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竭诚方获实益论 讲记二(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

  经上讲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假使不是前世种植善根的因缘,比如在诸佛前承事、供养、闻法、发愿等等,今天连佛经的名字都听不到(比如现在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没听过佛经的名字,他只知道佛教有念经、烧香、磕头,不知道《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等经名,更不晓得里面在讲什么。这就是没因缘,连佛经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受持、读诵乃至修因证果呢?那需要更大的善根福德。

  佛法说的是稀有之事,有大因缘,这不是世间浅识所能测度、想象的。如果人没有深厚的善根因缘,听到这些会觉得是天方夜谭。而我们听了有信心、恭敬心,把它受持在心里,认为这是稀有难得的法宝,又能按经上的教导发起实行,这有多么不可思议!

  在这里一定要多想一想佛法的珍贵难得,这不是小小因缘。知道因缘的珍贵、难得之后,就要做稀有想、难遭遇想,要尽可能以诚敬的心来受持佛法。

  【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

  (“尘点劫”,就是数量像大地上的微尘那么多的劫数。)

  然而,如来所说的法要,实际是依照众生自己心上本具的理性而宣说的,心性之外没有一法可得。可怜众生都在迷惑中不能认识。

  古语说得好,“百姓日用而不知”,众生本具和佛同等的心性,每天都由本具的心性而起用,但自己浑然不知!所以就在这真如实相中随着迷染因缘,虚妄地生起无数妄想执著。这是一场旷劫难醒的迷梦!(看看这一天天,心里起多少妄想?多少妄念?发起多少求取和逃避的行为。就这样,一颗心粘著在虚妄的幻相里贪、嗔、取、舍,不停地攀缘)这样起贪嗔痴,造杀盗淫,就一次次地落在了生死中!被这起惑造业的迷乱力量所牵制,导致长劫陷在轮回的迷梦中,无法还归本源。这就是“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的意思。

  这样不认得自性的面目,只把虚妄现的人的相、旁生的相、饿鬼的相等等,错认是“我”;又把这身心上的部分和身外之物等等,错认是“我的”。这样就有一整套围绕“我”的起心动念、行为造作的逻辑。也就是,一切心理的冲动都是以维护自我为根本而上演的。比如:既然这是有益“自我”的、顺从“自我”的,心就迎合它、执取它、占有它,这就是贪;既然这是伤害“自我”、违背“自我”的,心就排斥它、打倒它、对抗它,这就是嗔。既然这次“自我”赢得了胜利、光荣或利益,就做出欢喜的表情。或者这次“自我”遭到了失败、受到了屈辱或损害,那就现出忧恼的表示。

  诸如此类,就是自从迷失了自性而执著虚妄的“我”以来,就像奴仆服侍主人那样,根据“顺从了我”、“违背了我”、“我高了”、“我低了”等等来做出心理上的反应,日积月累串习成贪著、嗔恚、傲慢等的深重烦恼习性,就是“迷智慧以成烦恼”的意思。

  “即常住而为生灭”,从“真心永无坏灭”这一点上说成是“常住”。这不是因缘所作法,而是无为法,所以不会随着造业、生死而损减,也不会随着修行、觉悟而增加,而是原本就没有生灭。但是以串习迷乱的力量,虚妄地显现生灭。就好比做梦的人本身毫无移动,但梦中的境界却上天入地、东奔西走,一幕幕地轮转。也就像这样,真心本来无生无灭,但迷乱的境界里却不断地生生灭灭。这样陷在迷乱中,经过微尘数劫,不能返本归源。

  那么现在是以什么因缘而走上返妄归真之路呢?最要紧的因缘就是听到了如来说法。就像一位觉者在梦中人的耳边叫他醒来,声音经过耳根熏到他的识中,以这个因缘就会觉醒。

  【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

  今生有幸遇到如来所说的大乘显密经典。这些大乘经给自己传达了一个最重要的消息。

  有善根的人听到之后,会大感动、大庆幸!因为这是告诉他:不要在外流浪了!你衣服里本来有如意宝珠,为什么还要在别人家做下贱仆人,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呢?就在你的五蕴身中有如来藏存在!

  这样说就是让他觉醒到:我现在沦落他乡,做这么下贱的人!就是沦落在六道里做牛做马、做鬼做人等等,一天天干的是杀盗淫妄的事,受的是生老病死的苦,受种种役使、种种饥渴、种种贫乏……,其实沦落在六道里的这个下贱之人,原本是大富长者的孩子!原本就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量财富。

  这意思是说:轮回中的我们,自性上本来具足超过恒河沙数的功德,本来是无比富贵的人,只是自己不能发现而枉受穷苦,得不到丝毫受用。印度人最熟悉的是恒河,常常拿恒河来比方。恒河的沙子非常细,恒河里有多少沙子呢?不知有多少百千万亿!而自性具有的功德种类比恒河中沙子的数量还多。也就是果位佛释迦、弥陀所显发的无量无数的功德,就在我们众生当下的心性中无欠无缺地具有!

  这时就要发起自觉、自尊!我的自性就是佛!真正有善根的人,这个消息就像一个惊天动地的雷声,会把他震醒的!

  当年六祖大师到黄梅的时候,弘忍大师问他:“你这个南方獦獠,你来这里求作什么?”

  六祖说:“我来求作佛。”

  “你怎么能作佛?”

  六祖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

  六祖只听了两个半卷《金刚经》就彻悟本性。第一个半卷是送柴到一个客店里,遇到有人诵《金刚经》,他在门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豁然开朗。第二个半卷是五祖叫他半夜进来,给他传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同一句时,大彻大悟,连说了五个“何其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佛法千言万语,最终就是为了指示自性。

  “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这才晓得人天六道不是我的家!现在唱歌说“地球就是我的家!”不是的,地球是众生的共业所感,这本是苦难的世界,有什么好歌唱呢?真正自己的家是实报寂光净土。其实,土就是心、心就是土,“实报、寂光”都是彻证到本性的事。

  【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

  再回想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天,无量的时间都毫无意义地空过了!过得实在太冤枉、太无意义!这么漫长的时间里,由于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够,没听到佛说法!所以就不晓得,才会生起这么多的妄想执著,才会有这么多追求、梦想,才会做这么多无意义的事。

  在这轮回里,以爱欲受取了多少六道里的生!虽然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却无端枉受生死轮回的大苦,死过的身体堆起来比须弥山还高,吃过的母奶超过了太平洋,亲友离别流下的泪水超过了四大海。期间所起的分别执著,如果有实在形体的话,尽虚空界也无法容受!这期间有过多少苦苦地追求,又有多少艰辛和无奈……,在地狱里受了多少火烧油煎的苦,在饿鬼界受了多少饥渴贫乏的苦……,这么一想,真值得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脏一片片地裂开、肠子一寸寸地断裂,实在太可悲了!

  再想想,是佛法把自己从无比漫长的轮回恶梦中救拔出来,此恩此德重于泰山,深过大海!所以说:

  【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佛法救度自己的恩德,让自己获得一切利益安乐的恩德,超过天地父母的恩德何止百千万倍!能够改恶向善、转迷为悟,从此修菩提道获得无量的利益安乐,最终成就佛果,永远享用大涅槃真常的妙乐,这都是佛法的恩德!

  这样想一想,纵然把身体磨成粉、把骨头碎成片来做报恩,也无法报答!今后只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才能略略舒展自己春草仰晖、夏葵向日的微薄诚心。

  春草的生长来自阳光的恩德,所以春草感恩阳光、仰望阳光。夏天的向日葵也由阳光的热力而得以成长,所以夏葵感恩阳光、向着阳光。我们慧命的成长来自佛法的恩德,所以要像春草仰晖、夏葵向日那样,感戴佛法的恩德。最起码也要在身、口、意上表达对法的恭敬和供养。

  【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

  然而今天的佛弟子翻阅佛经时毫无诚敬。表现出种种轻慢、亵渎的行为,不胜枚举。这样的做法串习久了,就彼此相安无事。这种亵渎轻慢佛法的表现,不忍一一备言。

  【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

  像这样把如来法语看成破烂的旧纸,不必说不知佛法旨趣的人得不到丝毫利益,连深知佛法义理的人,也以内心没有诚敬,而只是口头三昧、脸上光彩而已。

  口里说佛法的甘露如何美妙,却得不到丝毫受用,叫“如饥说食”。数着佛法宝藏里的珍宝,自己身上却无丝毫,叫做“如贫数宝”。也就是如果没有诚敬之心,就无法实证佛法的功德。虽然高谈佛法如何殊胜,自己心上一点修证不到,就成为如饥说食、如贫数宝了。虽然有研究的功夫,绝对没有实证的利益。

  【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

  何况亵渎轻慢的罪业何止是充满虚空。由造这样严重的罪业,需要受苦的时期又何止是穷生历劫。

  虽然遇到了佛法,实在是莫大的善因,但自己没有诚敬之心,…

《竭诚方获实益论 讲记二(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