確規定道:“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衆生見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衆生肉。食肉得無量罪,……”

  我們不僅應從戒律的角度理解吃肉的過患,並爲避免乃至消除因食肉導致的今生及來世之惡報而堅決戒殺斷肉,更要以佛子的悲心,以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更積極的態度,投身到關愛有情、救護父母衆生的行動中來。這一點誠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所言:“甯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衆生。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甯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肉食衆生。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對佛經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爲在顯密經典中對食肉過患的描述並不頻繁、其措辭也絕非如描述別的非理之事時那般嚴厲、痛切,特別在密宗教義中更是對吃肉與否的問題輕描淡寫。其實,這些理解純粹是未深入經藏的表現,因顯密經論中有數不清的文字都在闡述佛教對這一問題的究竟立場與看法——那就是必須徹底、完全地禁肉!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對食肉飲血片言只語的贊歎之處。相反,大量的教證理證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與緊迫性。

  對這一問題,《大佛頂首楞嚴經》中有異常明確的說明:“阿難!又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此經中還具體指出了這些不斷殺而修禅定、兼具所謂“多智”者的悲慘結局:上品者不過成爲大力鬼;中品者則爲飛行夜叉、諸鬼帥等;至于下品者則會墮落爲地行羅刹等。這些鬼神各個都擁有自己的徒衆,他們竟恬不知恥地自诩說自己已修成了無上道。于佛滅度之後,末法時代,這樣的鬼神會大量應世,且瘋狂叫囂說食肉可致菩提正道。在描繪出了末法時代群魔亂舞、正邪顛倒的可悲景象後,世尊又在此經中宣示了關于當初開許食用某些肉類的真正密意:“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爲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衆生肉,名爲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叁摩地,皆大羅刹,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雲何是人得出叁界?”末了,世尊又以譬喻說明道:如果不能斷殺,則修禅定者就像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一樣,他們高聲大叫,以爲別人全都聽不到,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又是什麼?這不是欲蓋彌彰又是什麼?“清淨比丘,及諸菩薩,于歧路行,不踏生草,況以手拔?雲何大悲,取諸衆生血肉充食?”

  又如《央掘魔羅經·卷四》所言:“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因如來藏故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衆生無始生死,生生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姊妹,猶如伎兒變易無常;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複次文殊師利,一切衆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食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

  以上按藏傳佛教的觀點宣說了修行人不應食肉、應戒葷茹素的道理,爲加深讀者對這些論述的印象,下面再集中引用藏地著名大成就者夏嘎措智讓珠(曾經雲遊過青海、拉薩、尼泊爾、岡底斯雪山等地、擁有數萬名弟子)《大悲書函》中的的相關教言、文字,以期大衆能更清楚地理解藏傳佛教的素食觀,從而在通達顯密教義對此問題的闡述基礎上,依教奉行,以決絕的態度、堅定的志願、徹底的行爲,把食素這一大乘佛教徒所當爲、必爲的生活准則落實到自己的日常修爲中去,使所有衆生都能感受到我們身上,從裏到外洋溢、發散著的真正的慈悲心。

  下面,從慈悲爲懷的角度闡明已經發了願行菩提心,並欲通過因乘顯宗而淨化相續、繼而修學金剛果乘妙道的人不應肆意享用父母有情血肉的原因: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引用一切衆生之怙主、本師佛陀的至理名言雲:“久遠劫來,汝未生、未去、未死之處我未曾見過;久遠劫來,未曾作過汝生身父母、兄弟姐妹、阿阇黎、堪布、上師之衆生,我難以見也。”大班智達全知羅桑秋吉嘉村在他所著的《道次第樂道論》中亦雲:“從未轉生過之衆生身體了無覓處,轉生過之衆生身體不可勝數。未曾作過自己母親之衆生難以尋覓,作過母親之衆生不計其數。”而《致弟子書》也說:“無有未從其腹孕育而生之衆生。”尤其是在轉生爲人時,無一衆生未當過自己的母親,作過母親的衆生實乃數不勝數。此中情況正如《樂道論》所雲:“每位衆生在轉爲人身時,未作過自己母親的一個也沒有,作過母親之衆生則不計其數,且彼等仍將繼續作自己之生身母親。”《致弟子書》中又雲:“土粉抟成棗丸數可計,作爲母親邊際不可盡。”每一位有情在作母親時,都像現世的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懷愛護自己,使自己免遭無量無邊之損害。正像《樂道論》中所說:最初懷孕時慈愛孕育;當嬰兒呱呱墜地時則將之放在柔軟的墊子上,愛如掌上明珠,並以自己的體溫來溫暖愛護;平日總是面帶微笑,以喜愛的目光注視嬰兒,用嘴來吮去嬰兒的鼻涕,用手來擦拭屎尿;母親甯願自己的生命…

《藏密素食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行教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