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顯示衆行利益
分二:(1)五種果 (2)究竟果
(1)五種果
分五:①增上果 ②等流果 ③離系果 ④異熟果 ⑤士用果
①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對本經作十法行具有遠離惡趣、惡友、親睹如來等的增上作用。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這裏,“惡知識”是指不信叁寶和具有邪見等的不善友伴以及退出大乘趣入小乘的友伴。
這一頌說:具有清淨信心的人通過作意普賢行願的涵義能發起普賢願,並如理地隨順修習,以此因緣就能遠離誹謗正法、違逆善知識、毀犯福田等的惡趣業因,從而遠離一切惡道,並能恒時遠離惡知識。在遠離了惡知識和惡道之後,很快能見到具有圓滿智悲力的阿彌陀佛,以佛加持,速能具足普賢最勝行願。
這一頌講到修持普賢行願不但能遠離導致惡趣的因緣——惡業和惡友,臨終面見阿彌陀佛,而且,相續中如果有過去生積累的種種能感惡趣的惡業,也能摧壞彼等的感果功能,從而往生清淨佛國。
這裏問一句:誰能恒時遠離惡知識和諸惡道呢?誰能速見阿彌陀佛而具足普賢願呢?就是那些通達普賢願王的文義並能真實受持的人。
②等流果
等是同等,流是流類。就像下遊水和上遊水是同類那樣,果是因的同等流類,叫做等流果。具體有:一、身口意的造作方式前後相似,果位的造作是因位造作的同類,叫造作等流;二、果的領受方式和因的造業方式相似,叫做領受等流。
等流果體現了緣起律不錯亂,即因果是非常有規律的。什麼規律呢?兩種規律:一、行爲習慣的同類性,即原來身口意是以哪種方式造作,後來也會以同類方式造作(造作等流)。舉例說,一個人過去習慣于說謊,以等流的作用,現在一張口就是謊言。二、領受果報的同類性,即不論造什麼業,都會領受到同類果報。古人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發出什麼,反過來就得到什麼,叫領受等流。)淺近地講,你給別人一個善意的微笑,對方也會回報你一個微笑。或者,這一世殺人,來世也被人殺。推展開來,造任何業在領受回報上都符合這一規律。
總之,要懂得萬法唯心,發出去什麼樣的心、心量有多大,領受的也必定是同類的果報,果報的量隨著心量的大小而相應地顯現。緣起如此公平精確,令人震驚。了知了這一規律後,就會對受持普賢行願具有無量、不可思議的等流作用不再懷疑。
下面看修持普賢行願會得到怎樣的等流果呢?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人”是指對于普賢行願具有勝解的人。“壽命”是指由宿業力所感的異熟果。妙善的人生,遍滿善行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叫做“勝壽命”。
關鍵要認識到,普賢願王是能隨願出生一切利樂的如意寶,因爲獲得了“她”,這一生就成爲妙善的一生,來到人間充滿了安樂吉祥。而且,得到願王如意寶之後,就具有與普賢菩薩同等的緣份,也就是大聖普賢是如何做的,自己不需要耽擱很長時間就變得跟他一樣了。
下面從因果兩方面解釋“勝壽命”的涵義。
一、從因上解釋:
圭峰大師解釋:隨學普賢行願的人,不論隨宿業感得多長或多短的壽命,由于這一生修習普賢殊勝行,沒有虛度光陰,所以是勝壽命。相反,放縱身口意造作惡業,不能使身心調柔賢善,即使活上億萬歲,也只是令惡因輾轉增長,使苦果無有窮盡,這樣的人生就是劣壽命。
以這個原因,《法句經》說:“人生壽命百歲悭貪增盛,不如能在一日割舍財物美色。人生壽命百歲享樂而不持戒,不如能在一日以清淨心守戒。人生壽命百歲常常忿怒不忍,不如能在一日心懷喜悅不生嗔恚。人生壽命百歲懈怠懶惰,不如能在一日策勵身心。人生壽命百歲不善駕禦身心,不如能在一日善巧運作。人生壽命百歲時常心懷怯弱,不如能在一日勇猛具智慧力。人生壽命百歲不發善願,不如能在一日發起四弘誓願。人生壽命百歲不生一種智慧,不如能在一日慧性聰明敏銳。”這段經文總的是說:百年放縱叁門不斷加深罪業,不如一日修善獲大利益。[1]
這樣就知道,我們有限的人生只有精勤修集善行才有意義,在一切善中普賢行應該是最好的,它圓滿含攝了一切最深廣、最清淨、最永恒的善行。我們有幸緣著普賢願王殷重地念誦、發願、實行,長期熏發心中的善根,以法性力、串習力,一定會形成深廣無盡的普賢行,這使得我們的生命能最大量地攝取大義。緣著普賢行願受持、串習,活一年有一年的勝壽命,活一月有一月的勝壽命,活一天有一天的勝壽命。如此而行,人生充滿光明,充滿善的力量,當然是“勝壽命”。
二、從果上解釋:
按照領受等流來說,我們發出去怎樣的心,就會領受到怎樣的果報。仔細觀察了普賢行願每一條願的內涵和作用就知道修持普賢行願具有極廣大的感召力,也就是修持普賢行願,凡是受用大乘法中的順緣——善知識、善道友、善處所、善資具等等,都會任運地攝受,一切應得的都能善得,因此是“善得勝壽命”。另一方面,種種能産生苦惱、能引發身心疾病等的惡因緣,以普賢行願的轉化力都能轉爲菩提心和修行的助伴。這樣,這一生如法地修持普賢行願,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自然能迎來今生、來世的一切大義。
我們一條條地觀察普賢行願的內涵,很容易就發現:在普賢行願裏具足了一切能攝受內外順緣和轉逆緣爲道用的正因。觀察到這一層,就深深地了知佛語谛實不虛。比如,在普賢願中有出家持戒願、不忘菩提心願、代衆生苦願、不離善知識願等等,按照這樣發願、行持,緣起必定隨著願輪往這些方面運轉,以緣起力,普賢行願所具有的能招感今生、來世一切善果的作用,自然會顯現出來。普賢行願不同于一般,這是極深廣、圓滿的因行,是能全面開花結果的因行!是能永遠開花結果的因行!
這麼圓滿的普賢道,包含了成就無邊善果的善願,受持它必定會出現無量的好因緣,領受無量的安樂果,所以說“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這是講修持普賢行願的造作等流果。由修持普賢行願,不久就會成就如同普賢菩薩那樣的心、那樣的行、那樣的功德、福德。“不久”表達了成就的快速。這是甚深緣起的力量。由普賢行願強力牽引,自相續按深廣、無盡的方式運轉,源源不斷地流現廣大的普賢行海,就會成就難思難議的道果!這是以如海萬行直趣大方廣的佛果!
“如”表示果隨因行,即因地由普賢行願攝持輾轉運行,果地則成就與普賢無二的願、行、果。所以,修持普賢行願的果就是成就普賢行。能以這樣深廣的因行持續熏修,自然串習成普賢的大願大行。從這個意義上說,修持普賢行願實際是把自己造就成普賢菩薩,推動千萬人同修就是讓千萬人成爲普賢菩薩。
歸納地說,上面的等流果,從暫時到究竟之間會接連不斷地産生,也就是,以今生爲起點,凡是受用大乘法的一切順緣、一切意樂、一切加行,都能輾轉不斷地提升,融入諸佛菩薩的加持,輕而易舉就成就今生、來世的一切義利,很快獲得對于地、道的最勝通達。
③離系果
“離系”是脫離系縛的意思。以修持普賢行願的力量能脫離罪業、天魔、疾病等的系縛。我們末法時代的凡夫,障深習重,時常受內外違緣的困擾,如果能殷重地受持普賢行願,以強大的行願力能迅速滅除罪障,從種種系縛中解脫。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這一頌是說:往昔以無明爲根本因所造的極惡五無間罪,依靠持誦普賢願王的力量,一念就能無余消滅。
這是講,對往昔以無明造下的五無間罪,有很深的忏悔心,在忏悔心中深深地信解普賢行願,對于願王殷重地受持、讀誦、聽聞等,就能滅除罪障。長行文說:“或複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
“五無間罪”,如前文所…
《普賢行願品講記(二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