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老人顫抖歌講記(四)
乙二、分勸分八:一、勸少年 二、勸官員 叁、勸富人 四、勸強者 五、勸老人 六、勸老僧 七、勸名僧 八、勸世人
丙一、勸少年
青春妙齡諸男女,心中不念吾當死,
死敵猶如空霹雳,悲哉不知何日臨。
年輕的男女處在青春時期,因爲身體好、精力旺盛,這個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很快會死去,滿心想的是這一生當中怎麼享受人生,怎麼成辦世間事業,怎麼功成名就,對于這一生充滿了美麗幻想,恨不得人世間的快樂美好都要飽嘗一頓,否則就枉來人世一遭。就在他們對未來滿懷憧憬時,像飛蛾撲火一樣追求五欲時,在嘻嘻哈哈無憂無慮地快樂生活時,不知道死神在何時像空中打霹雳一下降臨在他身上。可憐的少年們,脆弱的人生夢想將被無常擊得粉碎。
這裏“死敵”指死亡能奪走叁界每個衆生的命根,因此稱爲“死主怨敵”。“霹雳”的比喻有兩點:一、霹雳來的突然,在人沒有預料到時,就突然從空中響起恐怖的音聲;二、霹雳迅速猛烈,降臨在人身上時,無法逃避。比如在汶川地震來臨時,一座教學樓中的幾百名學生頃刻間命歸黃泉,死的都是花季歲月的少年。在非典等流行期間,有很多風華正茂的青年突然染病很快在病床上死去。又有多少少年在街上被車撞死、在遊泳時被水淹死,還有很多在童年時就一命嗚呼。
這些年輕人心裏都懷有人生的夢想,在沒有實現時就匆匆地離開人間。臨死時面色白蠟,在枕頭上閉著眼睛,胸口只剩下悠悠的余氣。心裏還想著我將來要讀大學要做政治名人、各界明星等等。有的青年男女在彌留之際還想著自己愛戀的對象。但小鬼已經拿著招魂牌、提著鐵索來時,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被小鬼牽去。
在報刊上記載,臺灣有兩個青年阿財和小芳,七天前私訂終身,七天後遇到九·二一地震,小芳不幸遇難。太平間的最後一面,阿財告訴小芳:“我來看你了。”頓時血水從小芳的鼻子流出來,阿財的淚水忍不住奔流。
又有一個韓國的故事。一位退界先生的長子21歲時就去世了,留下年輕的媳婦孤身一人。那一天夜晚,夜深人靜,退界先生在家宅裏轉了一圈,聽到兒媳房間裏傳來說話的聲音,一瞬間,退界先生的心像凍結了一樣。他控製不住,就向兒媳房間去看。
年輕的媳婦擺了一桌酒席,正跟一個稻草人面對面坐著。那個稻草人紮成她丈夫的形象。兒媳婦給稻草人面前的杯子倒滿酒之後,開始說起話來:“夫君!喝一杯吧!”然後對著模型,之後就開始哭起來。可憐的人哭了一個晚上沒睡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無常的世間哪有天長地久呢?
我們年輕時身心有活力,從不會想到“自己會死”,這樣就被常執欺騙了,一顆心完全放在追求短暫現世五欲的享樂上。豈不知有漏的世間生滅無常,尤其做人更是壽命無常。本來,短暫的人生只是在不斷地被牽向刑場,就像即將挨宰的羔羊在草地上嬉戲吃草,覺得生活很快樂一樣。實際上,死亡隨時像空中霹雳般,降臨在自己身上。這時就非常可憐,因爲心裏毫無准備,從沒想過怎麼爲死亡做准備。衆生的心是短淺的,不要說成佛度衆生,也不用說解脫生死,連求來世得善趣身的心也沒有。剩下來,只有圖眼前快樂的心。所以寶貴的人身都消耗在追求五欲上,所作的都是苦因。
高麗朝末期有位那翁和尚,這樣說:“歲月逐人,衰老,將要死去,期間,一次又一次地哈哈呵呵地說我很快樂,也一次又一次地傷心痛苦、哀嚎過。有一天成爲土中的白骨,千年萬年,只有後悔逝去的日子。”
丙二、勸官員
手握權柄高官輩,心傲如旗高高揚,
陌地狹長中陰路,無伴漂泊心定憂。
高官們手裏掌握權力,傲慢得就像高高飄揚的旗幟。他們在位時想不到自己墮落時會是何等境遇。其實人生只有幾十年,很快就到了死亡的終點,如果在生時造的惡業多,在中陰路上獨自漂泊時,一定是萬分憂愁。
“陌地狹長中陰路”這是講人死後要走的中陰路有叁個特征:一是感覺到了非常陌生的地方;二是感覺道路非常狹窄,是一種左右上下都不寬廣、特別容易阻塞的小路;叁是感覺道路特別漫長,一直看不到盡頭。如果在生時造了很多惡業,又沒有修布施、持戒、修定的叁福光明,走在這樣的中陰路上,就由惡業力現出各種各樣恐怖的光芒、聲音,而且隨業風飄蕩時,到處找不到生處,內心非常憂愁。後來在看到適合自己心意的境界時,一念無明往那裏奔去,結果墜入了惡趣深淵。所以在生時傲慢的結果,是把自己推入痛苦深淵。
下面看幾個例子:
蘇州劉玉受,做貴州房考官。一次路經湖廣,夢到一個長面偉人告訴他說:“我是宋朝的曹翰。前生在唐朝經商,偶爾路過一所寺院,見法師講經,發心供一堂齋,隨後聽了半天經。以這個善業,後來每一世都做小官,到宋朝做到偏將軍,就是曹翰。當時攻打江州時,久攻不下,一怒之下,下令屠城。結果江州攻破後,全城的人都被屠殺。以這種殺業,我多生以來都在做豬償還。往年曾在您的佃戶家做豬,蒙您憐憫救活我一命。現在您停船的地方就是我即將被殺之處,明天第一個挨宰的是我。有緣相遇,乞求您救護我。”
劉驚醒過來,再看停船處果然是一處屠宰場。頃刻間,擡出一頭豬,呼聲動地。劉就用錢贖買,放在阊門放生堂裏。別人叫“曹翰”時,它就答應。當時有上萬人見到這件事。
又有南朝顔竣,擔任吏部尚書,權力很大。有一天,他父親顔延之中午之前到他那裏,看見賓官滿門,很多人在那裏等候。而他卻躺在床上還不起來。他父親生氣地說:“恭敬節儉是福的基礎,驕橫傲慢是禍的開端。何況你出于糞土之中,而升雲霞之上!這樣放肆怎能長久?”後來顔竣果然因事犯罪,被皇帝賜死。(《做人的榜樣》)
又有宋朝宰相蔡京生活奢侈,沒有心效忠國家。他用人奶喂豬、芝麻喂鵝鴨、綠豆喂牛羊,自己用珍珠八寶湯做食物,其他方面可想而知。而他的幕僚翟謙也一樣學他享受。宴會當中有客人說鴨舌湯味美補人,翟謙稍微示意,很快就端上五百碗湯。這偶爾的一句話就傷了叁千條性命。後來蔡京被貶流放。翟謙也被沒收家産,做乞丐後來餓死。(《做人的榜樣》)
所以人間過去的帝王將相、現在的總統首相等,都只是一時春風得意,如果在位時造了很重的惡業,死的時候就非常悲慘,死後還要淪落惡趣,受無窮無盡的苦。不但是人間的高官,就連被普天下尊敬供養的天王,也一樣在福報窮盡時,淪落爲別人家裏的奴仆!所以整個叁有哪怕最圓滿也只是有漏福報的顯現,福報享盡時,就又隨惡業墮到極下賤、極黑暗之處!
下面再看《居士傳》裏記載的叁則事例:
明朝王孟夙,拜蓮池大師爲父。後來做高苑的縣官,做官時每天拜觀音菩薩,誦《阿彌陀經》。每當天大旱時,他就在露天祈雨,雨果然從天而降。遇到饑荒之年,他盡力爲災民請求救濟。有時遇到有冤枉已經定案的,就一定焚香告天,願爲冤案昭雪,上級也能諒解而聽從他。晚年他閱大藏經,修念佛叁昧。有一天半夜,結跏趺坐安然坐化。
又有一位丁劍虹居士,在蓮池大師前受叁皈依。他考中進士,做了泉州的推官,後來又調到衢州做行政長官。所到之處都以佛法勸人。當時有依法要用杖打的,就聽許他用米來贖,這些米拿來給監獄的囚犯吃。遇到夏天,就修理監獄的房屋,給囚犯喝香薷和發扇子。冬天又送辣椒和生姜。有囚犯生病,就選醫生爲他看病。每個人都發一串念珠,教他念佛。順治二年冬天,他病情加重。十一月初,寫疏文啓白阿彌陀佛,求生佛的淨土,每天焚一次疏文。到第十天,飲食正常,臉上有紅色光澤。他對來看望的親友都勸導他們修持淨業,然後側身靠著枕頭安詳往生。
有一本書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他說:“凡是行善,都因爲義務心重、權利心輕;凡是造惡,不過權利心重,無義務心。”像上面這兩位好官都是義務心重。在掌握權力時,只認爲權力要爲人民盡心盡力辦事,所以覺得自己有很多義務要盡,這樣在公門行善積德,以行善做基礎求生淨土,都得到安詳往生。
又有黃子羽居士。在崇祯年間做了四川新都的知縣。曾經在縣府的殿堂裏給新都的僧衆供齋。他親自奉上湯勺、筷子,向僧衆供獻財物,然後恭敬頂禮。後來張獻忠帶軍隊搶掠四川,經過新都時,黃子羽率領民衆守城。新都的千僧感子羽的恩德,都登上城門,敲著鼓念佛。這天夜裏,念佛聲震天動地,盜賊很快退去。因爲守城有功,黃子羽升遷爲吉州長官。晚年營齋奉佛,每天持幾萬佛號。後來臥病兩個月,在屋子四面懸挂阿彌陀佛的佛像,請晦山顯公來授菩薩戒。他對顯公說:“我的心日益勇健,我的誓願日益堅定,自信決定生西方!”第二天早上,顯公要離開時,約定八天一定往生。到時果然如此。
黃子羽居士也是做官時守持謙下的德行,對于僧衆恭敬供養。以福德力感得在生時地位升高,而且晚年念佛時內心和佛心相應,結果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丙叁、勸富人
以財莊嚴衆富翁,若營現世利散亂,
瞳仁黯然變青時,心雖戀財無能住。
“以財莊嚴”,就是用財富來莊嚴自己。拿今天的情況來說,身上穿的是名牌時裝,口裏吃的是山珍海味,出門坐的是奔馳、寶馬,在家住的是豪華別墅,這樣顯得風光體面,就是“以財莊嚴”。這一頌教誡說:以財莊嚴的富翁們,如果因爲經營現世利益而特別散亂,那在死時瞳仁變青失去了光時,雖然心裏還耽著財富不肯離開,卻沒有了安住的自由。
曾經在韓國大田有個很富有的老太太。她把錢滿滿登登地裝滿一屋子,一萬元…
《岩洞老人顫抖歌講記(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