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認真理解並體會全知的這段釋文:“凡成立識實有,則于無分一體的實有識,必失壞成立能見、所見二者,因爲:何者現爲境時,彼非自己;而何者不現時,不應有所取”,並以此來觀察自己心的狀態。

  19、認真理解並體會全知的這段釋文:“凡成立識實有,則于無分一體的實有識,必失壞成立能見、所見二者,因爲:何者現爲境時,彼非自己;而何者不現時,不應有所取”,並以此來觀察自己心的狀態。

  答:思路提示:1、首先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心識狀態,這點是很多初學者所忽視的。觀察時不是去調整心態,而是去發現心識的活動,去看看識在做什麼。(這一步是對認識心識做好加行准備。)

  2、這樣觀察一兩分鍾後,再按全知的開示,觀察在看、在聽……、在分別的,是不是不可分割的、一體的識?(這一步是來體會“無分一體的實有識”。)

  3、這樣的識,在看到了顔色,聽到了聲音等(所見)的時候,是不是已經被顔色、聲音等改變,失去了它的一體性了?這樣就不是原先的識了?(這一步是來體會“何者現爲境時,彼非自己”)

  4、在沒有看到顔色、聽到聲音等(所見)的時候,是不是沒有正在看、正在聽(能見)的識?(這一步是來體會“而何者不現時,不應有所取”。)

  對全知金剛句的作這樣的初步體會,能幫助初學者對釋文的句義作相對具體的理解。

  初學者聞思的時候,對陌生的能诠句往往只是作意出模糊、籠統的總相,這樣的總相,是死板的,和真實的所诠義相差很遠。要克服這一缺點,就要按照能诠句,如實地去操作一番,這樣就能大致地品味到這些金剛句的所诠義。這樣的體會,剛開始是很生疏,很笨拙的,但是如果能嚴格地根據法本的引導,不斷地操練,就能慢慢熟悉起來,最後就能對金剛句産生透徹的了知了。

  根據上面的步驟反複串習後,大家就會對于“凡成立識實有,則于無分一體的實有識,必失壞成立能見、所見二者”這樣殊勝的見解産生真實、穩固、清晰的定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