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懷業時語講記(二)教誡斷除舍法、修持有緣本尊法、淨觀一切佛教宗派

  

懷業時語講記(二)

   (二)教誡斷除舍法、修持有緣本尊法、淨觀一切佛教宗派

  

于各宗法莫作偏頗執,毀滅自他之業即舍法,

  

有緣本尊法門當執持,他宗普現清淨我心語。

  這一頌的教誡有應禁和應行兩個方面。應禁止的方面是由偏執宗派而造舍棄佛法的罪業,應行的方面是淨觀一切佛教宗派,修有緣的本尊法。

  大家要知道,舍棄佛法是極嚴重的罪,會讓自己深陷在漫無邊際的苦海中,所以務必要斷除舍棄佛法的心理和行爲。怎麼來斷除呢?這又要了解是由什麼原因引起舍法的行爲,這種行爲錯在哪裏,會導致怎樣的嚴重過患。我們調整的時候首先從觀念上下手,觀念上一旦融通了,知道聖教都是佛順應衆生的根機從大智慧大慈悲中流出來的成佛方便,就會發起皈依一切法、普贊一切法的心,從此會遠離狹隘的宗派之見,息滅一切舍棄佛法的罪行。所以首先要從認識上下手。

  無量無邊的衆生都陷在生死迷夢裏,在這迷夢界之外還有覺悟的諸佛。他們的悲心、事業是喚醒迷夢中的一切衆生,引導他們回歸到本有的覺性。在這個過程中,佛完全是相應衆生的情況,比如衆生生在哪一道裏、是什麼身體、語言、意樂、根性、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佛是無分別、無造作、恰如其分地順應衆生的心,顯現同類的身體,宣說同類的語言,施設相應的教法。佛的智慧毫無錯過、毫無偏差,所顯現的身像、所說出的教法、所示現的方便完全跟所化相應。

  以觀音菩薩爲例來說明就會很明白。觀音菩薩隨衆生各自的心顯現最適合他的相,現佛相、菩薩相、比丘相、居士相、婦女相、童子相等等,所謂“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爲說法”。這是恰如其分的,對于漢人就現漢觀音,對于藏人就現藏觀音,對于西方人還現西方觀音;而且在顯現的時候,對于漢人就只說漢語,不去說英語;對于英國人就只說英語,不去說藏語;而且所說的法也有種種名詞、種種組織,都是最適合衆生的方式,一點不會錯位;然後,根據衆生的根性是處在萌芽階段還是成熟階段,根性是敏銳還是遲鈍,前世修集是深厚還是淺薄等,相應衆生的情況,最恰如其分地應機施教。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會頂戴佛的一切法藏,會覺得這是佛大智慧大慈悲所流現的普度衆生的妙法。會真正領會到《四十二章經》所說“佛法如蜜,中邊皆甜”的涵義。這都是法身智慧妙力任運度生的展現,法說得極其圓滿、極其巧妙、恰如其分。

  這樣才知道衆生界的情況無量無邊,應機施教不可能是單一的情況,一定會出現無量無邊的教海。而且是針對衆生各階段的情況,以最適合他的方式來施設教法。所以贊歎佛是人天大導師,佛爲衆生宣說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等的一切法,調禦一切衆生趣向無上菩提。

  對于衆生界有各式各類的情況,只要看一看世界上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人的狀況,就會對這一點非常清楚。地球上一百多個國家,人們有種種身體的相貌、語言、服飾、行爲、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這都是由于衆生的習氣、業力而現出千差萬別的相。佛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遍入衆生界。佛沒有執著,佛唯一是隨順衆生而化現。所以要在這麼廣大的衆生界裏普度衆生,就要現無數種身,說無數種語言,以意神通遍知每個衆生無量劫來每一世的因緣、業力、習氣等等,在這樣徹照無余的同時,順應根機任運流現的一切方便都妙到了極點。

  就像對全世界的人做教育工作,要開設很多學校,而且要按各地區的語言、學員的素質編寫相應的教材,要按照學習的次第開辦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等等,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對這樣能順應無量學生的情況,設立恰如其分的教育、順利引導人學會知識技藝,我們會贊歎這個教育很善巧、很廣大、很圓滿,哪裏會有取一舍一的心呢!

  正是由于利他的功能已經圓滿,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樣是不可能偏在一端的,不可能固定地執著只是此、不是彼,也不可能說這合理那不合理、這個要那個不要。所以,心量要盡量拓廣,見識要盡量打開,要能看到衆生界有無量無數的狀況。這才知道順應這無數狀況所顯現的無數方便,合集起來,就叫“諸佛法藏”。

  而且引導衆生到達無上菩提的果地,有各種各樣的路線。好比條條大路通北京,有種種水陸空的途徑和交通工具來讓人到達目的地,引導無量衆生到達佛果確實要有無數方便,因此針對的是無數種情況。像地球上有千萬條路,有公路、水路、鐵路、航空路線,而且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有汽車、火車、飛機、宇宙飛船,你說哪一樣不需要呢?地球上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有各自不同的條件、狀況,有各種喜好、目的,因此這各種各樣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佛出世的本懷是引導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法華經》裏說出的真相。要達成這一目的,就須要順應衆生的情況,絲毫不加勉強地來作引導。衆生的情況就像大地中的種子,有些已經成熟,一澆水就會開花;有些還沒成熟,要通過逐步地滋潤、護持、長養,才能成熟。佛就像這樣,完全知道怎麼來引導衆生明見實相。所以佛說法的中心要點就是這一個。那麼要引導衆生達到這一點,確實是不拘一格,確實是契機說法。所以佛法大體上分爲兩類,就是權法和實法(也就是方便法和真實法的意思)。如果衆生的機緣還不成熟,有很多迷惑障礙,那就首先施設權巧方便法,一步步地引導他趨入。

  比如叁士道中首先修下士道,先使衆生的心從世間邪道裏轉過來,不以求現世享樂爲主,而以求來世得善趣爲主。心一旦轉過來了,行爲上就跟著轉,那修什麼樣的法能得來世善趣呢?修十善業道能得來世善趣。進一步再往上接引,就是要幫他把求來世的心拿掉,這樣又要開示整個輪回純一是苦,等認識到輪回是純一苦海、沒有針尖許的樂之後,樂著生死的心就拿掉了,就會發起求解脫的心。再開示人無我的見解、戒定慧的修行來趨向解脫,這又更成熟一步了。

  再往上就告訴他利他和自利的差別,要讓他舍掉只爲自己求解脫的發心,進一步設法啓發出無上殊勝的菩提心。這時就是推己及人地想到無量無邊的衆生都還沈溺在苦海裏,這都是自己多生的父母,對自己有大恩德,所以毅然發起報恩的心,發起大慈悲心,誓願給一切父母拔苦予樂,再增強到增上意樂——我獨自承擔起爲法界一切衆生拔苦與樂的重擔!怎麼才能實現這個大願呢?只有成佛!因此就發起“爲利有情誓願成佛”的心,這就是發出了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從此就進入了大乘之門。

  再進一步要讓他認識到造成兩種生死、兩種障礙的原因就是沒有見到實相,而起種種虛妄分別。也就是把沒有的法看成有,把有的法看成沒有,就會串習成煩惱障和所知障,導致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所以斷障礙、出生死的關鍵就是認識實相。最關鍵的一個地方就是抉擇一切現相都是空性。這樣又要首先從認識人無我開始,認識到人我本不存在,這裏只有色、受、想、行、識五類法,裏面沒有人我。前前後後只是以因緣集聚就現這樣的果,在顯現果時又造因、又現果,只是從一個法生另一個法,整個緣起的運轉裏沒有人我。

  進一步要抉擇到一切由因緣所生的法、以觀待而成立的法都是空性,來消除執著。已經認識到一切相都是夢幻泡影、都是虛妄之後,再抉擇:虛妄的法是本無的,但還有本有的。所以要開示衆生本具如來藏。這樣信受之後,再開示直接證取的方便。

  像這樣就知道,佛所說的一切教法就是一個衆生成佛道路上的正體和支分。如果能認識到這都是佛以大慈悲心、以善巧度人的智慧、隨應衆生的根機而宣說的法門,就會意識到所有的佛法都是引導衆生趨向成佛的妙法,沒有任何不好、不合理的。這裏面的情況不是一個好、一個不好,一個合理、一個不合理,一個應學、一個不應學。

  過去之所以會起舍法的心,就是在根源上不了解佛出世說法的本懷,不了解佛法是怎麼出來的,爲什麼有林林總總的差別,上上下下的教法爲什麼不矛盾?因爲對這些大的方面非常無知,就會在進入佛教之後跟自己的偏執、跟片面的認識結合在一起,造成很多問題。

  如果入了佛教一個宗派,學習了某些法類,但沒有寬廣的視野,不了解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不矛盾,就會偏執我的宗派、我的法、我的行爲、我的語言等等,這就是和偏執混合在一起。佛教是個超級商場,裏面有各式各樣的教法、法門,如果執著自己所學的這一方,特別有一種貪著自方的心,那凡是跟自方不一樣的內容、形式、語言等就會立爲他方、立爲異類,然後會産生很多不如理的想法。會認爲我好他壞、我合理他不合理、我只取這樣的佛法不取那樣的佛法,這就是沒有知道整個教法的來源是佛的大智慧大慈悲。因爲沒有寬廣的視野,只守住自己一塊領域,把此外的佛法都判爲他方,認爲是不合理的、我不要的,這樣的話,以狹隘的心理就會造嚴重的舍法罪。

  現在的時代是網絡時代、是信息的時代,造惡業的技術、方法、手段也是層出不窮,這是個真正的五濁惡世。所以,佛教界裏的事也很亂,造業很可怕。由于衆生的心很片面、很偏執,就會執小乘謗大乘、執大乘謗小乘、執漢傳謗藏傳、執藏傳謗漢傳等等,有各種各樣的紛诤、毀謗。很多人都不發覺自己已經落入對法的貪嗔中、落在黨類的偏執中。

  剛剛已經說了,爲了順應衆生的狀況來做接引和教導,佛教裏的設施是千差萬別的,服飾、行爲、語言、佛像、體系也會有各式各樣的建立。如果真正懂得其中的內涵,就會欣賞佛教的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就看得來這些了,不會對佛的聖法評論說一者合理一者不合理、一者應取一者應舍,不會這樣的。自己知道這都是佛度衆生的妙法。而且成佛的誓願包括“衆生無邊誓願度,…

《懷業時語講記(二)教誡斷除舍法、修持有緣本尊法、淨觀一切佛教宗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