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0、將這段話體會3次,每次5分鍾,並記錄下感受:“無實如幻”就像幻師以幻力加持手巾,好像有兔子顯現。其實所現的兔子只是虛相,它的“有”實際就是沒有,在手巾上根本沒有什麼兔子。同樣,心緣相、言說相都是觀待心現的相,追究它的實體,都是本來沒有

  10、將這段話體會3次,每次5分鍾,並記錄下感受:“無實如幻”就像幻師以幻力加持手巾,好像有兔子顯現。其實所現的兔子只是虛相,它的“有”實際就是沒有,在手巾上根本沒有什麼兔子。同樣,心緣相、言說相都是觀待心現的相,追究它的實體,都是本來沒有的。

  答:法義要在實際體驗中才能知道它的味道,並且這種體驗在聽聞與思維時就應該落實起來,也就是說,要在聞思時就去體驗法義的所诠義,即真正的所指的是什麼,否則會自己去憑空分別出一些總相概念,雖然看起來同樣在聽聞、思維法義,但離真正的所诠義已經比較遠了。

  對這段話的體會,要抓住的是心緣相和言說相,那哪些是心緣相和言說相呢,就是大家體會時見聞覺知到的一切現象,比如眼前看到的茶杯,耳朵聽到的汽車聲,身上感到的冷熱等等。說這些現象是心緣相,和言說相,是因爲它們完全是心緣取出來的,純粹是語言表達出來的,它們的本質,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就像那只兔子,在幻師的手巾上其實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這樣就需要在看著茶杯時,聽著聲音時,不斷地用不存在的兔子,或者“無實如幻”等的法義去比照,去落實,也就是用它們是“不存在的兔子”,它們是“無實如幻”等的眼光,去重新地觀察、審視當下的現象。

  這次的回複中,沒有抓住所诠義的思維比較多,按照要求體會的比較少,這反映出大家的學習方法,還不是很正確,應該加以改進。有的回複反映安住這樣的體會不容易,這是正常的,是還沒有習慣用佛法的正見去觀察,還習慣于顛倒觀察所導致的,但是只要起步,正見的力量就慢慢能體會到。有的已經按照要求在現實中體會了法義,並且針對正見容易忘失,用念誦不斷來提醒自己,這樣就能有所收獲,是值得隨喜和肯定的。

  希望大家學會用體會的方式進行聞思的正確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