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六節課

  第二十六節課

  受持菩提心分爲加行、正行、後行,現在講的是加行中的七支供。皈依支、供養支已經講完了,現在是講忏悔支。

  忏悔支主要通過四對治力來宣講,現在是講所依對治力中的“皈依共同叁寶”。此分兩頌,前一頌講了皈依佛寶,今天接著講皈依佛法與僧衆。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衆。

  叁界輪回中有各種各樣的痛苦,尤其在叁惡趣中,地獄有寒熱之苦,餓鬼有饑渴之苦,旁生有役使之苦,這些痛苦能被釋迦牟尼佛所了悟的正法無余遣除,所以我要皈依能解除輪回恐怖、佛陀親證的無上妙法,以及大乘菩薩僧衆。

  有人也許想:前面已經講了皈依叁寶,此處又講一遍,難道不重複嗎?沒有這種過失,因爲前面是從總說的角度而言,此處是從別相的角度來講的,也就是說,在忏悔的時候,皈依叁寶是不能缺少的,只有依靠一切佛陀、佛法、大乘聖衆來忏悔,我們相續中的罪業才能全部得以清淨。

  此處的佛法和僧衆怎麼理解呢?大體的意思跟前面差不多,佛法可分爲教法與證法,按照無垢光尊者的觀點,教法分爲因法與果法,因法是指十二部經典 ,果法是指密宗的一切續部,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等。證法是指凡夫相續中的信心、恭敬心、大悲心、空性正見,乃至凡夫以上五道十地的所有境界。

  我們不僅要皈依佛陀,同時也要皈依釋迦牟尼佛于印度金剛座成道時所證悟的猶如甘露般的妙法。怎麼樣才是皈依法呢?從現在開始乃至生生世世不離佛法,所作所爲全部以佛法來攝持,以佛法爲標准,這樣的發願和決心就是皈依佛法。

  這裏的僧衆,主要指以八大菩薩爲主的大乘聖衆,包括相續中證悟了二無我的一至十地的所有菩薩。他們能夠幫助我們解脫輪回的痛苦,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不再爲種種過患、染汙、煩惱等束縛。因此,皈依僧衆非常有必要,有些大德也說:“佛與佛法僧叁寶,欲解脫者所依處。”如果真正想要獲得解脫,皈依叁寶是不可缺少的,皈依了叁寶以後,就不用再懼怕輪回了,誠如《日藏經》中所言,只要沒有破皈依戒,此人絕不會墮惡趣。這一點,對我們每個修行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雖然現在不住世了,但實際上佛像就是佛陀,《白蓮花經》中說:“化爲衆多佛像已,利益衆生令行善。”意思就是,佛陀化爲塑像、畫像等,以此來利益衆生,使其行持善法。不管漢地的哪個寺院,我們都能看到佛像,見到之後一定要恭敬禮拜,這個非常有必要。現在很多人可能有些學處不太懂,經常在佛像、佛經上隨便跨越,這是極不合理的,肯定會毀壞皈依戒。而且,不管在哪裏,見到僧衆一定要恭敬,如果出家人坐在下面,在家人坐在上面是不允許的。現在很多地方對出家人的恭敬還不夠,總認爲出家人和在家人沒什麼差別,當然,從佛性上來講,確實都是一樣的,但是出家人已經看破了世間,披上了佛的袈裟,從這一點上,你們必須要對出家人恭敬。

  皈依叁寶以後,對佛像、佛經的一點碎片也要恭敬頂戴,將其置于潔淨之處,不能隨便踐踏。經書不能放在不幹淨的地方,或者與世間雜書放在一起,甚至放在自己的床下,這些行爲都相當不如法。在座的道友啊,你們既然已經皈依了叁寶,平時的舉止就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則依靠叁寶造下很多惡業,那是很劃不來的!

  作爲一個佛教徒,按理來講,應該時時刻刻隨念叁寶,但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最低要求也是每天隨念一次,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是這樣講的。所以,你們皈依了佛門以後,每天起碼要憶念一次叁寶,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修行比較好的人不管到了哪裏,行住坐臥一切威儀中,恒時憶念叁寶的功德,這一點做不到的話,我想一天一次不是特別困難,你們大家也應該重視。

  當然,皈依叁寶從究竟意義上而言,是能皈依、所皈依、皈依叁者皆不存在。佛在《中般若經》中雲:“須菩提,何者若既不緣佛,亦不思法與僧,則此爲真實皈依。”從最了義的角度來講,真正的叁寶遠離一切戲論,唯一是現空雙運的本體,皈依叁寶也是一種執著相。但對我們初學者來說,暫時還沒有這麼高的境界,所以首先應該按照《隨念叁寶經》中所說的那樣皈依叁寶,這樣會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

  在此,我想給大家提出兩個希望:第一、你們最好能發下誓言:哪怕遇到再大的違緣,生生世世也不舍棄叁寶。心坎深處若有這樣一種決心,以後在生活中就不會飄飄悠悠的了。現在有很多佛教徒,在我的眼裏一點也不像是佛教徒,爲什麼呢?他們對叁寶沒有一點恭敬心,皈依的戒律也不懂,從來不念皈依偈,根本沒有隨念過叁寶,這算什麼佛教徒啊?加入世間上的團體,尚且都有一些日常規則,他們自認爲已經皈依了,但這種皈依只是假皈依。

  真正要做名副其實的叁寶弟子,最基本的是要對叁寶有恭敬心,具足永遠也不舍棄叁寶的決心。當然,有些人不願意學佛,我也不勉強,世間上有這麼多的宗教,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所有的人不一定都學佛,這我也是承認的,但只要想做一個叁寶弟子,你們必須要先具備這些素質。

  有些人認爲:“皈依很簡單,有什麼好講的?你不要成天講這些,最好是講一個大手印、大圓滿、馬上可以成就的法,這些簡單的基礎法門,我基本上都知道。”其實,我覺得這種人不要說“基本上”,就連“一點”也不知道,從他們平常的所作所爲就可以看出,他們把佛法想得特別簡單,認爲學佛以後馬上就可以飛上天、開天眼,把佛教當成專門修煉特異功能的一個場所,根本不知其在整個世間的殊勝性。如果把佛教想得太簡單,最後你一定會失望的。尤其是皈依,以前印度的許多大班智達,都是經過長期的研究學習後,才在相續中打好了穩固的基礎。現在的人只有一點世間知識,對出世間的佛法可謂一無所知,僅憑自己的想象是不可能了解佛法的。所以,我的第一個希望就是:你們要當佛教徒的話,應該當一個真實的佛教徒!

  第二、皈依的功德如此之大,大家最好能勸父母、親朋好友、同事等皈依佛門。如果能讓他們皈依,對你來講,這一輩子對佛教的貢獻也是很大的,你來人間也沒有白來。如果一個人以前根本不信佛教,而且還有懷疑、成見、邪見,後來通過你的勸說,慢慢對佛教産生了信心,最終皈依佛門,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希望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的道友,一生中至少能勸一個人皈依。當然,這不一定是今天,我說了以後,你馬上就去找一個弟子,可能也有點困難。但你能不能發願在有生之年度化一個人,如果實在不行,給他錢讓他皈依也可以。不過,有些乞丐的緣分沒有到,給多少錢他也不皈依,以前就有過這種現象。所以,不管是通過錢財也好,其他的方法也好,希望大家一生中盡量能引導一個人皈依。

  有些人可能想:“我身邊的這些人太剛強難化,實在沒辦法,我以前說過好幾次了,但他們根本不理,現在我也懶得白費口舌了。”不能這樣!佛在因地時,爲令一個人的相續中種下解脫的種子,花了多少時間?你們看一下《釋尊廣傳》就會知道 。既然佛在因地時都需要這樣下工夫,我們作爲後學者,爲了利益衆生爲什麼不能隨學一下呢?第一次不成功可以有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功可以有第叁次……在一個人身上花幾十次、幾百次後,我想他肯定會逐漸被感化的,一旦他答應皈依,那對他的利益確實非常大。世間人可能不理解,他們認爲別人給自己洋房轎車,這種利益非常大,但如果讓他皈依的話,好像什麼感覺也沒有。實際上,皈依的利益遠遠超過了這些有漏的財産,即使賜給他一個總統的地位,也不一定對他十分有利,但如果能讓他皈依佛門,這絕對是有利的。

  很多年輕人爲了報答父母,拼命地賺錢,想盡辦法給他們買房子,希望父母晚年過得好一點。其實,晚年就算過得再美好,遲早也會離開人間,作爲子女,最好的孝順就是勸父母在臨死之前皈入佛門,若能如此,才算真正報答了他們的恩德。

  今天我提出了兩個希望,一是希望你們皈依佛門後,當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不要半途而廢,今天學佛明天不學,把它當作一種形式。有些人經常以“工作不方便”爲借口,輕易就放棄當初的誓言。說實在的,我也認識一些政府官員,有些人的地位待遇非常不錯,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他們雖然不能特別公開,但私底下的學習,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官員。

  有些人學佛的顧慮特別多,生怕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烏紗帽難保,所以在寺院裏看到佛像也不敢磕頭。但有些大官員恰恰相反,他們一見到佛像就特別虔誠,恭敬地在佛像前磕頭、念經、發願。實際上,信仰佛教與任何國家的任何政策都不相違,因爲佛教完全是利益衆生,不管是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什麼樣的人類都包括在佛教的利益範圍之內。你們想一想:這種無條件的利益衆生,哪一個國家會限製?哪一條政策會反對?

  所以,有些領導也不要特別害怕學佛,要怕的話,應該害怕貪汙人們的血汗錢。如果這一點你都不怕,天天用這些錢來賭博、搞一些非法活動,但最害怕自己學佛變成善良的人,國家對此會不同意,這可能有點說不過去。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害怕人們變得善良,有位法師曾經說:“我們國家最怕我不講經,因爲我講經的話,不管是學校、監獄,還是其他部門,善良的人會越來越多。”的確如此,如果這個世界上學佛的人越來越多,殺人、搶劫、偷盜等現象就會越來越少,社會自然而然會越來越安甯。所以,你們學佛可以理直氣壯,沒有必要擔憂太多!

  寅二、皈依具願力之菩薩:

  因怖驚戰栗,將身奉普賢,

  亦複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由于害怕叁惡趣的痛苦而驚恐不安,于是將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願 普賢菩薩,以及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一般來講,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分大乘和小乘,小乘的教法由十六阿羅漢護持,他們承佛敕命不…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