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竭誠方獲實益論 講記二(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

  經上講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假使不是前世種植善根的因緣,比如在諸佛前承事、供養、聞法、發願等等,今天連佛經的名字都聽不到(比如現在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沒聽過佛經的名字,他只知道佛教有念經、燒香、磕頭,不知道《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等經名,更不曉得裏面在講什麼。這就是沒因緣,連佛經的名字都聽不到)。何況受持、讀誦乃至修因證果呢?那需要更大的善根福德。

  佛法說的是稀有之事,有大因緣,這不是世間淺識所能測度、想象的。如果人沒有深厚的善根因緣,聽到這些會覺得是天方夜譚。而我們聽了有信心、恭敬心,把它受持在心裏,認爲這是稀有難得的法寶,又能按經上的教導發起實行,這有多麼不可思議!

  在這裏一定要多想一想佛法的珍貴難得,這不是小小因緣。知道因緣的珍貴、難得之後,就要做稀有想、難遭遇想,要盡可能以誠敬的心來受持佛法。

  【然如來所說,實依衆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無一法可得。但以衆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實相之中,幻生妄想執著。由茲起貪瞋癡,造殺盜淫。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爲生滅。經塵點劫,莫之能反。】

  (“塵點劫”,就是數量像大地上的微塵那麼多的劫數。)

  然而,如來所說的法要,實際是依照衆生自己心上本具的理性而宣說的,心性之外沒有一法可得。可憐衆生都在迷惑中不能認識。

  古語說得好,“百姓日用而不知”,衆生本具和佛同等的心性,每天都由本具的心性而起用,但自己渾然不知!所以就在這真如實相中隨著迷染因緣,虛妄地生起無數妄想執著。這是一場曠劫難醒的迷夢!(看看這一天天,心裏起多少妄想?多少妄念?發起多少求取和逃避的行爲。就這樣,一顆心粘著在虛妄的幻相裏貪、嗔、取、舍,不停地攀緣)這樣起貪嗔癡,造殺盜淫,就一次次地落在了生死中!被這起惑造業的迷亂力量所牽製,導致長劫陷在輪回的迷夢中,無法還歸本源。這就是“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爲生滅,經塵點劫,莫之能反”的意思。

  這樣不認得自性的面目,只把虛妄現的人的相、旁生的相、餓鬼的相等等,錯認是“我”;又把這身心上的部分和身外之物等等,錯認是“我的”。這樣就有一整套圍繞“我”的起心動念、行爲造作的邏輯。也就是,一切心理的沖動都是以維護自我爲根本而上演的。比如:既然這是有益“自我”的、順從“自我”的,心就迎合它、執取它、占有它,這就是貪;既然這是傷害“自我”、違背“自我”的,心就排斥它、打倒它、對抗它,這就是嗔。既然這次“自我”贏得了勝利、光榮或利益,就做出歡喜的表情。或者這次“自我”遭到了失敗、受到了屈辱或損害,那就現出憂惱的表示。

  諸如此類,就是自從迷失了自性而執著虛妄的“我”以來,就像奴仆服侍主人那樣,根據“順從了我”、“違背了我”、“我高了”、“我低了”等等來做出心理上的反應,日積月累串習成貪著、嗔恚、傲慢等的深重煩惱習性,就是“迷智慧以成煩惱”的意思。

  “即常住而爲生滅”,從“真心永無壞滅”這一點上說成是“常住”。這不是因緣所作法,而是無爲法,所以不會隨著造業、生死而損減,也不會隨著修行、覺悟而增加,而是原本就沒有生滅。但是以串習迷亂的力量,虛妄地顯現生滅。就好比做夢的人本身毫無移動,但夢中的境界卻上天入地、東奔西走,一幕幕地輪轉。也就像這樣,真心本來無生無滅,但迷亂的境界裏卻不斷地生生滅滅。這樣陷在迷亂中,經過微塵數劫,不能返本歸源。

  那麼現在是以什麼因緣而走上返妄歸真之路呢?最要緊的因緣就是聽到了如來說法。就像一位覺者在夢中人的耳邊叫他醒來,聲音經過耳根熏到他的識中,以這個因緣就會覺醒。

  【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賤人,原是長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實報寂光,乃爲本有家鄉。】

  今生有幸遇到如來所說的大乘顯密經典。這些大乘經給自己傳達了一個最重要的消息。

  有善根的人聽到之後,會大感動、大慶幸!因爲這是告訴他:不要在外流浪了!你衣服裏本來有如意寶珠,爲什麼還要在別人家做下賤仆人,過缺衣少食的生活呢?就在你的五蘊身中有如來藏存在!

  這樣說就是讓他覺醒到:我現在淪落他鄉,做這麼下賤的人!就是淪落在六道裏做牛做馬、做鬼做人等等,一天天幹的是殺盜淫妄的事,受的是生老病死的苦,受種種役使、種種饑渴、種種貧乏……,其實淪落在六道裏的這個下賤之人,原本是大富長者的孩子!原本就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量財富。

  這意思是說:輪回中的我們,自性上本來具足超過恒河沙數的功德,本來是無比富貴的人,只是自己不能發現而枉受窮苦,得不到絲毫受用。印度人最熟悉的是恒河,常常拿恒河來比方。恒河的沙子非常細,恒河裏有多少沙子呢?不知有多少百千萬億!而自性具有的功德種類比恒河中沙子的數量還多。也就是果位佛釋迦、彌陀所顯發的無量無數的功德,就在我們衆生當下的心性中無欠無缺地具有!

  這時就要發起自覺、自尊!我的自性就是佛!真正有善根的人,這個消息就像一個驚天動地的雷聲,會把他震醒的!

  當年六祖大師到黃梅的時候,弘忍大師問他:“你這個南方獦獠,你來這裏求作什麼?”

  六祖說:“我來求作佛。”

  “你怎麼能作佛?”

  六祖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沒有南北。”

  六祖只聽了兩個半卷《金剛經》就徹悟本性。第一個半卷是送柴到一個客店裏,遇到有人誦《金剛經》,他在門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豁然開朗。第二個半卷是五祖叫他半夜進來,給他傳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同一句時,大徹大悟,連說了五個“何其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佛法千言萬語,最終就是爲了指示自性。

  “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這才曉得人天六道不是我的家!現在唱歌說“地球就是我的家!”不是的,地球是衆生的共業所感,這本是苦難的世界,有什麼好歌唱呢?真正自己的家是實報寂光淨土。其實,土就是心、心就是土,“實報、寂光”都是徹證到本性的事。

  【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回。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

  再回想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無量的時間都毫無意義地空過了!過得實在太冤枉、太無意義!這麼漫長的時間裏,由于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夠,沒聽到佛說法!所以就不曉得,才會生起這麼多的妄想執著,才會有這麼多追求、夢想,才會做這麼多無意義的事。

  在這輪回裏,以愛欲受取了多少六道裏的生!雖然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卻無端枉受生死輪回的大苦,死過的身體堆起來比須彌山還高,吃過的母奶超過了太平洋,親友離別流下的淚水超過了四大海。期間所起的分別執著,如果有實在形體的話,盡虛空界也無法容受!這期間有過多少苦苦地追求,又有多少艱辛和無奈……,在地獄裏受了多少火燒油煎的苦,在餓鬼界受了多少饑渴貧乏的苦……,這麼一想,真值得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髒一片片地裂開、腸子一寸寸地斷裂,實在太可悲了!

  再想想,是佛法把自己從無比漫長的輪回惡夢中救拔出來,此恩此德重于泰山,深過大海!所以說:

  【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萬倍。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佛法救度自己的恩德,讓自己獲得一切利益安樂的恩德,超過天地父母的恩德何止百千萬倍!能夠改惡向善、轉迷爲悟,從此修菩提道獲得無量的利益安樂,最終成就佛果,永遠享用大涅槃真常的妙樂,這都是佛法的恩德!

  這樣想一想,縱然把身體磨成粉、把骨頭碎成片來做報恩,也無法報答!今後只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才能略略舒展自己春草仰晖、夏葵向日的微薄誠心。

  春草的生長來自陽光的恩德,所以春草感恩陽光、仰望陽光。夏天的向日葵也由陽光的熱力而得以成長,所以夏葵感恩陽光、向著陽光。我們慧命的成長來自佛法的恩德,所以要像春草仰晖、夏葵向日那樣,感戴佛法的恩德。最起碼也要在身、口、意上表達對法的恭敬和供養。

  【然今之缁素,翻閱佛經,毫無誠敬。種種亵慢,難以枚舉。而習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備言。】

  然而今天的佛弟子翻閱佛經時毫無誠敬。表現出種種輕慢、亵渎的行爲,不勝枚舉。這樣的做法串習久了,就彼此相安無事。這種亵渎輕慢佛法的表現,不忍一一備言。

  【視如來之法言,同破壞之故紙。且勿謂不知旨趣者,了無所益。即深知實義者,亦只是口頭叁昧,面門輝光。如饑說食,如貧數寶。雖有研究之功,絕無實證之益。】

  像這樣把如來法語看成破爛的舊紙,不必說不知佛法旨趣的人得不到絲毫利益,連深知佛法義理的人,也以內心沒有誠敬,而只是口頭叁昧、臉上光彩而已。

  口裏說佛法的甘露如何美妙,卻得不到絲毫受用,叫“如饑說食”。數著佛法寶藏裏的珍寶,自己身上卻無絲毫,叫做“如貧數寶”。也就是如果沒有誠敬之心,就無法實證佛法的功德。雖然高談佛法如何殊勝,自己心上一點修證不到,就成爲如饑說食、如貧數寶了。雖然有研究的功夫,絕對沒有實證的利益。

  【況亵慢之罪,奚啻彌天。而受苦之期,豈止窮劫。雖是善因,反招惡果。縱爲將來得度之因,難免多劫備受其苦。】

  何況亵渎輕慢的罪業何止是充滿虛空。由造這樣嚴重的罪業,需要受苦的時期又何止是窮生曆劫。

  雖然遇到了佛法,實在是莫大的善因,但自己沒有誠敬之心,…

《竭誠方獲實益論 講記二(印光大師文鈔選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