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經利益隨心論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持經利益隨心論講記

  印光大師 著

  益西彭措法師 講述

  今天我們首先講幾則亵渎叁寶遭惡報的事例,然後再講解《持經利益隨心論》。

  《安士全書》裏記載:

  古代武功縣西邊有一座寺廟。寺廟裏有毀壞廢棄的大藏經。有個叫康對山的人,少年時曾經和五個同學一起在寺廟讀書。當時隆冬季節,天氣很冷。四個人就用廢經燒火來取暖,另一個人用來燒洗臉水。康對山心裏責怪他們不恭敬經書,卻不敢說出來。

  當天晚上,康對山夢見叁位官員開堂,忿怒地呵斥燒書的人,判燒經取暖的四個人全家滅盡,判燒水洗臉的人考不上科舉。又指責康對山說:“你爲什麼不勸阻他們?”康對山說:“我心裏知道他們做法不對,但我年紀小不敢說。”官員說:“一句話勸解,可以免去五個人的罪孽。現在姑且不追究你的過失。”康對山醒來,就把這件事記在書本後。

  不到幾年,燒經取暖的四個人全家都得瘟疫死去,用經書燒水洗臉的書生多次考試不中,最後以教童生而告終。

  佛經是叁世諸佛的法身舍利,佛經所在之處就是有佛和一切聖賢。用佛經來燒火取暖、燒水洗臉,會長劫墮落地獄,受極大的苦報。這裏全家滅盡、窮困潦倒還只是現世報應,後世還要感受極其漫長難忍的果報。

  《感應篇注疏》中記載:

  穎上的高天佑和兩位考生一同去江甯考試。他們聽說雞鳴山的守源禅師特別有修行,就一起去拜訪禅師。禅師說:“你們兩位都能考中。只有高君用《楞嚴經》做枕頭,他考不中。”高天佑聽了很吃驚。過了很久,才想起自己行裝裏有《楞嚴經》,當時睡覺沒有取出而墊做枕頭。發榜時,高天佑果然沒考中。

  佛經是如來的大法,一切天龍八部都應當領受奉行。這和普通書籍根本不同,就像皇帝的敕命和普通的通知不同一樣。所以對于經書亵渎不恭敬,就會導致迅速損壞福德。高天佑就是因爲枕經折福而失去功名。

  有位大德這樣說:“我們對佛法的戲耍真是無所不作,但不恭敬佛法和法師正是壞滅智慧的因。現在這樣愚癡已經夠了,不能再造愚癡的因!如果讓愚癡增長,還能有什麼作爲呢?”

  《釋門法戒錄》裏講到:

  明朝萬曆末年,北京鹫峰寺的住持濟舟師,爲人樸實,奉佛誠敬,只是對酒戒沒有嚴格遵守。

  有一天,有個穿兩截衣服的人對他說:“我們是地府的無常,有個老太太因爲生前沒有行善積德,留在地獄中無法度脫。她過去每月初一、十五都來寺院拜佛,而且帶來果品供養你,所以求你替她念一部《法華經》,就能托生。”

  濟舟心裏懷疑,就對他說:“既然是鬼,難得來一次佛地。你可以去頂禮。”鬼說:“現在有都城隍在裏面,我不敢進去。”濟舟想起來,當天在五更時候有人要做佛事,在大殿旁設了城隍牌位,他說的不假。就答應下來。

  七月十五,濟舟在佛前跪著誦《法華經》。念到第五卷時,天熱了口幹沒找到茶水,見到桌子上有只酒壺,還有點剩酒,就喝了一口冷酒,繼續把經念完。

  第二天,無常鬼又來說:“老太太蒙法師念完四卷經,整個地獄都放射金光。正當要離開去投生時,忽然一陣酒氣吹進冥府,從第五卷到第七卷都是這樣。因此還是沒起到作用。”濟舟聽後,毛骨悚然,發至誠心,爲她重念。從此嚴持酒戒,永不敢犯。

  《竹窗隨筆》裏記載:

  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平常持誦《金剛經》。有一天,一位陣亡的士兵托夢說:“明天派我妻子來您這裏,請爲我誦一卷《金剛經》,以作超拔。”

  第二天,果然有個女人哭著來求見。問她情況,和夢中所說一樣。戚繼光答應了她,早上起來就爲他誦經。夜晚夢到士兵說:“承蒙大恩,但只得到半卷經,因爲夾雜了“不用”兩個字。”戚繼光琢磨是什麼原因,想起誦經時妻子派仆女送茶餅來,遠遠看見時,揮手示意不用,口裏雖然沒說,心裏在說“不用”。

  第二天早晨,再次閉門誦經。當晚夢到士兵致謝說:“已經獲得超度。”

  從這些例子就知道,誦經時要至誠一心,沒有雜念,才有力量。如果心不至誠,不斷地起各種雜念,那不只是夾雜了兩個字,而是夾雜了一大堆雜亂、汙穢的話語。誦經的心好比是屏幕,心裏現起的一句句經文好比在屏幕上一句句地呈現;如果從始至終至誠一心,沒有雜念,那從最初顯現“如是我聞”,直到最後顯現“作禮而去”,是清清淨淨的一部經文,有無比加持的聖言。這樣在心上完成了一次對經文的清淨熏習,就得到了極大功德。而且以經文熏在心上,就種下了很大善根。如果念誦期間,在清淨的聖言當中夾雜了非常多的染汙話語,那就像純金當中夾雜了各種銅、鐵等的雜質,大大消減了持經的功德。也因此,至誠的念誦有比散心雜念大百千倍的功德。

  如果是自己有意放肆,比如邊說閑話邊念經,或者誦幾段,再吃點零食,放一段歌曲,那就會以亵慢佛法的惡行使罪業越來越增長、福慧也越來越滅盡了。

  印祖曾經教誡說:“禮誦持念,種種修持,都應當以誠敬爲主。如果誠敬至極,經中所說的功德,縱然在凡夫地不能圓滿獲得,而所得也已經難思難議。如果沒有誠敬心,那就和唱戲相同。一切苦樂悲歡都只是假裝,而不是由衷而發。縱然有功德,也只不過是人天癡福。而這癡福一定倚仗它造惡,將來受苦,哪有了期。”

  (講到這裏,大家要注意:平常念誦不能只是漫不經心地隨口溜過,也不能只是爲了每天應付差事,匆匆念完而算數。那樣就完全失去了誦經的意義。要字字句句從至誠的心中念出,才是真實的修持,也才能得大功德。)

  康熙初年檀香賣得特別昂貴,蘇郡有一家做香的香鋪,以前以叁金請了一尊檀香的觀音菩薩像。香鋪家的人私下商量說:“如果能把這尊觀音像製成檀條出售,可以得十六金。”于是要毀壞佛像,趁著檀香漲價賺一筆錢。但是傭人害怕造罪業,就勸阻他們不要做。

  當時,香鋪家的女婿准備接妻子回家,正住在嶽父家裏。他對傭人說:“你是傭人,這事與你無關,你只要照著辦就可以。”當天晚上,香鋪家的女兒因爲肚子不舒服,不能回家,就在娘家住了叁天,還是沒好轉。

  第二天,街上有個6歲小孩,忽然指著香鋪問父親:“那一家的房屋爲什麼用紅條封住?”父親以爲他看錯了,叫他不要亂說。

  當天晚上,香鋪著火,一家人都葬身火海,大火卻沒燒到鄰家。當時,香鋪家的女婿想從樓上房屋的洞裏鑽出,被一件東西攔住而死于火中。那位傭人當天早上被另一家香鋪強拉著去做了兩天工,只有他幸免于難。

  所以因果報應沒半點差錯,存的是什麼心,就遭什麼報應。那位女婿和傭人的存心截然不同,前者膽大妄爲,對于佛像沒有任何敬畏,後者敬畏佛像,不敢造罪。報應也剛好相反:女婿本來要回家,卻死在大火中;傭人不想到別處去,卻被人強行雇傭而得到免難。

  香鋪一家人算是集體造罪,把尊貴的佛像作爲商品營利,很快就全部遭到報應,全體葬身在烈火中。來世還要墮落惡趣,不知道還要受多長的果報。在叁寶分上做的事,果報來得尤其深重。如果有至誠恭敬的善心,做出尊重、供養等的善行,就能迅速消除業障增長福德;如果沒有至誠恭敬的善心,反而做出亵渎輕慢的行爲,那也是罪過彌天,會迅速消減福德,而且會遭到慘烈的報應。所以一定要謹慎才是。

  以上補充講了一些亵渎叁寶的罪報事例。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學習這篇短論——《持經利益隨心論》。

  分二:一、大乘顯密尊經的無上功德和恩德 二、持經的利益隨心量而顯現

  一、大乘顯密尊經的無上功德和恩德

  【大覺世尊,所說一切大乘顯密尊經,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實相,曆叁世而不易,舉十界以鹹遵。歸元複本,爲諸佛之導師。拔苦與樂,作衆生之慈父。】

  大覺世尊所說的一切大乘顯密尊經,其中所說到的妙理唯一是講一個“心”字,浩瀚如海的大乘經卷就是這個“心”字的注角。無論是說性、說相,或者說體、說相、說用,或者說事、說理,或者偏說、圓說,或者方便說、真實說,所說到的妙理唯一就是一切衆生心上本具的妙理。

  “道符實相”:就是佛在大乘經中所講到的教法完全符合諸法實相。這符合實相的道法就是妙道,能讓衆生明見實相而成佛。

  “曆叁世而不易”:由于這唯一是宣說衆生本具心性妙理的大法,是符合實相真理的妙道,因此縱然經曆了過去、現在、未來無盡的時間長河,也不會有絲毫改變。所以對佛法只有繼承,沒有創新。形式上可以隨應時代的因緣而有所變化,義理上絕對沒有任何創新。

  “舉十界以鹹遵”:從地獄到佛之間的十法界有情,都必須遵行顯密尊經的教導。不用說六道輪回中的凡生,連十方諸佛也是以大乘法爲母親、從大乘法而來,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都是尊奉大乘經的教導而修持成道,因此是“舉十界以鹹遵”。

  “歸元複本,爲諸佛之導師”:衆生與佛的差別:衆生是迷失本元,因此而流浪生死;成佛是歸還本元,以此而成就大覺。而大乘經是指示衆生歸元複本的導師。叁世諸佛都是隨順大乘經的教導真實修行,而徹證本性、成就佛道。因此大乘經是叁世諸佛的導師。

  “拔苦與樂,作衆生之慈父”:就是緣著大乘顯密尊經做十法行(比如讀誦、受持、聽聞、思維、修習等等),就能拔除一切粗細的苦果,給予現前、究竟的一切安樂。因此,大乘經典是出生我們法身慧命的慈父,給予我們拔苦與樂的慈父。

  上面這幾句話點出了大乘佛經至尊至貴、恩德無極。

  二、持經的利益隨心量而顯現

  【若能竭誠盡敬,禮誦受持,則自他俱蒙勝益,幽顯同沐恩光。】

  如果對于大乘顯密尊經,能竭盡自己的虔誠和恭敬,禮拜、讀誦、受持,那麼不但是自己,連一切衆生都能得到殊勝利益;不但是世間能見到的人,連見不到的去世的親友和惡趣衆生,也都共同沐浴在大乘佛經的加持中。

  《居士傳》記載:唐朝李山龍居士,做監門校尉的官。武德年…

《持經利益隨心論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