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法,就是爲了死亡和來世做准備。
醜二(所皈依之對境)分二:一、皈依共同叁寶;二、皈依具願力之菩薩。
寅一、皈依共同叁寶:
佛爲衆怙主,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衆懼,故我今皈依。
面對可怕的中陰、恐怖的來世,誰能救護我呢?唯有佛陀才是一切衆生的怙主,他以大慈大悲精勤維護著衆生,其威德力能消除衆生今生來世的所有畏懼,所以從今起,我們一定要皈依佛陀。
“今”就是指當下,我們什麼時候聽到佛法,什麼時候就立即皈依。堪布根華在講義裏說:今天上午聽到就上午皈依,下午聽到就下午皈依,晚上聽到就晚上皈依,“晚上”這句是我加的啊,呵呵……
真的,有這種心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聽了佛法以後,心想“不要緊,我明年退休了以後再皈依”、“等我兒子畢業後再說”,但到了那個時候,你現在的這種信心還有沒有啊?所以,皈依佛門越早越好,不要再推了,藏族有句俗話:“晚上睡覺時的念頭,早上起來後就沒有了。”你今天對佛陀有信心,過段時間就不一定有了,所以你要趁現在有信心的時候,不要問父親,也不要問母親,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馬上皈依,不管家裏還是單位怎麼樣反對,你都不要理。爲什麼呢?因爲皈依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有了皈依,這一生就有了真實的意義,沒有皈依的話,那是非常遺憾的!
皈依的對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他是所有衆生的依怙,圓滿斷盡了一切障礙,證悟了一切功德,世間上任何一個衆生,包括仙人、轉輪王、天王也無法與其相比。佛陀是唯一的量士夫,他能賜予我們暫時與究竟的救護。這種救護,並不是幫我們解決一些困難,而是令我們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從初發心到獲得佛果之間,佛陀始終都在利益衆生。當然,因地時的利他具有一種勤作,但到了果地時,完全是無勤作地利益衆生。佛陀不會想:我一定要精進,早上應該很早起來,今天要幫助好多衆生……雖然沒有這樣的勤作,但通過叁大阿僧祇劫的積累資糧,佛陀可以任運自成地利益有情。這樣的佛陀,正如《入中論》中所說,圓滿具足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種種功德,完全有能力解除衆生相續中的痛苦,除了佛以外,聲聞緣覺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的救護者唯一就是佛陀。
有些修行人很虔誠,在他們的心目中,佛陀就是萬能的,是整個世間的救護者,沒有一種痛苦佛陀是不能遣除的。有了這樣的信心,自然就能産生不可思議的力量。上師如意寶也曾說:“佛陀的功德是圓滿的,沒有任何事情不能做到,但關鍵在于我們的信心,有了信心的話,絕對能遣除一切痛苦。”上師還舉了一個公案說:以前紮揚堪布帶一群人去朝拜拉薩,途中遇到了一夥強盜,要求他們交出所有的財産,當時眷屬們驚惶失措、四處逃避,堪布告訴他們:“你們跑也解決不了問題,不可能得到究竟的救護,大家應該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後他自己坐在一塊毫無遮攔的大石頭上,專心地祈禱佛陀。強盜們特別不高興,向堪布放了一陣槍,但除了在衣服上留下子彈的痕迹外,根本沒有傷害到堪布,這些強盜見此情景,嚇得四散而逃。法王說:“當我們最痛苦、最害怕的時候,如果心裏唯一祈禱佛陀,有這樣的信心,那佛陀沒有不能救護的。”
前段時間在講《淨土教言》的時候也給大家提過,我們見到中陰的恐怖景象時,如果祈禱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或者自己的根本上師,一定會從這種畏懼中解脫出來。而且,若能一心一意地皈依佛陀,此人必定不墮惡趣,佛經雲:“何人皈依佛,永不墮惡趣。”所以,我們在臨死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強烈的念頭:只有佛陀能救護我,我唯一皈依佛陀!這樣的話,所有的畏懼當下就消除了。否則,一直想找其他的辦法,這說明對佛陀的信心還不夠!
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佛陀有信心,沒有信心的話,佛陀的力量雖然不可思議,但不一定對你起作用。《前行》中也說了,上等信心會獲得上等的加持,中等信心獲得中等的加持,下等信心獲得下等的加持,如果一點信心都沒有,即使叁寶的加持再大,我們也得不到絲毫的利益。
可見,皈依叁寶一定要有信心,形象上的皈依沒有任何意義。昨前天有些人打電話說正在學習《入菩薩行論》,我告訴他們:最好不要是形象上的學習,這樣不會有什麼利益,只是浪費我的財産而已,實際上我不太願意,我也不需要一些虛名。如果真正能一心一意地學,哪怕只有一個人,我也非常高興;如果不是特別誠心,只是報個名而已,你們世間上的事情那麼多,還是做自己的事情吧。我每天給你們講這些也是多余的,最好不要搞一些形象,應該有一點實質性。什麼叫實質性呢?內心對佛法僧叁寶有真實的恭敬心,就像《隨念叁寶經》中講的,真正産生一種不可思議的信心,這對每個人的生生世世都有不可言說的功德和利益。這一點,作爲希求解脫的人,誰不向往、誰不渴求呢?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五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