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問答(二十):請解釋《華嚴經-淨行品》中的開示:“自歸于佛,當願衆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于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于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皈依問答(二十):請解釋《華嚴經-淨行品》中的開示:“自歸于佛,當願衆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于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于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答:這是衆生皈依叁寶時應同時發起的誓願。出自實叉難陀叁藏翻譯的八十卷的《華嚴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經典。意思是:發起誓願將自己歸依于佛寶,同時願一切衆生,都能皈依佛寶,使佛法興盛,發起無上的菩提心;發起誓願將自己歸依于法寶,同時願一切衆生,都能皈依法寶,深入聞思修佛法,獲得如海般的深廣智慧;發起誓願將自己皈依于僧寶,同時願一切衆生,都能皈依僧寶,使僧寶能夠帶領大衆,和合共修,無有任何障礙。

   大乘不共的皈依,是以救拔衆生苦的大悲心引發的皈依,因此在自己獲得了叁寶的救護的同時,心中應同時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同享佛法僧叁寶救護的利益。

   這裏的“自歸”是將自己歸投于、依靠于的意思,因此叁皈依又稱作叁自歸。如《中阿含經六十卷》中說:“世尊,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惟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又《六度集經》中說:“執叁自歸,懷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難籌算也。”

   在漢地寺院裏的《早晚課誦》中,都要發這樣的誓願,只是第一句稍有不同,是“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這出自佛馱跋陀羅叁藏翻譯的六十卷的《華嚴經》等經典,意思是:將自己皈依于佛寶,同時願一切衆生,都能皈依佛寶,來證悟殊勝的菩提道,發起無上的菩提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