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懷業時語講記(叁)教導發菩提心做群生商主

  懷業時語講記(叁)

  (叁)教導發菩提心做群生商主

  

叁界衆生皆爲大恩母,當以大慈大悲平等護,

  

莫執自族親方他敵方,成苦衆生商主我心語。

  在這一頌裏法王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不偏心地做一切可憐衆生的大商主。

  這是極大的心,所緣的是叁界一切有情,要把他們都救護到佛果。這個心如何發?有一定的修行次第,很善巧地把這種心啓發出來。阿底峽尊者傳下來兩種修法:一是七因果修法,二是自他相換修法。

  法王的這一頌實際含攝了七因果修法。比如“平等”和“莫執親方他敵方”,這是修平等舍心,他是最終要修成廣大平等菩提心的基礎。就像首先要把地基鏟平,依于這個基礎就能生長很好的莊稼。這是凡夫很狹隘的執著豎立了親方、敵方,只爲親方謀利益,叫做“畫地爲牢”,一種很狹隘的執著,心裏圈得很小,這都是障礙。只有首先把這樣的偏執去掉,修成平等心,在這之後才談得上平等的報恩、發大慈大悲心、增上意樂等等。

  然後“母”是表示知母。不只是一世母親,所有衆生全是母親。“大恩”是說念恩。母親有生養的大恩德。“平等護”是指起報恩心。“大慈大悲”是指慈心和悲心。“成苦衆生商主”是發起由自己荷擔救度衆生重擔的增上意樂,以及最後要實現救度衆生的大願而取佛果的心,最後就叫做“發起菩提心”。

  下面分段解釋:

  (一)知母

  我們發不起菩提心也是自己的心被各種無知、偏執障住了,如果能夠善巧地啓發,就一定能發起無比廣大的菩提心。但是它的基礎還是要對于輪回有認識。

  所謂“知母”這一點也是讓我們很震動!沒有佛法這樣告訴我們,我們就只認今生這一世的母親,因爲在世間我們認爲這是最親的、對我最有恩德的人,我要孝養母親,這樣就只有世間很小的孝心,沒有大的孝心。而菩薩道是孝道發揮到極致的大道。但是我們不曉得叁界衆生都是大恩的母親!這樣能報今生一世母親的恩就算是世間的孝子、好人,但這一位母親之外的所有衆生,我們會在這裏面分很多層的關系:很小的圈子裏是屬于我的家人親屬,認爲這是最親的人;外面再一個小圈圈,可能有不上兩位數的朋友;再畫一個小圈圈,就是還有一些關系,平常比較熟悉的人;再之外,有一些冤家對頭;此外全是屬于跟我毫無關系的陌生人。人間是如此,人間之外的其它五道的衆生,不是我所考慮的範圍,連這些存不存在我都不知道。這樣就使得我們的心限製在很小的範疇裏擴大不了。

  世間人道好的教育,只能說到首先在家裏行孝悌之道,然後把這份心擴展到四海天下,再往後就不可能說到,因爲教法有限。但是這裏非常驚人!說到了叁界衆生都是大恩的母親!如果這一點你能承認,那接下來,我們自己要發什麼樣的心?我對待一切衆生的態度是什麼?我盡未來際所要做的事業是什麼?那就會發生觀念上極大的改變。

  首先要知道,叁界衆生都是母親。我是這麼想的:我這個人是有心的,不是石頭,我現前的心一定是由前面的心來的,不可能前面沒有心,忽然間無因就出現了這個心,沒有這樣的事。如果前刹那沒有我存在,這刹那忽然無條件就出來這樣的心,那應當什麼時候都出現這樣的心,爲什麼只在這一刻才出來?而且爲什麼在這一刻只出這樣的心不出別的心?這是成立不了的。這樣就知道,現在的心是由過去心來的;過去心又是由更過去心來的……,這樣往過去的方面輾轉地推,就會知道心沒有初始。再從一段相續來說,今生算是一段生命,從我入胎一直到我死之間,是一種同類的身心相續。那這段生命的第一刻也不可能無因出來,一定是由前世來的,前世也是一段同類相續,在前世最初受生的第一刹那又是由前世來的。這樣就看出來,確實是輪回了無數世了!無數世裏有無數母親!

  其次,我是這麼想:比如,地球上的人類是有限的數量,所以我累世母親的數量超過了地球人類。又想到,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裏的六道衆生,再怎麼不可計數,也還是有限的數量,而我累世母親的數字超過了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裏所有衆生的數量。再把叁千大千世界乘以百、千、萬、億、十億、百億等,無論是多麼大的數字,只要是有限的數量,我累世的母親也一定超過了這世界衆生的數量。像這樣擴展到十方世界,凡是在有限世界裏的六道衆生的數量全部都超過。這樣就知道,原來過去無數世母親的數量是無量無數,等于充滿十方世界一切衆生的數量!這樣就知道,所有一切的叁界衆生每一個都是自己前世的母親!

  這樣,一下子拓廣了見識之後,就要重新認定自己和一切衆生的關系。好比說:有一個人,他今生有兩對父母,他在這一對父母家裏生長的時候,一直不知道另一對父母是誰,所以他對那一對父母是一點不知情,也不會去關心,好像跟自己毫無關系,即使那一對父母來到他面前,他也不認識。某一天有人告訴他:“那個就是你的生身父母!”在他知道真相以後,面前的陌生人就顯現爲父母了。像這樣,叁界無量無邊的衆生,下自于螞蟻蚊蟲、豬馬牛羊,上至于天上各層的天人,人間整個地球上五大洲種種膚色、性別、階層的人,都不是跟自己無關的!所以我們要去認無量世的母親,不是只認今生一世的父母。這也是佛菩薩告訴我們的。在這之後,我們就開始要發起不同的行爲來。從此之後就不是很狹小的心,不只是耽著“這是我的親人,那是怨敵”,突破了這個狹小的心量。

  (二)念恩

  知道了“一切衆生全部是母親”這個真相之後,進一步要這樣想到:這些母親都對我有過大恩德,我不能不念恩、知恩。按今世的母親來推就知道過去的母親也都有過同樣的大恩德。

  頌中“大恩”這兩個字就是啓發我們念母恩。一定要飲水思源,根本上要知道:我有這身體,這個身體從哪裏來?就好比一棵參天大樹,它不會無因無緣而來,它要從一個種子逐漸培植、澆灌,很多因緣集聚、栽培、長養才長成一棵大樹。我們不能忘記給予身體的恩德!

  我們前世在中陰界隨業風漂泊無依的時候,那個時候心裏毫無著落,特別想得到一個身體!就像一直在外面漂泊的人,他最希望得到一個安身的處所。中陰界隨業風漂泊的時候,心識的敏感程度遠遠超過生前。當時出現聲、光等各方面的恐怖景象,所受的刺激很大很苦,就想投胎。

  這時見到有緣的父母同房,一念間入了母胎,心識就有了一個托付處,就是托生在父母的精血裏。然後隨著業力推動,不斷地孕育,才得到今世的人身。

  在十月懷胎裏,母親處處約束自己的行爲,不論是飲食、睡眠、行動都小心翼翼,她爲了保護我們,凡是會傷害到孩子的事,都會盡量避免。

  到了懷胎期滿快要降生的時候,母親因爲生産受極大的苦,如同一百把利刃割身的苦!很艱難的生出來,母親歡喜無比!就像貧女得到如意珠一樣!在最初做母親的那一刻,她就有一種本能的慈愛,抱著黃毛小孩,百看不厭,非常歡喜!在這之後,來到人間,叁年吃母親的奶長大,日夜不離母親,在母親溫暖的懷抱裏睡覺,在母親膝蓋上來回轉動……,知道這個時候完全要靠母親養育才能長大的!所以《詩經》上講:“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懷胎,叁年乳哺。”這就是生養的恩德。

  要細心地體會我們在嬰兒時期,生活毫無自理能力,什麼事情都要靠母親照顧,離開母親連一天也活不了,很快就會死的!屎尿自己不會清理,鼻涕自己也不會擦,都是母親做的,衣服也要母親穿,要吃母親的奶才能長大。所以要知道,在這叁年一千多天裏,每天都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能一天天地長大。每天晚上也是母親照顧著睡的,如果當天在床上拉尿了,母親要睡在濕的地方,讓給孩子幹的地方,即使在寒冬臘月,母親也要解開衣襟來喂自己吃奶。這不都是大恩德嘛!

  再以後,要學吃飯、學說話、學走路,樣樣都依靠母親。最開始吃食物的時候,要母親一口一口地喂;行動的時候,要母親在旁邊教自己走路;會走了,又開始讀書,從小學讀到高中畢業,十多年,在這期間,母親憂心自己的學業,各方面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都是母親費大心血,非常辛苦地勞作才換來的;如果有個叁災兩難,母親時時憂心如焚,爲了讓孩子平安,甯可自己代受;有好的東西盡量要留給孩子,比如好吃的食物,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給孩子吃;有錢自己舍不得用,要存起來留給將來孩子成家用。

  像這樣一層層想下來,就知道母恩浩大,點點滴滴都傾注了母親全心的慈愛!在這人世間不比其他,其他人稍微對自己做了一點幫助,也會很感激,但母親不是做這一點幫助,她在一生裏全心全意地愛護自己,母親的慈心是那麼深長、那麼無微不至,只是我們太麻木了!因爲太近、太多,反而不感覺!

  今世的母親是這樣,前世的母親也應當是這樣。這樣就知道,叁界衆生都是我大恩的母親!

  (叁)報恩

  進一步是這樣想:現在這些母親是什麼狀況?就是我們要關心自己的母親,她處在什麼處境裏頭?不能什麼都不看、不管!

  “護”就是要救護、保護。這又要知道:所有的叁界衆生都像失明的盲人,心識狂亂,沒有任何人帶路,就自己一步一跌地、不斷地在懸崖上奔馳!這就是叁界母親長期以來的處境。

  所謂的心識狂亂,就是都被煩惱魔擾亂了心,自己的心絲毫不得自主,一直都在狂亂、躁動、盲動當中。所謂的失明,是指根本見不到增上生和決定勝的道路,現前怎麼得善趣的正道不清楚,究竟怎麼解脫、成佛的道路更看不到,全部都是盲人!又得不到善友的指導,自己一個人在這樣盲目、狂亂的狀況裏不斷地造惡業,就是一直在顛顛倒倒地造作,就像盲人停不住腳步,一直一步一跌地走,最終的結局就是墜落懸崖,特別來說,就是會紛紛掉到苦難極深的惡趣裏;總體來說,就是會紛紛掉入生死苦…

《懷業時語講記(叁)教導發菩提心做群生商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