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薩”。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候補佛,現在兜率內院,要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兜率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知足”,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才能成佛。
我們還見到一種在布袋和尚身上圍著、趴著五六個嬉笑顔開的小孩兒,搔癢的、挖耳朵的都有,布袋和尚挺著碩大的肚皮笑嘻嘻地坐著。如果把他理解爲老爺爺含饴弄孫,那就把他淺解了。人在世間,被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圍繞,時時刺激著你的感官。爲之所動六道輪回去矣,不爲所動則可漸趨解脫。所謂“汝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布袋和尚不正是做這一種示現嗎?
進入天王殿向彌勒菩薩問訊之後,用歡喜、平靜的心右繞佛殿。因爲我們在經上常常讀到“右繞叁匝”,所以我們也應該右繞才合禮節。
東方持國天王
持是保持,國是國家。持國所包含的意義就是如何你能保持自己這一生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而不敗?你就護你自己了。如何能保持你一家幸福美滿不至于家庭敗壞?如何保持你事業的順利成功?如何保持社會的安定繁榮?如何保持國家的富強?如何保持世界和平?也就是儒家所講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持國天王就是教我們這些道理,我們學會之後確實能走聖賢、佛菩薩的道路。那麼,它教給我們重要的修行原則在那裏表示呢?他手上拿的琵琶,表示你要達到以上目標一定要學中道。琵琶代表中道,你看那個弦,松了彈不響,緊了一彈就斷,一定要調得適中,音律才能發出來。表這個意思,不是持國天王喜歡彈琵琶,那就搞錯了。他用這個方法來表示,提醒你,你要住中道,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都在琵琶上表現出來。你懂得這個意思,你一見他,不就上了一課嗎?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因循退縮固然不能成就,但對什麼事都講求“速成”的現代人,別忘了古有明訓“欲速則不達”啊!
南方增長天王
代表求進步,儒家講的日日新,佛法講精進,不進則退呀!時代永遠在進步,這是法則。所以我們要增長智慧,要增長道德,增長能力、福報、學問、技能、才藝乃至于生活品質,都要逐漸提升。樣樣都要第一,平等才能和睦。每個國家都第一、每個族群都第一、每個宗教都第一,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和平、幸福、美滿自然能現前。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他不是跟著時代走,是領導時代走啊!
南方增長天王手中的劍代表智慧,說明智慧比什麼都重要,告訴我們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要用智慧去辨別紛紛擾擾的世間萬象,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往往誤事,理智的掌控才能做到恰當的抉擇。南方增長天王給我們上課表示唯有智慧的增長,才能將持國落實,把持國天王教導我們的才能逐漸的提升。這兩位天王的教學就相當圓滿了。
西方廣目天王
廣目就是現在講的觀光考察。你要多看,多看看別人的,吸取別人的經驗,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你就進步。西方廣目天王教我們要有智慧看這個社會,社會非常複雜,變化多端,人情的變化、事理的變化,變幻莫測。
西方廣目天王一只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蛇代表多變。俗話說“神龍見首不見尾”,這代表瞬息萬變的社會。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也就是在不斷地變化當中,尤其是現在人常常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種速度。處在多變的社會當中,不跟著變就會落伍,跟著變又會窮于應付,無論怎樣努力總會讓你感覺趕不上潮流。
另一只手上拿著寶珠,寶珠代表不變,變化裏頭你掌握著不變,以不變應萬變,人事才能擺平。才能幫助這個社會和諧安定,幫助人民覺悟幸福。我們再看,叫龍或者蛇隨著寶珠不變,這就是你要轉境界,不能被境界所轉,在變化中掌握到不變的原理原則。正是佛家所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只有掌握住不變,才能夠在既精彩又無奈的複雜社會中從容不迫,氣定神閑。不管外面怎樣驚濤駭浪,你都能夠處變不驚;不管社會風氣怎樣的江河日下,你總能夠把“根”留住。
北方多聞天王
很明顯告訴我們要多聽,沒有叫你多說,更沒有叫多嘴天王。我們要成就智慧,要多看多聽。多看、多聽能開闊視野,拓寬心胸,又能豐富知識,增長智能,這就是古人所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有了這樣的積澱與經驗,學問、智慧、德能、才藝還能沒有進步嗎?我們的身心狀況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工作就會做得更加出色。一人如是,一人受益;一家如是,一家興旺;一國如是,國富民強。
多聞天王所表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長時薰修”,也就是長時間的熏陶修學。現前社會上的年輕人沒有耐心,學東西總希望學簡單的,時間短的,很快能學成的。看到多一點,時間比較長的,它就厭煩。尤其是古聖先賢的教誨,決定不是學一遍、兩遍能學會的,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心。
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的是傘,在我們的觀念當中,傘能夠遮風擋雨,防紫外線,這是對身體的照顧。由此引申,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五花八門的思想借著鋪天蓋地的網絡通過各式各樣的媒介悄無聲息地走進千家萬戶。就在你夢與醒的邊緣,情不情願的當口,一次次地侵襲著你、改變著你、腐蝕著你。當你被蠶蝕得千孔百瘡,體無完膚的時候,抱著鈔票欲哭無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多聞天王的傘蓋就是提醒我們在經曆信息洗禮的當下,要知道保護自己。對送到你面前的所有信息不要照單全收,看它是否經得起你不變原則的衡量,經過多次的考驗之後,符合標准的也要小心接收,否則當然是拒之門外。
所以,多聞天王手中的傘是告訴我們防止汙染呀!特別是防止心地的汙染,在所見所聞中不爲邪知邪見所汙染。我們的心本來是清靜的,心裏面起了貪、嗔、癡、慢,心裏面起了疑惑,你心地被汙染、精神被汙染、思想被汙染、見解被汙染,那就壞了。孔老夫子教導顔回克己複禮,要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做起,這無疑是我們現前保護身心健康,防止汙染的最佳保護傘。
所以大家要明白寺院裏所有的設施,比如供養佛陀像、菩薩像、羅漢像、天神像,實際上他的作用是教具,統統是教育的含義,很深的教育意趣。他的每一個構想、每一個設施都是啓發我們心靈的,啓發我們智慧的,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的。不是供神,更不是叫你當神拜的。我們見到他之後,你恭恭敬敬的禮拜表示我謝謝您,我要向您學習,這是智慧。擺在你面前,天天給你上課,不要說一句話,你在這裏就得到圓圓滿滿的佛法,而且體會得非常深刻。這個叫護法天王。護是護自己,不是護別人。你真正明了他的意義,依教奉行,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你的。
我們剛剛詳細介紹了四大天王表法的真實意義,如果我用一句話來分別概括的話就是:東方持國天王教我們行大道,南方增長天王教我們積大德,西方廣目天王教我們修大行,北方多聞天王教我們成大果。如果我用十六個字還可以再總結一下,就是教導我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韋馱菩薩
與彌勒菩薩背靠背的是韋馱天將。他本是南方增長天王部下的八大將軍之一,是四大天王麾下叁十二將軍之首。唐朝道宣律師感得他現身護法,常常見他身著甲胄,合掌恭立,寶杵橫放臂上。自此以後,中國的道場中大多立此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
韋馱天將雖是四大天王的部下,但在傳統的寺院中卻得到特別的尊敬。傳統寺院的早晚課誦中,早課的末後是祝韋馱儀,唱韋馱贊;初一、十五的午供中,除了大雄寶殿、祖師殿、伽藍殿、香積廚之外,還有韋馱殿。韋馱天將爲什麼會得到如此的殊遇呢?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各自護衛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勘察民心厚薄,維持社會秩序,類似現代社會紀檢與軍警部門的領導人。而韋馱菩薩發願專門護持佛法、護持道場、護持出家人。對于正法道場,真心修行的出家人,他是絕對的盡心護持。他的感應故事在中國的寺庵山志中的記載不勝枚舉。高僧大德在講經時曾說:出家人一心修道,不募捐、不化緣,可能會過得清苦一些,但絕不會餓死。如果餓死一個真心修道的法師,韋馱菩薩應受撤職查辦之處分。所以韋馱菩薩得到出家人的特殊禮遇不是沒有原因的。
四大部洲中,北俱盧洲這一洲福報很大,人民的生活即不需要操勞,也不需要耕種,更不需要經營。所有一切生活需要都是自然生長的。衣食自然,壽命又長,壽命都是千歲而且很少生病。但是這個地方的人享福享慣了,人在福中把修行忘掉了,所以佛法在這一洲沒有。
說到修行,什麼叫修行呢?佛法講修行,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爲修正。行爲,實在太多了,哪能說得盡呢!所以佛法,把無量的行爲歸納爲叁大類:一、是身體所造作的身業行爲。二、是言語所造作的口業行爲。叁。是起心動念,意業行爲。行爲無論有多少,總不出這叁個範圍,所以叫“叁業行爲”。思想錯誤了、見解錯誤了、說話錯了、動作做錯了,這叫錯誤的行爲。把一切錯誤修正過來,才是修行。叁業行爲的修正,是要以心爲主,禅宗講:“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呢?“心”是根本,起心動念是根本。心正,我們的言行一定正,心不正,就是想學也學不像呀!
我們再看,韋馱殿的上方有一個匾額,上面寫著“叁洲感應”,四大部洲只有叁洲感應,就是北俱盧洲沒有佛法,所以韋馱想要護法卻又護不上。韋馱是總護法神,我們現在這個劫叫賢劫,他要護持賢劫千佛出世。賢劫中第一尊佛是拘留孫佛,第二尊是拘那含牟尼佛,第叁尊是迦葉佛,我們現在是第四尊佛釋迦牟尼佛,下一尊(也就是第五尊)示現成佛的是…
《寺廟中佛像的真實含義和造像的意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