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趣入往詣如來面前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起親近未來一切諸佛的大願。何時親近呢?在未來諸佛成道、轉*輪、示現涅槃時都前往親近。這裏說了佛示現叁種事業時,但不僅僅是這叁時,而是以叁時爲代表,在諸佛示現十二相(漢傳佛教說八相)稀有事業時都去親近。這樣發願才算圓滿,無有欠缺。我們發願是爲了徹底顯發自性普賢,理應把自己的誠心拓展到無所不行、無所不入的最大量爲止。
這一頌是發願:在無盡的未來中有無數位修行者成佛,成爲世間明燈,我在未來諸佛成道時都前往親近。也就是,每個刹那在十方刹海中有無數人成佛,祈願我即刻分身無數顯現在每尊佛的身邊親近承事。像這樣,同一時刻,十方世界有無量諸佛在轉正*輪,祈願我分身無數現在每尊佛的座下恭敬聽法;同一時刻,有無量諸佛示現入般涅槃,祈願我分身無數現在每一尊佛前。
去時如何呢?我要在每尊佛前以智慧的神通力一時化無數身,遍現在未來的十方世界中,以遍滿虛空無數無量的供養雲,對每尊佛都供養、稱贊,繞佛百次、千次等,直至輪回空盡。(即乃至輪回沒有空盡之間,無論何時,我都化無數身同時去未來諸佛前親近、供養、承事。)
除了成道、轉*輪、入涅槃之外,在諸佛示現降生、學藝、苦行、坐道場、降魔軍等的每一種事業時,我都前往親近,而且,十方諸佛同時示現時,我一時分身化現在每尊佛前。這就是廣大的普賢行願,使賢善之心發揮到極致。通常說“止于至善”,只有在普賢行願中才有具體的內容和操作。
按這樣發願的功德:
比如,發願親近一尊佛就有無量功德,何況發願親近一切諸佛,更何況發願在一切諸佛爲了度生示現降生等一切事業時都前往親近,這種心量廣大無比,能發起此願,福德無量無邊!如果我們對每條願都能生起勝解心隨順發願,那這樣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能夠這樣發大願,就在自己心中播下了極殊勝的善根種子。
人類的建功、立業無一不源于人類的願望,諸佛菩薩的廣大成就無一不源于深宏大願。我們未來有何等的成就,同樣源于現在的發願。在一切願中,普賢願是無上願王。我們能隨普賢行願發願,願力就能引導我們盡未來際修持普賢大行。今生學習普賢行願是一個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將會逐漸趣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的內涵深廣如海,隨順它發願功德無量,比如發願聽佛說一個言音都會産生極大功德,更何況發願深入一切佛的一切音,而且趣入一切音中的一切理趣*輪,按照這樣發願,功德的量會無數倍地乘上去。可見發普賢願的功德之大。這願王確實窮盡了諸佛菩薩妙行的邊際,一一稱法界量、無窮無盡。發願如海,功德如海。修習這樣的妙法,能讓我們的心擴展到具一切善、周遍的善。從這裏修起芬敷萬行,榮耀佛果無量妙德。
12、力
力,指心的能力,包括智慧力、神通力、慈悲力等等。力的體相是不奪——以違品無法侵奪。種種妙行達到以違品不能侵奪的程度時,就是成就了力。這些智慧等的力實際是心性本具的力,把它開發到極致就是佛果之力,這是我們發願求證的目標。
比如,誰都希望自己具有智慧力,這是對更高境界的向往,應該肯定,不僅肯定,還要讓這種善願充分地拓展。就像發現一處有泉眼時,就要從那一點上開出泉池來,我們發現自己心中有萬善,就要讓它拓展到最大。我們的種種善願,如何拓展到極致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學普賢行願。認真按這部普賢行願串習實行,就能讓善心最大程度地開發。能這樣用心學習,會有極大意義。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
神通,是指能隨心所欲地施展。力體現在衆生的心會被不由自主地吸引而獲得滿足。以神通力能完全攝服衆生的心,使他們一心一意地信受追隨。“速疾周遍”,是指一刹那就遍至十方世界,不必借助其它工具,以心的能力就能到達。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獲得不可思議的神通力,能在一念間速疾到達十方刹土。
普門遍入大乘力
比小乘大或者是諸菩薩所乘,所以叫大乘。大乘實際指能得佛果的道——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或者,修習波羅蜜多叫做大乘。大乘的力是指一切違品都無法摧壞,或者,當它發出來時沒有障礙能阻撓它。
普門:“門”是能通向的意思。“普門”從因上講,指一切能趣入大乘的門徑。“普門遍入大乘力”,就是指自己的行爲沒有不生菩提心、不對衆生作利益的,就像《淨行品》所說,在遇到一切境緣時都能善巧地把心引入大乘。從果上說,對于無量世界中的無量有情,隨種種界、種種根、種種意樂,以如海般的種種乘,從一切門中把有情安置在大乘中,叫做“普門遍入大乘力”。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成就一切時處都能普門遍入大乘的力量。
智行普修功德力
“智行力”指智的力和行的力。智的力體現在決斷,能對萬法的緣起和真如抉擇斷定。行的力體現在娴熟,身口意運轉起來,能任運地趣入利益有情。有了智行力就能普修功德,也就是,一切時處都能成就真實的利益,而且修功德時能做到初善、中善、後善,所以叫做“智行普修功德力”。(智行力是普修功德的條件,普修功德是智行力的作用。)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在自相續中引發能普修功德的智行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大慈心就是普覆一切衆生界、欲令一切有情都到安樂的慈心。像雨雲覆蓋天下,大慈心遍覆十方衆生界,叫做普覆。威神力指能無礙地遍入、能極妙地發揮作用,讓所作真正實現。就像在熱地獄中化現慈叁摩地雲,降澍雨流,將衆生安置在安樂中,能于十方無量世界普遍以慈心叁昧施予安樂,叫做“威神普覆大慈力”。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成就普覆一切衆生界的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
福德的作用是能清淨和能莊嚴。“能清淨”指以福德力能令外在環境、內在身心清淨無染。“莊嚴”相當于“美好”的意思,以福德力能不斷出生妙善的現象。(所以,能淨化的緣故,是福德。數數成就莊嚴的緣故,是福德。)
以上講了由緣起律具有福德的力量就能清淨、莊嚴。那麼,怎樣獲得福德力或者以什麼方法能引發福德力呢?
第一,發菩提心修持一切善法能獲得殊勝的福德力。《勇授請問經》說:“菩提心福德,假設若有色,遍滿虛空界,福尤過于彼。若人以諸寶,遍滿恒沙數,諸佛刹土中,供養世間依。若有敬合掌,心敬禮菩提,此供最殊勝,此福無邊際。(菩提心的福德如果有色相,超過遍滿虛空界的福德。即使以充滿恒沙佛刹的財寶供養諸佛,也不如內心敬禮大菩提的福德。)”總之,菩提心的所緣是法界一切衆生,所求是具無邊功德的佛果,所願是爲一切衆生拔一切苦、與一切樂,以心量無窮大的緣故,能獲得極殊勝的福德力。
第二,大乘法具有甚深、廣大的內涵,是一切法中最無上的法。大乘教法宣說了二無我的真如甚深義和六度、十地等的廣大行,在道的方面講了以利他爲主的修行,在果的方面講了乃至衆生界盡之間任運不斷轉入的利他事業。大乘法具有極深廣的內涵,能帶給無量衆生最深廣的利益,緣著大乘法受持、讀誦、演說、信解、回向菩提,就成爲大福德聚的來源。彌勒菩薩說:“行十法行者,獲福聚無量。”(《辨中邊論》)
說“遍淨莊嚴”就不是局部的淨化和莊嚴。從因上觀察,由于這種福德是依靠對一切衆生作利益的賢善意樂所成就的,所以它能普遍地成就清淨和莊嚴。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願我能周遍成就清淨、莊嚴的殊勝福德力,所有梵天、自在天等的福德都不及它一毛孔的福德。因此這是發願誓欲成就映蔽一切的福德,念念攝受一切福德聚。
無著無依智慧力
以智慧證悟遠離一切戲論的真如的緣故,無所著、無所依。或者,智慧是指對一切所知了達的心。無著就是對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不住著,以不著任何法就能無障無礙地見一切所知。
這是發願成就一切不著、無依無緣的智慧力,斷盡一切執著,照見一切所知。
定慧方便威神力
包括叁種力——定力、慧力、方便力。
定力是叁摩地的力量,從利他上說,就是爲了利益有情無障礙地成就神通等的功德。慧力指證悟諸法實相的智慧力。方便力:可行叫做方便,就是有辦法行得通,做出來有效果;力是指做出來有效力。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願我成就禅定的威神力、智慧的威神力和方便的威神力。
普能積集菩提力
“菩提”指無上正等正覺。什麼是菩提力?就是自相續能速成諸佛不可思議功德的力量。依止上面的種種事業,就有堪能證得菩提的力量。“普能積集菩提”,就是指能切實地修集一切能證大菩提的因。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願我具足能積集一切菩提之因的力量。
以上這組“力”的願是發願希求能在自相…
《普賢行願品講記(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