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懷業時語講記(一)禮敬文殊祈求加持衆生

  

懷業時語·樂空紅電靈動自光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益西彭措法師 譯講

  新年裏,我們重溫法王晚年的教言《懷業時語》,有很深的意義。這也是我們不離上師智慧的很好途徑。當時在因緣上已經到了以懷業方便展開弘法利生事業以及攝持衆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時期,從法王智慧境界裏自然顯現這篇教言,因此稱爲“懷業時語”。(副標題“樂空紅電靈動自光”有很深的法義,暫時不做解釋。)

  這篇教言分叁:一、初善 二、中善 叁、後善

  一、初善分二:(一)禮敬文殊祈求加持衆生 (二)勸請道友谛聽教言

  (一)禮敬文殊祈求加持衆生

  

心間不壞明點虹宮中,安住本智明空之文殊,

  

加持甘露雨流利樂宴,願多注入衆生吉祥海。

  這裏說到“不壞明點”,明點有世俗和勝義兩種,勝義明點指如來藏光明,由于它是大無爲法,“無爲”是指這不是由因緣造出來的,因緣造出來的法叫有爲法。原先沒有,後來以因緣和合而出現了它,顯然這是隨因緣而轉的:因緣變,它變;因緣減,它減;因緣消失,它消失,這樣的法是真實的嗎?所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心性本自元成,不是媽媽生的,也不是靠四大的養料養出來的,也不是用種種科技發明、生産出來的。這是生命的本源、萬法的本體,也是我們要尋找的真正的自己。它是本自元成、本來如此,不是由因緣新造成的。它沒有新生的起點,沒有斷滅的終點,叫做無始無終。它從不會有損減,也不會有增長,所以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寶性論》裏講到:如來藏的妙體不會因爲處在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中,就變得消瘦了、損減了、功能退失了,或者從妙體變成無妙體,或者就消失了。這是不可能消失的,所以比喻它像金剛。這怎麼可能消失?怎麼可能以虛妄的“夢境”讓它消失呢?即使出現地震、火災、洪水,乃至劫末水、火、風叁災使叁千大千世界全部毀滅,它也不會毀滅。所以這樣的法是永遠不會壞的,永遠都在,時時都有,因此叫“不壞明點”。

  然後把它說成是安住著文殊智慧尊的虹光宮殿。這是以世間的事相來诠表甚深的義理。這裏不要以自己的分別加上很多色彩,好像是怎麼樣的宮殿,裏面又坐了什麼樣的人……這是萬法的本源,就可以說是法界宮,這是一個比喻。這裏安住有真正的文殊。真正的文殊不是在衆生心前幻變的手持經函、十六歲青春童子相的文殊,而是指本具的真實智慧、明空無別的本心。

  一般的衆生都要取相,因此就顯現一種跟人類相應的文殊菩薩相,所現的相有它表示的意義:十六歲的青春童子,表示無生無滅、妙力無窮,他不會衰老,這並不是指色身上的問題,而是指自然智慧永無衰老;舉劍執函也表示智慧,劍表示智慧的銳利,能斷除妄分別、斷除妄執;函就是由智慧流現的教法文字。文殊意思是妙吉祥。什麼是妙吉祥?你的本心就是妙吉祥,因爲這心即使在煩惱中也是本來清淨的,所以是“妙”;這心上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或者叁身四智等的無量功德,所以是“吉祥”。這心本來就是明、就是空、就是無別,本來具有無量無數的妙德。

  在心間不壞明點的宮殿中,安住有“本智明空之文殊”。明空是說智慧的相,它是明的體性,而且它本來空寂,沒有任何虛妄的相。以本體空寂,因此是妙。以靈明具德,因此是吉祥。所以說“明空之文殊”,區別于一般理解的有形相的文殊。

  以上兩句是法王安住甚深境界,這就是無上的禮敬。要知道,禮敬有多種層次。禮的內涵是敬,從外到內到密,有身禮、語禮、意禮,意禮又有取相和不取相的禮。身禮是五體投地,用自己最尊的頭部去禮對境最卑的雙足;語禮也是以恭敬爲體性,是用口稱贊所禮境的功德;意禮,這沒有身體的動作,沒有語言,是以自己的心念所禮境的功德。但這還不究竟,再往深處,萬法的本源是什麼?因爲一切功德都是從它出來的,所以意禮到究竟時就是無離無合自住本性。這就是無上的禮敬。

  真正的文殊是沒有形相的,所謂的禮敬“本智明空之文殊”,就是與文殊心心相印。這樣願以文殊加持的甘露雨流多多注入衆生心海,讓衆生得到利益安樂。

  (二)勸請道友谛聽教言

  

叁學如意樹藤頂開敷,叁信百葉妙花善緣友,

  

請聽淨心乳海所流出,年邁大恩老父此心語。

  戒定慧能成辦無漏解脫,所以稱爲“無漏學”。具足戒定慧的功德,就能如願獲得一切暫時究竟的利益,因此稱爲“如意樹”。由戒定慧叁學開出叁信百葉妙花,“叁信”指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百葉”指信心充分地開啓。

  也就是通過修持叁學認識佛法,對于佛法僧叁寶的功德,有以清淨心引發的信心,這就是清淨信。

  對于要出離輪回、求證涅槃有欲樂信。這個欲樂是指內心的欲求向往會跟以前完全不一樣。通過修持戒定慧叁學,對佛法的體會越來越深時,確實對輪回的狀況看得很明白,對衆生的苦難非常了解。所以對這個世間一心希求出離,有一種日日夜夜想超出輪回的心,這就是出離心。

  同時,如果對涅槃有所認識,無論是寂滅輪回苦和苦因的涅槃,或者連微細遷流之苦都遠離、具有常樂我淨四波羅蜜的究竟涅槃,當你知道這些意義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應當尋求什麼,要一心貫注在什麼上來實現大義,就是要使一切衆生都“同圓種智”。

  這不是爲自己求庸俗的五欲樂、生天樂或者小乘涅槃,而是爲了讓一切衆生都還歸法界、證得一切種智,這就是自心一心歡喜欲求的事、發心盡未來際精進去做的事。這樣就是從自己心裏盛開了欲樂信的妙花。

  所謂勝解信,勝解是指很強的理解,強到任何外緣都動搖不了、轉移不了。這是指我們對于世俗、勝義的真相有以理抉擇斷定的認識,這樣生起來的理解不是人雲亦雲,不是偶爾的猜想,這是依據聖教和正理對萬法作抉擇時,比如對于“有爲法是刹那滅的自性”已經斷然決定、絕不會改變,這樣生起勝解信的話,無論現在出現什麼樣的學說,人們在談論什麼樣的新思想、新主義,絕對不會移動自己的信心。像這樣對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的每一個上都生起勝解,從此就會成爲堅定的佛法信仰者。這樣勝解信的妙花就盛開了。

  原先自己的心是被封閉住的,處在無知、邪知、疑惑的黑暗中,以聖教日光的啓示,自己心裏生起了抉擇智慧,這時雖然還做不到像聖者一樣親見實相,但抉擇的眼睛是睜開了,內在以教理認定的理解是生出來了,所以也等于得到了法眼。再看萬法,或者有漏、無漏法,或者有爲法、無爲法,這幾大主題全部給認定了,那就真正成了無迷惑的人。

  這樣叁信的妙花一旦盛開,就成辦善緣的道友,那就非常有緣分了。這個有緣不是外在做什麼方便使關系拉攏一點,真正內在出現了叁種信心,才是有緣的人,因爲心裏已經對佛法生起很深的信心。

  這樣有很深的信心,就會真正趨入修持殊勝的道。不是世間的邪道,而是善道;不是人天有漏的善道,而是隨順解脫的善道;不是個人趨向解脫的善道,而是發心救度法界一切衆生的善道。這樣就是佛法上真實的有緣者了。

  這樣再來聽法王清淨增勝乳海中所流出的心裏話。這是沒有自私自利的動機、沒有貪嗔煩惱夾雜、沒有小乘自利發心等,就是清淨的發心;也是真正明見了實相,從智悲雙運中流現的妙語。“乳海”,就是流露的法語如同乳汁,能滋潤人心,長養慧命。是這樣的心裏話。

  二、中善

  (一)教誨實行積資淨障

  

以善業願長歌所招引,我等聚會清涼雪山地,

  

欲常不離趣入佛子行,實行積資淨障我心語。

  “善業願”指前世修積善業和發過善願。“長”指漫長的多生多世當中。“歌”是比喻,表示感召的因。“聚會清涼雪山”是所感的妙果。如果要想將來師徒一直不分離趣入佛子行當中(也就是趣入無量普賢行當中),那就要每天都真實地去積資淨障。

  總之能有因緣聚會在一起,無論是導師、法、環境、眷屬,各方面都出現了很圓滿的狀況,出現了多生難以遇到的良緣,這是極其稀有難得的!因緣不聚的話,連顯現一刹那也不可能。但多生的善根因緣成熟時,就真正實現了,有具德的上師、能聞思修殊勝的佛法、有順緣具足的環境、有見行相合的道友,這裏面點點滴滴都是前世修持善業和發善願的結果。

  在這樣良緣會聚的時候,我們該做什麼呢?這要在自己心裏有一個決定。要有這樣的善心:在有現在這麼好的因緣時,我要每天都真實地做積資淨障的修行。這要成爲自己一生行爲的准則。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在這樣的時刻,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造惡趣業、造生死業上,不能浪費在無意義的享樂、散亂等事上,所以要日日夜夜地投入積資淨障的修行。

  一方面對于以往很多愚癡的行爲,所造的很多惡業和感生死業,要一一忏悔,要斷除這些顛倒的做法,改正心上的習氣毛病。另一方面要每天盡可能地積累資糧。成就是靠自己努力積資淨障得來的,只有每天精進地積資淨障,靠點點滴滴地實行才會有佛法的小成就乃至大成就。

  所謂的積資糧,按照全知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的開示,就是“盡力以十法行積二資”。十法行是聞思修的廣說,包括正法上的一切行爲相。每天時時刻刻不離開十法行,這就是根本。

  我們緣著法日日夜夜地精進努力,就是爲了得到聞、思、修叁種智慧。首先通過堅持聽聞會生起聞所成慧。《辨中邊論頌》裏說以聞慧作意大乘法會增長善根界。

  先要從反面…

《懷業時語講記(一)禮敬文殊祈求加持衆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