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谦卑的心生起来了,既然我输了嘛。有道德的人就是这样,他讲理的,他不是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恼羞成怒,我剑拔不出来,我咬也咬你一口,我们凡夫是什么都可以做出来的。他毕竟是讲理的人,我理也输给你了,法术也输给你了,好了,我跪下来给你磕头。所以吕洞宾最后是皈依黄龙禅师的,吕洞宾是我们佛教护法。我讲个小故事,否则你们打瞌睡。
了道“行思去” 恭敬识礼数
下面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这我问你们的啊,什么叫走江湖?(信众:走江西、湖南;找善知识学佛法)。就是,你看,我们里面高手如云啊,回答正确,加一百分(众笑)。
走江湖走江湖,盛行于唐朝,因为唐朝从五祖弘忍大师传法给六祖之后,六祖再传法的弟子有两大派系,一个就是我们湖南,南岳怀让禅师。还有一位在江西,叫青原行思禅师,青原县行思大师。这两位得到六祖大师的精髓,并列为七祖。
那是神会,神会他很小就去参学六祖大师,六祖那时年纪很大了,神会法师只有十几岁。他胆子也够大的,有一次他就问师父:“师父啊,我现在这么小,你的那么多法我还不会怎么办,万一我还没明白,你已经圆寂了,我怎么办。”师父跟他说,行思去。他听“行思去”,让我自己思考啊!好,那就自己思考。
不久师父真的圆寂了。师父圆寂了,他一直就在寻思,寻思,寻思。寻思了将近两三年,忽然有一天明白了,师父让我行思去,不是让我自己在那思考,是让我到江西找青原行思大师去。这个省略语,真的够省略的,说详细一点多好呢,师父偏偏就说“行思去”,三个字。这三个字他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年才明白,答案原来是找青原行思去。
后来他就从广东来到了江西,到了青原大师这边。青原大师从师父那出来没遇到过他,虽然两位是师兄弟,他是来找祖师的,来了明大事的,他怎么可能,哦!师兄师兄,你好!可不可以?不可以的。
我发现,我们有的在家人,比如说我们盛大和尚,盛大和尚收的徒弟很多,徒弟有出家弟子也有在家弟子,有的在家弟子一打听,某个出家弟子也是我们盛大和尚的弟子,见了,哦,我们是师兄弟,我师父也是上盛下辉大和尚,我们是师兄弟。这在社会上很多的,是不是,很多吧,可不可以?不可以的。
你是在家的,所有诸佛,一切法、一切僧,别说你跟那位出家师父是盛大和尚的弟子,就是他的徒弟,他的徒弟的徒弟,到你面前还是你师父。你不能,哦,你师父是我师兄,那你是我徒孙,不可以的。
为什么社会上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叫傲慢,我执和傲慢,产生了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个社会其实这种现象很多,对出家人喊师兄师兄,这不可以的。
不仅如此,我们出家人里面。我师父自己剃度的,我的那些师兄们,很多都是转世再来的,大菩萨乘愿再来的,我都不敢喊他们师兄啊,看见他们磕头合掌称法师,我喊法师。
法师代表什么意思,在《法华经》里法师代表佛,以法为师,以法来教化众生的人,他是替佛行道的,弘化,代表佛的,所以称法师二字是很尊敬的。
还有和尚两字,是印度话,我们中国的意思是亲教师,亲教师也代表释迦牟尼佛。但是我们民间因为对出家人不尊重,所以“和尚”喊起来都变味了,有的人看见和尚眼斜着:“这和尚”。是骂人的意思,完全不一样。那我们喊就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合掌:“和尚”!很亲切的,很尊重,发自肺腑的尊重。一个庙里只有一个和尚啊,方丈和尚才叫和尚,这不容易的。
法师也是这样的,法师也不是乱喊的,法师也要开悟的才能喊法师,天台宗里叫大开圆解,那才能称法师。我师父以前天台宗出来,祂在普陀山有人写信写法师收,别人送来:“法师法师,这是您的。”打开一看就是祂的。过去法师也不是随便喊的,法师也是很尊重的。
就像我们藏传佛教,一看藏传佛教的出家人就“喇嘛喇嘛”。喇嘛也不是随便喊的,喇嘛很厉害的,喇嘛跟我们和尚是一个意思,也是亲教师的意思,是很高的,普通的出家人是没有资格被称为喇嘛的。一般的出家人叫“扎巴”,扎巴里分四等,还有不同的名称。
像格西,格西又分好几层,最高的格西叫“拉然巴格西”,要获得拉然巴格西,一般性人要六七十年的时间,如果是大菩萨乘愿再来的,他对这些早就熟悉了,一般在二十岁到三十岁能获得。很厉害的,那种活佛的级别一般是八地以上菩萨,十地菩萨,他才能够在二三十岁获得拉然巴格西的资格。我们佛教里这些很多大家都不知道,分得很细的。
我讲的故事里面就套着很多的佛学知识,让我们明白。有的人皈依了好多年也不明白这些,不懂这些道理有时会失礼,很尴尬。象我过去一位师兄一样,他说我刚出家我不知道,别人问他,请问法师您上下怎么称呼啊?他就回答:“我上某下某。”跑来跟我说我刚出家不懂。我想到他说的我就脸红,别人称上下是对你很恭敬,我们现在俗话讲给你阳光你就灿烂。别人恭敬你,你要很低下,一般性都回答,草字什么什么,草就是不值钱的意思。上就是避讳嘛,不直呼其名嘛。就像我们喊自己爸爸妈妈会不会直呼其名啊?不会的。
所以我们佛教界也不直接喊师父的名字,比如青原大师,南岳大师,以地名来代,不直呼师父的名字,避其名讳,这是一种恭敬啊!所以一般性问你,你的皈依师父是谁啊,我们不敢直呼其名的,都是上某下某,上悟下道大和尚,或者是我的师父悟公上人,不敢直呼师父的名字。直呼师父名字,一喊别人知道你几斤几两重,你有没有佛法,就知道了。所以刚出家时师父跟我讲,出家人莫开口,不知道你有没有。出家人不讲话,你这个相也是解脱相,也代表佛。但是你一说说错了,不对了,凡夫知见。我这里讲的这些,我们大家知道了,其实你们有的都知道的。
明理须行证 正因趋佛果
我们话再折回去,那青原大师就问了:“这位行者,你来自哪里啊?”
他说我来自曹溪。曹溪代表哪?曹溪一滴水,就是代表六祖大师的道场,现在的南华寺。我来自南华寺,曹溪。
青原行思大师:“你那个带来了吗?”那个是什么?我现在问你们,你们来到我这里,那个带来了吗?欸,带来了。带来了吧,没丢在家里吧?没丢。有的想什么带来了,是不是红包,红包我没准备(众笑)。师父不会想着你们的红包的。
神会答:“我带来了。”
青原行思大师:“一直都在吗?”
一直都在吗(师父问大众)?(众:在)。神会回答一直都在。
青原行思大师问:“那一直都在,还要去曹溪干吗?”
我问你们,你们一直都在,还来这边干吗?也是,你们来捧场,给师父来捧场对不对,否则师父太孤单,这师父这么婆婆妈妈,没几个对象让他罗嗦,他不高兴。
然后神会回答:“如果我没有去曹溪,我不知道它一直都在。”这些对答,暗号都对上了。
我们换一句说:“那个带来了吗?”“那个”等于什么?(众:等于本性)。还等于什么?佛,还等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众:是)。是,叫自性弥陀嘛。自性弥陀人人本具,书本上这样写的,我是背的,背来你们听听。
那神会既然已经知道,他老人家是到了曹溪我才知道我这个东西一直都在,那他为什么还要到青原大师这里?我们也都知道,哦,一直都在。哪里知道的?我学佛之后,看书的、我听师父开示的、我自己悟到的。那你为什还要来;为什么还要找行思大师?
理论虽然是如此,理论要不要结合实际啊?(众:要)。要结合实际,就是说教法要结合证法。所以佛法三藏十二部就是教证二法。教,就是教理;证,就是行证。所以又叫教理行证。虽然知道,但是要证。
证,容易不容易?(众:不容易)。不容易的,比如说,你们坐在这边听师父讲,有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然后说散会了,回家了。回到家,翻来翻去睡不着了。奇怪吧,躺在床上想睡睡不着,头埋在枕头里还是睡不着,实在不行起来吃两粒安眠药。
你要想进入这个梦,从分别心很强进入到分别心细微的,像进入到睡眠的状态,尚且有时候还翻来覆去进不去呢。
我们现在换一个比喻,这灯光亮不亮?(众:亮)。现在我们入一下灯光三昧好不好,你入得进去吗?如果给你五分钟,你入得进去吗?给你一天你入得进去吗?给你七天你入得进去吗?
你说灯是不是客观存在啊?客观存在的,那你要入进去,试试看,你整个生命跟它融成一体,试试看,不容易的。过去阿罗汉入水定,整个房间都是水,入水三昧;入火光三昧,整座山都是火;入日光定,光明灿烂,不分昼夜,没有昼夜。
我们现在再换回来,我们入佛性定,就是你自己的佛性,我不说外面的了,不说外面的四大,我们说内在的。佛性都有的,都带来了,一直都在,你入,入得了吗?所以就有句话叫口念着弥陀,但心与弥陀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啊!对不对。
但是只要不屈不折,不要退步,绵绵密密,知道就这个方向,这才是生命唯一的出路。外在的四大,乃至黄金美金那都是假的,不要被那些所迷,然后认定这条路,叫念兹在兹,总有花开见佛的时候。所以我们佛教里说,可以千年不悟,但是不能一日错路,果没有现前不要紧,因不能错,这很重要的。《法华经》里说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
生灭的因是不能感得涅槃的果的,涅槃的因刻涅槃的果。只要我们方向对,我们没有刻果不要紧。我们的这个因,这个正因会入佛海,叫因亥果海。我们虽然在因地上,但是佛看到我们,佛听到我们,果会彻因源,会垂手来接引我们,这很重要。要了解,深信不疑的了解,这个花花世界不为它所动,不为所动,坚定道心,至死不渝。
欲望是生死轮回之根
我们世间人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讲…
《正本清源 广弘正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