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故。
【此雲何不思議。正覺阿彌陀不可思議。彼安樂淨土,爲正覺阿彌陀善力住持,雲何可得思議耶。】
極樂國土的主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正覺阿彌陀佛不論智慧、慈悲、神通、道力,乃至一分相好、一分光明、一個音聲都超出思議。即使目犍連使盡神通,也見不到佛音聲的邊際,見不到佛身光明的邊際等。所以極樂國土主尊的任何功德都超出限量,不可思議。主尊既不可思議,以主尊神力住持的安樂淨土又怎麼可思議呢?這淨土一切莊嚴都是佛力變現,一一都不可思議!
總之,這是由主尊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不可思議,成立國土的一切莊嚴都不可思議。
以下解釋“住持”。
【住名不異不滅。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藥塗種子,在水不爛,在火不焦,得因緣則生。何以故。不朽藥力故。】
“住”,就是不會變異、壞滅;“持”,就是不會散失。這裏“住持”是指以佛力加持,極樂世界人的善根不壞、不失。就像以不朽藥塗抹過的種子放在水中不腐爛,放在火中不燒焦,得到因緣就生果。通常浸在水裏會腐爛,放在火中會燒焦,而這裏種子爲什麼在水不爛、在火不焦呢?這是因爲有不朽藥住持的力量。
【若人一生安樂淨土,後時意願生叁界教化衆生。舍淨土命,隨願得生。雖生叁界雜生水火中,無上菩提種子,畢竟不朽。何以故。以經正覺阿彌陀善住持故。】
如果人生到了安樂淨土,以後願意生在叁界教化衆生,就能舍棄淨土壽命,隨願得生叁界。雖然生在叁界雜生水火中,無上菩提的種子畢竟不失壞。這是什麼緣故?是因爲內心得佛力住持,使菩提種子轉成堅固,不會以內外因緣而失壞。
“叁界雜生水火”,指叁界種種生類。欲界有種種生,色界有種種生,無色界有種種生,比如有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等,這叫“雜生”。“水火”表示不同境緣。
上面講到,沒有得不朽藥加持的種子放在水中會腐爛,放在火裏會燒焦。同樣,沒有得佛力住持的種子,處在順境中會生貪心而腐壞,處在逆境中又生嗔心而燒焦,諸如此類,在種種境緣中會受損壞,但得到佛力住持,就永遠不失壞。這是主功德不可思議。
莊嚴眷屬功德成就者。偈言,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故。
【此雲何不思議。凡是雜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濕若化,眷屬若幹,苦樂萬品。以雜業故。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爲兄弟也。眷屬無量,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眷屬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凡是雜生世界,由于業力差別,感得的根身、果報也就有各種差異,有胎、卵、濕、化等受生方式,有眷屬種種不同,苦樂也千差萬別,這是由于衆生因地造業複雜的緣故。比如娑婆國土中的六道衆生千差萬別,種種身體、種種壽量、種種受用,就是因爲往昔所造的業非常複雜。而安樂國土全部從阿彌陀佛正覺清淨蓮花中化生,這是由于往生者都是念阿彌陀佛而來,不是由其他道而來。以因上同等念佛,果上就以佛願力加持,同樣從正覺蓮花中化生。這樣使得法界之內的無數衆生成爲兄弟,國土中有無量眷屬,不可思議。
莊嚴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愛樂佛法味,禅叁昧爲食故。
【此雲何不思議。不食而資命。蓋所資有以也。豈不是如來滿本願乎。乘佛願,爲我命,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受用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在極樂國土中,人們沒有受用五谷等食物,卻能資長性命,一定有用以資養性命的東西。也就是,極樂世界的人壽命無量,無病無惱,色身具足金剛那羅延力,這豈不是如來圓滿本願所給予的受用。像這樣借助佛的願力作爲自己的性命,哪裏可思議呢!(也就是依仗阿彌陀佛本願神力,得到種種佛法妙味、叁摩地妙味、種種喜樂,不必要其它食物。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
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者。偈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故。
【此雲何不思議。經言,身爲苦器,心爲惱端。而彼有身有心,而受樂無間,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無諸難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經上說,身體是生苦的容器,心是惱亂的來源。總之乃至存在五取蘊,就是一切諸苦的源泉。而極樂世界人有身有心,卻恒時受用安樂,刹那不間斷,這怎麼可思議呢!
意思是說,通常凡夫的身心五蘊伴隨有無數的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因此在遇到種種因緣時,就生起苦受、樂受,苦受是苦苦,樂受是壞苦。或者,在心遇到種種隨順生貪、生嗔等的境界時,就起種種分別,生種種煩惱。但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雖然沒有滅盡煩惱種子和苦種子,但畢竟不起貪嗔煩惱,不生苦苦、壞苦、行苦,恒時感受無漏安樂,這怎麼可思議呢?
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應知。一者體,二者名。體有叁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叁者諸根不具人。無此叁過故,名離體譏嫌。名亦叁種。非但無叁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叁種名故,名離名譏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極樂國土的大義門功德是指遠離兩種譏嫌:體譏嫌和名譏嫌。極樂淨土的果報中,沒有二乘人、女人和諸根殘缺的人,這是淨土人的體性遠離譏嫌。不但沒有這叁種現相,連名字也聽不到,這叫遠離名譏嫌。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這句中的“等”字,是由于極樂國土平等一相,或者說,極樂國土是一味大乘善根界。
【此雲何不思議。夫諸天共器,飯有隨福之色。足指按地,乃詳金礫之旨。而願往生者,本則叁叁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大義門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通常,衆生的業力不同,顯現的現相就不同。比如諸天共用一個食器進餐時,由于各自的福德不同,飲食也現出相應的色、香、味等。又比如《維摩诘經》上,舍利弗懷疑此方世界土石諸山、荊棘沙礫、丘陵坑坎,爲什麼世尊安住在這樣不淨的國土中?當時佛用腳指按地,國土頓時顯現七寶莊嚴,腳指離地,又恢複土石諸山。可見國土是隨人心淨穢而現淨穢的。
但是極樂世界的情況超出思議。發願往生的人本有上下九品的差別,往生後卻成了一味無別。就像山東境內的淄河和渑河原本是兩條不同的河,入了大海成爲一味,哪裏能思維議論呢?
九品衆生萬流奔赴!生到極樂就成了大乘平等一相,這是不可思議!
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者。偈言,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
【此雲何不思議。彼國人天,若欲願往他方世界無量佛刹,供養諸佛菩薩,及所須供養之具,無不稱願。又欲舍彼壽命,向余國生,修短自在,隨願皆得。未階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一切所求滿足的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舉例來說,極樂世界的人想去他方無數佛刹中供養諸佛菩薩,以及想用香花、傘蓋、衣服等物品作供養,都能稱心如意地實現;想舍淨土壽命,生在其他國土中度衆生,想在那裏住世多久,都隨意願無不自在。像這樣還沒有達到自在地位,卻能獲得和自在位同等的受用,怎麼可思議呢?
通常登地後才現前供具、壽命等自在。凡夫修供養只是觀想自己現在十方國土中,以種種勝妙供養物供養諸佛菩薩。只有聖者才能隨心化現供養物。極樂世界的人卻有與此相同的自在受用,想以什麼供養物供養,就顯現出什麼供養物;想去什麼世界供養,隨念就到了這個世界;願生在什麼世界度衆生,就隨意舍淨土壽命而生在這個世界,想住世多久,也都隨願自在。像這樣還沒到達自在位,卻有等同地上菩薩的自在妙用,哪裏能思議呢!
《往生論注講記(十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