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P51

  ..續本文上一頁,加持他們身心堅強壯碩,能堅強面對各種逆境。但是世間強壯有力者往往會有傲慢心,並不時欺壓別人,奪取利益。菩薩在回向加持弱者變強壯的同時,又以願力加持他們,願其變得心地善良,能恒時心懷相互饒益之心。身心堅強,不爲困境所阻撓,對修行人來說,是必須具備的素質,因爲在末法時代修行,不遇違緣挫折不可能,而以往的高僧大德們,也是在一生中曆盡坎坷磨難。所以各位修行人應牢記這一點,面對困境時要以大信心祈求菩薩加持,真能具足信心者,定能在菩薩加持下,變得勇毅堅強,不爲任何逆緣所摧壞。

  願諸營商賈,處處皆安樂!

  所求一切利,無勞悉成辦!

  願諸航行者,成辦意所願,

  安抵河海岸,親友共歡聚!

  願那些奔走十方的商旅,處處都能吉祥平安,所營求的一切利益,都能不費辛勞而順利成辦!願在海中航行的旅客,都能圓滿成辦心中的願望,平安抵達大海岸邊,和親友們歡樂會聚!

  此兩頌是爲息滅行旅之苦而作回向。世人爲了謀求財利,往往要遠離家鄉而四處奔波,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爲衣食財利去奔走他鄉,其中困頓勞苦難以道盡。然而辛勤如山王,不如積福如火星,菩薩在此以福德回向,願他們都能增上福報,商旅途中處處安樂吉祥,無有違緣,而所謀求的衣食財利皆以福德力感召,能于無勤中得到圓滿。

  在古印度,有許多人爲了尋求如意寶,而入海求寶。上等如意寶珠能對整個國家人們有利益,下等的能爲某一地區或一個家族的人帶來利益,因此入海求寶者,在那時有不少。可是他們憑借的只是一兩艘木船,又無先進的導航設備,而海洋中巨浪如山,又有諸多羅刹、鬼怪、巨魚的危險,以此導致去者成千還者稀,航海者的苦難,也就可略見一斑了。視一切衆生如父母的菩薩,對此怎能不加關照愛護呢?因而在此以廣大福德資糧回向加持,願所有航行者,皆能圓滿成辦所求,安全地返回岸邊,與親友們在欣喜中歡聚一堂!

  願迷荒郊者,幸遇諸行旅,

  無有盜虎懼,無倦順利行!

  願諸天守護,無路險難處,

  老弱無怙者,愚癡癫狂徒!

  願那些迷路在荒郊野外的行者,都能幸遇旅行的商客,也能無有盜匪虎狼等危險恐懼,旅途中一切順利,毫不疲倦!願仁慈的天神,在無路險惡之處,保護那些衰老弱小的無有依怙者,以及那些愚癡癫狂的可憐人!

  爲種種業力所迫,有許多人不得不流落在他鄉異國。他們往往因環境陌生而迷失道路,孤身一人在荒野中不知所向,這時內心非常驚恐,很希望遇到行人,得到幫助而擺脫盜賊虎狼威脅,順利抵達安全之處。隨順衆生的所求,菩薩在此也就作了如是回向加持,這是從字面上直接作的解釋。而從深義看,叁界輪回衆生,無一不是迷失在無明生死曠野中,不知所向,而且恒時爲五毒煩惱賊與惡趣虎狼所威脅。所以大乘菩薩應以功德回向加持,願他們皆能幸運地遇到,世尊所率取證正覺如意寶的商旅隊伍,安然地踏上菩提大道,遠離一切逆緣困苦。作者在論中的每一個願詞,都有其表面意義與深義,若能深入體味,對菩薩的大悲濟世情懷,定能有所感觸。

  世間更有許多衰老弱小無有依怙者,他們無有自我保護能力,經過險惡無路之處時,所受怖畏之苦比其他人更大,對這些老弱者,菩薩特別祈求世間善神諸天守護。還有那些愚癡癫狂者,也特別需要善神保護與加持,才不會陷入悲慘境地。世間善神有許多,比如說四大天王,七十二怙主與一些正直的地神、山神等,這些善神有很大能力,世人若能得到他們保護,世間事業能得到順利圓滿,自己也不會受到世間人與非人的危害。尤其是那些瘋癫者,其中有許多是因爲魔祟侵害而致,若能得到大力善神保護,很快就會恢複正常。

  願脫無暇難,具心慈愛慧,

  食用悉富饒,時時憶宿命!

  受用願無盡,猶如虛空藏!

  無诤亦無害,自在享天年!

  願衆生都能脫離無暇修學佛法的八難,個個具足信心、智慧與慈愛,飲食受用皆能豐饒富足,經常能回憶宿世!願一切衆生受用圓滿無竭,就像修成虛空藏叁昧一樣!願衆生彼此之間無有诤論,也不相互殘害,自由自在地安享天年!

  有情若要得到究竟安樂,遠離所有痛苦,必須趨入佛法修習,而修習佛法者需遠離八無暇,獲得暇滿人身。所謂八無暇,即是八種無有修習正法機會的處境,在本論第一品中已有過詳述。遠離了八無暇,獲得了圓滿人身,但要做到修習佛法,還要具備一定的信心、智慧與慈愛心。信心、智慧與慈愛心,是修習佛法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全知麥彭仁波切與上師如意寶在論中都曾提到過,這叁條是佛法的歸納,也是每個修行人必備的基礎素質,缺一不可。在菩薩加持下,有緣者相續中對叁寶具備了信心,有能夠了知因果輪回等正見的智慧,也具足慈愛悲愍心,日常受用圓滿無缺,可以遠離邪命,這樣的人一定會進入解脫道。同時,若具有了憶念宿世的能力,那他無疑會毫不放逸地依教奉行,對輪回生起猛烈出離心而勤修正法。

  憶念宿世,一般來說只有具足宿命通的人才能做到,或通過聖者加持而暫時得到,如《百業經》中記載著有人在目犍連尊者前聞法而了知自身前世爲母狗等。但現在各地也有不少人能回憶前世,前兩年,有一名叫印亮的比丘尼,曾兩次來過學院參學,她小時候經常夢見自己是一只鴨子。于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一次她到廣東去拜見本煥禅師,在虔誠頂禮時,前世的情景突然曆曆在目,她不由得痛哭一場,並很快在禅師座下出家受戒。原來,本煥禅師在文革期間,曾分派爲集體放鴨喂雞,禅師每天都爲自己所喂的雞鴨念叁皈依等各種經咒回向,而印亮比丘尼前生就是其中受到了法恩的一員,她至今都保持著前世的這一段記憶(欲知其詳者可問她本人)。大家都應祈求上師叁寶加持,讓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具有回憶宿世的能力,同時也應隨菩薩爲天下所有衆生回向加持,願他們皆能回憶宿世。如果願力成熟,那這個世間絕不可能像現在一樣亂糟糟了。

  世間凡夫衆生不停地追逐,其目的都是爲了得到衣食等受用,若有了圓滿無缺的財富受用,那就不可能與別人爲此而發生诤論沖突,而可以自由自在享受快樂,安享天年。爲此,菩薩以福德回向,願衆生一切日用所需都能源源不斷地自然具足,無有竭盡,就像獲得了虛空藏叁昧一樣。虛空藏叁昧是通過修持虛空藏菩薩等持而成就的叁昧,得此叁昧者所欲皆能得到成就,並具有無窮寶藏,可以滿足一切有緣者所需。有了如是無有短缺的財富受用,就像劫初之時的有情一樣,那人們也就不會爲了財富而爭鬥不休,一個個自由自在就像天人一樣,安樂地度過時光。

  願卑寒微士,容光悉煥發!

  苦行憔悴者,健朗形莊嚴!

  願窮困卑微貧寒之人,個個容光煥發,具足威神。願修苦行而使身形憔悴枯槁的修行人,個個身體健朗,形色莊嚴!

  地位卑微、生活貧寒也是世間許多人的痛苦。在世界各個地方,這類人處境都大致相同,尤其是一些很偏僻的窮地方,看到那些面帶菜色、衣衫褴褛的人們時,我經常想:沒有比這兒更窮苦了,作爲世間凡夫,他們內心的痛苦一定會很強烈,這從他們臉色都能看出來。菩薩以殊勝福德回向加持,願這些人都能容光煥發,從卑微貧寒之中解脫出來。

  世間也有許多爲了得到解脫而修持苦行者,由于修習一座食等各種苦行,導致身形憔悴枯槁;有的甚至因此而無力再繼續修法,有的因此而導致他人不生信心等等,這也是必須遣除的一種缺憾。作者以大願力大福德加持回向,願苦行者一個個都能變得健壯有力,形色莊嚴,不再缺乏修行精力,也能使衆生見而生起歡喜心與信心。

  願世諸婦女,悉成男子漢!

  寒門晉顯貴,慢者轉謙遜!

  願世間所有婦女,都轉生爲英勇健壯的男子漢!願所有貧寒者都晉升爲顯貴,傲慢狂徒都變成謙謙君子。

  相對于男人,婦女有其低劣之處,這在許多經論中有過闡述。比如在《寶積經》、《最勝金光明經》、《白蓮花經》等經典中,詳細宣說了女身有五種過失,女人的不共煩惱與痛苦等。女人在生活中,確實要比男性多一些痛苦與不便,所以作者以大悲心爲女衆回向,願她們皆能轉變成英勇健壯的男子漢。許多佛菩薩的本願中,也有願女轉成男身的發願,如大家所熟悉的《藥師如來本願經》,就有明顯提及。依佛菩薩不共悲願加持,有願脫離女身痛苦者,應至心祈求,一定可以現生或來世脫離低劣的身體,得到自在清淨之身。

  寒門指卑賤低劣種姓之人,如獵人、屠夫、妓女、天葬師等等,他們即生過著悲慘生活,後世也會更趨痛苦。佛經中說過,卑劣低賤是因爲傲慢惡業而招感,洞察因果報應規律的菩薩,在此不但爲他們回向發願,加持他們轉變低劣果報,成爲顯赫富貴者;更爲他們發願,不再造任何傲慢驕橫惡業;而且現在所有驕慢者,也能立即醒悟,成爲有自知之明的謙遜君子,如是使世人不再有貧寒低賤之苦。

  願諸有情衆,因吾諸福德,

  悉斷一切惡,常樂福善行!

  願一切有情衆生,因我所有福德,都能斷除一切惡業,常常樂于行持利他的福德善業!

  叁界輪回中的凡夫衆生,皆是因業和煩惱而墮落輪回,由惡業而招感種種痛苦。要使他們都離苦得樂,必須讓他們斷惡行善,步入修習善法正道,爲此,菩薩以自己造論及所有福德善根作了回向。我們通過講習聽聞此論,也造有一些善法,有其不可忽視的功德,大家應跟隨作者一道,將自相續中一切善根福德,回向給遍天下的父母衆生,願他們從因與果兩方面都能遠離痛苦;而且能從內心對善法,即對五戒十善、殊勝叁乘妙法都生起喜樂向往,也能精進奉行。只有如此,衆生才能真正地遠離衆苦,得到永不退轉的安樂。

  此偈以上,主要是菩薩爲有情遠離輪回諸苦,得到暫時世間安樂而作回向,而此後菩薩開始回向所有衆生步入正道,獲得究竟安樂。對世間暫時的安樂,修習佛法者必…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