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課
意幻供養前兩天已經全部講完了,中間開“金剛薩埵法會”時停了幾天課。這期間,我要求大家念四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參加了法會,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滿四十萬遍,我們相續中的罪業就會得以清淨,這一點佛陀在經中也有明確宣說。作爲一般的修行人,我們沒有造惡業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想得起來還是想不起來的,很多罪業我們都造過,如果沒有忏悔清淨的話,想要成就非常困難。所以,對有智慧的人來講,“忏悔罪業”相當重要。
接下來繼續講《入菩薩行論》。從今天以後,我們的宣講方式主要從頌詞上講,中間會結合無著菩薩的科判和注釋,釋文不一定全部讀,一方面是考慮到時間問題,另一方面,從頌詞上講一遍,再從注釋上讀一遍,往往都是一個意思,對大家的理解沒有很大幫助。希望你們學習的時候,要看無著菩薩是如何解釋的,其他的大德又是如何解釋的,這方面自己要好好分析。
今天講的內容還是“供養支”,前面講完了真實供養中的無主物供養與有主物供養,同時也講了意幻供養,現在是第四個問題——發願供養。
所謂“發願供養”,並不需要買什麼東西,也不是幻化一個供品,而是在心裏面發願。發願與意幻有一定的差別,意幻是指心裏幻化出一種供品作爲供養,發願則是在心中發願,希望世間上的衆生能夠獲得快樂、息滅痛苦,而在叁寶所依面前降下珍寶雨、鮮花雨等等。
子四、發願供養: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
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別此”是指除了上述的供養以外。我們也應該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悅耳動聽、震撼人心的歌樂。當然,這類供品有器樂、歌聲等多種,尤其是器樂中的敲鼓、吹螺,這些妙音都可以用來供養諸佛菩薩。還有人們吟唱的歌曲,比如現在有些著名歌星所唱的歌,如果自己非常喜歡,也可以供養諸佛菩薩。通過這樣的音樂供養,令所有衆生相續中的貪嗔癡煩惱,以及叁毒所生的行苦、變苦、苦苦等根本痛苦與分支痛苦全部息滅,希望他們永遠沈浸在快樂當中,這種帶來快樂的吉祥雲長久地留住在他們身邊。
這種發願有很大的力量,我們平時如果聽到音樂,看書時聽到了念佛機聲,都可以在心裏面觀想:以此妙音願諸佛菩薩生起歡喜心,讓所有衆生的痛苦息滅。《百業經》中有一個公案:釋迦牟尼佛在山洞裏入火瑜伽定時,帝釋天帶乾闼婆王來到洞口,彈奏妙音供養佛陀,迦葉尊者從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贊歎這種妙音(佛陀本無出入定的差別,但在衆生面前有時會顯現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
不管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樂歌舞來吸引衆生的心,吸引過來以後,再對其進行佛教的教育。以前上師如意寶在世的時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現在這個時候,都會讓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剛歌、跳一些金剛舞來供養諸佛菩薩。這些金剛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麥彭仁波切在論典中所說的,即使從表面上看來,也對人們有很大的利益。比如我們說宣講佛法,不一定會來很多人,但如果說舉行佛教的音樂會、演唱會,這時成千上萬的人就會擁集在這裏。學院以前開法會的時候,附近的老鄉不一定參加,但一說要唱金剛歌、跳金剛舞,就有很多人趕過來,到處打聽“你們的金剛歌什麼時候唱?我可不可以參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團體也經常用這種善巧方便來利益衆生。
所以,攝受衆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別解脫的行爲。有些真正舍棄自己、完全利益他衆的大菩薩,他們的行爲我們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樣,他有特別甚深的密意,通過這種方式能使很多衆生獲得快樂。有些衆生的煩惱很深重,平時經常特別痛苦,但他聽到一些佛教音樂時,就能從中獲得清甯慈悲的感受,馬上息滅相續中的煩惱。所以,對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爲,我們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妄生邪見。當然,按照小乘別解脫的觀點,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這一點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間的歌舞來吸引人,這樣可能不太好,但有時候通過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來幫助衆生是可以的。現在香港、臺灣好多歌星唱一些觀音心咒、阿彌陀佛、大悲咒、心經,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歡在車裏放一下這種音樂,如此能在他們的相續中種下一個善根,我覺得很重要。
如果自己的發心特別大,只要對衆生有利,在某些行爲上也有開許。海濤法師到日本的時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說“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說“去去去,沒事的”,于是他說“好,但你們最好不要告訴別人”,去了以後,他就給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將相當一部分演藝圈的人引入了佛門。所以,利他心特別重的話,在某些情況下,也有一些方便開許。但如果我們的惡劣習氣沒有斷,自己沒有把握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去,否則,原本你想度化衆生,結果反而自陷其中、無力自拔,這樣是非常可惜的。
此頌主要是講,觀想諸佛菩薩隨處都在,然後以自己的發願力,將這些悅意的歌聲獻給他們,使所有的衆生獲得快樂,應該這樣發願。
唯願珍寶花,如雨續降淋,
一切妙法寶,靈塔佛身前。
同時還發願:願世間上的瑪瑙、松石等種種珍寶雨、鮮花雨,恒常降臨在叁寶所依的法寶、靈塔、佛像面前。
這樣的雨不是一次兩次,也不是偶爾的,而是永遠地、恒時地降臨。此處代表佛身的是佛像,代表佛意的是靈塔,代表佛語的是法寶。我們應當隨時觀想發願:世間上無數的供品、鮮花、珍珠等等,就像天上降下的雪花一樣,恒時飄落在叁寶所依面前。
這裏的“叁寶所依”,包括了妙法、靈塔、佛身。
妙法:可以從教法和證法兩方面來講。教法上,是指叁藏十二部以及後來高僧大德們所造的無數論典,很多佛教圖書館中關于佛教方面的圖書,佛教內容的VCD、DVD、軟件、光盤等都可以包括在教法當中。證法則是指我們凡夫相續中乃至一刹那的信心、悲心、空性正見,一直到得地菩薩以及佛陀相續中的無緣大悲智慧,這些境界全部包括在證法當中。所有的佛法就是教法與證法,正如世親論師在《俱舍論》的末尾所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我們應祈禱這樣的教法和證法在所有的地方住留,觀想無數的供品恒常供養,使無數衆生依此獲得利益。
所以,在弘揚佛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法只有兩個:教法與證法。教法就是文字、詞句,沒有這些的話,佛法很難以弘揚。就像在“文革”期間,經書和論典基本上都毀壞了,那時的教法受到了嚴重的損傷,或者說是曆史性的毀滅;那麼證法呢,雖然也有人生起邪見、誹謗叁寶,但仍有一部分人對上師叁寶的感恩之情、對衆生的悲心、自己的修證境界沒有絲毫的損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教法受到了損害,但證法還保存了相當一部分。現在有些道場中既有教法也有證法,但有些道場中雖然《大藏經》、論著擺放得整整齊齊,但大家沒有去研究、參閱和修行,這樣的話,教法是有,但證法是沒有的。
以後我們弘揚佛法的話,雖然印經書、刻光盤等很好,但最關鍵的是要懂得佛教的道理。不僅僅是自己懂,還要將這些道理盡量傳給有緣的衆生。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很多具有善根的人,在他們面前,哪怕你講一點阿彌陀佛的修法、菩提心的功德,或者一些簡單咒語的力量,他們的相續也會逐漸改變,這種改變也可稱之爲證法。所以,弘揚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舉行一些特別隆重的儀式,只要能對身邊的人起一點作用,讓他們的心裏有所改變——原來是惡人,現在變成善人;原來對佛法有成見,現在對佛法有正見,這就是弘揚佛法。不管是什麼樣的佛教徒,弘揚佛法的機會都有,只不過有些人不運用而已。
靈塔:密宗中有時輪金剛佛塔、大幻化網壇城、密集金剛佛塔等,顯宗中有共稱的八大佛塔。
八大佛塔是:一、蓮花塔,爲了紀念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淨飯王在藍毗尼花園所造之塔;二、菩提塔,爲了紀念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徹大悟,影勝王等建此佛塔,也稱之爲降魔塔;叁、轉*輪塔,佛成道四十九天後,在鹿野苑爲五比丘爲主的衆生轉四谛*輪,此後整個娑婆世界響起法鼓之音,
爲紀念此舉而造,也叫做吉祥門塔;四、神變塔,爲紀念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降伏外道六大本師,勒紮波國王等所造;五、天降塔,佛陀到叁十叁天爲母親說法,返回人間後,人們爲紀念而造此塔;六、和合塔,提婆達多爲主的一些人破和合僧,佛陀在曼迦達和合僧衆後建此佛塔;七、尊勝塔,釋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時,衆多弟子祈請佛陀不要入滅,佛告訴大家建此佛塔以代表法身,此塔在漢地很多地方都可見到;八、涅槃塔,爲紀念釋迦牟尼佛在拘屍那城涅槃,後人所造。這八大佛塔在《上師心滴》的後面也有,其實我們在印經書的時候,若把這些印在裏面,也會有修建佛塔的功德。
除此以外,曆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佛塔,我們在見到了這些佛塔後,應該想這些是代表佛陀,而且是佛陀親自開許建造的。尤其是藏傳佛教的佛塔,完全是根據佛經的記載而造的,形狀尺寸都有一定的規格,相當如法。所以大家不要看到白色的塔就認爲無所謂,這是代表佛陀,我們末法時代的可憐衆生沒有機會見到真正的佛陀,但是佛在有關經典如《右繞佛塔經》等中宣說了,佛塔就代表佛陀,它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佛塔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漢傳佛教有漢傳佛教的佛塔,斯裏蘭卡、印尼等地也有不同形狀的佛塔,這些與泰國佛塔的形狀比較相同。不管是什麼形狀的佛塔,都有一定的曆史根據,比如阿育王建造的八萬四千佛塔,其形狀雖與其他佛塔不太相同,但它們與佛陀的真身沒有差別。無論是畫像上的佛塔,還是世界各地的佛塔,全都值得我們頂禮供養。作爲一個佛教徒,如果見到佛塔馬上就摘帽合掌,這樣可…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