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叁)▪P2

  ..續本文上一頁乃至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直到虛空界窮盡了,我的禮敬才窮盡,以虛空界不可窮盡的緣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像這樣,直到衆生界窮盡了、衆生的業窮盡了、衆生的煩惱窮盡了,我的禮佛才有窮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窮盡的緣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疲”是疲倦,“厭”是厭足。)可見此處普賢禮敬願是無盡願,以下諸願都是如此。

  圭峰大師說:“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能念念不斷呢?願智者審思此文,不應以生滅之心、取相之禮而爲禮。以此爲例,下面九門也不應以生滅取相的贊歎、供養乃至回向等,作爲普賢行願。”

  因此,普賢行願爲稱性行願,若以生滅心取相,則不契本性,無法令普賢行周遍法界,念念不斷。因爲以生滅心取相,境界就狹隘有限量,不能周遍恒常。因此,應當以離生滅的智慧不住相而禮。

  普賢行與文殊智需要並運,文殊智如目,普賢行如足。故偈文說:“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第二願王——稱贊如來

  (一)標釋願名

   【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

   “稱”是稱述,“贊”是贊揚。稱述功德,贊揚其美,叫做稱贊。“如來”,《金剛經》雲:“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法身無來無去,不生不滅,此就法身解釋如來。)《涅槃經》雲:“如過去佛所說不變,從六波羅蜜來,至大涅槃,故名如來。”(如常軌,諸佛從六度圓滿而來,此就報身解釋如來。)《成實論》說:“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諸佛從真如法身中示現而來,此就化身解釋如來。)

  稱贊如來的作用:贊佛功德能消除惡口障,得無礙辯才。法王說:“要消除修行中的違緣,速疾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培養堅固的信心,應當經常作詩歌,贊頌上師叁寶的功德。”

  (二)願王之相

  分叁:1、所贊之境 2、能贊之因 3、稱贊之相

  1、所贊之境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所稱贊的境,以叁重無盡來顯示,就是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刹土的所有極微塵(第一重無盡),每個極微塵中都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的佛陀(第二重無盡),每一尊佛都有無量菩薩海會圍繞(第叁重無盡)。

  2、能贊之因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我應當以甚深勝解心,現前知見一切諸佛菩薩海會。

   能贊之因,除了甚深勝解心之外,還有普賢行願力,以這二因現前知見。

  3、稱贊之相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

   稱贊之相有四方面:

  一、能贊之相:對每尊佛的功德,一一以勝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流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流出一切言辭海。

  《出現品》上講到自在天王的采女善口,口中出一音聲,與百千音樂共同相應,每一樂聲中又有百千種差別音聲。勝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是指善口天女舌根所發的妙音,只是與百千樂聲相合,而普賢稱贊如來,以勝解力故,所出音聲,周遍契合法界,所以超過前者。

  辯才有四種: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真正的無礙辯才在九地獲得智自在後才獲得,九地前,雖有辯才,但不圓滿。如果按窮理盡相、朗照無余的最高境界來說,只有佛與普賢才是窮極具足辯才。

  所謂微妙舌根,如《華嚴經》所說,菩薩摩诃薩有十種舌,所謂:開示演說無盡衆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辭辯無盡舌,開闡大乘諸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刹舌,普使衆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到涅槃舌。如果菩薩成就此妙法,則獲得如來遍覆一切國土舌相。像這樣微妙的舌根,我們應發願如是成就。

  二、正辨稱贊:“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從果佛說,指稱贊佛的無量身智功德——叁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等。

  叁、稱贊所經時間:“盡未來際,相續不斷。”

  四、明其周遍:“盡于法界,無不周遍。”

  指周遍稱贊法界一切佛,或者遍法界一切處稱贊。

  談到稱贊如來,有個故事: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聽到杜鵑在叫,就問劉伯溫:“它在對我說什麼?”

  “對皇上說獨掌山河。”

  “那對你說什麼呢?”

  “輔弼山河。”

  “對農民說什麼呢?”

  “麥子黃了,快快收割!”

  這裏補一句:對了知體普賢的人來說,杜鵑在說什麼呢?答:稱贊如來。

  “普賢”,從體解釋。“普”,是體性周遍;“賢”,是隨緣成德。就體普賢,一切音聲都是法身的隨緣流現,都是稱贊如來,不論風聲、雨聲、歌聲、車聲,無非稱贊如來的妙音。蘇東坡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阿彌陀經》雲:“一切水鳥樹林皆宣法音。”因此,一一音聲都在稱贊如來,盡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

   (叁)總結無盡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行願品講記(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