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誰的,這詩是贊美我們修行人的,對不對。爲了修行,爲了要刻果,可以獻身在這裏面。甚至我們的貪心,愛是最大的貪知道嗎。貪心在金剛乘裏是指愛欲,一般性我們顯宗裏面貪,哦,貪財。
但是財還是身外之物,欲,欲望是我們生死輪回的根,所以在家佛教徒如果守戒的話,第一條戒是不殺生。我們出家人守的第一條戒是不貪愛欲,偏重點不一樣。在金剛乘裏,這個貪,甚至專治這個貪愛。所以我們放蒙山的時候,法師要呼“愛河千尺浪,”大衆就接下一句,你們接,是什麼?你們是猜的,下面有一句的,“苦海萬丈波”。這象對聯一樣,對仗很工整的“愛河千尺浪,苦海萬丈波。”
爲什麼我們會來輪回,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貪愛,我們投胎也是貪愛,直接的原因就是貪愛,生死的根。所以我們宣化上人有時候弘法他很直接,他說了生死就是了這個,把這個了掉就可以。達摩祖師也說,心如石壁,自能見道。我們禅宗裏面說“古爐灰冷”,古老的爐子,灰已經涼掉了,比喻那種心境。
臥輪伎倆難明心 妄念本體是涅槃
還比喻叫“枯木寒岩”。甚至宋朝以後有這樣一個宗派,叫枯木禅。但是這在我們佛教裏說是偏的,不是正宗的。這在《六祖壇經》就有,有一個臥輪禅師,“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這個偈子大家傳誦,傳到了六祖大師這邊。
六祖大師不識字,但是看到他這個偈,六祖大師說“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做麼長。”這就是他祖師的境界啊。祖師悟到的是什麼,祖師悟到的是法身的境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分別再起,分別的本心是涅槃的,因爲菩提是不生不滅的,菩提是起妙用的,祖師的這個知見。
那對于臥輪禅師來說,他這個修法,小乘的修法他已經不錯了,可以了。但是他難入大乘,更入不到諸佛的心髓,得不到諸佛的心髓。
“法乳甘霖”報師恩
這個講遠了,再收回來,唱首贊美祖師大德的歌,這是我新作的一首歌,今天特別,不聽光盤,現場有演唱者,是我們德茜居士,歌的名字就叫《法乳甘霖》,是紀念我的恩師悟公上人圓寂五周年,也是對所有佛佛祖祖的贊美,對一切善知識、對一切爲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的人的贊美。
她這唱的是原汁原味的,我當時作這樣,她就唱這樣。上海的另一個音樂大師,我交給他配樂的時候,我說我音樂不懂,你就大膽改。那個配樂的有一個版本,本來我原唱是想用一種美聲的、詠歎的這種形式,我跟他這樣說的時候,他建議說如果要想傳唱,大家都好學好唱,上口的話,最好是偏通俗的。我贊成,我說好,可以。所以上海做了一個版本,是比較輕柔、比較通俗的唱法。
德茜居士是我親自傳給她的,她覺得還是原唱的有加持力,她就堅持用原唱的。她在福建又做了一個版本,就是美聲的這個版本。所以我們這個《法乳甘霖》現在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上海的通俗的版本,一個是福州做的美聲的版本,美聲版本就是她唱的。
謙恭莫自诩 佛法皆淨土
今天我們講的這些,很多都是祖師大德的故事。我們再接回來,在證上,教理行證,行證上神會大師來跟青原大師學,來親近他。因爲你也這樣講,青原大師也這樣講,但是神會大師這樣講他心地不安呐,因爲沒有得受用。
沒有得受用,那理論能不能抵生死?不能抵生死。也就是,哦!我現在有個賺錢方法,有個賺錢的方案,我做了一個方案。我拿著這個方案直接到銀行裏說,我賺錢能賺一百萬,銀行給我一百萬,可不可以?不可以的。你一個理財方案、賺錢方案,跟真正擁有一百萬完全是兩回事對不對。
帶來嗎?帶來了。有沒有一直都在?一直都在。那你現在入這個定試試看,那你現在也可以作佛了嘛,那你爲什麼還呈現凡夫的狀態,完全不得受用嘛,最多口頭喊喊。口頭喊又不能了生死。
有很多人就口頭喊的很有味道,很貢高我慢,說道理都是一個道理嘛,你也修這個,我也修這個。
你也修這個他也修行這個,你的跟他的一樣嗎?他已經得受用了,他已經了生脫死了,你還是凡夫呢!你口號喊喊,一點生死抵不了的。口裏喊的跟得受用完全是兩回事,他喊功德無量,你喊可能還有罪過呢,所以我們佛教裏叫不妄語。
不妄語指的是大妄語,未證言證。未證言證是名大妄語。大妄語的罪業是什麼?以後你不可能開悟的,不可能的。爲什麼?已經犯了一個大過失了。
那爲什麼會未證言證,沒有證也認爲自己證了呢?這是我執我慢的表現,我執越高,生死越深,苦難越重。不要說得佛法受用了,完全是凡夫邊的事。
我們今天中午在一個小範圍,對幾位老菩薩很認真地講,其中我講一個故事,我說我在臺灣臺南弘法的時候,我們車路過一家店,這家店生意很好,一般在我們大陸會看到排隊的現象,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
當時我就很奇怪,問他們,這家店怎麼排隊排這麼長,他們幹嗎?他們說這家是豆腐店,豆腐很好吃。我說吃豆腐排這麼長隊啊。他說師父,還更奇怪呢,他隔壁那家也是豆腐店,沒人進去,甯願排隊排很長等吃這家的豆腐。兩個店是隔壁,門挨門,這家豆腐店門庭若市,這家豆腐店門可羅雀,你看強烈的對比,這只是做個豆腐啊。
我反過來說,六祖大師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兩個一樣不一樣?(衆:不一樣)。不一樣的,祂一句“阿彌陀佛”值黃金萬兩,一句“阿彌陀佛”蓮花朵朵度很多衆生。你那句“阿彌陀佛”有可能雞飛出來了,爲什麼?因爲剛剛吃過雞大腿,你那句“阿彌陀佛”都是自己業障。
表面都是“阿彌陀佛”,實際上裏面完全不一樣,天壤之別。他的“阿彌陀佛”了生脫死,別人聽到功德無量消業障。你的“阿彌陀佛”業障無量,別人聽到煩。有的人念“阿彌陀佛”很喜歡聽,有的人念“阿彌陀佛”,這麼煩,這麼煩,別念了吵死我了。是不是。有的人念“阿彌陀佛”,念到後來連自己都煩了,不相應啊,口念彌陀心散亂,業障,不相應。
一句“阿彌陀佛”本來是萬德洪名,但是我們自己怎麼樣?跟萬德一點不相應,一點都不感應道交,你怎麼能産生功德,所以不要自诩啊!有很多人說,一看到師父,他就拒之千裏之外,根本不來見。別人很想拉他來,他說我們修淨土的,我們念阿彌陀佛修淨土的,那個師父又不是講淨土的。有的人還當面問我,師父你是修什麼的。我還沒回答呢,他先自報家門,師父,我是修淨土的。那我就回答他說,我是修髒土的。
請問,佛教裏八萬四千法門,有沒有個髒土法門,有沒有?(衆:沒有)。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都是淨土法門,哪一門不淨啊?他就認爲念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恰恰就那個不淨,他那個不幹淨。他認爲別人不幹淨嘛,所以他不幹淨。我這是對這種毛病而說,因爲他不懂淨土法門,所以他不淨,不是淨土法門不淨,是他汙染了淨土法門,他知見不淨。
這個現象,我們在座想想這個社會普遍不普遍?太普遍了。爲什麼是末法時代啊,佛法綱領不正,佛法衰落,就是這個現象啊,自诩啊!我念阿彌陀佛。你念的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嗎?如果你念的阿彌陀佛跟我念的一樣,那我還來幹嗎。我現在不是神會大師找青原啊,我現在是青原來找神會啊!這樣子的。
過去慧可大師斷臂求法,斷頭弘法。我們現在反過來啊,要斷臂弘法,我向你保證,我胳膊給你,求求你了,佛法好的,這樣。這臭和尚,胳膊誰要你的。現在是不是這個時代?就這個時代啊,末法時代。
如果你念的阿彌陀佛跟我念的一樣,我還有必要來湖南嗎,我擾亂你的心,我罪過很大啊。但是你現在念的那句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不相應,所以我要來擾亂你。不擾你,你怎麼出來啊!你在誤區裏啊,我這擾亂功德無量。如果你已經在阿彌陀佛裏,我擾亂你,我罪過無量啊,甯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講到“道人”兩字,又有個故事,在我們佛教裏面,很奇特,四祖有並列兩位四祖,一位在南京牛頭山,他之前並沒有來拜叁祖,他是一個人在山中修行,修到得定了,瑞相現前,白鹿銜花,猿猴獻果,百鳥齊鳴,很多瑞相,甚至老虎都來皈依,老虎給他看門,這樣子。
叁祖把法傳掉之後他就雲遊天下,雲遊到南京的時候,聽說了有這麼個修行人,他就要來試試看,這個修行人這麼多瑞相,到底他開悟了嗎,他就到這個地方打聽。那有個大寺廟,他看到很多瑞相,就朝這個方向走。走到這座大寺廟,有很多師父在裏面,他就問,請問此中誰是修道者。那些出家人聽了有點不高興,想我們都是出家人,我們哪個不是修道人啊,他們就回答,我們都是修道人啊。
祖師也不答他,再問一句,請告訴我,你們這誰是修道人。他們還有點那個,說我們大家都是修道人啊。
祖師再問一句,請問你們誰是修道人。這時候他們覺得不應該再這樣回答了,愣了一會而,有一個人,他也不知道前面就是祖師,他說你指的那個修道人大概就是,哦!後山有一個。
也沒人給他帶路,祖師就自己走到後山去了。走到後山之後進去,這位師父眼半閉半睜,有人來了一點不反應,沒人一樣,還在那打坐。祖師就說,行者啊,你就一個人在這裏嗎,你就一個人住山嗎,我肚子餓了,能不能給我一點吃的。
他這時候開口了,他說如果還有伴的話,我是有一個伴的,就在廚房裏,吃的東西也有一點,剩飯剩菜,你要想吃自己去拿。住茅蓬的嘛,廚房很近,祖師就到廚房拿東西。結果從廚房“噗”竄出一只大老虎來,嚇了一下,書裏寫“做恐怖狀”。
然後他笑了,說我這個同伴厲害吧!然後他們一對一答的,後來他才知道來的這個人不凡,于是他越來越謙虛,越來越謙虛,最後拜祖師爲師。拜祖師爲師,祖師傳法給他,他依法而修。
依法而修,好了,瑞相都沒了,也沒有猴子來獻果了,也沒白鹿來銜花了,百鳥也不來了,什麼都沒了。
這是我們佛教裏的這麼個公案,說四祖未見叁祖之前是什麼境界,爲什麼這麼多瑞相?第二個問題,爲什麼四祖見了叁祖之後就沒那些瑞相了,那他又是什麼境界。
我講道人兩個字時,講了這個故事。那反過來說甯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請問你們是道人嗎?是不是道人?如果是,我不敢來動。如果不是,我大可動之,越動越有功德。如果你認爲這可以,也好。如果那個了也不要緊,我講的沒有離其中嘛,對不對。就講這個,永遠都在。
五濁惡世當厭離 淩雲直上出六道
教法和證法不相違背,不僅教證不相違背,佛法不壞世間法,修學佛法的人對世間是沒有障礙的,甚至佛法不離世間“?”,回答下個字。(衆:覺)。不錯,到底是江湖,老江湖,沒一個講錯的。我在其他地方問,佛法不離世間“?”,他們就答“法”。“法”字不對啊,是“佛法不離世間覺”,在世間覺悟。
所以我們在世間講法也是,如果你是學佛的人,“語”是佛法;“默”也是佛法;“動”也是佛法;“靜”也是佛法。就象昨天我在武漢,顛來倒去,好不容易定下一個道場,我一句話沒說,大家一半的人在哭。我說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法,講的是什麼?也有人說對了,有的回答這是苦法,有的說這是無常法。
如果我們有的所謂求生極樂世界的,那這個是什麼法?這個就是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法,當厭離的法,這些都是法,不是法師說了法才是法,世間上都是。如果還沒有到法師說法的時候,那世間的先去感受感受,世間哪一個是可取的,哪一個是不變的,
不管是外在的財富,家庭的感情,自身的健康,有哪個是不變的。
如果你把生命押寶你就押在那上面,注定你會押錯寶,像買股票注定你會被套牢,痛苦在等待著你。股票套牢苦不苦,十塊錢一股,跌到後來還剩兩毛錢,苦不苦?我們現在對這個生命,以前所有的學問,從生下來就學習,是不是把生命孤注一擲都投在那上面了,你最後有沒有發現被套牢了,都是這樣。
佛慈悲來救我們啊,解脫我們,我們每個人被套牢了,有的被套牢了自己還不知道,我們看大街上打扮得花枝招展,擺來擺去,他被套牢了還不知道,芸芸衆生苦海當中頭出頭沒,他一點不知道他在苦。所以佛來救我們,教給我們正確的方法。
把生命投擲在正確的方向上,求得生命的升華,超越生死的波浪,達到高級的層次。比個例子說,飛機起飛之後是不是要加足油門往上爬,是不是要超出雲層到平流層,飛行在平流層。爲什麼要飛行在平流層?(信衆:阻力小)。阻力小是一個,還有,幾個答案都對,阻力小、看得遠、沒有障礙物、平穩,這些答案都對的。
能不能飛在雲層裏?不能,不安全、看不見,駕駛員完全看不見。很多開飛機的機長徒弟,我問他們,他們說完全看不見,不僅看不見,密度不同,波動很大,飛機會抖動。一抖動了,馬上有聲音告訴你,現在飛機遇到氣流層,請大家系緊安全帶,不要離開自己的座位。氣流層不平穩,要飛出很高很高,到相對平穩的氣流層,而且雲很少,視線很遠。
我們大多數做人沒有到很平穩的氣流層,我們是在很低的低空飛行,我們現在的人基本上是在低空飛行,所以目光短淺,充滿恐懼,今天不知道明天事,生活顛簸由不得自己,一抛抛很高,一降降很低,欸,暈飛機了!天天安全帶系著還不安全,買這個保險買那個保險,保險一大堆。
買一大堆,保險不保險?還不保險。因爲什麼?危險的根本因素沒有解決掉,叫治標不治本,我們民間有句話叫男兒當具淩雲之志。你看過去也沒飛機,過去人懂這個道理,說好男兒當具淩雲之志,毛澤東說的可上九天攬月,要有那種精神。古人厲害不厲害!
我們東方人的文明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這個文明是很先進的文明。很可惜,近一個多世紀來,被我們自己的子孫鄙視,民族虛無主義,甚至有人比喻是醬缸文化,踏上億萬只腳讓它永世不得翻身,我們這些敗家子敗得可厲害了!爲什麼?我們目光短淺,我們不知道老祖先講的是什麼意思。但是人生經曆多了,經驗多了,老年人往往,哦,知道了!知道了!這就形成學佛很多都是老年人。老年人人生經曆多,佛經的一句話,他可以拿人生的經驗來做注解,哎呀!真的真的。
所以我們學佛要淩雲直上,要超越出六道,不要在六道裏面。有沒有方法?有方法,戒定慧叁無漏學就是加油門的,加油門別回頭,象飛機起飛一直往上沖。
《正本清源 廣弘正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