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須斷除貪求,然而針對陷于苦難中的有情,這是他們首要願望。對一般凡夫有情,若不能滿足他們當下急需的衣食財利等安樂,要使他們進入修習福德善法之道,恐怕很困難,因而菩薩因機施教,先以種種方便滿足其需要,而後方以善巧方便引入善法之門,循序進入出世之道。
願不舍覺心,委身菩提行!
諸佛恒提攜,斷盡諸魔業!
願一切衆生不舍願求菩提心,全心全意投身于修持菩提之行!願十方叁世諸佛永遠護念提攜,加持他們斷除各種魔業和障礙!
衆生要解脫輪回,證得究竟安樂,其唯一妙道便是修持大乘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之根本,叁世諸佛所宣無量法門之精華,是一切衆生證取佛果的最勝道,欲要使所有衆生獲得安樂,最好的辦法便是加持他們進入菩提心法門。所以作者在此以福德回向,願衆生都能生起且不舍棄願求菩提之覺心,而且能全身心投入求證菩提之法行。作爲凡夫,雖然能借因緣生起菩提心,但因各種業障與魔衆擾亂,菩提心願很容易退失。爲此菩薩又爲衆生祈求十方諸佛護念加持,願斷除所有衆生修行道路上的魔障,遣除所有魔衆事業。所謂魔業,在第一品中已講過,即是所有危害菩提心的事業,這個範圍很廣,如果沒有十方諸佛與諸菩薩大善知識加持護念,凡夫修行人很難斷除這些障礙。《般若經》中講過,修行特別精進,但智慧不是很高的修行人,魔障會經常現前;而智慧很高的修行人,魔衆再多也不會擾亂他;但懈怠者,魔衆也不會擾亂他,因他本身已爲懈怠魔所製。對此大家應注意,尤其是初學者在精進地修行時,見解智慧稍差,魔障便會乘機搗亂,有許多修行者便會因此而墮落,相信你們對這類人都有所見聞。在上師與弟子之間,魔王也會經常製造障礙,使弟子歪曲理解上師的教言,或使弟子對上師産生邪見等等,爲了消除這些魔障,修行者應致力祈求諸佛菩薩護念,再叁祈求上師叁寶加持,自己也應努力聞思修習正見,生起定解智慧,方能不爲魔衆所擾亂。
願諸有情衆,萬壽永無疆,
安樂度時日,不聞死殁名!
願所有的有情,個個萬壽無疆!願他們安樂地度過時日,連“死亡”的名稱都不需聽聞!
此頌以下一段,是回向衆生世界皆成淨土的願文。菩薩回向願衆生在尚未成就佛果前,其壽命綿長無限,無需畏懼死神降臨,甚至連死亡名稱也聽不到,能在極度平安快樂中安度時日。這一段願文,對極樂淨土法門有所了知者,應該很熟悉。“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法藏比丘當年以其不共發願,最終成就了極樂淨土,作者的如是發願一定也能如是成就,而使無量無邊衆生得到利益。
願于諸方所,遍長如意林,
充滿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普願十方地,無礫無荊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願東西南北等諸方所,都成爲遍長如意樹的園林,其中充滿諸佛和菩薩聖衆所宣說的微妙法音!願十方所有地表,沒有石礫和荊棘等不可愛之物,大地平坦如同舒張的手掌,光滑柔和如同吠琉璃寶一樣。
此頌是回向器世間清淨的願詞。諸方所包括四方四隅上下十方,這十方器世間,菩薩以殊勝功德回向加持,願皆成爲清淨刹土,成爲到處遍滿如意樹的歡喜園。如意樹是淨土與天界園林中的寶樹,天人的妙味甘露便是依靠如意樹而獲得;在劫初時,南贍部洲也曾有過這種寶樹,劫初衆生能依此樹而如意獲得受用。僅有如意樹還不能稱之淨土,從《阿彌陀經》中我們可知道,淨土中到處充滿著如來與諸大佛子所宣揚的法音,作者在此也如是回向,願十方世界之中都充滿佛佛子的微妙法音,使置身其中的有情,時時受到感化。對佛法的聽聞、思維、辯析、修習,即使是登地菩薩,也是需要的。現在有些人秉持著一些邪見,對講習聞思佛法很反對,認爲佛法只需聽一點,然後就可以不聽了,就能進入實際修持,這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行不通。根據佛經,諸大菩薩尚需聞思研討教法,更何況一般凡夫呢?我們不應該辜負菩薩的悲願,在有機會聽聞正法時,當不惜一切而把握難得的機緣。
娑婆世間的衆生,因惡業所感,其依報之土十分穢惡,凹凸不平,遍滿著砂石、荊棘等等不悅意之物。菩薩以功德願力回向,願十方所有國土變爲清淨之土,無有任何砂石、荊棘等惡物,土地平坦得就像舒張的手掌,無有高低崖窪等險地,而且地面如同極樂世界的大地一樣,柔軟光滑如同吠琉璃寶。關于荊棘,藏人稱之爲鬼樹,尤其是對黑色荊棘叢,人們認爲裏面會有鬼魔,所以對黑荊棘,非常厭惡。佛經中說過,多刺的荊棘樹,是有情嗔恨嫉妒心之報應;砂石荒漠,是衆生造惡口等惡業的果報。這些惡業所感的依報土,絕不會爲有情帶來快樂,我們也應隨菩薩發願、回向功德,願這一切都能迅速轉變爲清淨刹土。
願諸菩薩衆,安住聞法眷,
各以妙功德,莊嚴佛道場!
願一切菩薩聖衆,周圍皆有衆多聽法眷屬安住,各各運用神妙功德,莊嚴著十方佛教道場。
十方國土清淨固然很好,然而更爲重要的是,國土中需要佛菩薩莊嚴點飾,所以作者願大地上遍滿菩薩聖衆,各各周圍有無量聽法眷屬圍繞。依止菩薩的眷屬,其主要目的是聽聞思維修習佛法,續佛慧命,協助菩薩弘揚正法。若內心興趣不在聞思修習正法,而在于世間法,這種人再多,也不能算是菩薩的眷屬。真正的眷屬,會安住于正法光明之中,各各以神妙功德莊嚴著佛土道場。妙功德,即是聞思修習大乘了義正法,講習辯論著述正法的功德,這些才是聖者智士之妙功德,有對正法的聞思修、講辯著之處即是真正的佛土道場,是真正的莊嚴。現在有許多人顛倒行事,把力量全部放在修寺廟、塑佛像上,認爲這就是弘揚佛法,莊嚴佛道場,然而房子修得再金碧輝煌,也只是不淨四大所假合之無常法,這不可能是什麼莊嚴,如果沒有人在其中講習正法,也算不上道場。真正的佛教道場,是聞思修習正法、淨治心性的場所,就像密勒日巴尊者所說那樣:“身是寺廟心是佛,菩提行願是莊嚴……。”大家看看現在那些金光閃閃、遊人如織,裏面卻無有任何傳講教法、修習證法者的寺廟,內心應生起悲愍與緊迫感,以一切功德回向,祈禱上師叁寶加持,願十方國土,皆能遍滿善知識與聞法眷屬,遍滿真正的莊嚴道場!
願諸有情衆,相續恒聽聞,
鳥樹虛空明,所出妙法音!
願彼常值佛,以及諸佛子,
並以無邊雲,獻供衆生師!
願一切有情,能相續不斷地聽到,飛鳥、樹林、虛空、光明中所發出的微妙法音!願他們經常值遇諸佛及佛子聖衆,並以廣大無邊的供養雲,敬獻給一切衆生的導師!
在淨土佛刹中,禽鳥、樹林、光明、虛空等等,皆能發出微妙法音,如《阿彌陀經》中所言:“是諸衆生,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願十方一切有情,皆能得到如來加持,相續不斷地聽聞到這些微妙法音,恒時安住于法樂之中。諸佛菩薩演暢正法的微妙之音,恒常周遍諸方所,若修行者心清淨,自然能領受到其甘露梵音;若自心不清淨,梵音若雷也不能覺察。以前有一名修行人朝拜五臺山,當他登上北臺頂,繞臺禮拜時,忽然聽到耳邊原先那震若奔雷的風聲,全是文殊菩薩演示般若的梵音……。所以,能使自他衆生心清淨,則鳥樹光明虛空所出的妙法音,定能恒時領略。
娑婆世界的有情,若能有福緣值遇佛陀,或諸菩薩聖衆,以一面之緣也會得到攝受而解脫。若能以廣大無邊供養雲,供養人天導師,那無疑會得到殊勝福報,爲導師所攝受而迅速趨入解脫正道。無邊供養雲指身語意各種廣大供養,當然其中最勝供養是法供養——依教奉行善法的供養。供養如來有不可思議功德,《法華經》中說過:“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于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複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複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因此,菩薩發願加持一切有情,都能有緣時常值遇佛陀及諸佛子,並能以廣大無邊供養雲,敬獻給人天導師們,以此使所有衆生,悉入無上菩提正道。
願天降時雨,五谷悉豐收!
仁王如法行,世事皆興隆!
願天降及時雨,五谷禾稼等皆豐收!願仁王依照佛法如理行持國政,一切世事皆欣欣隆盛!
此頌是爲衆生具足順緣,皆能修習善法而作回向。若衆生行持善法者較多,則天人與阿修羅作戰時,天人會取得勝利,于是天人歡喜慶賀爲人間賜福,降下珍寶或及時雨,使人們五谷豐收,無災無害。在以農業經濟爲主的地區,雨水調順至關重要,若雨水不調,各種莊稼就會收成不多,有時甚至顆粒無收。農民往往說靠天吃飯,意思即是靠天降及時、適足的雨水,人們才能獲得足夠的糧食,生活無憂。有了衣食豐足的基礎,不能說人們就可以順利地修習善法了,這還得看統治者——國王的品行好惡如何,他如何行持國政等等。曆史上曾有不少殘暴無道昏君,反對善法,專以惡法壓迫人們;也有不少行持佛法利益人們的仁王明君,如觀世音菩薩化身與文殊菩薩化身的國王。在仁王明君治理之下,國家一定會百廢俱興,世事興隆,就像漢地唐朝時期一樣,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興盛,佛法尤其鼎盛。關于世事興盛、國家強盛,從整個人類曆史看,應該將精神文化的發展放在首位,如果引導人類精神思想方面不正確、不興盛,那麼城市建設得不論如何富麗堂皇,物質享受方面如何豐富,軍事如何強大,也只能如同昙花一現,很快就會衰落。曆史上一個地區的興盛時期,必定會是其地人們精神文化發展相當興盛的時候。菩薩在此回向五谷豐登,仁王治國,世事興隆,其意即是在這種環境中,人們能具足修學佛法的順緣,就像漢地盛唐時期的人們一樣,…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