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岩洞老人顫抖歌講記(五)▪P2

  ..續本文上一頁思維:如果今生不精進地修淨土資糧,以求即生超出生死,來世一旦失去人身,哪裏還有這樣的機會呢?那時就只有無休無止地受苦。所以在現在得到人身的時候,要百倍地精勤,要用最大的真誠來憶佛、念佛。

  丙二、勸奉行師教

  

具德恩師心歡喜,賜予善教之利益,

  

奇珍摩尼亦難比,莫舍彼教當修習。

  我們發起了今生勤修善法的心,想把這個人身用得最有意義。那麼,怎麼勤修善法呢?這就要有方法,這個方法很主要的部分是具德恩師以歡喜心賜給你的善妙教言。這些教言就是指引你修行的明燈、讓你渡過苦海的慈航!

  所以,善知識賜予的教言一定要放在心上勤修。這個教言的利益遠遠超過了摩尼寶。摩尼寶是轉輪王擁有的寶貝,非常難得,它能隨人的意願,降下所需的種種衣食資具;而你所得到的教言,如果依教奉行,所得到的利益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用數字衡量的!它能讓你解脫生死、證成大道、普度衆生,世間所有的珍寶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它的價值。這麼善妙的教言,句句是無價珍寶,它教導你怎麼成辦善趣、怎麼成辦解脫、怎麼成辦佛果,確實是法海奇珍,遠遠勝過了摩尼寶。所以一定要重視教言,要時時放在自己心上修,千萬不能舍棄!如果得到摩尼寶,你會百倍珍惜愛護,生怕它丟掉、摔碎、沾上灰塵,所以會放在最高、最保險、最幹淨的地方。現在善知識給予的教言遠遠勝過摩尼寶,當然更應該珍藏在心裏,時時秉持修習。

  丙叁、勸速度生死

  

今值叁乘法船時,應速度越生死海,

  

到達解脫之彼岸,違此豈有更大罪!

  現在遇到了叁乘法船的時候,應當快速度過輪回苦海,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樣才是明智的。

  要從生死海中度過,到達解脫的彼岸,一定要借助一個法,沒有法怎麼度得過去?如果自動就能度過去,那久遠劫前就已經得解脫了!實際上苦海茫茫,一直沒有度過,原因就是沒遇到能成辦解脫的法。這世上有無數衆生沒有遇到出世間的法,雖然想脫離苦海,但根本沒有可能性。而我們遇到了叁乘佛法,在這樣的出世間法上才有斷煩惱、超出苦海的功能,所以值遇叁乘法船時,就要趕緊開動,以求這一生渡出苦海!爲什麼要趕緊開動?因爲時間非常短暫、機會又非常難得,如果不抓緊,還沒到彼岸就已經死了,下一回就又要輪回了。所以這裏說“應速度越生死海”。

  我們做世間法都是輪回的因,人天福報只是暫時性的,最終都會破滅,所以不能迷在世間法上,要度過生死,修到解脫彼岸,這才是真正得到安樂。沒有到解脫彼岸之前,就算來世做轉輪王、做總統、做天王,也都是沈溺生死。

  對我們來說,這一生的重點只能有一個,要麼把重點放在修世間法上,要麼放在修出世間法上。這是不同的兩個方向,不可能兼行。如果不走出世間的路,只一味耽著在世間法上,那就和解脫道背道而馳,這是最大的罪過。爲什麼呢?因爲現在已經遇到了解脫的法門,卻不隨順解脫來修,反而往生死裏走,這樣錯過即生解脫的機會,使自己沈溺在無邊無際的苦海中,當然是最大的罪過!所以法王教誡我們,這一生要努力勤修出世間法,到達解脫彼岸。

  下面講幾個公案:

  唐朝洛陽香山寺僧人鑒空,是江蘇一帶人,小時候很貧苦,雖然學習勤奮,但記憶力很差。到他壯年時,寫詩也寫得不漂亮。常常就在吳楚兩地之間流浪,已經四五年了。雖然他也去見過一些達官貴人,但給他的錢不多。自己錢多一些就一定生病,只有錢用光了病才好。

  元和初年,他到錢塘一帶。當時當地有災荒,他就想到天竺寺求一口飯吃。當他走到孤山寺西邊時,實在餓得不行,就在河邊流著淚,發出幾聲悲吟。不久有個梵僧也在河邊坐著,看著鑒空笑:“法師秀才,旅遊的滋味足不足哇?”

  鑒空說:“旅遊的滋味是已經足了,你稱我法師,這是何等的錯謬?”鑒空沒有出家時叫做“君房”,梵僧稱他爲“法師秀才”,他覺得莫明其妙。

  梵僧說:“你想不起在同德寺講《法華經》的事嗎?”

  鑒空說:“我活了45年,一直在吳楚兩地盤桓,從沒去過京口,哪裏有什麼洛陽同德寺的說法呢?”

  僧人說:“你是被饑火所燒,想不起過去的事。”就從袋子裏拿出一個棗子,有拳頭大,說:“這是我國的土産,吃了它,上智能知道過去未來的事,下智只知道前生的事。”

  鑒空餓極了,趕緊吃了棗子,又手捧著水喝下去,忽然間打著哈欠,頭枕石頭就睡過去了。頃刻間醒來,回憶起前世在同德寺講經,就好像剛發生在昨天。他想起前世就更加傷心流淚。這回知道前世,就問梵僧:“當時的震和尚在哪裏?”

  梵僧說:“他修行沒有專精,所以這一世還作四川的和尚,不過現在好了,他斷攀緣了。”

  “那神上人在哪裏呢?”

  梵僧說:“他前世的願沒有滿。”

  “悟法師在哪裏呢?”

  梵僧說:“你記不起當時在香山石像前他戲發大願嗎?他說:“我如果不證無上菩提,將來一定做威武的大將軍。”昨天聽說他已經做大將軍了。當時我們五個雲遊僧只有我得解脫,只有你成了挨餓受凍的人。”

  鑒空哭著說:“我四十多年,每天只能吃一頓,叁十多年只能穿這一件破衣服。這世俗的事,我要知道一下它的根源是什麼,爲什麼我的福這麼不足,一直都在挨餓受凍中度過呢?”

  梵僧說:“當初你坐在法座上廣說邪見,讓學空法的人生起各種不好的疑惑。而且你持戒有缺犯,所以你現在還有臭氣。聲音是渾濁的,回響卻很清澈,有這樣的道理嗎?身體是駝背,影子就是彎的,因果報應曆來如此,絕對沒有錯的。你前世是這樣做的,今生就這樣受果報。”

  大家看到當時這五個人都出家學道,其它四個人都沒得解脫。大家想想:他們爲什麼沒有得解脫?就是求解脫的心不真切,並沒有晝夜精修出世間的法,所以都在世間法裏打轉,有的放逸、有的造罪、有的對世間的富貴還有貪戀,這樣一念輕忽,就隨業風飄沈在生死苦海裏。這也告訴我們,今生一定要度過生死海、到達解脫彼岸,這是唯一正確的目標。如果不這樣做,就是自暴自棄,最後也一定會像這四個人一樣。

  

  

  宋朝歐陽修,在颍州作知州時遇到一個官妓,口裏出蓮花的香氣。有個和尚知道宿命,說這妓女前世是尼姑,叁十年誦《法華經》,一念之差,今生淪爲妓女。歐陽修不太信,就問妓女:“你曾經讀過《法華經》嗎?”

  妓女說:“我都失身于此,哪裏有閑暇誦經呢?”

  這樣給她《法華經》,她讀誦如流,給其他經時一點讀不來。這才覺得和尚的話可信。

  所以前世叁十年誦法華經,可惜沒有出離心,不曉得求生西方。如果以這種功德回向西方,就可以上品往生,但她沒有這個心。所以死了之後惡習現前,這一生就淪落爲妓女。

  再看《居士傳》裏一則公案:

  明朝的程季清居士,是新安人。後來遷居到湖州養老,曾經在天目山讀書,拜高峰禅師塔,不覺痛哭流涕,刳手臂上的肉作供養,由此決志參究。當時參禮雪峤禅師,逼拶很久時,漸漸有個入處。以後又拜見博山無異禅師,禅師很器重他,臨別時走了五裏路送他。

  程季清每每想到末世的參禅人不明教理,就像沒有引導陷在黑暗坑中毫不自覺,深可憐憫。他就建立講社,以六年爲學期,請十位法師依次登座講解大乘經,又請自平法主到孤城的丈室講演《成唯識論》。程季清聽完退下來深思,漸漸得了慈恩(窺基大師)的綱要。平常讀《華嚴經》和《發菩提心論》,聲淚俱下,自己稱爲“十願居士”。當地放生、度鬼、禮忏、誦經等各種法會,都是由他倡導的。

  後來他兒子死了,以後就閉門謝客,專修丈六佛身觀。最開始模糊不清,漸漸現出佛身的像,但是色彩很暗。正專心觀想,忽然空中有聲音教他:“你要想見金色佛身,須要對佛身首先作紅色想。”他依教觀想,果然見到佛身光明照徹四方,屋子裏的東西全成了金色。

  程季清雖然是修佛觀,但他喜歡看風水,到哪裏都是給叢林看地,禅觀也就稍微生疏了。他又說:“我來世要做國王或天神來弘揚佛法,護持世間。”蕅益大師聽到就呵斥他。後來他告訴大師:“近來我才信,生西方的要訣必須是放得下娑婆。”蕅益大師說:“說得很好。”

  順治八年秋天,他肚子得病,畫了西方佛像懸在屋子裏,來幫助自己觀想,這樣吉祥而逝。過了七天,他現夢給大女兒說:“我已經到吳門四十裏外作了大叢林護法伽藍神。”

  他是世間的念頭沒有去幹淨,結果一念之差歸于神道,沒有生到西方。他也說得好,生西方的秘訣是要放得下娑婆,但他自己心裏對娑婆還有愛,錯過了即生解脫的機會。這也提醒我們,今生修任何善法功德,絕不求來世得人天福報,而要及時地回向往生。

  丙四、勸堅持叁學

  

道之叁學聖教圖,堅固心上巧摹繪,

  

任憑舉世贊與毀,關要無誤樂至樂。

  “道之叁學”,指解脫道的核心——戒定慧叁無漏學,這屬于證法。“聖教”,指叁藏十二部,這屬于教法。“圖”表示教法,是指示戒定慧叁學修行正軌的圖畫。也就是戒定慧怎麼修行,在教法裏用文字做了指示,相當于畫好了修戒定慧途徑的圖畫。

  那麼怎麼做修行呢?就是“堅固心上巧摹繪”。“堅固心”是修持叁學的所依,指真實厭舍生死希求解脫的心不會以違緣——希求現世和後世善趣圓滿等的心態而間斷退失,而且具有順緣——深信因果、皈依叁寶等等,已經到達堅固不變的程度。這樣的心就好比堅固的牆壁沒有裂開一樣,所以可以在它上面按聖教的指示畫出戒定慧叁學的圖畫。

  再看“巧摹繪”的涵義。“摹”就是照著樣子畫,密意是要求在按教法抉擇斷定之後,就按所抉擇的法義在心上仿照修行。比如戒學要求哪種身口意的行爲要遮止、哪種要行持,就在自己心上實際按那樣去遮止、去行持;慧學要求怎麼觀無常、怎麼觀苦、怎麼觀空、怎麼觀心性,也在自己心上符合教法來觀照。“繪”是更進一層,由這樣遵照教法修習,就在自己心上實際繪出了戒定慧的功德圖案。不但要做到“摹”和“繪”,還要做到“巧”。“巧”就是不但在自身上如是修行,而且善巧地以利他的大悲願力攝持,又具有上師賜予的能迅速成就的殊勝教授要訣,這樣一心專注地精進勤修,就叫做“巧”。

  佛自己已經到達解脫彼岸,徹底明白怎麼走才能得解脫,這樣就把解脫道的走法寫成教法,就像畫好了一張指路的地圖,來教給我們修道的方法。所謂教法和證法的關系:文字的教法是給我們指示解脫道怎麼行持;我們在希求解脫的堅固心上,按教法的指示修出了戒、定、慧,就是出現了證法。如果能這樣走,任憑全世界的人怎麼贊歎你或誹謗你,那都無所謂,因爲你走的解脫道在關要上沒有錯誤,這樣走下去就一定從安樂趣入安樂。所謂“樂至樂”,就是乃至虛空界盡之間,直到成佛永遠利生之間,趣入了永不退轉解脫正道的無漏樂,到究竟時,趣入不可思議無有窮盡的法身大樂。

  甲叁、願衆往生成佛

  

願聞此歌諸有情,趣入行持十善道,

  

後置極樂淨土中,自在得佛叁身地。

  這是法王對聽聞道歌的有情作祈願回向。

  內容有叁點:一、“趣入行持十善道”:不只是口頭上說,而是已經趣入了行持十善業道。也就是自己真正在開始按十善業道認真地行持,身體不殺、不盜、不淫,口裏不說妄語、惡口、兩舌、绮語,心裏禁止貪、嗔、邪見。二、“後置極樂淨土中”:“後”就是在已經趣入十善業道止惡行善之後,再安置在圓滿攝集二百一十億刹土精華的極樂淨土中。由此就在短暫一生中超出了無邊生死苦海,登入了不退地,從此在彌陀願海神力的住持下,畢竟成就大乘無量道果功德。叁、“自在得佛叁身地”:就是往生之後,以佛法身智慧所現不可思議神力加持,能自在就獲得叁身不二的究竟佛地。“自在”是指沒有障難,速疾、任運地到達佛地。

  今天大家聽到法王的道歌,也一定得到法王的護念。這樣自己就應當按法王所指示的正道來走。一是這一生要真正趣入修行十善業,趨入就是已經在開始實行,平時毫不松懈地守護身口意叁門,下至起心動念都盡量止惡行善,這就是趣入的意思。有了這個基礎,就要希求即生得解脫。怎麼得解脫?就是要真正厭離這個世間,希求生到極樂世界。要有這一生命終決定去極樂世界的心,這樣心心念念放在阿彌陀佛上,一切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這樣臨終得佛接引,就徹底超出了輪回。而且,爲了能在往生之後速疾證入叁身佛地,今生要努力隨發普賢廣大行願,隨分隨力地發菩提心、學般若法,這樣願力廣大,福慧資糧深厚,生到西方之後就能快速成就。

  如果用叁士道來配,一是要趨入下士道,修持十善業。二是要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出離心。再加上隨分隨力地發起爲救度法界衆生而求生淨土、圓成佛道的菩提心,以這樣的願心攝持,修持往生正因,跟彌陀願力相應,就在這一生命終之後往生在極樂世界中,再進修大乘法,證到叁身不二的佛果,普度無量衆生,這樣就是圓成佛道。所以,總的祈願就是如此。

  

勝生木蛇年,四月二十九日落時,阿旺洛珠聰美述。

  

願增善妙!

  

《岩洞老人顫抖歌講記(五)》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持戒的功德總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